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论》书评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读《精神分析引论》有感作者:李维双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最权威、最举世的著作之一。
我曾自认为但凡对心理学这个门类有些许了解的人都必定知道这个人、这本书,后来也和身边一些朋友聊起过,事实也确实如此。
其实,我也是这些人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从非心理学专业的外行人跨专业到这个全新的领域,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阅读这本书。
我所阅读的是由商务出版社出版,高觉敷先生翻译的版本。
如果说读完此书作何感受,那我想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可以用八个字加以概括:晦涩难懂、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展开说明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的一些原因。
一、晦涩难懂的原因及举例说明(一)翻译版本较多,译文和原著可能会有偏差弗洛伊德的原著是以德语出版,其德语作品集是核心文本,但是,他的英文译本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只不过,在英语世界里塑造弗洛伊德形象的主要是其英文译本,而这一译本并非“原著”,甚至与德文原著有一定差别。
从德语翻译至英文,再从英文翻译至中文,多个版本,这使得弗洛伊德在写作过程中的个人风格、理论诉求、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本人与其作品之间的联系等都可能伴随着译文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无法保证每种译文的准确度。
正如此书中英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琼斯所作的序中所说“此书的美国译本已早出版了,但除了笔调上的缺点外,译文中还含有许多严重的错误,例如有一节说‘幻念’不受影响,翻译成这样的句子,似乎意味着弗洛伊德认为‘强迫观念’是不治之症——因此,我们决定另出版一个译文”。
再比如,“自由联想法”这一翻译版本曾出现在英文译本中,这是对于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核心概念的误译,这个翻译结果很容易让我们忽略该方法的实质逻辑前提是不存在任何完全自由的、随意性的精神活动,联想其实是非自由的。
然而,“自由联想法”五个字的出现恰恰与作者在治疗中所遵循的原则大相径庭,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自由想象的误解。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周泉严泽胜赵强海译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0,10图书馆编号:213654856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读后感我所读的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这本书是弗洛伊德所做的演讲,正如序言所讲:“这一卷是我在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两个冬季学期给不同性别的医生和一般听众所进行讲演(在大学里)的忠实再版."能使人们了解精神分析或是能引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和重视精神分析的价值。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动作倒错,介绍了日常生活发生的一些口误、笔误、误听、遗忘等,为什么会发生动作倒错,这些动作倒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第二部分,梦,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独创建树,并对梦的解析过程中形成了弗洛伊德的重要理论,在这一部分讲了梦的价值,形成原因,以及所反映的东西。
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这部分就是弗洛伊德的重大理论成果,在这个过程可以了解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并对精神分析有一颗自己的轮廓和看法,并从中学到许多,自己的思维感触良多。
下面详细的介绍每一部分的内容,以及我看过的感受和看法.第一部分、动作倒错起先我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第一感觉枯燥,没有来的有些抵触,再者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力比多”的成分居多.但在看的过程,开始有了兴趣,它并不是纯理论性的东西。
在里面穿插了许多例子,有助于理解和揣摩,并根据其中的例子反映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动作倒错现象,并对其现象的实质的了解。
精神分析引论导读:本文是关于精神分析引论,希望能帮助到您!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副标题: 全面解析人类心灵神秘的性图景译者: 高觉敷出版年: 1997-02页数: 377装帧: 平装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ISBN: 9787100003155内容简介······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以后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最重要的经典。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方法都在这部著作当中得到精深的表述。
作者简介······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1856-1939)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弗赖堡城。
4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部著作《瘟病研究》。
他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
他在维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客也加入了该学会。
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
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效,第二年客死那里。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难以用简单的话加以概括。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年从学于哲学家布伦塔洛门下,他的同学是后来被称作现象学派创始人的胡塞尔,虽然两者师出同门,不过后者的思想仍可认为属于哲学,而前者一般则认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布伦塔诺的研究要追溯到新康德主义,当时哲学家由于休谟问题陷入疑难,以罗素和密尔为代表的英美分析学派认为康德并没有完全解决休谟的疑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康德主义者主张哲学应当回到康德。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西南学派,和以柯亨为代表的马堡学派,这两个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心理主义的倾向,但两者仍然不算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前者关注的更多的是价值问题,后者则试图用逻辑学方法解决哲学的疑难。
布伦塔诺的出现应该算是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其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布罗塔诺首次将意向性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动作,而不是内容。
