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 格式:ppt
- 大小:21.23 MB
- 文档页数:52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宪法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制定本法。
第二条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的法制和管理体系,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三条环境监测法律法规适用于国内范围内的各类环境监测活动和环境监测机构。
第二章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将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作为基本原则。
第五条环境监测应当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第六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注重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三章环境监测的主体责任第七条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承担监督和管理责任。
第八条地方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并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对本地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式第十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应当采取定点监测、移动监测、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确保监测全面、准确。
第五章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运用第十二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和运用。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告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环境监测机构的评估和认证第十四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评估和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监测能力和资质。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活动。
2. 科学性:环境监测应当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全面性:环境监测应当涵盖各种环境要素和评估指标,综合反映环境状况。
4. 准确性: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可靠地反映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第七章_噪声污染监测_例题和习题第八章物理污染监测例1 有一车间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1小时82dB(A),2小时85dB(A),2小时90dB(A),3小时92dB(A),问(1)计算等效连续声级?(2)这种环境是否超过8小时90dB(A)的劳动保护卫生标准?声音叠加Lm=98.9dB Lm=Leq + 10lgN 98.9=Leq + 10lg8Leq = 89.9dB 所以等效连续声级为89.9dB 这种环境对工人来说未超过8小时90dB(A)的劳动保护卫生标准。
例2 为了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的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0dB,当机器停止工作,测得背景噪声为93dB,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 (附: 背景噪声修正曲线) 解:Lp?Lp1?7dB查背景噪声修正曲线 ?Lp?1dB 所以该机器噪声实际为99dB例3 某工厂有5台设备是主要噪声源,其单台设备噪声源强分别为90dB(A)、85dB(A)、87dB(A)、80dB(A)、82dB(A),求这些设备的总声压级LPT。
解:按照噪声的能量叠加规律,有方法1:LPT?10lg?100.1LPi?10lg(100.1?90?100.1?85?100.1?87?100.1?80?100.1?82)?10lg109.2 96?93.0dB1580 82 85 87 9084.290.4方法2:89.293.11第八章物理污染监测一、填空题1 计权声级有四种类型,即A、B、C、D,在噪声监测中使用较多的,模似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滤波原理设计的是_____计权声级 2 Leq、L10、L50和L90的含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声音传播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环境生态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生态监测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监测管理制度。
第二条监测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环境生态监测工作,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测等各类监测活动。
第三条监测管理制度的宗旨是规范环境生态监测活动,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关为市环境保护局,具体监测工作由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
第五条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生态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
第二章环境生态监测的基本原则第六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原则。
第七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实行专业负责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条件。
第八条环境生态监测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可靠,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第九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对监测设备、人员、数据等进行全面管理,保障监测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依法合规,不得私自篡改监测数据,不得故意隐瞒监测结果。
第三章环境生态监测的任务和内容第十一条环境生态监测的任务是全面了解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发现和监测环境污染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十二条环境生态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大气环境监测:监测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二)水环境监测:监测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质、水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三)土壤环境监测:监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污染物含量;(四)生物监测:监测植物、动物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第十三条环境生态监测应当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环境生态监测的组织和实施第十四条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生态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明确监测工作责任和任务。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九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以拒绝进入现场等方式拒不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九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二)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三)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第一百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二)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三)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四)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五)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第一百零一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中禁止的设备和产品,采用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中禁止的工艺,或者将淘汰的设备和产品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一.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1)监测中心站(总站) 2)固定监测站(子站)包括移动子站3)数据及信息传输系统2.功能:1)总站功能有功能齐全、储存容量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电台,打印绘图等输出设备,以及数据存储设备。
(1)定时收集各子站传来的监测数据和信息(2)处理储存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库(3)向子站发布工作指令(4)管理子站的监测工作2)子站功能有测定污染项目的自动监测仪、气象参数测量仪和环境微机和电台。
(1)按预定项目进行监测(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3)显示打印和储存数据(4)接收工作指令,传送数据3 )信息传输系统功能(1)储存数据(2)传输数据(3)按计算机预置方式进行分析二.监测项目和仪器1.监测项目1)监测空气污染的子站监测项目分为两类:(1)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及日照量等。
(2)污染参数:SO2 NOx CO O3 总烃甲烷非甲烷烃等2)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子站的测点分为两类:(1)I 类测点:监测数据要求存入国家环境数据库测点五大气象参数和表9-1中所列的污染参数(2) II类测点:监测数据由各省、市管理测定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监测仪器1)仪器装备P451 图9-1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子站内仪器装备示意图2)监测仪器必须具有下列功能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是在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
(1)连续自动化(2)所测污染物的浓度以电信号大强度来表示(3)测定仪器响应速度要快,性能稳定。
(4)灵敏、准确、可靠等性能三.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1.紫外荧光法测SO2原理:当用波长190-230nm脉冲紫外光照射空气样品时,则空气中SO2分子对其产生强烈吸收,被激发至激发态,即:SO2+hv1(220nm)→SO2* 激发态SO2*分子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波峰为330nm的荧光SO2*→SO2+hv2(330nm) 当SO2浓度较低,吸收光程很短时,发射的荧光强度和SO2浓度成正比。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2)1.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2)1.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3)2.1 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3)2.1.1 监测设备 (4)2.1.2 监测技术 (4)2.2 水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4)2.2.1 监测设备 (4)2.2.2 监测技术 (4)2.3 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4)2.3.1 监测设备 (4)2.3.2 监测技术 (5)第三章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5)3.1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5)3.1.1 数据采集 (5)3.1.2 数据传输 (5)3.2 环境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 (5)3.2.1 数据存储 (5)3.2.2 数据管理 (6)3.3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6)3.3.1 数据分析方法 (6)3.3.2 数据应用 (6)第四章环境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6)4.1 环境污染源识别方法 (7)4.2 环境污染源评估技术 (7)4.3 环境污染源监测与控制 (7)第五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8)5.1 环境治理技术分类 (8)5.2 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8)第六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9)6.1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9)6.1.1 概述 (9)6.1.2 源头控制技术 (9)6.1.3 过程控制技术 (9)6.1.4 末端控制技术 (9)6.2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9)6.2.1 概述 (9)6.2.2 吸收塔 (10)6.2.3 吸附塔 (10)6.2.4 催化反应器 (10)6.2.5 除尘器 (10)6.3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0)6.3.1 案例一: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10)6.3.2 案例二:工业炉窑氮氧化物治理工程 (10)6.3.3 案例三: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程 (10)第七章水污染治理技术 (10)7.1 水污染治理技术原理 (10)7.2 水污染治理设备与应用 (11)7.2.1 物理法设备与应用 (11)7.2.2 化学法设备与应用 (11)7.2.3 生物法设备与应用 (11)7.2.4 膜分离技术设备与应用 (11)7.3 水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1)7.3.1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 (11)7.3.2 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 (12)第八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12)8.1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法 (12)8.1.1 物理方法 (12)8.1.2 化学方法 (12)8.1.3 生物方法 (12)8.1.4 综合方法 (12)8.2 土壤污染治理设备 (12)8.2.1 物理治理设备 (12)8.2.2 化学治理设备 (12)8.2.3 生物治理设备 (13)8.2.4 综合治理设备 (13)8.3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3)8.3.1 某工业废弃地土壤污染治理 (13)8.3.2 某农田土壤污染治理 (13)第九章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管理 (13)9.1 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策划 (13)9.2 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实施 (14)9.3 环境监测与治理项目验收 (14)第十章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5)10.1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环保行业政策法规 (15)10.3 环保行业市场前景 (15)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