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三物理实验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41
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分析与复习策略金陵中学徐锐一、从08江苏省物理考试说明看物理实验试题的考查(一)2008年与2007年考试说明内容方面对实验能力要求的变化(二)2008年与2007年考试说明内容方面对实验部分内容的变化第1页(三)2008年与2007年考试说明内实验器材与实验误差没有变化第2页(四)、2008年与2007年考试说明对实验考试形式与比例的变化今年与往年不同,实验考查内容与相应知识考查内容融为一起,在必考模块中,一共列出了7个考查实验,在选考模块中共列出4个考查的实验。
但问题随之而来。
明确考查的实验个数减少,这样做是削弱了实验的地位吗?考查的重点突出了,删去的实验是否重要?高考考试说明与平时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矛盾吗?......仔细揣摩,前思后想,本人提出如下看法。
(1)考试说明中精简实验,突出了复习的重点,只构成高三复习教学建议,可以影响新课程的新课教学,但不应是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手册。
2008年重点考查的实验是明确的,应当是2008年的备考重点,既不是对删去2007年所列实验的否定,也不应去展望2009年也会列出这几个实验。
变化是当今的特征。
(2)基于第(1)点,这并非削弱实验教学的地位,反而在动态中指引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高一、高二的新课程教学更应加大分组实验的教学力度,不能对今年说明中未列的实验采用消极的态度。
其实,在实验器材日益丰富的今天,分组实验和课堂演示或随堂实验已经无明显区分的界限,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出发,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课后做,或课后到实验室做。
实验室应当是更为开放、选择性更为灵活的、器材更为现代化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3)高考重点实验重点复习。
实验条目后冠以“(实验、探究)”,说明这些实验具备更多的能力要求或可以考查的途径。
考试说明应当是复习教学的指导性依据,将重点实验重新回顾,有必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只有在做的背景下,学生的感受才深刻,实验器材的功能才能熟悉,才“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才能进行“简单的设计”。
2008 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实验08 年高考全国I 理综22.(18 分)Ⅰ.( 6 分)以下图,两个质量各为m1和 m2的小物块 A 和 B,分别系在一条越过定滑轮的软绳两头,已知m1> m2,现要利用此装置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若选定物块 A 从静止开始着落的过程进行丈量,则需要丈量的物理量有(在答题卡上对应地区填当选项前的编)①物块的质量m1、m2;②物块 A 着落的距离及着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③物块 B 上涨的距离及上涨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④绳索的长度 .(2)为提升实验结果的正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①绳的质量要轻: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索越长越好;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摆;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的确对提升正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地区填当选项前的编)(3)写出一条上边没有提到的提升实验结果正确程度有利的建议:.Ⅱ.( 12 分)向来流电压表,量程为 1 V,内阻为1 000Ω ,现将一阻值为5000~7000Ω之间的固定电阻 R1与此电压表串连,以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正确值,再给定向来流电源(电动势 E 为 6~7 V,内阻可忽视不计),一阻值R2=2000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 S2及若干线 .(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好的实验电路图 .(2)连线达成此后,当S1与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0.90 V;当 S1闭合, 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70 V,由此能够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V,电源电动势为V.08 年高考全国II 理综22.(18 分)(1)( 5 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丈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以下图,该铜丝的直径为mm。
(2)(13 分)右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
该实验可用来丈量特测电阻 R x的阻值(约 500Ω)。
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同样,内阻都很大。
专题五物理实验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1.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2)掌握实验方法步骤;(3)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4)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5)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设计实验的能力.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一、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归纳]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2.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中,常需要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3.读数方法:用各种测量仪器测量有关物理量,读数时首先要弄清测量仪器的精度.以螺旋测微器为例:精度为0.550mm=0.01mm,其读数方法是:读数=固定刻度数(含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数(含估读刻度数)×精度.[典例分析]【例1】请将下列各种测量仪器的读数填在题中的横线上.示数___________cm 示数__________cm【特别提示】 一般来说,除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外,其他测量仪器的读数都需要估读,即读到精度的下一位. 二、独立完成实验 [方法归纳]1.常见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有些物理量不能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物理量的测量转化..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示数___________s 示数__________s 此时待测电阻为___________Ω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___________Ω用0~0.6A 档,此电流 表示数为___________A用0~15V 档,此电压 表示数为___________V2.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为了减小由于实验数据而引起的偶然误差,常需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图象法 3.实验误差的分析中学物理中只要求初步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能定性分析某些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知道用平均值法、图象法减小偶然误差;但不要求计算误差.(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测量值总是有规律的朝着某一方向偏离真值(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仪器本身不够精确,或实验原理、方法不够完善.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的无规则起伏称为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多次测量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因此,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2)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设某物理量的真值为A 0,测量值为A ,则绝对误差0||A A ∆=-,相对误差为000||A A A A -∆=.