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5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预习《骆驼祥子》第一章。
2. 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舍及其作品。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四、教学步骤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二章。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关系。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三章。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现实社会问题。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1一、教学目标: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应培养的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理念: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批注。
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
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引入:欣赏电影《骆驼祥子》片段,激趣。
(三)明确学习内容。
(四)进行新课:1、了解作者: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1)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名著导读p234——235的内容,再次加深《骆驼祥子》一书内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2”的情况,交流中互相学习: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
4、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使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感受:(1)大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一章内容。
(2)全班一起交流阅读体验,结合“前置性作业2”进行,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小说的人物设定、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小说背景:民国时期的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人物关系:祥子、虎妞、曹先生、刘四爷等主要人物的关系和冲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祥子祥子的性格特点:坚韧、自尊、正直、善良。
祥子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祥子的人生经历:从农村来到城市,经历了艰辛的奋斗和现实的打击。
2.2 虎妞虎妞的性格特点:泼辣、自私、心机重。
虎妞与祥子的关系:起初是主仆,后来发展成复杂的感情纠葛。
虎妞对祥子命运的影响:既有推动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2.3 其他人物曹先生:祥子的朋友,善良、有正义感,对祥子有一定影响。
刘四爷:祥子的雇主,残忍、自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剥削阶级。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祥子来城市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立志成为一名拉车夫。
祥子结识了虎妞,开始了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3.2 祥子的奋斗祥子辛勤工作,积攒了一部分钱,买了辆车。
祥子和虎妞的生活陷入困境,虎妞决定卖掉车来解决经济问题。
3.3 祥子的奋斗祥子失去了车,但他并没有放弃,开始努力工作。
祥子结识了曹先生,得到了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通过祥子的经历,探讨民国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困境。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个人奋斗的意义。
4.2 人性的善与恶通过虎妞和刘四爷等人物,探讨人性的善与恶。
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选择和行为。
第五章:阅读与思考5.1 思考题祥子的梦想最终为什么没有实现?这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虎妞对祥子的影响是什么?她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小说中,祥子与曹先生的关系有何意义?他们之间的友谊对你有何启示?5.2 阅读作业阅读《骆驼祥子》的相关评论或研究文章,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的背景;2.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骆驼祥子的形象及其内心世界;3.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事件;4.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了解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环境。
二、教学重点1.理解骆驼祥子的形象及其内心世界;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事件;3.了解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环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2.阅读指导(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份基本情节的大纲,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祥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他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3.阅读和讨论(30分钟)学生分组阅读小说的前两章,并在小组内讨论答案。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就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让全班分享。
4.主题分析(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是否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引用小说中的片段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5.撰写读后感(30分钟)学生根据他们对小说的理解,撰写一篇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并简要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对骆驼祥子这个角色的思考。
6.学习活动(3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选择一段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情节或对话,设计一场戏剧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对话改编剧本,并分角色进行表演。
7.展示和总结(20分钟)各小组根据排练情况,进行表演。
其他同学和教师对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指出表演中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最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小说及其中人物的理解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深入思考。
四、巩固与拓展学生可以选择和老舍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和阅读,了解他的其他写作风格和主题。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当时的现实主义作品,了解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环境。
以上是《骆驼祥子》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个人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教案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
3.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骆驼祥子》,掌握作品内容。
2. 准备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
2. 简介小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
2. 鼓励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分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诚实、坚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刘四、虎妞、小福子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与祥子的关系。
四、情节梳理(10分钟)1. 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祥子的奋斗历程、遭遇挫折等。
2.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探讨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构思特点。
五、主题探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等。
2.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2. 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茶馆》、《四世同堂》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感受小说中的人性光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3)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1)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讲解《骆驼祥子》创作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2. 第二课时:小说概况和人物介绍(1)概述小说的情节脉络。
(2)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开头部分(1)阅读小说开头部分,感受祥子的形象。
(2)分析开头部分在小说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小说中间部分(1)阅读小说中间部分,关注祥子的人生经历。
(2)分析中间部分对主题思想的阐述。
5. 第五课时:分析小说结尾部分(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思考祥子的命运。
(2)分析结尾部分在小说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剖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老舍简介和《骆驼祥子》的相关资料。
2. 小说《骆驼祥子》全文。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4. 学生阅读记录表和讨论记录表。
《骆驼祥子》优质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板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
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3.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祥子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 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3.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语言等特点。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
