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专题讨论三大战役
- 格式:ppt
- 大小:475.50 KB
- 文档页数:7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三大战役详解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回顾和学习辽沈战役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我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辽沈战役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党的英明领导和正确的战略决策。
1948年9月,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在东北战场发起战略决战,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辽沈战役的成功,是党中央、毛主席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东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的结果。
其次,辽沈战役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
在战役期间,东北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们踊跃参军、支前,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再次,辽沈战役的成功,展现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和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在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指战员们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英勇奋战,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下面,我想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几点体会:一、坚定理想信念。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党的英明领导和正确决策的结果。
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指战员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三、加强团结协作。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东北野战军指战员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团结协作,共同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
四、提高自身素质。
辽沈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指战员们的高素质。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辽沈战役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我们要认真学习、传承和发扬辽沈战役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A.营口B.沈阳C.长春D.锦州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淮海战役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11.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这是因为()A.解放战争打响了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大决战开始了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12.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A.(1)(2)B.(2)(4)C.(1)(3)D.(3)(4)1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三大战役论述题简述你对三大战役的了解?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
我军在兵力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形下,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以少胜多,而不是相辽沈、平津,我军数量远超出敌军数量,歼敌数量超过二战中苏联军队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特会战,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淮海战役实现了把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多地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构想,基本歼灭了南线敌军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的广大地区,使敌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都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粟裕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立了第一功”。
2、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各战场中唯一我军从军数量超敌军的战场,甚至超敌军近一倍。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进行的第二次战略大决战,也是自1945年8月我军抽调主力欲控制东北与敌作战三年以来的一次总决算。
是役林彪大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队伍,解放了东北全境。
战役规模之大,歼敌数量之众,仅次于淮海战役。
在关内我军各战场有效歼灭敌军局势下,战略形势大为有利于我军的情况下,使蒋无力增兵东北战场,东北战场我军虽歼不算多,但在面对弱敌的情况下,我第四野战军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四野的发展壮大,得力于关内各野战军积极、艰苦而有效的歼敌,蒋无法抽调较多兵力到东北,为四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方在东北有较大优势下,东北也成为我各大战区中率先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区。
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我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这对于而后顺利进行的平津战役和加速全国解放都具有战略意义。
林彪的指挥和用兵之道在辽沈战役中也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决战之一,歼敌数量排名第二,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我军伤亡人数最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解决敌人的范例,改编(起义)的敌人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歼敌数量,实属罕见。
第1篇一、前言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活动,现将实践过程及收获总结如下。
二、实践教学活动概述1. 实践教学形式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形式:(1)课堂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课外调研: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实地调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撰写论文:结合课程内容,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4)观看影视作品:通过观看与毛泽东思想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 实践教学过程(1)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我们围绕“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同学们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2)课外调研:我们小组选择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课题进行调研。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
(3)撰写论文:我撰写了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的论文,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4)观看影视作品:我们观看了《建国大业》、《毛泽东》等影视作品,通过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实践收获与体会1.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通过参加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活动,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2. 培养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观点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三大战役详解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