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锂)
- 格式:docx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
钙丰二氧化碳吸附剂
二氧化碳吸附剂简介
二氧化碳吸附剂,也称二氧化碳吸收剂,吸附剂,吸收剂,氢氧化钙。
化学成分:氢氧化钙。
执行标准: 国家MT 454-2008。
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浅绿色。
白色颗粒,吸收二氧化碳后变为淡紫色。
粉红色圆柱形条状颗粒,吸收二氧化碳后变成淡黄色(白色)
形状:有片圆状、柱状、球状等形态颗粒。
圆柱形条状颗粒:断面直径3±0.5mm,长度4-7mm. 多孔疏松状结构,吸附表面积大,透气性好。
其中,圆球状二氧化碳吸附剂,可增加二氧化碳吸附剂接触空气的表面积,从而更充分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圆球状颗粒无落粉不容易被人体呼吸入肺,可以起到保护操作工人健康的作用。
用途:圆球状颗粒二氧化碳吸附剂(二氧气化碳吸收剂),广泛用于氧气呼吸器中吸收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以及化学,机械,电子,工矿,医药,实验室等需要吸收二氧化碳的环境。
在隔绝式(闭路循环气路)呼吸保护器中,为了净化呼吸空气,吸收掉人体呼出的CO2气体,需要设置清净罐。
在罐内装入专用于吸收CO2的化学物质,就是CO2吸收剂。
由于它处在人呼吸的系统中,所以必须保证无毒无味(刺激性气味),能高效吸收CO2,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强度,不产生过多的粉尘以增加呼吸阻力。
自人类使用闭路型呼吸保护器以来,所用过的CO2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几种,由于氢氧化钠极易结块而增加呼吸阻力,氢氧化锂成本较高且易产生特别呛人嗓子的粉尘,氢氧化镁又极易吸水聚结于表面从而阻止内部吸收CO2吸收率变低,因此,使用最多、最普遍的CO2吸收剂是氢氧化钙,其次是氢氧化钠,再次是氢氧化锂。
碳酸锂做原料制取氢氧化锂摘要:氢氧化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广泛,我们的手机电池现在都是锂电池,在蓄电池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锂可以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储电量,氢氧化锂还应用于飞机、军事、汽车等方面,氢氧化锂生产的润滑油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所以我们研究氢氧化锂的性质用途以及制备的方法,帮助在以后的氢氧化锂使用中可以更好、更安全的进行使用。
关键词:氢氧化锂性质用途制备氢氧化锂主要是应用在化工原料、电池行业、化学药品等行业,当然也应用在航天、原子能等方面。
锂是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它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主族里,而且是第一个金属元素,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金属,是各个行业争相利用的能源金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锂产品也在不断的被应用,我们研究氢氧化锂的生产制备,了解它的特性,让我们更加的认识氢氧化锂。
一、氢氧化锂的性质物质的形式一般都有两种,它们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锂的物理性质再了解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锂的物理性质锂是碱性金属,氢氧化锂是一种苛性碱,它的化学式为LiOH,它的颜色为白色,它的形状为晶体粉末或者是小颗粒,属于四方晶体,它的密度为1.46g/cm3,熔沸点分别为471℃,925℃。
在达到沸点的时候开始进行分解,完全分解时温度已经达到1626℃。
它的溶解性为在乙醇中属于微溶,在甲醇中可溶,但是在醚中不溶。
由于氢氧化锂在溶解的时候会放出很多的热量,而且溶液的密度也会变大,所以在288K的饱和水溶液中密度就可以达到5.3mol/L。
属于强碱,它的一水化合物为单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2.3g/100g水(10℃),密度是1.51g/cm3[1]。
2.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锂它有碱的通性可以有一下的反应。
2.1碱性反应因为氢氧化锂显碱性所以可以让酚酞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在强浓度下可以让酚酞发生变性,由红色变为无色,这和浓的氢氧化钠很相似。
2.2与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H2SO4+2LiOH=Li2SO4+2H2O2.3可以和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在空气中可以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这个反应可以应用在航天中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
氢氧化锂一、LiOH:白色单斜细小结晶。
有辣味。
强碱性。
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1mol/L溶液的pH约为14。
相对密度1.51。
熔点471℃(无水)。
沸点925℃(分解)。
有腐蚀性。
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四方晶系晶体。
pH(1mol/L):14 熔点(℃):471.2 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物),1.51(一水合物)沸点(℃):925(1626℃分解完全)分子式:LiOH 分子量:23.95 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溶解度:该品在不同温度下于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0℃:12.7 10℃:12.7 20℃:12.8 30℃:12.9 40℃:13.0 50℃:13.3 60℃:13.8 80℃:15.3 100℃:17.5 (以上数据引自:B.A.拉宾诺维奇主编《简明化学手册》)15℃:5.3mol/L(数据引自: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下册》)[1]化学性质氢氧化锂具有碱的通性,可发生如下反应。
