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1.06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运动一、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目标展示——真题引入——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当堂巩固”等环节,实现各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二、复习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含图形转换)。
三、课时分配:3课时四、复习过程真题引入学习任务一:真题引入,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命题的方向与特点【学生活动】做练习,回忆知识,感受考试。
【教师活动】简单评析,分析考情。
【配套练习】(2010北京学业水平)1.读图9“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表示晨昏线的是。
(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选择填空)。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昼变,且昼 (长于,短于)夜。
【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记录考情及应对策略,呈现复习目标。
知识梳理学习任务二:回顾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知识,加深印象,完成知识体系中的填空。
【教师活动】检测学习效果。
自转与公转自转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周期:1恒星日长小时分秒,转动角度3600;1太阳日长小时,转动角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它地方均为。
这些方法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方法基本相同,一般将退休年龄提高到男65岁、女60岁。
对于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讲,从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向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制转变有很大的困难.在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体制已经完备,法律制度相对齐全,即使如此,仍然难以避免从完全的国家管理社会保障体制向多元化体制过渡中出现的混乱.对于这些转轨国家来说,问题更加复杂,不仅法律和政策不够完备,而且政策执行者的能力和水平、职业道德等都可能使变革出现问题.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调整起源于当时石油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经济衰退。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使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其害,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失业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一些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有些建议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的建议,造成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使社会保障基金贬值。
结果,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将个人账户引入社会保险的大趋势下,这些国家却不得不将无法运行下去的个人账户体系回归到社会统筹之中。
这就是不正确的货币政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组织还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解雇冗员、降低工资等,结果使失业进一步上升。
这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保障中缴费工资总额的下降,另一方面又使社会保障中失业津贴支出增加,加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
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在实施经济调整政策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否则其结果将与初衷背道而驰。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人数非常多,如何将他们容纳进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大问题。
尽管有许多困难,有些国家还是开始了种种尝试,取得了不少经验。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半个世纪以来,拉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该体系的正常运转。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争辩中的应用微专题一 遥感技术1.原理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2.主要环节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传感器(关键装置)――→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3.特点:监测范围大、速度快、投入少。
4.应用考向一 遥感技术的原理1.(2022·广东文综)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 .大路 B .菜园 C .鱼塘D .果园答案 A解析题干中说明白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
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
大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故选A ,不选B 、C 、D 。
考向二 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2.(2022·安徽文综)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遥感的功能。
遥感为视力的延长,能监测耕地变化、作物分布及依据作物长势估测粮食产量等。
易错辨析 运用遥感技术监测耕地变化、反映出动态过程,表面看来好像是需要“思考、加工”、需要应用GIS 才对,其实是需要前后不同时期的遥感照片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需要遥感技术。
微专题二 全球定位系统1.系统组成三大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 信号接收机2.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主要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供应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
4.应用考向 GPS 的定位功能1.(2022·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 技术可以( )A .猎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 .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答案D解析GPS具有导航、定位功能,而“猎取”是RS的主要功能,“解译”“分析”是GIS 的主要功能,所以选D。
第 二 讲教学章节:第一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 1.3~1.4 独立电源元件,二极管教学要求:1、熟悉电压源和电流源;2、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3、熟练掌握二极管的特性;4、掌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难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工作状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联系实际,多媒体,板书。
教学内容与进程:一、引入:电压源和电流源 1、电压源⑴ 两端的电压仅由自身决定,与流过的电流及外电路无关。
⑵ 流过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电压源置零,等效于两端短路。
电压源不允许外电路短路。
2、电流源⑴ 电流源的电流仅由自身决定,与两端的电压无关。
⑵ 两端的电压由外电路决定。
电流源置零,等效于两端开路。
电流源不允许外电路开路。
二、实际电源的模型 1、电压源模型2、电流源模型3、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1.4 二极管 三、PN 结及其单相导电性二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如图所示,VD 是文字符号。
R -+U +U s -R -+U I s四、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参数(1)正偏导通(2)反偏截止(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二极管正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电流开始快速增长,对应的电压称为死区电压,也称阈值电压或开启电压,记作U T ,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电压称为二极管导通电压或管压降,记作U D 。
方向特性:二极管反向电流一般很小,小功率硅管为几μA ,锗管为几十μA 。
反向击穿特性:反向电压增高到一定数值U (BR)时,二极管反向电流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反向击穿。
五、二极管的工作点和理想特性六、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反向击穿区的特殊硅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和典型应用电路。
七、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
光电二极管又称光敏二极管,它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据此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高中数学第一章第2课教案
教学内容:集合及其运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3. 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定义、表示方式,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第一册。
2. 教学课件。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集合及其运算的主题。
二、讲解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2.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三、讲解案例
教师通过案例演示集合的运算方法及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
四、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要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数学》第一册相关练习题。
七、课外拓展
学生可自行拓展集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注重实际运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
