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课件: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总论2(北方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
- 格式:pptx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7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梁园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三种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传统园林,体现了因地域风俗习惯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园艺术。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
“该地区属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受热带海洋气流影响大。
炎热多雨,湿度大,年降水量1500mm以上。
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1】岭南炎热多风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其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温婉,北方园林的壮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这就是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
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就是远离是非纷争的一个好去处。
一些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厌倦了俗世里的追名逐利,厌倦了宦海沉浮的文人们。
纷纷辞官归隐,在岭南这个地方一心一意的经营着自己的世外桃花源。
岭南炎热的季节,比任何地方都要让人难以忍受,即使是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依然愿意扎根岭南,接受骄阳的炙烤与蛮烟瘴雨的洗礼,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生于斯长于斯。
岭南园林的主人们,个个饱读诗书。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为人处世中庸,内敛,和谐,不张扬。
“很多岭南园林的建筑,被命名为草堂。
这当然是一种谦逊说法。
所谓草堂,还是青砖灰瓦,素净非常。
如清晖园的碧溪草堂,梁园的群星草堂,可园的草草草堂等。
”【3】园主们造园的目的更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自己愉快的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
在汉代,岭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民间的私家园林。
清初,岭南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也开始繁荣。
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到了台湾,福建等地。
在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盛,岭南地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草配置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2】其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是粤中四大名园,他们都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图1);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其中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因其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尔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2008/06/25 17:23中国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南方园林又称私家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
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它是宫殿和苑囿[25]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26];博采众家之长,荟萃[27]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主要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依据自然山水而建,在雄浑的山川之中点缀宫殿、轩、榭、寺庙,别具风格。
颐和园中的建筑金碧辉煌,精美别致,如万寿山佛香阁巍峨耸立,高达41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红色木框门窗,配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的攒尖顶[28],光彩夺目。
山前湖岸的木构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廊内绘花卉、人物、故事画八千多幅,堪称"艺术画廊",1990年被收入英国《吉尼斯世界大全》。
园内昆明湖东的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北京古桥中最大的一座。
如此宏大壮观的规模、灿烂多彩的建筑也只能在皇家园林中见到。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汇集无数名园胜景,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建造各种景区达140多处,并有仿瑞士、法国宫殿园林的中西合璧建筑,有天下奇?quot;人间天堂"的美称。
可惜被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化为灰烬。
南方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中外古典园林史21.明清时期北方私家园林各论(清华园、勺园、半亩园、萃锦园、十笏园)清华园·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
园主人李伟,是一位身世显赫的皇亲国戚。
其面积约1200亩,占地之广,在当时无疑是一座特大型的私家园林。
·理水: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
·叠山 :除土山外,使用多种名贵山石材料。
·植物配置:广植牡丹芍药之类的观赏花木。
· 园林建筑: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
·清华园对于清初的皇家园林有一定的影响就其规划而言,也可以说是后者的“先型”。
勺园·勺园在清华园之东面、下游,约建成于万历年间,稍晚于清华园。
园主人米万钟,是明末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
他平生好石,家中多蓄奇石。
他曾在江南各地做官多年,看过不少江南名园,晚年曾把勺园的景物亲自绘成《勺园修禊图》传世。
·“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园林的总体规划着重因水成景。
·建筑物外形朴素·园中山石不多,花卉也无名贵品种。
半亩园1948年以后归北京市公安局所有20世纪80年代初尚能见到大部分建筑物以及假山的山洞、台垛等1984 年全部拆毁。
清末、民国时期的半亩园平面图云荫堂《半亩营园》插图麟庆时期的半亩园的面积比后期的略小些,包括南、北两区。
南区是园林的主体。
北区由两个较大的院落组成。
园林的总体布局自有其独特的章法,但在规划上忽视了建筑的疏密安排。
麟庆时期的半亩园平面图北方私家园林——清中叶到清末据《近光佇月》一节文字:“近光阁在平台上,为半亩园最高处,以其可望紫禁城大内门楼、琼岛白塔、景山皇寿殿并中峰顶万春、妙、辑芳、周赏、富览等五亭,故名。
”据《园居成趣》一节文字:“有海棠、蘋婆、石榴、核桃、枣、梨、柿、杏并葡萄二架,一巨者在西南隅,旁倚方亭(留客亭),前临流水小桥.....”溪水往东绕过“玲珑池馆”,池馆三开间前出厦随南面园墙而建,与正厅云荫堂构成南北对景,其具体布局见于《焕文写像》之插图。
2019.06
中国园林起源较早2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主要在囿的基础上3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富贵与淡雅的区别显历史的厚重感“”,4北方皇家园林从构成要素上体现”,江南园林多为私家园林5北方皇家园林在布局上摘(下转第200页)
198
2019.06
能大赛作用切实发挥”、“其近距离接触综上所述参考文献见圆明江南私家园林因规模较小6北方的皇家宫殿建筑宏伟华丽江南私家园林常为自然平静7北方气候寒冷”。
江南河流湖泊较多”。
参考文献(上接第198页)
200。
中外古典园林史20.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总论2(北方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主讲 杨向青•纵观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建造历史,我们知道各地区私家园林的建造形式,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民居风格、植被生长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明清北方的私家园林总论•明清时期的北方私家园林建造以北方行政属地的各州、府、县衙署所在城市为主,其次商业较繁荣的城市以及口岸城市也多有兴建。
•比较集中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山西祁县、济南、青岛等。
明清私家园林建造较为集中地区的示意图•明代,京城西北郊最有名的私园——米万钟的勺园(今北大校园内)。
小巧精致,桥、廊、亭、阁与水有机结合,一派江南烟波水乡之感。
明 吴彬 《勺园祓禊图》局部•西北郊海淀一带,康乾时期私园达到空前规模。
康熙时期近春园熙春园平面示意图 苗日新北大、清华附近的私园位置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半亩营园 清 麟庆《鸿雪因缘图记》后期的半亩园平面图 佟以哲 《建筑学报》清初著名的私园:半亩园、自得园。
•北京私家园林的园主多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最有代表性的私园有:奕忻的恭王府花园、文煜的可园。
可园南院水池•明清北京宅园有四个方面显著特征:•(一)总体布局多采取中轴对称的方式,是从“四合院”衍生和变化而来。
北京四合院庭院•一条座北朝南的轴线,东西厢房相对,院落一进一进地深入,东西两边采用拟对称布置。
北京四合院示意•(二)园林建筑在功能上力求能承重和御寒,体量较大,屋顶翼角低,建筑物高大而气势雄伟。
北京四合院示意 李乾朗《穿墙透壁》•北京宅园建筑的色彩,趋向于帝王宫苑之金壁辉煌。
刘墉宅园大门恭王府的建筑彩绘恭王府建筑墙面的什锦窗•(三)北京城内缺少水源,采用小型水池的处理手法,努力在小水面上求其变化。
•(四)北京缺乏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故而树木花草只作为点缀。
多采用苍松翠柏和乡土树种,以及丁香、海棠、牡丹、芍药、榆叶梅等花灌木。
恭王府花园内的牡丹园恭王府花园蝙蝠状水池恭王府花园•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宅园总面积约100亩,后花园占地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