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启动控制过程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556.00 KB
- 文档页数:9
电机启停控制原理
电机启停控制的原理涉及到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机工作原理。
电机启停控制是指通过电气设备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过程。
下面将介绍电机启停控制的几种常见原理。
1. 直接控制原理:直接控制原理是最简单的电机启停控制方法之一。
它通过手动操作开关或按钮来直接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当需要启动电机时,操作人员将开关或按钮拨到启动位置,电机便开始工作;当需要停止电机时,将开关或按钮拨到停止位置,电机停止工作。
这种原理操作简单,适用于小型设备。
2.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指通过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电机的启停控制。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接触器和继电器。
接触器是一种电气开关,能承受大电流和大功率,通常用于控制高功率电机。
继电器是一种电气开关,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控制开关状态,通常用于控制小功率电机。
自动控制原理可以通过编程或设定控制逻辑实现电机的自动启停,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3. 变频控制原理:变频控制原理是一种先进的电机启停控制方法。
它通过改变电机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电压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运行状态。
变频器作为核心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电机的输出频率,从而实现启动、运行和停止的控制。
变频控制可以实现电机的无级调速,节能效果明显,广泛应用于电机启停控制系统中。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电机启停控制原理。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电路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是在一个设备启动之后另一个设备才能启动运行的一种控制方法,常用于主辅设备之间的控制,如图当辅助设备的接触器KM1启动之后,主要设备的接触器KM2才能启动,主设备KM2不停止,辅助设备KM1也不能停止。
工作过程:1、合上开关QF使线路的电源引入。
2、按下按钮SB1,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吸合,主触点闭合辅助设备运行,并且KM1辅助常开触点闭合实现自保持。
3、按下按钮SB2,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吸合,主触点闭合主电机开始运行,并且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实现自保持。
4、KM2的另一个辅助常开触点将SB5短接,使SB5失去控制作用,无法先停止辅助设备KM1。
5、停止时只有先按下SB6按钮,使KM2线圈失电辅助触点复位(触点断开),SB5按钮才起作用。
6、主电机的过流保护由FR2热继电器来完成。
7、辅助设备的过流保护由FR1热继电器来完成,但FR1动作后控制电路全断电,主、辅设备全停止运行。
安装调试步骤:1、检查电器元件检查按钮、接触器触头表面情况;检查分合动作;测量接触器线圈电阻;观察电机接线盒内的端子标记。
2、按图接线先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的导线接主电路。
辅助电路按接线图的线号顺序接线。
注意主电路各接触器触点间的连接线,要认真核对。
3、线路检查及试车(1)线路的检查一般用万用表进行,先查主回路,再查辅助电路。
分别用万用表测量各电器与线路是否正常。
也可以用试电笔检查该有电的地方是否有电。
(2)试车经上述检查无误后,检查三相电源,合上QF进行试车。
常见故障:1、KM1不能实现自锁分析处理:KM1的常开辅助接点接错 2、不能顺序启动,KM2可以先启动分析处理:KM2先启动说明KM2的控制电路有电,KM2不受KM1控制而可以直接启动。
检查KM1的常开触头是否连接到KM2线圈的得电回路。
3、不能逆序停止,KM1能先停止分析处理:KM1能停止这说明SB1起作用,并接的KM2常开接点没起作用。
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方法电动机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正确的启动与停止方法对于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流程。
一、直接启动法直接启动法是最简单和常见的启动方法,适用于小型电动机和负载不大的场景。
其操作流程如下:1. 检查电动机及附属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2. 打开电动机的电源开关,使电源直接供给电动机。
3. 电动机开始旋转并运行。
直接启动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在启动瞬间电流大、对电网冲击大,且无启动过程的缓冲控制。
因此,对于大功率电机或负载较重的情况,可以考虑其他启动方法。
二、降压启动法降压启动法适用于中小型电动机和负载较重的场景,通过降低电源电压来实现电动机的启动。