健康教育学教案授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第一讲教案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板书提纲第一讲绪论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一、行为与健康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概念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健康教育学教案授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第一讲教案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板书提纲第一讲绪论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一、行为与健康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概念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第一章:网络概述第一讲:网络定义、功能、发展 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网络的定义2、掌握网络的发展及各阶段特点3、掌握网络的功能教学重点:网络的功能教学难点: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广义: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狭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联必须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等功能。
二、网络的发展:1、面向终端计算机系统21969年,美国的arpanet网络建立,四台计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标志计算机网络正式形成3、网络的成熟阶段(1)局域网的发展:lan操作系统的形成如:novell,nuix,windowsn nt 2000/2003及IEEE802体系形成(2)osi体系形成:Iso组织规定了网络规范,提出了osi模形4、网络的互联(internet)90年代,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联在一起够成了internet.5、信息高速公路21世纪,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介质,使用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使网络速度进入到了下全新时代,标志着进入信息社会。
三、网络的发展方向:1、三网合一三网合一就是电话网(也叫电信网)数字网(也叫计算机网)和电视网可以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中国电信的 ADSL了,可以接电话电脑和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2、“三金”工程形成1993年,朱镕基主持国务院会议时提出了建设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卡”“金关”工程。
金桥:属于信息的基础建设,是要建设中国的社会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的公共经济信息网。
第一讲:【授课日期】【周次】【星期】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1.1机械零件的磨损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重点: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课时分配:1.组织教学:3';2。
复习提问:5’;3.引入新课:2';4.讲授新课:85';5.小结作业:5'。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中有1/3~1/2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降低机械磨损就能极大地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正文一、金属零件表面损伤失效零件的表面损伤破坏主要是磨损、腐蚀和接触疲劳。
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化学或化学侵蚀现象。
腐蚀的结果是使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从而使零件表面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对于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还要引起腐蚀疲劳的现象。
1、机械零件的磨损损伤磨损是两个接触表面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
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形式。
(1)粘着磨损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粘附磨损。
(2)磨料磨损磨料磨损又称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其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磨料磨损是十分常见又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磨损。
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损耗.(3)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摩擦表面材料微观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产生重复变形,导致产生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一种磨损。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剥的应力一般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按静强度设计的标准应该是安全的。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① v=v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② x=v0t+a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③ v2-=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④。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⑤ aT2。
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⑥1∶2∶3∶… 。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⑦1∶22∶32∶… 。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⑧1∶3∶5∶… 。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⑨1∶(-1)∶(-)∶…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⑩ gt 。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v0-gt 。
(2)位移公式:h= v0t-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1.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4)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2.(多选)(2019贵州师大附中月考)K111次列车正以180 km/h的速度行驶,前方为终点站贵阳站,司机开始制动减速,列车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2,则( )A.4 s时列车的速度为60 m/sB.4 s时列车的速度为40 m/sC.24 s内列车的位移x=480 mD.24 s内列车的位移x=500 m2.答案BD3.(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课时85美国巴西考点1美国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2.填写(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阿巴拉契亚山脉B.密西西比河C.太平洋D.墨西哥湾E.大西洋F.密歇根湖G.阿拉斯加州H.夏威夷州(2)工业中心和主要城市分析①纽约,②华盛顿,③芝加哥,④休斯敦,⑤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⑥洛杉矶。
1.美国区域特征要素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多样地形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东部以山地为主,海拔相对低矮水文河湖众多;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移民国家;目前人口净流入较多;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城市城镇化水平高,东北部世界级城市群产业工业: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的世界农业大国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发达,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交通航空发达、沿海航运发达、铁路以东西向为主;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航运价值大;公路网发达2.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对西部气候影响大:迎风坡西风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背风坡地处背风坡的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为冬季西北风迎风坡,常有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
第二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读下列四幅图,梳理基础知识。
1.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百川东到海”“风起云涌”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
①上述四幅图中,属于利用太阳能的是A、B、C,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是C,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能的是A、B。
(填字母)②由上图可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温馨提示]煤是地质历史时期接受太阳辐射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二、读太阳外部结构图(图甲、图乙),梳理下列知识。
1.太阳活动概况(1)将两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结构、各层的太阳活动类型连线。
(2)由图甲可知,太阳大气层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大、亮度依次减弱、温度依次升高,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情景导入先思考———————“蜀犬吠日”出处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1)结合材料请说出“蜀之南,恒雨少日”的原因?提示: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
(2)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区域,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四川盆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大,阴雨天较多,故年太阳辐射量较低。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地理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环境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与太阳辐射有关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对生产、生活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提供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显然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固定了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站来提供能量不利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二、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应用体验不可少———————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