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接地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57
电器学复习(第四章---第八章)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复习(第四章---第八章)学习时间: 2017年1月30日--2月5日内容:一、复习要点【第四章】低压控制电器1、主令电器主令电器:是用来接通和分断控制电路以发布命令、或催生产过程控制的开关电器。
包括按钮、行程开关、主令控制器、接近开关。
2、控制继电器影响电磁式继电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整定值、返回系数、动作时间、功率消耗。
3、低压接触器接触器: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直流主电路和大容量控制电路的电器。
机械寿命:以其在需要维修或更换机械零件前所能承受的无载操作循环次数来表示。
电寿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无需修理或鞥换零件的负载操作次数来表示。
(1)如何提高接触器的电寿命?①尽量减小弹跳;②良好地吸反力配合;③加缓冲装置,吸收动能。
(2)如何提高接触器的机械寿命?①适当增大铁芯面积,减小碰撞应力;②铁芯表面进行硬化处理;③合理地选择运动副,降低摩擦。
④低压电动机启动器。
(3)起动器的选用①根据电网容量和被控电动机的功率选择起动方式;②根据负载的性质与对起动的要求选择起动方式;③根据起动器不同的起动特性来选择起动器;④选用时还应考虑起动器与短路保护电器件的协调配合。
【第五章】配电电器1、刀开关与负荷开关刀开关是一种手动电器,它的转换方式是单投的,若为双投的则称为刀形转换开关。
简单的刀开关主要用在负载切除以后隔离电源以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
刀开关和熔断器组合分为熔断器式刀开关(俗称刀熔开关)、熔断器式隔离开关(作为检修保护,形成断口,但是不能用来分断电流)和负荷开关。
负荷开关有封闭式和开启式的。
2、低压熔断器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有:熔体、载熔件、熔断器底座、填料、绝缘管及导电触头。
它串接于被保护的线路中,当线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时,线路电流增大,熔体发热,一旦熔体的温度高于其熔点,它即将熔断并分断电路,已达到保护线路的目的。
3、低压断路器普通万能式低压断路器触头系统:主触头、辅助触头、弧触头,在电路中它们是并联的。
电力电缆检修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供电可靠性,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电力电缆的检修工作,包括线路的检修、设备的更换及电缆附件的维护等。
第三条本规程所指电力电缆,包括交流电缆和直流电缆。
第四条本规程所指电缆检修工作人员,包括电力生产企业的电工、检修人员和维修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
第五条执行单位应确保电缆检修工作人员具备相关资质证书,并经过专门的电缆检修培训。
第六条电缆检修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的相关要求,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电缆检修工作人员应当熟知电缆的结构、性能和规格,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第二章电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第八条电缆检修工作之前,必须对电缆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
第九条电缆检修工作前必须确保电源已切断,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第十条若电缆在地下敷设,应在开始检修工作前先清除地上的泥土和杂物,确保地表的干净。
第十一条电缆检修工作前,应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第十二条涉及到国家规定的防火、防爆等特殊场所的电缆检修,应按规定配备专门的安全装备和工具。
第三章电缆检修的操作步骤第十三条电缆检修操作步骤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前期准备→电源切断→清扫工作区→检查电缆外观→测试电缆性能→修复电缆故障→测试修复效果→恢复电源→整理现场。
第十四条前期准备包括制定检修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组织人员并进行安全交底。
第十五条检查电缆外观时,要仔细观察电缆有无破损、磨损、老化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第十六条测试电缆性能时,要使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并记录下测试结果。
第十七条修复电缆故障时,应根据测试结果选取合适的修复方法,并确保修复的效果。
第四章电缆检修的注意事项第十八条在电缆检修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使用非标准工具和设备。
第十九条在检修工作期间,应做到文明施工,保持工作现场的整洁。
接地相关规范一、接地是防静电中最基本的措施,主要是将设备或管道与金属导体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上的静电泄入大地,与大地接近同电位。
必须做到:1、在“接地连接”的各导体之间,接触应牢固可靠,确保电器通路的完好性;2、如接地连接系统有断裂点,在恢复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3、在对接地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应重点检查螺栓紧固接点,及时更换腐蚀的垫片;4、静电接地系统的电阻值应符合规程的规定,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值一般情况小于100欧姆;5、每年应对各固定设备接地电阻进行一次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如果有的设备电阻值不符合规定,立即检修;6、在可能产生静电的场合,移动设备(工具)的接地线装拆工作应该做到:(1)在操作或移动之前,将接地线装设好;(2)当操作完了,必须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拆除接地线;7、如对设备、管道等进行局部检修,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接地,检修后应及时复原,并重新测定接地电阻值。
二、下列场所或情况必须做静电接地:1、易燃、易爆危险场所;2、生产装置上所带的静电会危害生产或使人体遭受静电电击时;三、接地连线必须依照下述方法:1、接地连接的支、干线与接地体等处,应采用焊接法或用螺栓紧固法相连接;2、在设备或管道的金属体一定位置上设有专用的连接端板,在“端板”与接地支线之间,加挠性跨线用螺栓紧固法连接;3、对移动式设备及工具类可应用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等与接地支、干线相连接;4、接地对象不是金属时,应在接地物上装设紧密结合的金属体再进行接地,其接触面积应大于20cm2;四、设备、管道上的静电接地连接点位置的选择:1、不受外力损伤;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不易形成和积聚爆炸、腐蚀等混合物的地方;五、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线的要求:1、设备、管道的静电接地线不得利用电气设备专用的零线;2、在同一标高平面内的静电接地干线,一般应作环状布置。