具体步骤如下:1. 检查电动机及附属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2. 打开电动机的降压启动装置,并设置合适的降压参数。
3. 打开电源开关,电源供给电动机。
4. 电动机在降压启动参数控制下缓慢启动,待达到正常运行状态后,恢复电源电压至额定值。
降压启动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小启动时的电流冲击,降低对电网的影响。
但相对于直接启动法,操作稍复杂,需要设置合适的降压参数。
三、星-三角启动法星-三角启动法适用于大型电动机和重负载场景,通过降低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减小对电网的冲击。
具体步骤如下:1. 检查电动机及附属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2. 将电动机的接线装置配置为星形接线。
3. 打开电动机的星-三角启动装置,并设置合适的启动参数。
4. 打开电源开关,电源供给电动机。
5. 电动机在星形接线的情况下启动,待运行稳定后,将接线装置转换为三角形接线。
星-三角启动法的优点是能够降低电动机启动时的电流冲击和对电网的影响,但相对于其他启动方法,需要额外的启动装置和操作步骤。
四、变频启动法变频启动法适用于对电动机启动和停止过程有更高要求的场景,通过调整电源频率和电压,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和运行。
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电路原理图解在装有多台电动机的生产机械上,各电动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时需按一定的顺序启动或停止,才能保证操作过程的合理和工作的安全可靠。
顺序控制——要求几台电动机的启动或停止必须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来完成的控制方式。
1、电路原理图2、电路组成本电路由电源隔离开关 QS;熔断器 FU1、FU2;交流接触器 KM1、KM2;热继电器 FR1、FR2;启动按钮 SB1、SB2;停机按钮 SB3 及电动机M1、M2 组成。
3、技术要求电动机 M1 先行启动后电动机 M2 才可启动,停止,两台电动机同时停止。
4、工作原理(1)合上 QS,电源引入。
(2)启动 M1按下按钮SB1→KM1 线圈得电→→KM1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1 启动连续运转。
→KM1 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3)启动 M2当M1启动后,按下启动按钮SB2→KM2线圈得电→ →KM2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2 启动连续运转。
→KM2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4)停止按下按钮SB3→→ KM1 线圈失电→→KM1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1 失电停转。
→KM1 动合触头分断→解除自锁。
→ KM2 线圈失电→→KM2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2 失电停转。
→KM2 动合触头分断→解除自锁。
(5)停止使用时,断开电源开关 QS。
5、顺序控制线路的其它形式(1)主电路实现顺序控制线路的特点是电动机 M2 的主电路接在 KM(或 KM1)主触头的下面。
主电路实现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2)合上电源开关 QS。
(3)启动:按下按钮SB1→KM1 线圈得电→→KM1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1 启动连续运转。
→KM1 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再按下按钮SB2→KM2线圈得电→→KM2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2 启动连续运转。
→KM2 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4)停止:按下SB3→控制电路失电→KM1、KM2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1、M2 同时停转。
软启动的工作原理
软启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动机启动过程的技术,它通过逐步增加电动机的电压和频率,以减少启动时的电流冲击,保护电动机和相关设备。
软启动器通常由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电路组成,可以实现平稳启动和停止,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软启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源接通:当电源接通时,软启动器的控制电路开始工作。
控制电路检测电源电压,并准备启动电动机。
2. 预充电:软启动器首先通过一个预充电电路将电动机的电容器预充电。
预充电过程会逐步增加电动机的电压,以减小启动时的电流冲击。
3. 启动电动机:预充电完成后,软启动器开始逐步增加电动机的电压和频率。
这通常通过控制电源电压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来实现。
PWM技术可以控制电源电压的大小和频率,以实现平稳启动。
4. 加速过程:软启动器逐渐增加电动机的电压和频率,使电动机逐渐加速。