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
不论看什么,是在看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一般被认为属于描述性心理学,虽然布诺塔诺宣称在心理学的立场上是经验的,经验才是老师,但冯特强调的心理学的经验属于实验,而布伦塔诺则纯粹是经验的。
弗洛伊德虽然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但他的学说则已经脱离了传统哲学的研究范畴,而可以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了。
不过,由于受布伦塔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学说仍可看作是以“性”为实体所建立的本体论哲学。
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著作是《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分别对应三个篇章:在《过失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将日常生活中的失误,视作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在《梦》中,弗洛伊德阐释了梦的作用,并试图用释梦的方法探索其对行为的影响。
而在《神经病通论》,佛洛依德主要阐述了神经病心理治疗的方法。
结合失误动作和梦的影响,佛洛依德试图求证人的经历是否与神经病症的产生相关,以试图探索其治疗方法。
一、过失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过失起因隐含着某种“意向”或“倾向”,通常是由于两种倾向同时存在,而这这两者倾向又相互矛盾所导致的的结果。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杰作,这部书深入剖析了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了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心理机制。
阅读这部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让我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关于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的部分,都充满了深刻的洞见。
他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过失动作,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动机;他对梦的解析,更是让我对睡眠中的心理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他关于神经病通论的探讨,则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机制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部书也让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他的理论最初是用于研究病人的,但我认为它同样适用于正常人。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人们内心充满压力和焦虑,而这些压力和焦虑往往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病”态。
他的理论虽然看似残酷,但却能揭示出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我也深感弗洛伊德理论的伟大之处。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心理的新视角,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学习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引论》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它不仅让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探索弗洛伊德的理论,努力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是应20世纪初的时代要求出现的。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矛盾戳能够冲,自然科学开始了一系列革命,这些都要求从微观上、从新的角度研究人的“内心世界”。
弗洛伊德主义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引论,因而,从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精神分析引论》中可以窥见其开创性。
然而,他其中的一些理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和批判。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其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因强调精神疾病的心理原因而不是嚣质原因、强调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三编。
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没有任何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因而从入门讲起。
第三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听众已经通过研究,扩大了阅读的范围,于是放手讨论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原因如下:首先,它开辟了无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意识心理学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无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
这对文艺创作、对创新型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它吧认得需要、冬季和人格,白字心理学研究的首位,主张从内而外、从深层向表层研究人的行为,从而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这相对于长期以来占据人们头脑的、机械论的外因论和简单化的线性决定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最后,它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了“精神创伤”是引起神经症等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对促成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社会迷失的转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科学思想史上,弗洛伊德提出的新思想、新问题,他研究的新领域以及他的学说给医学、社会学、历史学、名族学、宗教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都提供了新的研究侧面,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无疑是一部对世界历史有影响的著作。
弗洛伊德日记里的《精神分析引论》中文译本
陈琦
【期刊名称】《现代中文学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文用弗洛伊德1935年自己整理的作品年表和1934年日记中的材料,引出弗氏本人收到的“中文讲座”,即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觉敷翻译的《精神分析引论》合订本。
