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 格式:doc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1
考点45 溶液的酸碱性及pH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25 ℃时)溶液的酸碱性c(H+)与c(OH-) 比较c(H+)大小pH酸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1<7中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1=7碱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1>7 提醒:pH=7或c(H+)=10-7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因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常温时,pH=7或c(H+)=10-7 mol·L-1溶液呈中性,100 ℃时pH=6或c(H+)=1×10-6 mol·L-1呈中性。
2.溶液的pH(1)定义:pH=−lg c(H+)。
(2)pH 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①25 ℃,纯水的pH=7,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
②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25 ℃时,pH(<7)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3)pH的适用范围常温下,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一般情况下,1×10−14 mol·L−1<c(H+)<1 mol·L−1,即14>pH>0。
pH=0的溶液中并非无H+,而是c(H+)=1 mol·L−1;pH=14的溶液中并非无OH−,而是c(OH−)=1 mol·L−1。
当c(H+)>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更方便。
注意:(1)未指明温度时,pH=7不代表溶液呈中性,如100 ℃时,pH=6为中性溶液。
(2)溶液的酸碱性也可以用pOH表示:pOH=−lg c(OH−)。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2.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3. 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4. 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pH值的计算及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硫酸铜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一、溶液的酸碱性概念:1. 通过实验引入溶液的酸碱性概念,让学生观察不同酸碱性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
2. 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定义,解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二、pH值的表示方法:1. 讲解pH值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演示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酸碱性溶液的pH值。
三、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1. 介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2. 讲解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生产的关系:1. 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酸碱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对环境、健康的影响。
五、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与实验: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酸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新课: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pH值的表示方法以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
2.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pH试纸、pH计。
3. 常见酸碱性溶液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醋、柠檬等,引入溶液的酸碱性概念。
2. 新课:讲解溶液的酸碱性的基本概念,介绍pH试纸和pH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pH试纸和pH计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性。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溶液,如土壤、自来水、饮料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和实验过程。
2.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pH试纸、pH计、各种溶液(如食醋、柠檬、肥皂水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
3.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九、教学拓展:1. 酸碱中和反应: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酸碱平衡:简要介绍人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
考点过关(中)考点8 溶液的酸碱性与pH计算溶液的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化学性质,高中化学中关于溶液酸碱性是用溶液pH值来衡量的,溶液的酸碱性与pH计算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其考查的主要内容有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酸、碱、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盐或酸与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稀释酸与碱溶液后pH的变化等。
在水溶液中,无论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溶液,H+和OH-始终同时存在....,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组成水的电离平衡体系,同时二者又相互矛盾,此消彼涨,一个增大时,另一个必然减小,使得二者的乘积始终不变,恒等于Kw.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c(H+)和c(OH-)的相对大小,如果c(H+)>c(OH—),溶液显酸性;如果c(H+)<c(OH—),溶液显碱性;如果c(H+)=c(OH-),溶液显中性。
pH决定于c(H+)的大小,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因为水的电离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室温时,K w=1。
0×10-14,pH=7的溶液才显中性。
PH相同的酸,酸越弱,酸物质的量浓度越大,pH相同的碱,碱越弱,碱物质的量浓度越大;酸与碱的PH之和为14且等体积混合时,强酸与强碱混合后溶液PH=7,强酸与弱碱混合后溶液PH>7,强碱与弱酸混合后溶液PH<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等体积混合后,强酸和强碱混合后溶液PH=7;强酸和弱碱混合后溶液PH〈7,弱酸和强碱混合后溶液PH>7,弱酸和弱碱混合后溶液PH由强者决定,未注明酸、碱强弱时后溶液PH无法判断;等体积强酸(PH1)和强碱(PH2)混合时,若溶液呈中性,二者PH之和为14;若溶液呈碱性,二者PH之和大于14;若溶液呈酸性,二者PH之和小于14。
【例题1】(1)25 ℃时,pH=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pH=5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的倍。
(2)25 ℃时,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为.(3)99 ℃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
化学实验设计溶液的酸碱性实验在化学实验中,了解物质的酸碱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和测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化学实验设计,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指示剂和pH计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材料:1. 酸性溶液:例如盐酸溶液2. 碱性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3. 中性溶液:例如纯净水4. 指示剂:例如苏丹红、酚酞5. pH计实验步骤:1. 将三个试管准备好,并编号为试管A、B、C。
2. 分别向试管A、B、C中滴入适量的酸性溶液。
3. 向试管A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并观察颜色变化。
4. 使用pH计测量试管A中溶液的pH值,并记录下来。
5. 将溶液A倒掉,并用清水冲洗试管。
6. 重复步骤2-5,使用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分别代替酸性溶液。
7. 将实验数据整理到表格中。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酸性溶液的酸碱性:- 对于酸性溶液,酚酞指示剂会变成红色。
- pH计的读数将显示较低的值,通常在1-6的范围内。
2. 碱性溶液的酸碱性:- 对于碱性溶液,酚酞指示剂不会发生颜色变化。
- pH计的读数将显示较高的值,通常在8-14的范围内。
3. 中性溶液的酸碱性:- 对于中性溶液,酚酞指示剂不会发生颜色变化。
- pH计的读数将显示接近7的值。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差异。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使用指示剂和pH计来快速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器材干净,并正确校准pH计。
2. 在滴加指示剂时要小心,避免滴多或滴少。
3. 酸碱性溶液具有腐蚀性,所以在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和使用pH计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一个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一、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一)、从题给的数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1.从溶液中c(H+)和c(OH-)的大小关系比较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当c(H+)>c(OH-)时,其水溶液呈酸性;当c(H+)=c(OH-)时,其水溶液呈中性;当c(H+)<c(OH-)时,其水溶液呈碱性。
2.从溶液中c(H+)的范围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没有明确指出溶液所处温度时,通常就认为是25℃,此时如果溶液中c(H+)>10-7mol/L表明溶液呈酸性;此时如果溶液中c(H+)=10-7mol/L表明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c(H+)<10-7mol/L表明溶液呈碱性。
3.从溶液中c(OH-)的范围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没有明确指出溶液所处温度时,通常就认为是25℃,此时如果溶液中c(OH-)>10-7mol/L表明溶液呈碱性;此时如果溶液中c(OH-)=10-7mol/L表明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c(OH-)<10-7mol/L表明溶液呈酸性。
4.从溶液的pH范围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没有明确指出溶液所处温度时,通常就认为是25℃,此时如果溶液的pH>7表明溶液呈碱性;此时如果溶液的pH=7表明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的pH<7表明溶液呈酸性。
如果题中明确指出溶液所处温度是100℃,此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中性溶液的pH=6,此时如果溶液的pH>6表明溶液呈碱性;此时如果溶液的pH=6表明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的pH<6表明溶液呈酸性。
5.从正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浓度的倍数关系判断溶液酸碱性组成为M a Y b(该盐的电离方程式为M a Y b=a M b+ + bY a- )的盐溶液,当阴阳离子浓度的倍数关系为: b * c(M b+)= a *c(Y a-) ,溶液呈中性;当阴阳离子浓度的倍数关系为: b * c(M b+)> a *c(Y a-) ,溶液呈碱性;当阴阳离子浓度的倍数关系为: b * c(M b+)< a *c(Y a-) ,溶液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