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方法与技巧-练习静脉输液的方法共31页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31
静脉输液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介绍如下。
1.持针手法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
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
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选血管的技巧(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
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
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3.控制滴速的技巧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如何配制液体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如何排气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如何选血管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步骤详解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给予病人药物、补液或营养。
它对于医疗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进行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操作前需要洗手,戴上手套,并确保工作区域整洁。
同时,核对医嘱,确认病人身份和输液药物是否一致。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静脉输液需要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
常用的静脉通道包括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手臂内侧静脉等。
在选择通道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3. 消毒消毒是输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使用75%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液对静脉通道部位进行消毒。
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消毒方法,确保通道部位没有细菌感染。
4. 穿刺静脉通道在消毒后,使用穿刺针迅速穿刺进入静脉。
穿刺时要保证手的稳定,并以正确的角度穿刺,以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和降低穿刺失败的可能性。
5. 固定导管穿刺完毕后,需要固定静脉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使用透明敷料或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注意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调整输液速度根据医嘱,确定输液的速率和容量。
注意调整输液泵的速度,以确保药物或液体在规定的时间内输送完毕。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输液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7. 监测输液过程和病人反应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病人的病情和输液反应。
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完成输液后处理当输液完成后,需要及时处理导管和废物。
使用消毒棉球或透明敷料覆盖导管穿刺点,减少感染的风险。
将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容器中,遵守医疗垃圾的处理规定。
以上是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始终关注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只有通过专业的操作流程,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
临床静脉输液技巧前言静脉输液无论是在门诊治疗中还是在住院治疗中,都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能够补充患者身体中的缺乏的水,失衡的电解质,纠正其酸碱程度,补充血液等。
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的操作,以连通患者与液体达到静脉输液的效果,是对护理人员实践技术水平的考验,也是静脉输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且保证准确、安全、无痛苦是需要护理人员一定的经验积累的,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术,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才能拥有更高的静脉输液技巧,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婴幼儿等,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操作。
一、临床静脉输液前的准备工作临床静脉输液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三点,分别是配置需要输液的液体,选择输液的物品和检查工作。
首先,在配置需要输液的液体工作中,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固定的无菌操作流程执行,核对需要配置的药物名称、剂量与浓度,对药品的日期进行检查,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查,确认药品在有效期内且状态无异常再进行配置,抽取药物时选择合适的针头,防止抽取液体产生泡沫,加入药物时注意针内的气体应当排除干净,且保证针头的倾斜,以便针头充分浸入药液,完整而准确填写相应的输液信息;其次,选择静脉输液的物品,例如输液管和输液针头,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疾病情况或是血管情况选择更为合理的穿刺针、输液器与固定器;最后,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在静脉输液工作中非常重要,对配置的药液,相应的药物,输液的器具,患者的信息进行“三查七对”,保证输液的安全、准确与有效。
二、临床静脉输液中的操作技巧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相关的操作技巧主要有四点,分别是排气的技巧、穿刺部位的选择、进针角度的选择和穿刺的技巧。
,排气的技巧。
在临床输液中,排气操作至关重要,以往的排气操作中多是倒置滴管再通过调节器的控制来达到排气的目的,具有操作技巧的排气方法是将输液管的调节器关闭,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将针头完全插入输液瓶塞,将输液瓶悬挂于输液架之上,倒置茂菲滴管,将输液管的下部折叠,重新打开输液调节器,等待液体回升2/3后,再次反折茂菲滴管底部,放下滴管,等待液体流出,直到气体排尽。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通过这两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七步洗手法洗手,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治疗盘、吉尔碘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
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准确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使用新药前应先学习看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需要在两瓶液体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
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往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省力又避免药液浪费。
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药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根本操作技能之一。
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表达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
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
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本人对静脉输液积累了一些经历,现介绍其中应注意的几项技巧。
1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展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输液盘、酒精、碘酒各1瓶,棉签假设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参加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输液管排气技巧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
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方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方面,流出的药液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
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翻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小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
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到达排尽空气的目的。
3静脉穿刺技巧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方便进展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遵循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那么。
直接刺入血管法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
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方法一.正确看待“输液”“输液”在医学术语中叫做“静脉点滴”或叫“静脉输液”。
有些病人或病人家属十分信赖“输液”,不管病情轻重或有没有必要,一开口就说“吊两瓶水(输液)就可以了”。
这种“不打吊水病难好,输液一挂病就跑”的输液万能的想法是不妥的。
“输液”固然有它的许多优点,如药效起效快,某些对皮下、肌肉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亦可采用静脉用药;可将药液加入“吊水”中滴注等等。
但是“输液”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烦麻:二. 输液常识(1)易引起感染。
如果注射器、针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引起针眼处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等。
(2)易引起不良反应。
“输液”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比口服的要高得多。
如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空气栓塞、晕针等,有些可以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3)易染上传染病。
"输液"最易通过血液、血液的代用品或交叉感染(尤其是在某些地区一次性输液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而传染上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
(4)耗时费钱。
一瓶"液体"一般要2小时左右才能输完;加上输液的设备、器械及药物的成本高,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它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治疗疾病不能完全依靠"输液",必须依据病情来决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 注意事项(1).为什么有的"输液"瓶上要裹上黑布?医院有时可以看到"输液"瓶上包了一层黑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道理很简单: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某些药物的氧化、分解和变色,如肾上腺素经日光照射后易氧化变成红色、棕色,产生有毒物质;又如对氨水杨酸(PAS),静滴溶液久置和见光可分解成棕色的间位氨基酚,使抗结核的疗效减弱而同时又增加其毒性;再如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遇光后很快分解为硫氰化合物,失去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造成氰化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