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11
国画色彩康有为,近代启蒙思想先驱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国画色彩·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主要思想·人物评价·生平简介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生平简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主要思想康有为早年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儒家学说到佛学、道学,再由佛、道之学到西学的曲折过程由于坚持儒教正统,康有为有意识地摒弃了盛行于近代西方国家的某些民主观念·人物评价第一,在康有为时代,保守主义的立宪思想却不能解决中国的危机其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缺乏成熟的阶级力量的支持第三,康有为对西方的立宪政治缺乏价值上的深刻认识。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康有为对西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器物”论的基础上,他还不能把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封建的开明政治严格区分开来。
藤黄:色明黄。
用以画花卉、枝叶。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雌黄:矿物名。
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
洋红:色橘红。
用以画花卉。
谢谢。
康有为简介2康有为简介22009-03-29 22:05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1949 年,毛泽东在撰写《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时,谈到“自从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时候,还把康有为称作“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的一个代表者。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
清咸丰八年二月初二(1858 年3 月19 日) ,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丹灶镇苏村敦仁里一个官宦世家,他祖父做过学博(县学教官) ,父亲做过知县。
丰衣足食的生活,使之自幼不为吃穿操心,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读书学习,加上他出生在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之中,有博览群书、受良好传统教育的条件。
因为他是广东南海人,后来他的弟子便称他为南海先生。
康有为父亲达初早逝,从小就跟祖父赞修学习程朱(即宋朝的程颢、程颐、朱熹) 之学。
他每次诵读,过目不忘。
7 岁便通文。
18 岁时又从师于广东的一个知名理学大师朱次琦,学习3 年,以程朱理学为主,而又兼陆王(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守仁) 心学。
他博涉群学,像哲学、历史、佛学等,都有着很深的根底。
康有为生长的年代,正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最早的时代。
他受程朱理学和时世的影响,鄙弃那种繁琐考据的学风,好独立思考,并以“救世”为其大志。
光绪五年(1879 年) ,他独自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 阅读了不少像《文献通考》、《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等“经世致用”的书。
并专注道教和佛教的经籍研究。
其间,结识了翰林院编修番禺张鼎华,得知一些京师风气。
离开朱次琦的礼山草堂后,康有为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生活的艰难,产生了要振兴国家的思想。
后来, 他到过香港、上海等地,看到西方资产阶级治理社会很有一套,思想上颇受启发。
康有为
保皇会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等在加拿大创设。
又名中国维新会。
《会例》提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
义和团运动发生,八国联军侵入,保皇会认为这是反击后党、“扶救皇上”的时机,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先订和约以保南疆”,酝酿“讨贼勤王”,同在国内的唐才常联系、准备起事。
但保皇会及其首领康有为拒绝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自立军的经费也延宕未交,自立军失败。
此后,它的斗争锋芒渐由针对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顽固派转向革命派,由保光绪帝转为保清朝封建政府,想以的权威和光绪帝的“圣德”感化会员,说革命要“有流血之惨”,要“引起分裂”。
1906年,清政府颁布预备立宪,康有为发出文告,“以为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则内讧分争,而促外之瓜分”。
又说:“今上不危,无待于保”,宣布旧保皇会“告蒇”,于1907年2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元旦)改为“国民宪政会”。
3月23日,在美国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赴,“议行君主立宪”。
国民宪政会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以尊帝室为旨”,成为继续抵制革命、鼓吹“宪政”的政治团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康有为简介康有为是怎么死的?导语:基于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相信大家对康有为这个人都不陌生。
正是他”公车上书“,使得光绪帝决定进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改革,使衰败基于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相信大家对康有为这个人都不陌生。
正是他”公车上书“,使得光绪帝决定进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改革,使衰败的清王朝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过可惜的是这常涉及到社会政治各个方面,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最终因为顽固守旧派势力的坚决抵挡,最终失败。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公元1858年,康有为出生子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儒家教育长大。