通过考察这部中文译作的具体出版时间和翻译经过,展现弗洛伊德的中国译者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弗氏理论在当时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概况以及中国在弗洛伊德理论全球翻译史中的参与。
关于这个中文译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到达了弗洛伊德手中,需要更多线索来解答。
【总页数】7页(P122-128)
【作者】陈琦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以《精神分析引论》为具体文本
2.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3.心理学MOOC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以UOOC联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课程为例
4.试论弗洛伊德——兼评《精神分析引论》 (续)
5.心理学典籍汉译本中的词汇翻译研究——以《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两个译本对比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的178条札记by 丹飞Notes on Flued’s A Brief Depth Psychologyby Daniel Dan第一编过失心理学第一讲绪论精神分析的两个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别离的部分和动作。
2、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奉献。
第二讲过失心理学3、研究正常人的小过失。
微乎其微的符号也有相当的价值,不容我们无视。
假使不带偏见或成见,勇往直前,或可凭借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有小事和大事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幸运地走上研究大问题的道路上去。
1)舌误,笔误,读误,听误;2)遗忘;3)误放,误取及失落物件。
4、大多数舌误和一般的过失都有意义,过失的意义应该引起特殊的注意。
应该将研究的注意力全部倾注于有关过失意义及意向的纯粹心理学的研究。
诗人利用舌误及其过失作为文艺表现的工具。
第三讲过失心理学〔续〕5、意义就是它所借以表示的“意向”,或是在心理程序中所占据的地位。
“意义”一般等同于“意向”或“倾向”。
6、舌误:1〕舌误全有显而易见的意义或意向。
舌误:把所要说的话说反;与应取的态度矛盾;在所要表示的意义之外增加一个第二义。
2〕一个意向歪曲或更改其他意向,造成一种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混合的字形。
7、过失不是无因而至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同时引起——或互相干预——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
8、重复和混合的过失是过失中最好的代表。
9、有些实例的心理情境当时尚不可知,或者还无法测定,当时的解释只是一种假说,但是后来另外的事件发生了,可以用来证实以往的解释。
10、主观点行动往往会伪装为一种被动的经验。
第四讲过失心理学〔续完〕11、过失是由于两种不同“意向”互相牵制而发生的心理行动〔结果〕。
其一为被牵制的意向,另一个为牵制的意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裔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赖堡。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至1876年开始在布吕克教授领导的生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并接受医学临床方面的训练,于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旋至维也纳公立医院研究幼年一成年脑(特别是延髓)的个体发育。
1885年旅居巴黎,就学于神经病理学家夏尔科,认为神经症可以求助于心理治疗。
1886年返维也纳,研究歇斯底里症(或称癔病)及其治疗。
1900年以后,声誉日隆,信徒众多。
1909年,被邀参加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庆,即席发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因之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30年,获歌德奖金。
1936年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奥地利,弗洛伊德被迫离开了维也纳,1939年9月21日死于英国。
弗洛伊德致力研究精神分析60余年,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年)、《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年)、《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年)、《群众心理与人类“自我”分析》(1920年)、《自我和伊特》(1923年)、《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弗洛伊德自传》(1935年)等。
《精神分析引论》(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eAnalysis)初版于1917年,1922年英国伦敦乔冶一艾伦和昂温公司出版了JoanRiviere,翻译的英文版,193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译本,高觉敷译,198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了此书。
该书共3编28讲。
第一编叙述过失心理学的内容,第二编阐述作者对梦的假说以及释梦的技术,第三编阐述神经病心理治疗的原理。
1(该书内容丰富,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决定于潜意识的欲望,但他也说:“但这决不意味着,对我们来说,意识的属性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的失误行为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并且对梦的潜在特征进行解读。
失误行为的产生不是巧合,与相反倾向的压制和真正意识的诉求相关。
该行为在生活中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其也因此而产生。
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精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对于梦的两点共性:睡眠与心理特征,详细地解释了梦并非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同样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梦大多是离奇且幼稚的,且他们的梦多是以满足现实生活中未实现而做的“美梦”。
弗洛伊德利用梦的心理特征了解梦并解释梦,证明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因此弗洛伊德以心理元素为基本来进行梦的解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便是我们每晚做梦后常念叨的一句话,在我们的认知里梦是人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理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所遇到的人或物等,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事物。
白天的时候自身的意识将无意识的活动隐藏了起来,到了夜里熟睡时这个无意识的欲望渐渐显露出来,一般梦里的欲望是非理性化的,通过梦境实现这种平日里无法实现的欲望,从而使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想必大家在面对梦的时候,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因而大家从来没有将梦与心理学相联系起来。