dcs接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保障DCS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因接地故障引发的事故和损失,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DCS系统的接地工作,包括接地设计、施工、检测、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接地设计1、接地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DCS系统的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2、接地电阻测量点应布置在DCS系统的主要设备周围,以确保接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采用良好的接地方式,包括平行接地系统、分布式接地系统等,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性和耐受性。
第四章施工要求1、按照接地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选用合格的接地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2、在施工中需注意安全,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在未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接地施工。
3、在接地施工结束后,需进行接地电阻测量,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五章检测和维护1、定期对DCS系统的接地进行检测,包括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线路的连接情况检查等,确保接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发现接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尽快恢复接地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3、对接地系统的维护工作要求严格,维护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处理接地故障。
第六章管理要求1、建立健全的接地管理制度,包括接地档案管理、接地维护计划管理、接地故障处理记录管理等。
2、制定相关接地操作规程和标准,明确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接地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3、加强对接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接地管理维护技能,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七章责任和义务1、DCS系统管理人员有权利和义务进行接地管理工作,建立接地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接地工作职责。
2、接地维护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接地工作,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
3、对于因接地故障引发的事故和损失,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八章监督和检查1、建立接地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复习要点第一章配电网接线及中性点接地方式1. 配电网接线方式以及配电网的概念。
答:高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110kv,35kv):1辐射形接线;2单电源“T”接线;3双电源双辐射、“T”或链式接线;4多电源、多联络环形接线。
10kV配电网架空线路一次接线一般可采用:①辐射形接线②树干式接线③环网式接线。
低压配电网通常采用辐射形接线。
在电力网中主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络或配电网。
2.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概念以及N-1准则、评估指标。
答:配电系统可靠性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从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和满足用户用电要求两方面来考虑。
我国规定城市配电网必须满足“N-1”准则:(1)高压变电站中失去任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
(2)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或电缆)线路,变电站中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处外,不得停电,不得发生电压过低,不允许设备过负荷。
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低压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一但应尽快将完好的区段在规定时间内切换至邻近电网恢复供电。
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指标有:(1)各负荷点、馈线、变电站及系统的缺电时间期望值LOLE和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
(2)与用户有关的系统平均断电频率SAIFI[单位:次/(户·年)]、系统年平均断电时间SAIDI[单位:h/(户·年)]、用户平均断电频率CAIFI[单位:次/(户·年)]、平均供电可用率ASAI(%)和平均电量不足AENS[单位:kW·h·次/(户·年)]3. 城市配电网的电压等级、特征。
答:▲220/110/10/0.38kV;▲220/35/10/0.38kV。
一般220kV为输电电压,110、35kV为高压配电电压,l0kV为中压配电电压,380/220V为低压配电电压。
电力设备接地安全操作手册在电力领域,确保电力设备接地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接地操作不仅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电力设备接地的安全操作要点。
一、接地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电力设备接地,简单来说,就是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导电部分通过导体与大地连接起来。
其原理是利用大地作为一个巨大的导体,将可能产生的漏电电流、静电电荷等导入地下,从而避免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接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为设备提供一个稳定的电位参考,减少电磁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接地能够迅速将电流导入大地,避免人员触电伤亡。
同时,良好的接地还能防止雷击对设备的损坏,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二、接地类型1、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而设置的接地。
例如,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三相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与大地连接,以防设备漏电时对人员造成伤害。
常见的如家用电器的三脚插头中的接地脚。
3、防雷接地主要用于防止雷电对建筑物、电力设备等造成损害。
通过设置避雷针、避雷带等将雷电引入大地。
4、防静电接地用于消除静电,防止静电积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
在易燃易爆场所,如加油站、化工厂等,防静电接地尤为重要。
三、接地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通常包括接地体、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