这样可以避免启动时的电流冲击,减少对电动机和相关设备的损坏。
5. 运行状态:一旦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软启动器将保持电源电压和频率的稳定,使电动机保持正常运行。
6. 停止电动机:当需要停止电动机时,软启动器会逐步降低电源电压和频率,使电动机平稳停止。
这样可以避免停止时的电流冲击,延长电动机的寿命。
软启动器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相序保护等。
这些功能可以进一步保护电动机和相关设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软启动通过逐步增加电动机的电压和频率,实现平稳启动和停止,减少启动时的电流冲击,保护电动机和相关设备。
它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电动机的启停控制原理
电动机的启停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源的开关来控制电机的启停。
在电机启动时,电源开关闭合,将电流引入电机,使电机转子开始旋转,从而实现电机的启动。
电机的停止控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断开电源开关来切断电流供应,使电机停止转动;另一种是通过控制电源开关的状态,使电机工作在无负载状态,即断开负载电路,电机停止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各种电气元件、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电机的启停控制。
例如,可以使用磁力启动器来控制电源的开关状态,通过控制磁力启动器的通断来实现电机的启停;还可以使用继电器、开关等电气元件来控制电机的启停。
此外,还可以使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微处理器来实现电机的启停控制。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控制PLC或微处理器的输出信号,即可实现电机的启停控制。
总之,电机的启停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源的开关状态,来控制电机的启停。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电气元件和控制器。
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
启动方式,多用于大功率电动机的启动过程中。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源供电:当三相异步电动机需要启动时,通过主控制开关将电源连接到电动机的三相输入端。
2. Δ连接:在启动过程中,控制电路将电动机的三个定子绕组
分别连接成一个Δ形状,即将每个定子绕组的一个端子与另
一个定子绕组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在一起。
3. 降压启动:通过一个时间继电器或者其他启动控制器来控制一个对应的继电器,使得在启动过程中,电动机的每个定子绕组通过一个降压启动器,即一个定子绕组与外部电阻串联连接,以降低电动机的电压。
4. 加载转矩:在降压启动的过程中,电动机的电压被降低,电机的转矩也被降低。
这样可以减轻电动机启动时的机械冲击,并且可以避免过大的电流冲击对线路和电机的损坏。
5. 过渡到Y连接:当电动机达到设定的启动时间或者转速后,控制电路将继电器动作,切断降压启动器的连接,在短时间内,使得电动机的三个定子绕组组成Y形状连接,使得电动机能
够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Y-Δ降压启动控制电路通过降低电动机的电压,减
小启动时的机械冲击,确保电动机的安全启动,并在启动后切换为正常运行状态。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原理图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是用按钮、接触器来控制电动机运转的最简单的正转控制线路。
所谓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就得电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就失电停转。
典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气原理图如图3-1(a)所示。
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是由转换开关QS、熔断器FU、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及电动机M组成。
其中以转换开关QS作电源隔离开关,熔断器FU作短路保护,按钮SB控制接触器KM的线圈得电、失电,接触器KM的主触头控制电动机M的启动与停止。
点动控制原理:当电动机需要点动时,先合上转换开关QS,此时电动机M尚未接通电源。
按下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的线圈得电,带动接触器KM的三对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便接通电源启动运转。
当电动机需要停转时,只要松开启动按钮SB,使接触器KM 的线圈失电,带动接触器KM的三对主触头恢复断开,电动机M失电停转。
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使用非常广泛,把启动按钮SB换成压力接点、限位节点、水位接点等,就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自动控制电路,控制小型电动机的自动运行。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线路如图3-2所示,和点动控制的主电路大致相同,但在控制电路中又串接了一个停止按钮SB1,在启动按钮SB2的两端并接了接触器KM的一对常开辅助触头。
