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__函数(第一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617.00 KB
- 文档页数:22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第一课时: 函数的概念(一)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和,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是的函数,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讲授新课:.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①给出三个实例:.一枚炮弹发射,经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米)与时间(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书页图).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页表)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中的每一个,按照某种对应关系,在数集中都与唯一确定的和它对应,记作::f A B →》③定义:设、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作定义域(),与的值对应的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④讨论:值域与的关系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一次函数(0)y ax b a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与值域 ⑤练习:2()23f x x x =-+,求()、()、()、(-)的值。
第2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解析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理解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会求指定条件下的函数值;3.会求具体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列表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的过程;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索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思考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函数,那么如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二、合作探究典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y=3x-1;(2)y=2x2+7;(3)y=;(4)y=;(5)y=.[解析](1)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2)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3)x的取值范围是x≠-2.(4)x的取值范围是x≥2.(5)x的取值范围是-x+5≥0且x-2>0,即2<x≤5.【归纳总结】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使分母不为零;(2)使二次根式中被开方式非负;(3)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变式训练当x=3时,分别求出上面5个函数的值.[解析](1)函数值为8(2)函数值为25.(3)函数值为.(4)函数值为1.(5)函数值为.典例2 波音747型飞机油箱中有汽油1000 L,每飞行200 km 耗油40 L .(1)完成下表:飞机飞行距离x/km 0 200 400 600 800 1000油箱剩余油量y/L(2)它最多能飞行多长的距离?(3)写出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解析] (1)表中数据依次填:1000,960,920,880,840,800.(2)它最多能飞行5000 km 的距离.(3)y=1000-x.典例3 炎热的夏季,蚊子总令我们讨厌,为了防止它们的叮咬,不少同学点上了蚊香.如图所示,一盘长105 cm 的蚊香,张建同学点燃后观察发现每小时缩短10 cm .(1)写出蚊香点燃后的长度y (cm)与点燃时间t (h)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这盘蚊香最多可以燃烧多长时间?[解析] (1)y=105-10x.(2)由105-10x=0,解得x=10.5.即这盘蚊香最多可以燃烧10.5小时.三、板书设计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解析法1.列表法与解析法.2.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使分母不为零;(2)使二次根式中被开方式非负;(3)使实际问题有意义.◇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中,始终把对知识的学习与师生的共同活动、交流相结合,把对知识的理解放置在具体情景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的空间和活动机会.。
函数的概念课件在数学中,函数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它描述了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因此,大家要认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关系,它把一个数集中的元素与另一个数集中的元素对应起来,其中对应的规则称为对应关系。
我们可以用解析式、图象、表格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函数。
例如,如果y是x的函数,那么可以用y=x^2表示一个二次函数。
(1)函数的单调性:在区间(a,b)上,如果对于任意x1<x2,都有f(x1)<f(x2),则称f(x)在(a,b)上单调递增;如果对于任意x1<x2,都有f(x1)>f(x2),则称f(x)在(a,b)上单调递减。
(2)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则称f(x)为奇函数。
(3)函数的值域: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称为函数的值域。
(2)定义域为[0,∞),值域为[1,∞)解:(1)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了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值域等概念。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函数的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函数的概念是理解函数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性质和应用的前提。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映射是否为函数,并能够根据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函数的定义:我们将介绍函数的定义,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
通过举例和反例,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十二章一次函数12.1函数第1课时函数及其相关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意义,会举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表达式;2.了解常量、变量,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常量、变量、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2.通过函数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例题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函数、常量、变量,能指出实例中的常量、变量,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表达式.【教学难点】对函数意义的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粮店在一段时间内出售同一种大米,在整个的售米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量?其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这其中有没有不变的量?结论:共出现了米的千克数、每千克米的价格、总价三个量,其中千克数和总价是变化的,但每千克米的价钱即单价是不变的.二、合作探究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一具体变化过程中,有些量是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的,如上例中的大米的千克数、总价,我们称之为变量;而有些量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不变,例如米的单价,我们称之为常量.注意:常量和变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问题1:从大连到北京,如果乘坐火车,且火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在这一过程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结论:随着时间的不同,距北京的距离不同;但速度是不变的.问题2:从大连到北京,如果我们一部分人坐火车,一部分人乘飞机,在这一过程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结论:距离不变,但随着两种交通工具速度的不同,到北京的时间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量和变量是普遍存在的,但数学所要研究的是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即它们是怎样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例如:大米的千克数与总价,圆的半径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函数.问题3:若每千克大米售价2.40元,用字母n表示大米的千克数,字母m表示总价,那么n 与m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结论:对于每一个n的值,总价m都有唯一的确定值与它相对应.m=2.4n.问题4:若已知圆的半径为r,半径r与面积S有怎样的关系?结论:对于每一个半径r的值,面积S都有唯一的确定值与它相对应.S=πr2.类似于这种变量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由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总结出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典例1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面积S(m2)与一边长L(m)之间的表达式,并指出式中的常量、变量、自变量.[解析]表达式为S=L(30-L),常量为30,变量为L和S,自变量为L.典例2下列表达式是函数吗?若是函数,指出自变量与函数;若不是函数,请说明理由.(1)y=2x+3;(2)y=;(3)y=;(4)x2+y2=1.[解析](1)(2)(3)是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4)不是函数.因为对于每一个x 的值,y不是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三、板书设计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因变量.2.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教学反思◇带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常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要让学生明白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