1.碱性反应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而其浓溶液经实验验证,可以使酚酞变性,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类似于浓NaOH)。
2.与酸中和HCl+LiOH=LiCl+H2O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LiOH+CO2=Li2CO3+H2O(该反应在航天中用于吸收二氧化碳)4.与金属盐溶液反应FeCl3+3LiOH=Fe(OH)3↓+3LiCl[3]三、作用与用途氢氧化锂可用做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
碱性蓄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可增加电容量12%~15%,提高使用寿命2~3倍。
可用做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可净化潜艇内的空气。
化学方程式为:2LiOH(s)+CO2(g)=Li2CO3(s)+H2O(l)。
[4]用于制锂盐及锂基润滑脂,碱性蓄电池的电解液,溴化锂制冷机吸收液等;石油、化工、轻工、核工业等用。
用于碱性蓄电池时,铝含量不大于0.06%,铅含量不大于0.01%。
不同材料附载下氢氧化锂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实验研究解放军理工大学汪波张华韩旭耿世彬李永摘要: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与无水氢氧化锂溶解、蒸发制得二氧化碳吸附胶体,使用颗粒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粗滤纤维分别对氢氧化锂胶体进行附载,并通过密闭小室的吸附实验对不同材料附载下,氢氧化锂胶体吸附二氧化碳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1)颗粒状活性炭附载的氢氧化锂胶体最多,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最好;(2)粗滤纤维附载氢氧化锂时,前期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速率低于活性炭纤维附载氢氧化锂,后期略高;(3)氢氧化锂胶体在三种材料附载下,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效率三小时内不低于80%。
关键词:氢氧化锂胶体活性炭纤维活性炭颗粒粗滤纤维为避免粉状无水氢氧化锂吸附二氧化碳时对空气造成的粉尘污染,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与无水氢氧化锂按一定配比在水中溶解并蒸发试制了一种用于吸附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锂胶体[1]。
使用活性炭纤维、活性炭颗粒、粗滤纤维对所得的氢氧化锂胶体颗粒进行附载,并在密闭小室内进行被动式二氧化碳吸附实验。
1. 二氧化碳吸附实验1.1 实验准备材料附载氢氧化锂胶体的制备:按一定配比,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中,逐步加入氢氧化锂,蒸发溶液制得胶体。
将活性炭纤维、活性炭颗粒、粗滤纤维分别在胶体溶液中浸泡半小时。
浸泡完成后在隔绝条件下烘干。
实验器材:密闭小室[2]、带流量计的二氧化碳气瓶、温湿度传感器、壁挂式空调、风扇、二氧化碳传感器、热线式风速仪、被动吸附箱等。
密闭测试舱尺寸:2.5×2.5×2.5m。
铝合金框架,全透明玻璃。
管道接触处采用有机玻璃,地面采用铝板。
温湿度传感器,量程0-600C,精度±0.10C ,0-95%RH,精度±0.1%。
二氧化碳传感器,量程0-15000ppm,精度±2ppm。
1.2. 实验测试台原理为测试等质量材料附载氢氧化锂胶体时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在等重下将活性炭纤维、粗滤纤维裁剪至被动吸附箱截面尺寸,使用铁丝网承托三种实验用材料,通过风机的循环通风,迫使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的空气通过胶体附载材料,以达到对空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吸附的效果。
氢氧化锂白色单斜细小结晶。
有辣味。
强碱性。
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1mol/L溶液的pH约为14。
相对密度1.51。
熔点471℃(无水)。
沸点925℃(分解)。
有腐蚀性。
生态学数据对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3 性质与稳定性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接触空气、水分/潮湿、二氧化碳、酸、铝和铝合金。
很容易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但吸收能力较NaOH稍差。
物理性质氢氧化锂分子结构图外观与性状:白色四方晶系晶体[3]。
pH(1mol/L):14熔点(℃):471.2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物),1.51(一水合物)沸点(℃):925(1626℃分解完全)分子式:LiOH分子量:23.95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溶解度:该品在不同温度下于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0℃:12.7 10℃:12.7 20℃:12.8 30℃:12.9 40℃:13.0 50℃:13.360℃:13.8 80℃:15.3 100℃:17.5(以上数据引自:B.A.拉宾诺维奇主编《简明化学手册》)15℃:5.3mol/L(数据引自: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下册》)[1]化学性质氢氧化锂具有碱的通性,可发生如下反应。
1.碱性反应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而其浓溶液经实验验证,可以使酚酞变性,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类似于浓NaOH)。
2.与酸中和HCl+LiOH=LiCl+H2O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LiOH+CO2=Li2CO3+H2O(该反应在航天中用于吸收二氧化碳)4.与金属盐溶液反应FeCl3+3LiOH=Fe(OH)3↓+3LiCl[4]5作用与用途氢氧化锂可用做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
碱性蓄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可增加电容量12%~15%,提高使用寿命2~3倍。
