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北宋初期皇权的加强
1、背景:唐末以来出现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2、目的:防止藩镇割据,强化皇权
3、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
4、影响:⑴积极方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⑵消极方面:行政上抑制了官员的进取心,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财政上官僚机构的臃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1、“积弱”局面的出现
⑴表现: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⑵原因:将帅受制太多,加上军队素质低下,缺少训练
2、“积贫”局面的出现
⑴表现:政府财政困难
⑵原因:“三冗”现象的出现(冗兵、冗官、冗费)
①冗兵
原因:采取“荒年募兵”政策;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防止地方割据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②冗官
原因:官僚机构重叠;科举取士越来越多;“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③冗费
原因:冗兵、冗官;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影响: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争不断、自然灾害)
2、边患危机:辽、西夏威胁北宋的边境安全
3、财政危机:“三冗”现象的出现
四、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宋仁宗庆历年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
2、时间:1043年
3、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4、内容:整顿吏治
5、结果:失败
6、影响:北宋朝廷进一步的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克服危机,一场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