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3.1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748.50 KB
- 文档页数:2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1.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在概率论中,我们将事件A的概率记为P(A),其中P(A)的值介于0和1之间。
2.概率的基本性质:–非负性:对于任何事件A,其概率满足P(A) ≥ 0。
–规范性:对于样本空间Ω中的全部事件,其概率之和为1,即P(Ω) = 1。
–可列可加性:对于互不相容的事件序列{Ai}(即Ai∩Aj = ∅,i ≠ j),有P(A1∪A2∪…) = P(A1) + P(A2) + …。
1.2 随机事件与随机变量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所发生的某种结果。
–基本事件:对于只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复合事件:由一个或多个基本事件组成的事件称为复合事件。
2.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将样本空间Ω上的每个样本点赋予一个实数的函数。
随机变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取值只可能是有限个或可列无穷个实数。
–连续型随机变量:其取值在某个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值。
1.3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事件的关系: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A ⊆ B)指的是事件B发生时,事件A一定发生。
如果A ⊆ B且B ⊆ A,则A与B相等(记作A = B)。
–互不相容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A∩B = ∅。
2.事件的运算:对于两个事件A和B,有以下几种运算:–并: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
–交: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记作A∩B。
–差: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记作A-B。
第二章:条件概率与独立性2.1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1.条件概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的条件概率,记作P(A|B)。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P(A|B) = P(A∩B) / P(B)。
2.乘法定理: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和B,有P(A∩B) = P(A|B) * P(B) =P(B|A) * P(A)。
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知识点总结及强化训练一、 知识点总结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n(A)=n n A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2)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汕头市东厦中学任课教师:林煜山教学内容:1、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2、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区分互斥和对立事件2.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使学生又一次体会类比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动手试验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利用课本探究以及掷骰子实际试验,使学生熟悉本节中所应用的各个事件,并引入集合论类比概率论的探究方法,利用熟悉的知识引入不熟悉的知识。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B A ⊆集合B 包含集合A 事件B 包含事件AB A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φ空集不可能事件—Ω全集 必然事件 —B A B A +⋃或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和)B A ⋂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积)特别的,“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个性质如果翻译成概率论的说法,就应该是“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和交称为事件的运算。
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掷骰子试验中: 51C C ⋃,G D ⋃2,31D D ⋃可以看到:上边几个例子中,虽然一样是并,构成的前提却各有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并事件总是由①属于事件A ,但不属于事件B 的一个部分,②属于事件B ,但不属于事件A 的一个部分,③同时属于事件A 和事件B 的部分,合并构成的,虽然有些题目中会缺失其中的若干部分,但是合并的规则却是绝对不变的。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研究背景题目:在掷骰子的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例如,事件C1={出现1点},事件C2={出现2点},事件C3={出现3点},事件C4={出现4点},事件C5={出现5点},事件C6={出现6点},事件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事件D2={出现的点数大于3},事件D3={出现的点数小于5},事件D4={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事件E={出现的点数小于7},事件F={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奇数}并提出问题:(1)事件D1本质是哪个事件?(2)事件D2本质是哪些事件?它与事件C4 、事件C5 、事件C6 之间什么关系呢?(3)事件D3 与事件D4若同时发生呢?它与哪个事件是同一事件?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归类,从而自然引入本节内容:事件之间的基本关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予以辅助解释说明,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予以发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概念关系。
)知识点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事件的包含关系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 符号B⊇A(或A⊆B)图示注意事项①不可能事件记作∅,显然C⊇∅(C为任一事件);②事件A也包含于事件A,即A⊆A;③事件B包含事件A,其含义就是事件A 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而事件B发生,事件A不一定发生关系我们定义为事件的相等关系。
学生予以加深理解。