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并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他从梦的特点、共性、特征等不同方面作出假设并论证了梦的心里特征。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也提出了梦的显易、潜意以及释梦来对梦进行解释,其中也提到了孩童时期我们所做的梦的特点。
书中的第二讲到第四讲是关于失误行为相关的解释。
对于失误行为,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它在生活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这只是一个小失误而已。
从而也就并未对其有过多的关注或者不重视,甚至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
弗洛伊德将失误行为分为三类:①口误、笔误、误读、误听;②(暂时性的)遗忘,根据其对象不同可进行细分;③误拿、误放、丢失物品,且不一定是临时性。
讲精气神的国外书籍(原创版)目录1.引言2.国外关于精气神的书籍概述3.具体书籍介绍3.1《灵气之源》3.2《精神分析引论》3.3《生命之气》4.总结正文【引言】精气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含了人的精神、气息和生命力。
近年来,国外对于精气神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一些关于精气神的书籍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些书籍进行简要介绍。
【国外关于精气神的书籍概述】虽然精气神这一概念起源于中国,但国外学者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试图从心理学、哲学、宗教等多个角度去解读精气神,并探索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精气神的理解,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具体书籍介绍】以下是几本关于精气神的国外书籍:【3.1《灵气之源》】这本书是由美国作家艾德·穆兰(Ed Mullan)所著,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研究东方哲学和宗教,探寻灵气之源的过程。
作者认为,灵气是一种存在于宇宙间的神秘能量,人们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来吸收这种能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2《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主要探讨的是精神分析理论,但其中涉及到了精气神的相关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以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而精气神正是潜意识和无意识的体现。
通过对梦境、癔病等精神现象的分析,弗洛伊德揭示了精气神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3《生命之气》这本书由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拉玛(Swami Rama)所著,主要介绍了瑜伽呼吸法和生命之气的概念。
作者认为,生命之气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能量,它负责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通过瑜伽呼吸法,人们可以调节生命之气的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结】总之,虽然精气神这一概念起源于中国,但国外学者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精气神的理解,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大学生《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一】《精神分析引论》在对梦的解释中,提出了显易与潜意、释梦;精神官能症及精神分析有理初步的了解,更对人、人性和人的欲望有理更清晰和更全面的了解。
精神分析学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
包括:精神层次理论、释梦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
这里的“性弗洛伊德以为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但他所说的“性”是指一切敏感区的快感。
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主要把通过谈话或暗示进行的精神治疗,称之为谈疗法,是他后来发展的精神分析法的基础。
认为当人的物理能的水平过高时,就需要释放或宣泄,从而促成了神经病的消失。
精神分析的治疗同其他方面的治疗不同,精神分析治疗主要是医生同病人谈话之外,别无其他。
在治疗中,病人说出他的以往经验、目前的印象,诉苦,并表示他的愿望和情绪,医生则只有静听,设法引导病人的思路,迫使他注意某方面,给他一些解释,观察他的反应。
弗洛伊德以舌误为例,谈过失心理学。
认为舌误只是在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增加一个第二义;是把原意说反或弯曲、更改意向;他认为一个人犯了过失,必定是由于这个人疲倦或不舒服、兴奋、注意集中于他事的结果。
但我认为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状态或心理上力求做到最好的时候,也会出现舌误的情况。
通过睡眠来解说梦。
认为精神错乱及妄想都可以起源于梦,梦自然不是一种心理历程,而是物理刺激在心理上的表示。
梦是睡眠不欢迎的补充物,梦会使我们晚上的休息变得很累,使我们不能有一个好的、安适的睡眠。
而且我们做的梦是混乱的、愚蠢的与怪诞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
对于精神官能症,弗洛伊德认为“不仅是症状的意义理所当然的是潜意识的,而且症状和潜意识之间尚有一种互相代替的关系,而症状的存在也只是这个潜意识活动的结果”,而且“精神病患者的冲突不同于正常人在两种相反的冲动间的奋斗,而是一场介于已经进入心灵的意识和前意识阶段的力量与滞留在潜意识阶段的力量之间的斗争”,而精神分析的任务就在于寻找潜意识并使其进入意识领域。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精选5篇)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篇1《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在心理学界享有盛名,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更是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和研究者。
这本书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之作,到底有何魅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本书并非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本改变了人类对自我认知的著作。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出的“潜意识”理论,挑战了传统的、主流的心理学观点。
他主张人的无意识思维和情感具有极大的力量,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并非凭空而来。
他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展现了潜意识的运作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潜意识的威力。
同时,他提出的防御机制和心理仪式,让我们对人类的心理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阅读《精神分析引论》的过程,就像是在揭开潜意识的神秘面纱。
弗洛伊德的语言深入浅出,让人在理解中感到震惊。