单水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的测定使用的吸收滴定法一、引言
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在化学、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氢氧化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氢氧化锂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吸收滴定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它可以用来测定氢氧化锂的含量,也可以测定二氧化碳(CO2)含量。
本文将介绍这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原理
吸收滴定法通过吸收试剂对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来测定它们的含量。
具体来说,在这种测定法中,使用的吸收试剂一般为碳酸锂
(Li2CO3)或碳酸氢钠(NaHCO3)。
氢氧化锂在碳酸锂的水溶液中,会产生电解反应:
LiOH+H2O→OH-+Li+
产生的OH-离子能够与CO2反应,产生碳酸钠:
OH-+CO2→NaHCO3
在添加碳酸氢钠(NaHCO3)后,应发生反应:
NaHCO3+CO2→Na2CO3+H2O
所以,根据上述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测定碳酸钠(Na2CO3)和碳酸锂(Li2CO3)的产生量,来测定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三、测定方法
1、将试样添加到碳酸锂的水溶液中,加热溶解;
2、添加合适浓度的NaHCO3溶液,发生电解反应产生碳酸钠;
3、将混合液中产生的碳酸钠和碳酸锂用滴定剂进行滴定,测定它们的产生量;
4、通过计算反应比。
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领域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锂(LiOH)和二氧化碳(CO2)之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锂(Li2CO3)和水(H2O)。
这个反应可以分为多个步骤进行。
以下就是这个反应的详细阐述。
第一步,将含有氢氧化锂的溶液加入到二氧化碳中。
这个过程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装置完成的,这个装置能够提供高压的氧气、气压调节装置以及水冷却装置。
在加入溶液之前,需要将装置内部的空间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在装置底部的容器里面,加入浓的氢氧化锂溶液。
加入溶液后,可以将容器密封。
接着,通过一个阀门将容器与装置相连,开始让氢氧化锂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
第二步,这个反应可以描述为一个酸碱反应过程。
当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时,发生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
氢氧化锂是碱性物质,而二氧化碳是几乎无味和无色的气体。
当二氧化碳气体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锂发生反应时,会形成碳酸锂和水。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的碳酸锂是一个白色固体。
第三步,当反应完成后,需要将得到的碳酸锂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离心或者过滤来完成。
一旦分离出碳酸锂,就需要将其经过干燥处理,以便将其转化为无水物。
干燥的过程通常通过将碳酸锂固体在袋子里进行加热来完成。
最终得到的产品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用于制造玻璃、陶瓷、电池、颜料等广泛的用途。
总的来说,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化学产品,例如电池、颜料、催化剂等。
在工业应用中,这个反应通常是通过高压反应来完成的,具有高效率、短反应时间及良好的产率等优点。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锂化学品英文名:lithium hydroxide化学品别名:-CAS No.:1310-65-2EC No.:215-183-4分子式:LiOH产品推荐用途:氢氧化锂可用做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
碱性蓄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可增加电池容量12%~15%,提高使用寿命2~3倍。
可用做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可净化潜艇内的空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短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类别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会中毒,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对器官造成损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粉尘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高效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锂)
产品名称:高效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锂)
产品特性:吸收率≥52%
水分含量12%-19%
粉尘率﹤2%
圆柱形条状颗粒:截面直径3±0.5mm,
长度4-7mm。
圆柱形条状颗粒:断面直径2-2.5mm,
长度4-7mm。
使用范围:用于煤矿井下救生舱,避难硐室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适用于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航天,潜艇,潜水,以及化学、机械、电子、工矿、医药、实验室等。
产品性状:本品为加有变色指示剂的粉红色或白色圆柱形条状颗粒,吸收二氧化碳后变成淡黄色(白色)或则紫罗兰色
包装形式:12kg/箱(内装4袋*3kg)真空包装
20kg/箱(内装4袋*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