2.事件的相等关系定义一般地,若B⊇A,且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符号A=B 图示注意事项①两个相等事件总是同时发生或同时不发生;②所谓A=B,就是A,B是同一事件;③在验证两个事件是否相等时,常用到事件相等的定义3.定义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符号A∪B(或A+B)图示注意事项①A∪B=B∪A;②例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C2,C4分别表示出现2点,4点这两个事件,则C2∪C4={出现2点或4点}这一块类比集合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呢?学生踊跃发言,生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准确定义事件的交。
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知识点总结及强化训练一、 知识点总结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n(A)=n n A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2)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第三章 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事件中,不是互斥事件的是( )A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命中环数大于8与命中环数小于6B .统计一个班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数低于90分与平均分数高于90分C .播种菜籽100粒,发芽90粒与至少发芽80粒D .检查某种产品,合格率高于70%与合格率为70%答案:C2.在5张电话卡中,有3张移动卡和2张联通卡,从中任取2张,已知事件“2张全是移动卡”的概率是,那么概率是的事件是( ) 310710A .至多有一张移动卡B .恰有一张移动卡C .都不是移动卡D .至少有一张移动卡解析:结合对立事件可知所求事件是“2张全是移动卡”的对立事件,即至多有一张移动卡.答案:A3.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 )A .60%B .30%C .10%D .50%解析:甲不输棋包含甲获胜或甲、乙两人下成和棋,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90%-40%=50%.答案:D4.对空中飞行的飞机连续射击两次,每次发射一枚炮弹,设A ={两次都击中飞机},B ={两次都没击中飞机},C ={恰有一弹击中飞机},D ={至少有一弹击中飞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 ⊆DB .B ∩D =∅C .A ∪C =D D .A ∪C =B ∪D解析:“恰有一弹击中飞机”指第一枚击中第二枚没中或第一枚没中第二枚击中,A ∪C =D =(至少有一弹击中飞机),不是必然事件;“至少有一弹击中”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有一弹击中,一种是两弹都击中,B ∪D 为必然事件,所以A ∪C ≠B ∪D .答案:D5.现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共5本书,从中任取1本,取出的是理科书的概率为( )A. B. C. D. 15253545解析:记“取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分别为事件A 、B 、C 、D 、E ,则A 、B 、C 、D 、E 彼此互斥,取到理科书的概率为事件B 、D 、E 概率的和.所以P (B ∪D ∪E )=P (B )+P (D )+P (E )=++=. 15151535答案:C二、填空题6.在掷骰子的游戏中,向上的点数为5或6的概率为______.解析:记事件A 为“向上的点数为5”,事件B 为“向上的点数为6”,则A 与B 互斥.所以P (A ∪B )=P (A )+P (B )=×2=. 1613答案: 137.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演讲比赛,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那么所选3人中都是男生的概率为________. 45解析:设A ={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B ={3人都为男生},则A ,B 为对立事件,所以P (B )=1-P (A )=. 15答案: 158.如图所示,靶子由一个中心圆面Ⅰ和两个同心圆环Ⅱ、Ⅲ构成,射手命中Ⅰ、Ⅱ、Ⅲ的概率分别为0.35、0.30、0.25,则不命中靶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射手命中圆面Ⅰ”为事件A ,“命中圆环Ⅱ”为事件B ,“命中圆环Ⅲ”为事件C ,“不中靶”为事件D ,则A 、B 、C 彼此互斥,故射手中靶的概率为P (A ∪B ∪C )=P (A )+P (B )+P (C )=0.35+0.30+0.25=0.90.因为中靶和不中靶是对立事件,故不命中靶的概率为P (D )=1-P (A ∪B ∪C )=1-0.90=0.10.答案:0.10三、解答题9.某医院一天派出医生下乡医疗,派出医生人数及其概率如下表所示. 医生人数0 1 2 3 4 ≥5 概率 0.1 0.16 x y 0.2 z(1)若派出医生不超过2人的概率为0.56,求x 的值;(2)若派出医生最多4人的概率为0.96,至少3人的概率为0.44,求y ,z 的值. 解:(1)由派出医生不超过2人的概率为0.56,得0.1+0.16+x =0.56,所以x =0.3.(2)由派出医生最多4人的概率为0.96,得0.96+z =1,所以z =0.04.由派出医生至少3人的概率为0.44, 得y +0.2+z =0.44,所以y =0.44-0.2-0.04=0.2.10.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 )的概率是,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问: 1414(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解:(1)因为C =A ∪B ,且A 与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 (C )=P (A )+P (B )=.12(2)事件C 与事件D 互斥,且C ∪D 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P (D )=1-P (C )=. 12B 级 能力提升1.从1,2,…,9中任取两数:①恰有一个偶数和恰有一个奇数;②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数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在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A .①B .②④C .③D .①③ 解析:从1,2,…,9中任取两数,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奇数;(2)两个偶数;(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至少有一个奇数是(1)和(3),其对立事件显然是(2).答案:C2.事件A ,B 互斥,它们都不发生的概率为,且P (A )=2P (B ),则P ()=________. 25A -解析:P (A )+P (B )=1-=, 2535又P (A )=2P (B ),所以P (A )=,P (B )=. 2515所以P ()=1-P (A )=. A -35答案: 353.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能顶得上吗?在一次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A 、B 、C 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P (C )=,诸葛亮D 能答131415对题目的概率为P (D )=,如果将三个臭皮匠A 、B 、C 组成一组与诸葛亮D 比赛,答对题目23多者为胜方,问哪方胜?解:如果三个臭皮匠A 、B 、C 能答对的题目彼此互斥(他们能答对的题目不重复),则P (A +B +C )=P (A )+P (B )+P (C )=>P (D )=,故三个臭皮匠方为胜方,即三个臭皮匠能顶上476023一个诸葛亮;如果三个臭皮匠A 、B 、C 能答对的题目不互斥,则三个臭皮匠未必能顶上一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