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材料及热处理(1)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45
常见材料热处理方法部份材料热处理方法一、45 钢调质:1. 正常情况下加热温度在 810,840?之间:只要充分奥氏体化,加热温度越低越好。
2. 冷却中应注意的问题:热处理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冷却,很多热处理缺陷都产生在冷却中。
如:开裂、硬度不足、变形超差、局部有软点等等。
?出炉时不要慌忙,有时为怕不能淬硬而手忙脚乱。
只要不低于Ar3,是不会析出铁素体而影响表面硬度的。
?水温在冷却中相当重要,要严格控制水温不要超过 30?,若超过 30?,析出铁素体将是不可避免的,任你此后将工件冷透,硬度很难高于 300HB。
因此要严格控制水温不要超过 30?。
?工件入水后要不停的在水中移动,以快速破裂蒸汽膜而提高 500?以上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析出铁素体或珠光体,进而影响工件最终硬度。
?为避免复杂工件开裂,温度低于 300?以下可以出水空冷一会再水冷,当工件温度不超过 150?出水回火。
3. 严格按 45 钢的回火温度回火:一般取中偏下的回火温度,按 HRC=62-T×T/9000 进行计算,并结合每台炉子自身温差及淬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 其它注意事项:?对于小件,特别是 30mm 以下的工件,要注意淬裂的问题。
45 钢仍然可能开裂,在硬度要求不太高时,可以选择油淬。
?除严格按规定的温度回火外,应根据实际淬火情况调整回火参数。
?对于批量较大且要求硬度较高的小件,要特别注意在水中的搅动问题,以增加冷却能力。
否则,返工不可避免。
?选择合适的电炉,确保加热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加热并不利于提高工件硬度。
二、合金结构钢调质:1. 合金结构钢调质:可以参照上面的要求。
应注意的是:由于加入合金元素,C 曲线不同程度右移,甚至改变了形状;提高了珠光体的稳定性,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淬裂倾向增加。
因此,对相同含碳量来说,各临界点有所升高,加热温度要略高一些,保温时间要适当延长,便于合金碳化物的分解;淬火冷却时要适当缩短水冷时间,增加空冷时间,从而避免开裂。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措施,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退火退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时效退火等。
-全退火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发生再结晶,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全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使组织中的晶粒成球状,然后缓慢冷却。
球化退火能够使材料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时效退火时效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在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
时效退火能够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
2.正火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正火能够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使组织细化,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3.淬火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淬火能够使材料快速形成马氏体组织,并获得高硬度。
淬火适用于一些高碳钢和合金钢的热处理。
4.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处理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能够使材料的硬度降低,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脆性。
回火适用于一些淬火处理后需要获得一定韧性的材料。
总结起来,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不同的材料和要求会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取决于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工艺性能要
求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材料为例,介绍一些主要的热处
理工艺参数。
碳钢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淬火温度、
回火温度、保温时间等。
一般来说,碳钢的淬火温度在800℃至900℃之间,回火温度在150℃至500℃之间。
保温时间通常为1小时到3小时。
不锈钢是一类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退
火温度、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
退火温度一般在800℃至900℃之间,固
溶温度在1000℃至1200℃之间,时效温度在500℃至700℃之间。
保温时
间通常为1小时到5小时。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
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480℃至520℃之间,时效温度
在150℃至2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铜合金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
固溶温度一般在800℃至950℃之间,时效温度
在300℃至550℃之间。
时效时间一般为1小时至10小时。
上述只是对于不同材料几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实际工艺参数还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热处理
工艺参数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工艺设备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材料及零件热处理
3.表面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
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朔性(即表面火),或同时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层硬度更高的处理方法。
6.钢的淬透性
不同的钢种,接受淬火的能力不同,淬透层深度愈大,表明该钢种的淬透性愈好。
淬透性大的钢,其力学性能沿截面分布均匀;而淬透性小的钢心部力学性能低。
但全部淬透的工件,通常表面残留拉应力,对工件承受疲劳不利,工件热处理中也易变形开裂。
未淬透工件表面可残留压应力,反而有一定好处。
淬透层深度是指由淬火表面马氏体---50%马氏体+50%珠光体层的深度。
碳钢的淬透性低。
在设计大尺寸零件时,用碳钢正火比用碳钢调质更经济,而效果相似。
直径较大并具有几个台阶的台阶轴,需经调质处理时,考虑到淬透性影响,应先粗车成形,然后调质。
如果以棒料先调质,再车外圆,由于直径大,表面淬透层浅,阶梯轴尺寸较小的部分调质后的组织在粗车时可能被车去,起不到调质作用。
7.几种典型零件热处理示例
机床齿轮等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1. 引言1.1 热处理的概念热处理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过程,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同时也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组织结构来控制材料的性能,通过调整材料的晶粒大小、分布和相变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通常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工艺,每种工艺都有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要求,以实现不同的材料性能要求。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以确保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
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还可以为表面处理提供基础。
表面处理是指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来增强其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往往结合应用,共同提升材料的整体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1.2 表面处理的重要性表面处理作为热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材料加工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增强其耐磨、耐腐蚀、耐疲劳等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工艺加工性能,使其更易加工、更具韧性。