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不但能使电动机连续运转,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欠压和失压保护作用。
它主要由按钮开关SB(起停电动机使用)、交流接触器KM(用做接通和切断电动机的电源以及失压和欠压保护等)、热继电器(用做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等组成。
欠压保护:“欠压”是指线路电压低于电动机应加的额定电压。
“欠压保护”是指当线路电压下降到某一数值时,电动机能自动脱离电源电压停转,避免电动机在欠压下运行的一种保护。
因为当线路电压下降时,电动机的转矩随之减小,电动机的转速也随之降低,从而使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增大,影响电动机的正常运行,电压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堵转”(即电动机接通电源但不转动)的现象,以致损坏电动机。
采用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就可避免电动机欠压运行,这是因为当线路电压下降到一定值(一般指低于额定电压85%以下)时,接触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也同样下降到一定值,从而使接触器线圈磁通减弱,产生的电磁吸力减小。
当电磁吸力减小到小于反作用弹簧的拉力时,动铁心被迫释放,带动主触头、自锁触头同时断开,自动切断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电动机失电停转,达到欠压保护的目的。
失压保护:失压保护是指电动机在正常运行中,由于外界某中原因引起突然断电时,能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
当重新供电时,保证电动机不能自行启动,避免造成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
采用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由于接触器自锁触头和主触头在电源断电时已经断开,使控制电路和主电路都不能接通。
所以在电源恢复供电时,电动机就不能自行启动运转,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控制原理:当按下启动按钮SB2后,电源U1相通过热继电器FR动断接点、停止按钮SB1的动断接点、启动按钮SB2动合接点及交流接触器KM的线圈接通电源V1相,使交流接触器线圈带电而动作,其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转动。
同时,交流接触器KM的常开辅助触头短接了启动按钮SB2的动合接点,保持交流接触器线圈始终处于带电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自锁(自保)。
与启动按钮SB2并联起自锁作用的常开辅助触头称为自锁触头(或自保触头)。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的电气原理图如图3-4所示。
线路中采用了两个接触器,即正转用的接触器KM1和反转用的接触器KM2,它们分别由正转按钮SB2和反转按钮SB3控制。
这两个接触器的主触头所接通的电源相序不同,KM1按L1—L2—L3相序接线,KM2则对调了两相的相序。
控制电路有两条,一条由按钮SB2和KM1线圈等组成的正转控制电路;另一条由按钮SB3和KM2线圈等组成的反转控制电路。
控制原理:当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2后,电源相通过热继电器FR的动断接点、停止按钮SB1的动断接点、正转启动按钮SB2的动合接点、反转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正转交流接触器线圈KM1,使正转接触器KM1带电而动作,其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正向转动运行,并通过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自保持运行。
反转启动过程与上面相似,只是接触器KM2动作后,调换了两根电源线U、W相(即改变电源相序),从而达到反转目的。
互锁原理:接触器KM1和KM2的主触头决不允许同时闭合,否则造成两相电源短路事故。
为了保证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得电动作,以避免电源的相间短路,就在正转控制电路中串接了反转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而在反转控制电路中串接了正转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
当接触器KM1得电动作时,串在反转控制电路中的KM1的常闭触头分断,切断了反转控制电路,保证了KM1主触头闭合时,KM2的主触头不能闭合。
同样,当接触器KM2得电动作时,KM2的常闭触头分断,切断了正转控制电路,可靠地避免了两相电源短路事故的发生。
这种在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通过其常闭辅助触头使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得电动作的作用叫联锁(或互锁)。