真值A 0常以公认值、理论值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 [典型分析]【例1】 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5-1甲所示,图5—1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图5—1(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利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由纸带可知,任意两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4s , 由逐差法可得6172839412342222,,,5555S S S S S S S S a a a a TTTT----====则12346172839422241()445555a a a a S S S S S S S S a T T T T +++----==+++67891234222()()20(8.338.959.1610.26)(5.12 5.75 6.417.05)10m/s20(0.04)S S S S S S S S T -+++-+++=+++-+++=⨯⨯=4.00m/s 2(2)为了求出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还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 和这两点间的高度差h . 小车的受力情况如图5—2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sin ,mg f ma θ-=而sin h lθ= 所以,hf mgma l=-. 【点评】 (1)逐差法充分利用了纸带的实验数据,从而减小了数据测量引起的偶然误差.本题中所给出的实验数据个数为奇数(9个),处理时常舍掉正中间的一个数据.(2)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无法直接测量,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转化为测量m ,a ,h 和l .与此相类似,你图5—2能求出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的两记数点的过程中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吗?【例2】 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 实验步骤:(1)如图5—3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5.50×10-2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5—4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_____.图5—4解析: ①本实验测量角速度的原理是:圆盘匀速转动时,其线速度s v t=,又角速度v r ω=,所以,其原理式为srt ω=.在纸带上选定两点,设它们在米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分别为x 1、x 2,数出这两点间(含这两点)的打点数n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打这两点的时间间隔t =(n -1)T ,这段时间内圆盘转过的弧长S =x 2-x 1,若测得圆盘的半径为r ,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21(1)x x T n rω-=-.②若取120,6x x ==cm ,则n =9,又21s, 5.501050T r -==⨯cm . 代入可得226.010rad/s 6.8rad/s 8 5.01050ω--⨯==⨯⨯⨯【点评】 实验原理是完成实验的依据和关键.虽然该实验没有做过,但所用到的实验方法并不陌生,要结合题给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通过联想和迁移,弄清实验原理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进而得出待测量的表达式.【例3】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 和U 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1)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10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于.(2)在图5—5中画出小灯泡的U —I 曲线.图5—5图5—3单位:cm(3)若将该小灯泡接在电动势是1.5V ,内阻是2.0Ω的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简要写出求解过程,若需作图,可直接画在图中)解析: (1)由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如:电压为2.00V 时,其阻值R 灯=2.004.000.50U I =Ω=Ω),为减少由于电表接入电路引起的系统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滑线变阻器应连接成分压电路,实验电路如图5—6所示.图5—6 图5—7(2)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在U —I 坐标系中描点,并将这些数据点连接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如图5—7所示. (3)根据 1.52U E Ir I =-=-作出电源的U —I 图线,它与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坐标就是小灯泡的工作点,即工作电流I =0.35A ,工作电压U =0.08V ,故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 =IU =0.28W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主要包括①实验原理及电路;②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其中利用图线确定小灯泡与电源连接后的工作点是解答本题第(3)问的关键.三、实验设计 [专题精讲]实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上,力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以电阻测量为中心展开. 1.进行实验设计的总体原则(1)精确性: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 (2)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器材造成损害,且成功率高. (3)可操作性:实验应便于操作和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2.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器材明确目的确定原理待测物理量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以测量电表的内阻为例: 纵向:伏安法及变式1°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2°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3°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横向:除伏安法外,还常用替代法、半偏法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法) 1°替代法2°半偏法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法)3.电学实验的器材选择和电路设计 (1)电路结构完整的实验电路包括三个部分:①测量电路,②控制电路(变阻器、开关),③电源. (2)思路(3)方法①电表选择:为了减小电表读数引起的偶然误差,选择电表时应先估算待测电流或电压的最大值,同时要考虑电表间、电表与电源间的配置是否合理,测量时各电表的最大偏转量都应接近量程.②分压、限流电路选择 在下列情况下应选择分压电路1°实验要求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实验部分【宁夏卷】22.(15分)I.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1)如果是用×1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Ω。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和托盘连接。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和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答案』Ⅰ(1)60(2)7.18(3)3.59Ⅱ(1)0.495~0.497m/s2(2)① CD (1分)(3)gma mmgm232 3)(+-【四川卷】22.(17分)I.(9分)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
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
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
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
光源A 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 中的接收器上。
若A 、B 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 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