二、情节梳理(15分钟)1. 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
2. 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三、主题探讨(20分钟)1. 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品欣赏(15分钟)1. 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板书设计:《骆驼祥子》一、作品背景作者:老舍创作背景:民国时期二、情节梳理1. 祥子买车2. 祥子失车3. 祥子再买车4. 祥子的悲惨命运三、主题探讨1. 社会现实:贫困、剥削、压迫2. 劳动人民的命运:悲惨、无奈、抗争3. 正确价值观:同情、理解、支持四、艺术特色1. 语言艺术:北京话、俗白、生动2. 人物形象:真实、鲜明、立体3. 情节安排:紧凑、跌宕、引人入胜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的北京话特色,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能够梳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 学习小说中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
-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 让学生认识到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奋斗难以实现理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把握祥子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
-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
2. 教学难点- 分析祥子性格转变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 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四、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名著导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教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富裕的家庭,你只能靠自己的体力去谋生,你会选择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2. 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教师讲解)- 讲述创作背景:“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城市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祥子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
老舍先生通过祥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情节梳理(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快速阅读小说,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的经历。
”-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通用7篇)《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骆驼祥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篇1设计意图:本设计紧扣小说基本元素试图通过对本小说阅读教学来教会学生了解小说阅读欣赏的一般规律以及分析小说的具体方法,以期达到读有所得,听有所用的效果。
教学目标:1、阅读故事,理清几个重要人物经历(细节)和小说的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随情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3、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分析小说的主题。
通过分析人物的关系,主次要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原因来探究小说主题。
4、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在当下时代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上面2.3.4点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孔子盛赞颜回安贫乐道来导入。
社会以及周围环境千变万化,世易时移,人际浮沉,个人犹如沧海一粟,面对现实的打击,我们普通人该怎么选择?我们来回忆一部小说,讨论一下主人公的人生境遇。
二、了解作者作品,理清故事基本人物与情节。
1、老舍简介引导学生扣住一下几点介绍,老师做补充或概括:人生经历,主要作品,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即“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1966年,由于受到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培养阅读全书的兴趣。
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探究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生活。
4.通过阅读小说,初步感受人物形象,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教师课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全文认真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小说,初步感受人物形象,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生活。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引导法 3.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老实健壮的青年,他来自农村,以拉人力车为生,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事与愿违,他多次努力终以失败告终,最后变成行尸走肉,这个人是谁?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了解祥子变化的原因,探究生活的真谛。
(出示课题: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者介绍:老舍 (1899—1966)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
《骆驼祥子》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索结构方式,围绕祥子人生的经历这条主线,展开情节。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初来北京的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结合第一章对祥子的描写可以看出初来北京的祥子:有理想、老实、健壮、坚忍、诚实勤劳的有志青年。
例如:人教版《骆驼祥子》第5页:“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目标文化自信:了解老舍关心百姓疾苦、社会发展的忧国忧民之心,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
语言运用:熟悉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这本书写作上心理描写的妙处以及语言中浓浓的“京味”。
思维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把握本书的主题;指导学生用圈点与批注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审美创造:了解作品中祥子等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现代作家司马长风对其是这样评价的:洋车夫、老妈子、便衣警探、车厂老板、妓女、摆小摊的,他们出没的场景则是大杂院、小茶馆和街边巷口。
……可是在老舍的笔下,他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并且活色生香!是我们透解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奋斗,也都活鲜鲜的惹人爱,惹人愁,可歌和可泣。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文学常识1.走进作者:明确:【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柳家大院》;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目标导学二:情节梳理(一)故事情节明确: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青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
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
他马上用其中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初中生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骆驼祥子》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一书,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引导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北京市民生活和社会矛盾。
二、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祥子: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为了生活来到城市,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堕落。
2. 其他人物: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性特点。
三、故事情节概括(15分钟)1. 祥子来到北京,辛勤拉车,攒钱买新车。
2. 祥子新车被抢,陷入困境。
3. 祥子与虎妞相识,感情纠葛。
4. 祥子再次失去新车,心灰意冷。
5. 祥子与小福子相遇,重新燃起希望。
6. 祥子最终堕落,走向毁灭。
四、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1. 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祥子的悲剧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2. 人性的挣扎与堕落:祥子在困境中不断挣扎,但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3.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祥子的故事,作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
五、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面。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骆驼祥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情节、主题;2、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有所感受;3、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把握小说人物、情节、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文本到生活感受主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品用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在前段时间,怀着对老舍的敬意,怀着对祥子的好奇,我们一起阅读了《骆驼祥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骆驼祥子》,与祥子来个亲密接触。
(出示课题:《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小品:《骆驼祥子》一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是什么呢?(请几位同学上台简单介绍。
)(二)课堂主体:1、刚才几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我发现大家对这篇小说的人物都很熟悉,那么老师这里准备了两篇人物描写段落,同学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呢?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