光绪五年,即公元1879年,21岁的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此机会向光绪帝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这是他第一次上书请求变法,可惜受阻,未达上听。
光绪十七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在得知清朝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请求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联合1300名举人进行上书,自然上达天听。
正在寻求兴国之道的光绪帝,也有着想要革新的想法。
康有为的想法与光绪帝不谋而同,不久光绪帝就秘密召见梁启超,与其商讨变法事宜。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光绪帝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的情况下,于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此次变法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甚至还新开了一个政治机构总理衙门。
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
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改革措施,涉及到了封建旧势力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势力的阻拦,使得这次变法仅仅持续了一。
梁启超给康有为送的挽联康有为生平简介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康有为生平简介康有为于1927年3月31日逝世,梁启超于4月27日与同门诸子曾在北京畿辅先哲祠举行公祭,此为梁氏于此时献的挽联。
上联祝宗祈死,祝宗,犹宗祝,主祭祀祈祷的人。
祈死,祈求速死。
表示世事悲愤绝望的心情。
陆沉,比喻国土沉沦,非由于洪水而由于祸乱。
鱼烂,鱼烂自内发,比喻由内乱而覆亡。
上联说康有晚年悲愤世事,体衰眼枯,非常痛苦;但现在去世了,免睹全国遭受祸乱灾害的惨象。
下联西狩获麟,语出《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曰:吾道穷矣。
’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
世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
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传说孔子作春秋,至此而止。
微言,谓精微之言。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又大义乖。
天之将丧,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意为: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
山颓木坏,典出《礼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盖寝疾七日而没。
后来因以山颓木坏喻有重要影响人物的死亡。
下联将康有为比作孔子,表现了学生对老师推崇之极的认识;同时也表现了对先师之死悲痛之极的感情。
康梁政治关系至张勋复辟时已经完全破裂,可是师生之谊始终未断。
梁氏之寿联与挽联应作师生佳话看。
康有为的生平简介康有为是中国人都熟悉的人物,他也经常出现在教科书中供后人学习,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康有为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有为的生平简介康有为在1858年3月19日的时候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出生,他的祖父曾是道光年间的一个举人,后来他也成了康有为最早的老师。
康有为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来成年后拜朱次琦为老师,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他鄙弃一些烦琐考据,决心开辟不一样的治学路。
后来二十多岁的康有为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他一个人来到西樵山读书,读了很多有用的书,后来他游了一次香港令他大开眼界。
以后康有为继续阅读大量的书籍,比如《海国图志》,在这一年康有为逐步从中学转为了西学。
康有为慢慢地接触到了资本主义,不断地吸取着西方的文化,那时他的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新颖的思想体系。
后来他发动公车上书,希望腐朽的清政府能清醒,到了1898年的时候光绪帝接见了康有为,准备筹备变法,这场变法就是戊戌变法,可是后来因为慈禧的阻挠导致最后失败。
康有为的老婆康有为的老婆一共有六个,她们分别是张云珠、梁随觉、何旃理、市冈鹤子、廖定徴和张光。
张云珠是康有为的结发妻子,她是康有为外舅张玉樵的女儿,因为他很喜欢康有为便把女儿许配给了他,所以这桩婚事是双方父母给她们包办的。
婚后张云珠十分贤惠,尽力地支持着康有为。
康有为提倡一夫一妻,所以他应该只有张云珠这一个妻子,可是后来他又娶了别人,梁随觉就是他娶的第二个夫人。
梁随觉在1897年的时候嫁给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她便和他一起开始了流亡的道路,而她也因此成为了近代史的女子最见多识广的女子之一。
后来康有为娶了何旃理,她是康有为所有妻子里和他共处时间最短的一个,但也是康有为最难忘的一个,他们相见恨晚,他们终成眷属,可是何旃理在24岁的时候去世了,让康有为很伤心。
康有为的第四任妻子时一个日本人,她与康有为的第五任、第六任妻子一样记录都比较少。
康有为生平简介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
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
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即公车-,又未上达。
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
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请求变法。
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
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
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反对革命。
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
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
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