表面处理还可以美化材料的外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表面处理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表面处理方法,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功能性,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表面处理不仅是材料加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表面处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热处理常用材料热处理常用材料包括钢、铝、铜、镍等金属材料以及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
钢是最常见的热处理材料之一,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六、材料及热处理1、简述正火与退火的区别?答:(1)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细,硬度和强度有所提高。
(2)正火用于亚共析钢和共析钢时,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使材料获得合适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用于过共析钢时,可抑制或消除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以便其球体化。
普通结构件通常以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3)正火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和生产率较高的热处理工艺,故一般普通结构构件应尽量采用正火代替退火。
2、了解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答:常用的齿轮材料是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铸钢、和铸铁。
一般多采用锻件和榨汁钢材。
当齿轮轮胚较大不易锻造时,可采用铸钢。
开式低速传动可采用灰铸铁,球墨铸铁可代替铸钢。
齿轮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渗碳淬火、调质、正火和渗氮处理。
3、碳钢的分类?答:1)按钢的含碳量分类:低碳钢≦0.25%C中碳钢0.30-0.55%C高碳钢≥0.60%C2)按钢的质量分类:普通碳素钢:S、P含量分别≦0.055%和0.045%;油质碳素钢: S、P 含量均应≦0.040%;高级油质碳素钢:S、P 含量分别≦0.030%和0.035%;3)按通途分类: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
一般属于低碳钢和中碳钢。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
一般属于高碳钢。
4、优质碳素结构钢的表示方法?答:1)正常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对于含碳量小于0.25%的碳素结构钢,含锰量为0.35-0.65%;而对于含碳量大于0.25%的碳素结构钢,含锰量为0.5-0.8%,这类钢的平均含碳量用两位数字表示,以0.01%为单位。
如钢号20,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20%。
2)较高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对于含碳量为0.15-0.60%的碳素结构钢,锰含量为0.7-1.0%;含碳量大于0.60%的碳素结构钢,锰含量为0.9-1.2%。
这类钢的表示方法是在含碳量的两位数字后面副以汉字锰或化学符合“Mn”。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是一类常用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性能和可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钢、锌等。
铁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有铸铁和钢。
铸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适合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汽车零件。
而钢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等行业。
铝也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和水管等领域。
铜也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强化其力学性能。
钢是一种含有铁和碳的合金,具有高强度和韧性。
钢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和回火,可以使钢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韧性,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锌是一种蓝白色的金属,具有较好的防腐性和延展性。
常用于镀锌钢管、锌板等工业制品中。
锌也可以进行热处理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正火等。
这些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变金属的硬度、韧性、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使金属材料更加符合特定的工程需求。
不同金属材料适用的热处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总而言之,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铝、铜、钢、锌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使其更符合工程需求。
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其性能常常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其发生组织和性能上的变化的工艺。
热处理通常分为退火、淬火、回火、正火等几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退火是最基础的热处理方式之一,通过在适当温度下加热材料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提高其延展性。
退火使金属材料结构上发生改变,晶粒变大并更加均匀,强度相对降低,但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钢等。
在使用金属材料的过程中,为了改善其性能,常常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金属材料和其热处理方法。
1.铁:铁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作建筑结构、机械零件等。
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其塑性和延展性;正火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淬火可以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回火可以降低材料的脆性,并改善其强度和韧性。
2.铝: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产品。
铝的热处理方法有固溶处理、时效硬化等。
固溶处理可以改善铝的强度和塑性;时效硬化可以在固溶处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铝的强度和硬度。
3.铜:铜是一种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导线、电路板等。
铜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退火软化等。
退火可以消除铜材料中的应力,改善其韧性和延展性;退火软化可以使铜材料变得更加易加工。
4.钢:钢是一种优质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建筑结构、机械零件等。
钢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不同的钢材在热处理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冷却速度等参数都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性能。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金属材料也需要经过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比如镍、锌、锡等。
热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金属材料以及使用要求来确定。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热处理方法,通常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其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热处理技术在金属材料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