他提出的“潜意识”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对自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这本书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于理论本身。
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他的理论成为了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本书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引论》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著作。
它挑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点,为我们理解潜意识、自我和心理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虽然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观点,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篇2在阅读《精神分析引论》之后,我被弗洛伊德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理论知识深深打动。
他独特的洞见和深度的分析,为我提供了全新看待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的角度。
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是潜意识概念,他坚信,大部分人类行为和思想都受到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驱动。
这与我之前接受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我开始对自我进行深入反思。
潜意识的存在,对我理解自我行为和情感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的理论框架让我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精神分析引论引言精神分析是由维也纳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基于认为人类心理活动主要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的假设。
精神分析的目标是让患者增加对自己内心和行为的意识,并通过解决潜意识冲突来减轻精神痛苦。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精神结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结构由三个互相交互的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个体的原始和无意识部分,包括各种欲望、本能和冲动。
本我根据快乐原则寻求满足,不考虑现实的制约。
•自我是主要的现实感知和决策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个体的理性和规则。
自我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现实原则寻求满足。
•超我是个体内化的父母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部分。
超我代表着道德和理想,会对自我施加压力以遵循道德规范。
潜意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个体不容易察觉的意识内容。
潜意识包括被压抑的冲突和欲望,以及个体的不愿意或无法意识到的记忆和情感。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内容可以通过解析的方法揭示出来。
解析是指通过分析个体的言谈、梦境、自由联想等来推断个体的潜意识内容。
通过解析潜意识的内容,个体可以增加对自己的理解,从而解决潜意识冲突。
神经症和防卫机制在精神分析中,神经症被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冲突的结果。
个体通过运用防卫机制来应对潜意识冲突,以减轻心理痛苦。
常见的防卫机制包括: - 压抑:将不愉快的冲动、欲望或记忆推入潜意识中。
- 否认:拒绝承认现实或心理冲突的存在。
- 投射:将个体自身的欲望或冲动归因于外部对象。
- 转移:将情感或欲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 反应形成:通过采取相反的行为或情感来掩盖潜意识冲突。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通常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和自由联想。
患者被鼓励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感受和梦境,同时分析师会试图解析其中的潜意识内容。
治疗的目标是让患者对潜意识冲突有更多的认识,并通过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来解决这些冲突。
治疗的过程可能会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剖析、逐渐解构防卫机制和重建自我等。
作者黄凤远法学112班
书评:走进《精神分析引论》的世界
有人评价其理论说:他的理论扒下了人类文明自我最后的底裤。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医生像很多其他领域的先驱一样,在心理学领域由于其超前的认识和理论而被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所不容。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民众承认其理论的正确性,并且后世心理学界在其“精神分析法”的基础之上发展出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界的达尔文和哥白尼。
今天,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精神分析引论》的世界。
简单介绍下本书和弗的基本理论。
这本书主要讲了过失心理学、梦的解析和精神病通论三个部分。
而弗洛伊德理论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释梦”了吧。
他把人的内心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的主要体现在人类最原始的思绪,欲望,可以叫“兽性”,超我是社会引发的良心、道德及伦理思想。
可以叫“神性”,而自我是二者的调和。
也是我们比较能意识到和控制的地方。
弗认为人类在婴儿时期就有性欲,并且性欲在之后人的一生中起到很多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影响。
精神病人很多病因就在于幼年时期不良的性压抑或在生活过程中性阻碍压力的长时期积累。
认为俄狄浦斯情节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
只不过,这种影响更多存在于我们潜意识当中,所以我们往往完全意识不到。
在清醒状态我们的自我意识起支配作用,睡梦中则是本我和超我作用更加凸显的时候。
所以弗对释梦情有独钟,并且有大量通过对患者的梦的解析来进行心理治疗的实例。
知道这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增加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学会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观察一些简单东西,形成自己宝贵的独立观点。
很多人总喜欢给自己的过失寻找借口,而另外一些人则更加愿意承担责任。
我们身边有的人外向开朗很阳光,而部分则相对内敛阴郁。
有的同学总有各种各样的小癖好或者所谓的强迫症,有的人总是梦到同一件事或者一个场景。
或许,你都能从精神分析法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当今社会,了解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对自我心理控制释放压力,与其他人的更好的交际乃至求职、求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让我们跟随前人的脚步,怀揣着好奇和渴望在心理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