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1课时 课件 人教必修2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7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
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
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
经过联系生活引出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设计问题,实验研究,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疑问→实验→思虑→指引→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课,从而调换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 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酒精汽油的推行、饮酒脸红、酒后驾驶的查验等),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奇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烃的衍生物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二、乙醇1.物理性质[另外,乙醇容易挥发。
]点拨除去乙醇中的水需加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
2.分子结构3.化学性质(1)与钠的反应[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乙醇钠,具有强碱性)钠与乙醇、水反应的对比水与钠反应乙醇与钠反应钠的变化钠粒浮于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快速地四处游动,很快消失钠粒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未熔化,最终慢慢消失声的现象有“嘶嘶”声响无声响气体检验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实验结论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低。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水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
钠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相对不活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2Na +2CH 3CH 2OH ―→2CH 3CH 2ONa +H 2↑(2)氧化反应①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②催化氧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灼烧过的铜丝表面由黑变红,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方程式2CH 3CH 2OH +O 2――→Cu 或Ag△2CH 3CHO +2H 2O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
点拨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要把铜丝制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接触受热面积,增强实验效果。
乙醇催化氧化的实质4.用途(1)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
(3)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乙醇课前预习情境素材人们常说: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上网搜索酒后驾车,会有许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你面前,如:牛振华、洛桑等。
2003年的统计显示,每3起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中就有1人死亡。
因此,各个地区都在加大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
各种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
为什么司机饮酒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通过什么方法检查司机饮酒是否过量?这里面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具有怎样的结构和重要性质呢?知识预览1.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基团,称为羟基。
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的衍生物、一氯甲烷可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
3.官能团烃的衍生物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称为官能团。
如: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5.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钠与乙醇的反应实质乙醇与金属钠反应,钠置换了羟基中的氢,生成了氢气和乙醇钠。
其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6.乙醇的氧化反应(1)燃烧氧化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其方程式为CH3CH2OH+3O2−−点燃2CO2+3H2O。
−→(2)催化氧化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
其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被强氧化剂氧化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案(修定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存在和用途。
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教学方法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的反应。
采用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从乙醇推导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等教学过程:[引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相关也不少,同学能否举些例子, 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当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这节课来学习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板书]一:乙醇(一)物理性质: (屏幕展示)提出两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H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26们学过的碳大家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提示:C四价,H 一价,O二价。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设问】到底哪一种是乙醇的结构呢,【引导】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差异,(A)中含有-OH此类物质有何典型性质【教师设疑】如何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呢,【学生】激烈讨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燃烧火焰是否为淡蓝色(有学生补充)还得在火焰上罩干冷的一半涂石灰水的烧杯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实验探究] 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观察现象。
(人教必修2)3.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情景导入】“无酒不成席”,当今社会酒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饮品之一。
中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关于酒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这些咏叹酒的诗句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哪么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细品一下它那“令人陶醉的醇香”吧!【板书】活动一:乙醇的分子结构及烃的衍生物【探究】:已知4.6克无水乙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克CO2和5.4克H2O,则无水乙醇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能确定其分子式吗?【交流】8.8克CO2 中含有C元素2.4克,5.4克H2O中含有H元素0.6克,则4.6克无水乙醇还含有O元素1.6克。
故乙醇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 6∶ 1,其最简式(实验式)为:C2H6O。
若要确定乙醇的分子式,还需要知道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测得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可知其分子式为C2H6O。
【思考】阅读教材P74页内容,结合原子的成键规律,思考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哪些可能的结构?【交流】乙醇分子分子式C2H6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四价的原则,可能的结构式有两种:,其结构特征分别是甲式含有—OH原子团,乙式含有R —O—R(烃基)原子团。
【实验探究】完成教材P73实验3-2,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面表格内。
【交流投影】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无色可燃性气体;②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③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实验结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H2,说明乙醇分子里含有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存在,即乙醇的结构简式应该为CH3CH2OH,可以看成是乙烷中的1个氢原子被原子团-OH(羟基)所取代后的产物。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注意:根据金属钠保存方法也可以说明金属钠不能与烷烃反应。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鹤壁高中——董泳江一、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2”模块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本节内容为第1课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学校化学中,简洁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生疏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同学比较生疏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对高一同学来说本节学问点较多,难度较大;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同学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同学来说是生疏的,同学没有学问基础,需通过试验突破这一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初步建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烃的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校同学已经简洁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
从同学学习力量上看,经过高一上半个学期的学习,同学已经初步具备了肯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学习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所以要让同学在生疏乙醇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试验,明确羟基官能团的作用,加深对乙醇结构的生疏。
从同学心理状况看,由于本单元学问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格外贴近生活,简洁激起同学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育同学学习化学爱好将会有很大挂念。
为了更好的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本课接受生活情境模式,充分体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讲解乙醇的在生活中的存在、用途以及它的性质、结构,让同学以乙醇作载体去体会有机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2)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把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课件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
2.学会甲烷的主要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取代反应。
3.能说出烷烃的定义和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烷烃的化学性质。
4.初步了解同系物的定义及烷烃的简单命名。
5.举例说明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5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同分异构体。
1.从结构入手,预测甲烷的性质,用实验验证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问题的探究过程。
2.根据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引出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定义,学会比较、类推等方法。
1.培养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趣,感受有机化学的奇妙,了解国情,增强爱国情感。
2.通过比较、类推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1.甲烷的结构与取代反应。
2.烷烃的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系物。
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C .完全燃烧只生成CO 2、H 2O 的有机物D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分子中,属于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 .CCl 4B .CHCl 3C .CH 2Cl 2D .CH 3Cl3.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
下列有关此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B .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C .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氯甲烷D .此反应的液态生成物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的混合物4.如下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5.将标准状况下的11.2 LCH4与22.4 LO2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始状况时,气体的体积为(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二、填空题6.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元素是______,它和氢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在这种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