1、接地体接地体是埋入地下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通常采用钢管、角钢、圆钢等金属材料。
接地体的深度和数量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接地要求来确定。
2、接地引线连接接地体和设备的导体,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足够的截面积。
3、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母线、接地端子等,用于将接地引线与设备连接起来。
四、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效果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电力设备和场所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欧姆,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欧姆。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的操作规程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等操作规程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这些方面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1. 防爆操作规程:1.1. 在易燃气体或蒸汽环境中,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爆工作服、防爆鞋、防爆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并按照相关安全标志规定,禁止吸烟、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工作。
1.2. 操作人员在涉及易燃物品的操作时,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仔细检查并确保通风良好。
1.3. 当发现气味异常、燃气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操作,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紧急处理。
1.4. 防止静电积聚,使用并检查静电消散器等相关设备,确保静电消散有效。
2. 防雷操作规程:2.1. 在雷雨天气,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停止室外作业,确保人身安全。
2.2. 当设备接触到雷电时,立即停止使用,切断电源,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维修检查。
2.3. 安装与设备安全保护相关的防雷装置,包括对设备的屏蔽和接地处理。
2.4. 对于容易受到雷击的设备或区域,应加装避雷针、避雷网等设备。
3. 接地静电操作规程:3.1. 所有设备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接地,确保设备本身的安全和人员的防护。
3.2. 在静电敏感环境中,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等相关个人防护装备。
3.3. 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禁止使用金属容器、穿着纯棉衣物等容易引发静电的物品。
3.4. 使用消散器、接地线、静电消除器等设备,确保静电的及时消散。
3.5. 定期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接地良好。
4. 呼救与紧急处理:4.1.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紧急处理程序,包括呼救电话号码和适时启动紧急救援设备。
4.2. 当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报告相关负责人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4.3. 针对不同危险情况,组织相应的紧急处理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4. 在紧急情况下,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安全避险措施,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于变电站接地控制要点的ppt大纲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变电站接地系统概述•接地电阻要求与测量方法•接地网设计及优化措施•设备接地要求及实施方法•雷击防护与接地系统关系分析•运行维护管理及检查制度建立01接地电阻要求01根据变电站容量和接地系统类型,确定接地电阻的允许值。
接地材料选择02选择导电性能良好、耐腐蚀、机械强度高的接地材料。
接地网布置03合理布置接地网,确保电流分布均匀,降低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确保基础接地体与地网可靠连接,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基础接地体施工接地线安装降阻剂使用按要求安装设备接地线,确保连接可靠,无松动现象。
在接地系统施工中,合理使用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值。
030201定期对变电站接地系统进行检测,包括接地电阻值、连接状况等。
定期检测发现接地系统故障,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接地系统正常运行。
故障处理对接地系统采取防腐措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防腐措施接地系统检测与维护02变电站接地系统概述接地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通过接地线与大地相连,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设施。
接地系统定义接地系统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接地系统重要性接地系统定义与重要性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的网格状结构,用于将电流引入大地。
接地网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构架与接地网的导线,应具有足够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接地线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土壤电阻率、接地体尺寸、接地线截面等因素。
接地电阻变电站接地系统组成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电压偏移、电磁干扰等问题引起的设备故障。
抑制过电压在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暂态过程中,接地系统可以起到限制电压升高的作用,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保护人身安全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暂态过电压时,接地系统可以将电流迅速引入大地,从而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发电站的接地保护与防雷措施技术要点发电站的接地保护,包括发电设施、变电设施、配电设施等的接地保护与防雷措施,架空配电线路及电缆线路的接地保护与防雷措施等。
发电站的接地保护与防雷措施1总则1.0.1为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防备为主”的方针,确保在施工现场供用电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并使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做到安全牢靠,确保质量,经济合理,订立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电压在10kV及以下的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