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触头称为联锁触头(或互锁触头)。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Δ起动控制(1)Y—Δ起动自动控制图3-5 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图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Δ起动自动控制如图3-5所示。
主要元器件介绍:a.起动按钮(SB2)。
手动按钮开关,可控制电动机的起动运行。
b.停止按钮(SB1)。
手动按钮开关,可控制电动机的停止运行。
c.主交流接触器(KM1)。
电动机主运行回路用接触器,起动时通过电动机起动电流,运行时通过正常运行的线电流。
d.Y形连接的交流接触器(KM3)。
用于电动机起动时作Y形连接的交流接触器,起动时通过Y形连接降压起动的线电流,起动结束后停止工作。
e.Δ形连接的交流接触器(KM2)。
用于电动机起动结束后恢复Δ形连接作正常运行的接触器,通过绕组正常运行的相电流。
f.时间继电器(KT)。
控制Y—Δ变换起动的起动过程时间(电机起动时间),即电动机从起动开始到额定转速及运行正常后所需的时间。
g.热继电器(或电机保护器FR)。
热继电器主要设置有三相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电机保护器主要设置有三相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断相保护、短路保护和平横保护等。
控制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Y—Δ转换启动的控制原理大致如下:a.按下启动按钮SB2后,电源通过热继电器FR的动断接点、停止按钮SB1的动断接点、Δ形连接交流接触器KM2常闭辅助触头,接通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使其动作并延时开始。
此时时间继电器KT虽已动作,接点应断开,但其延时接点是瞬间闭合延时断开的(延时结束后断开),同时通过此KT延时接点去接通Y形连接的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回路,则交流接触器KM3带电动作,其主触头去接通三相绕组,使电动机处于Y形连接的运行状态;KM3辅助常开触头闭合去接通主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
b.主交流接触器KM1带电启动后,其辅助触头进行自保持功能(自锁功能);而KM1的主触头闭合去接通三相交流电源,此时电动机启动过程开始。
c.当时间继电器KT延时断开接点(动断接点)KT的时间达到(或延时到)电动机启动过程结束时间后,时间继电器KT接点随即断开。
d.时间继电器KT接点断开后,则交流接触器KM3失电。
KM3主触头切断电动机绕组的Y形连接回路;同时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闭合,去接通Δ形连接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电源。
e.当交流接触器KM2动作后,其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正常运行于Δ形连接状态;而KM2的常闭辅助触头断开使时间继电器KT线圈失电,并对交流接触器KM3联锁。
电动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f.启动过程结束后,电动机按Δ形连接正常运行。
(2)Y—Δ起动手动控制图3-6 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接线图Y—Δ起动手动控制接线如图3-6所示。
图中手动控制开关SA有两个位置,分别是电动机定子绕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
线路动作原理为:起动时,将开关SA置于“起动”位置,电动机定子绕组被接成星形降压起动,当电动机转速上升到一定值后,再将开关SA置于“运行”位置,使电动机定子绕组接成三角形,电动机全压运行。
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偶降压起动(1)电动机自耦降压启动(自动控制接线图)图3-7 电动机自耦降压起动接线图图3-7 是交流电动机自耦降压启动自动切换控制接线图,自动切换靠时间继电器完成,用时间继电器切换能可靠地完成由启动到运行的转换过程,不会造成启动时间的长短不一的情况,也不会因启动时间长造成烧毁自耦变压器事故控制过程如下:a、合上空气开关QF接通三相电源。
b、按启动按钮SB2交流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吸合并自锁,其主触头闭合,将自耦变压器线圈接成星形,与此同时由于KM1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使得接触器KM2线圈通电吸合,KM2的主触头闭合由自耦变压器的低压低压抽头(例如65%)将三相电压的65%接入电动。
c、KM1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使时间继电器KT线圈通电,并按已整定好的时间开始计时,当时间到达后,KT的延时常开触点闭合,使中间继电器KA线圈通电吸合并自锁。
d、由于KA线圈通电,其常闭触点断开使KM1线圈断电,KM1常开触点全部释放,主触头断开,使自耦变压器线圈封星端打开;同时KM2线圈断电,其主触头断开,切断自耦变压器电源。
KA的常闭触点闭合,通过KM1已经复位的常闭触点,使KM3线圈得电吸合,KM3主触头接通电动机在全压下运行。
e、KM1的常开触点断开也使时间继电器KT线圈断电,其延时闭合触点释放,也保证了在电动机启动任务完成后,使时间继电器KT可处于断电状态。
f、欲停车时,可按SB1则控制回路全部断电,电动机切除电源而停转。
g、电动机的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FR完成。
(2)电动机自耦降压启动(手动控制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