2010届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绝对精品一、2008年与2007年考纲内容方面对实验部分要求的变化二、2008年与2007年考纲能力方面对实验部分要求的变化(三)电学实验(四)电路的设计四、实验命题趋势分析(一)考情分析: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实验专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常用的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物理分组实验、重要演示实验。
考查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二)考向走势: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核的基础内容。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原理分析,往往都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所以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断出现,长度和电路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出题最频繁的知识点。
近年来,高考实验题已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不仅延伸到演示实验中,而且出现了迁移类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甚至还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类实验。
这类试题对考生的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高考中涉及到的实验类型及处理思路:创新实验题在近年来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创新实验可分为迁移类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性学习”类实验等类型。
1.迁移类实验:这类实验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基本上都不是课本上现成的实验,但其原理、方法以及所要求的知识均是学生所学过的,即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用过的仪器”进行新的实验,以考查其基本实验能力和理解、推理、迁移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在了解所介绍的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使用过的仪器和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情景迁移、联想类比,就可解决问题。
20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汇总及08届高三实验复习策略实验题是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中的重要部分,试题的设计本着“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既有利于引导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课本中的基本实验,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怎样对实验进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就2007年各地高考实验题汇总与分析入手谈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一、2007年各地高考实验题汇总:1、天津卷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 。
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4.120cm 。
答:2、天津卷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cm 、CD 长为11.15cm ,DE 长为13.73cm ,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0.986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2.58_m/s 2,AB 的距离应为5.99cm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海南卷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
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①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② 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 ,则小车的加速度 a __22ts __。
③ 用米尺A1相对于A2的高h 。
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s h mg_。
④ 改变_斜面倾角(或填h 的数值),重复上述测量。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2008年高考已经结束,研究高考题的多,专门研究高考实验题的少。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有哪些特点?它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有什么启示?总结一下,对来年的备考不无好处。
加强基础性: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是高中物理实验的基础,也是历年高考不可或缺的内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出现了“光电门”这一数字化新仪器的使用,体现高考向新课标、新教材靠拢的趋势。
2008年江苏:螺旋测微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 读得直径d = mm.解析:主尺读1mm, 螺旋尺读0.200mm, 加起来为1.195mm. 答案: 1.200注意:如答为1.20, 则错误, 因为没有估读1位,位数不够.2008年天津:螺旋测微器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 mm解析: 主尺读1.5mm, 螺旋尺读0.380mm, 加起来为1.880mm. 答案:⑴1.880(1.878~1.882均正确)3. 2008年四川第22、I .题:光电门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
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
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
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
光源A 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 中的接收器上。
若A 、B 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 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
0 35 404530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
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⑴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_mm。
⑵圆盘的直径为___________cm。
⑶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 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螺旋测微器: 主尺读10mm , 螺旋尺读0.243mm, 加起来为10.243mm.(2)游标卡尺: 主尺读24.2cm , 游标尺读0.054⨯=0.20mm, 加起来为24.220cm.注意:单位(3) 速度sm tdv/20486.0100.5010243.1033=⨯⨯==--角速度srad rv/69.110110.1220486.02=⨯==-ω答案:22、Ⅰ.⑴10.243 ⑵24.220 ⑶1.694. 2008年海南第13题: 螺旋测微器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 mm.解析: 主尺读2.5mm , 螺旋尺读0.295mm, 加起来为2.795mm.答案:13、2.793(2.791~2.795均可)5. 2008年宁夏物理卷第22.1题: 多用电表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⑴如果是用×10 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Ω.⑵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⑶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答案:22、Ⅰ、⑴60;⑵7.18;⑶3.596. 2008年北京理科综合第22[1]题: 示波器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调整X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B.调整X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C .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 增益旋钮D .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Y 增益旋钮答案:C(二)重视测量性实验物理实验的三个重要程序是:设计、测量和分析,其中测量是关键,没有正确而准确的测量,设计再好也没有用,而且谈不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