但不适用于水下,井下和矿井等特别工程。
1.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的安全、牢靠,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发电设施、变电设施、配电设施2.1发电设施2.1.1在阔别电源或电源不能充足要求的施工现场,可装设柴油发电机、列车电站等发电设施。
2.1.2发电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2.1.2.1靠近负荷中心。
2.1.2.2交通运输及线路引出便利。
2.1.2.3设在污染源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1.2.4阔别施工不安全地段。
2.1.3发电站站区内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1.3.1建筑物力求紧凑,符合生产运行程序。
2.1.3.2发电机房设在站区内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掌控室、配电室设在机房的下风侧。
2.1.3.3冷却水池、喷水池设在机房和室外配电装置冬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1.3.4站内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5%。
2.1.4燃油罐宜采纳钢制油罐,其数量不应少于2个。
2.1.5事故油池应设在发电机房外,其与发电机房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m。
事故油池的贮油量不应少于全部日用燃油的燃油量。
2.1.6柴油机应有单独的排烟管道和消音器;发电机房内架空敷设的排烟管应设隔热层。
地沟内的排烟管穿越油管路时应实行防火措施。
发电机房外垂直敷设的排烟管至发电机房的距离不得小于1m;排烟管的管口应高出屋檐,且不小于1m。
线路工程接地作业指导书要点一、引言线路工程接地作业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档旨在提供线路工程接地作业的标准格式指导书要点,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二、作业前准备1. 作业前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确定接地作业的具体范围和目标。
b. 确认接地作业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并进行检查和测试。
c. 确定作业人员的数量和资质要求。
d.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作业步骤和责任分工。
e. 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环境,包括清理杂物、设置警示标志和保护措施。
三、接地作业步骤1. 确定接地点位置:a.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接地点的位置。
b. 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2. 准备接地材料和设备:a. 根据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准备好所需的接地材料和设备。
b. 对接地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完好无损。
3. 清理接地点:a. 清理接地点周围的杂物和污物,确保接地点的表面干净。
b. 检查接地点周围的土壤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土壤处理。
4. 安装接地设备:a. 按照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安装接地设备,包括接地线、接地体等。
b. 确保接地设备的牢固性和可靠性,进行必要的紧固和固定。
5. 连接接地线:a. 将接地线与接地设备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b. 对接地线进行绝缘测试,确保其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6. 测试接地效果:a. 使用专业测试仪器对接地系统进行测试,包括接地电阻、接地电位等。
b.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接地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7. 编制接地作业报告:a. 对接地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b. 编制接地作业报告,包括作业概况、作业步骤、测试结果和评估意见。
四、作业安全措施1.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2. 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他人不会误入作业区域。
3. 作业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操作和擅自改变作业计划。
电力建设平安规程〔电力线路〕〔二〕第四章保证平安的技术措施第一节停电第55条进行线路作业前,应作好以下停电措施:一、断开发电厂、变电所(包括用户)线路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二、断开需要工作班操作的线路各端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和熔断器(保险);三、断开危及该线路停电作业,且不能采取平安措施的交叉跨越、平行和同杆线路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四、断开有可能返回低压电源的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
第56条应检查断开后的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是否在断开位置;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机构应加锁;跌落熔断器(保险)的熔断(保险)管应摘下;并应在断路器(开关)或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机构上悬挂“线路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
第二节验电第57条在停电线路工作地段装接地线前,要先验电,验明线路确无电压。
验电要用合格的相应电压等级的专用验电器。
330kV及以上的线路,在没有相应电压等级的专用验电器的情况下,可用合格的尽缘杆或专用的尽缘绳验电。
验电时,尽缘棒的验电局部应逐渐接近导线,听其有无放电声。
确定线路是否确无电压。
验电时,应戴尽缘手套,并有专人监护。
第58条线路的验电应逐相进行。
检修联络用的断路器(开关)或隔离开关(刀闸)时,应在其两侧验电。
对同杆塔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进行验电时,先验低压,后验高压,先验下层,后验上层。
第三节挂接地线第59条线路通过验明确实无电压后,各工作班(组)应立即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
凡有可能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也要挂接地线。
假设有感应电压反映在停电线路上时,应加挂接地线。
同时,要注重在撤除接地线时,防止感应电触电。
第60条同杆塔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挂接地线时,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下层,后挂上层。
第61条挂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接地线连接可靠,不准缠绕。
拆接地线时的程序与此相反。
装、拆接地线时,工作人员应使用尽缘棒,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