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72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方法,使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发生化学、物理或机械性能变化的过程。
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满足具体的应用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
1.碳钢的退火处理碳钢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经过退火处理后可以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通常将碳钢加热至800-900°C,保温时间由材料厚度决定,通常是每25mm厚度增加1小时。
然后将材料冷却到室温,这样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碳钢。
2.不锈钢的固溶处理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但在焊接后会出现晶间腐蚀的问题。
固溶处理是为了解决晶间腐蚀问题而进行的热处理过程。
通常将不锈钢加热至1050-1150°C,保温时间取决于材料的厚度。
然后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这样可消除晶界处的过饱和元素,减少晶界的碳化物析出,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3.铸铁的正火处理铸铁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金属材料,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将铸铁加热至850-950°C,保温时间由材料的厚度决定,通常是每25mm厚度增加1小时。
然后将材料冷却到室温。
正火处理可以改善铸铁的组织和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
4.铝合金的时效处理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但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化现象。
时效处理是为了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稳定性的热处理过程。
通常将铝合金加热至150-200°C,保温时间由材料的合金组成决定,通常是几小时至几十小时。
然后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
以上是几种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在进行热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热处理的效果。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期望的材料性能。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是一类常用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性能和可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钢、锌等。
铁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有铸铁和钢。
铸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适合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汽车零件。
而钢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等行业。
铝也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和水管等领域。
铜也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强化其力学性能。
钢是一种含有铁和碳的合金,具有高强度和韧性。
钢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和回火,可以使钢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韧性,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锌是一种蓝白色的金属,具有较好的防腐性和延展性。
常用于镀锌钢管、锌板等工业制品中。
锌也可以进行热处理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正火等。
这些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变金属的硬度、韧性、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使金属材料更加符合特定的工程需求。
不同金属材料适用的热处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总而言之,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铝、铜、钢、锌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使其更符合工程需求。
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其性能常常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其发生组织和性能上的变化的工艺。
热处理通常分为退火、淬火、回火、正火等几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退火是最基础的热处理方式之一,通过在适当温度下加热材料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提高其延展性。
退火使金属材料结构上发生改变,晶粒变大并更加均匀,强度相对降低,但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钢等。
在使用金属材料的过程中,为了改善其性能,常常需要对其进行热处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金属材料和其热处理方法。
1.铁:铁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作建筑结构、机械零件等。
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其塑性和延展性;正火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淬火可以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回火可以降低材料的脆性,并改善其强度和韧性。
2.铝: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产品。
铝的热处理方法有固溶处理、时效硬化等。
固溶处理可以改善铝的强度和塑性;时效硬化可以在固溶处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铝的强度和硬度。
3.铜:铜是一种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导线、电路板等。
铜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退火软化等。
退火可以消除铜材料中的应力,改善其韧性和延展性;退火软化可以使铜材料变得更加易加工。
4.钢:钢是一种优质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建筑结构、机械零件等。
钢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不同的钢材在热处理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冷却速度等参数都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性能。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金属材料也需要经过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比如镍、锌、锡等。
热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金属材料以及使用要求来确定。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热处理方法,通常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其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热处理技术在金属材料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是金属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冷却速率,可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固溶温度,使固态溶质原子溶解于晶格中,随后迅速冷却固定溶质原子的位置。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延展性,并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
常见的固溶处理方法包括快速淬火和退火。
2. 淬火处理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临界温度以上,并迅速冷却至室温,以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的材料。
常用的淬火介质包括水、油和空气。
淬火处理能够增强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韧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以平衡硬度和韧性。
3. 回火处理回火是将淬火材料加热至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
回火处理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并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材料进行调整。
4. 热轧处理热轧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较高温度,随后通过辊压等方式进行塑性变形。
热轧处理可以改变金属的晶粒结构和形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热轧处理通常用于生产板材、线材和型材等。
5. 等温处理等温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临界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
等温处理能够改善金属的晶格结构,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常见的等温处理方法包括时效处理和孪生处理。
6. 淬蓝处理淬蓝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经过淬火后,再进行加热,使其表面出现深蓝色的氧化膜。
淬蓝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工具和刀具等。
7. 焊后热处理在金属焊接之后,常常需要对焊接区域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
常见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包括应力消除退火和再结晶退火。
总结起来,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是一项关键的加工工艺,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材料,包括钢铁、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这些金属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导性能、导热性能和成形性能,因此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主要介绍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知识。
1.钢铁钢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碳钢和合金钢两种。
碳钢中碳含量较低,一般在0.1%-0.3%之间,适用于一般工程材料的制造;合金钢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如铬、镍、钒等,通过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能。
热处理:钢的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
退火可以消除应力和改善材料的韧性;正火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淬火可以使钢材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回火可以降低淬火后的脆性,提高韧性。
2.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铁基合金材料,主要成分为铁、铬、镍等元素。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高要求的领域。
热处理:不锈钢的热处理主要包括退火和固溶处理。
退火可以去除不锈钢中的应力,改善材料的硬度和韧性;固溶处理可以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
3.铝合金铝合金是一种轻量化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和可加工性能。
铝合金可以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如铜、锌、锰等来改变材料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热处理:铝合金的热处理主要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时效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4.铜合金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等领域。
铜合金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如锡、锌、铝等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铜合金的热处理主要包括退火和固溶处理。
退火可以消除应力、改变晶粒结构;固溶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包括钢铁、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这些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成形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第二章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主要用于机械设备、港口建设、交通运输、建筑和军事工业等方面。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又称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能力,是我们机械产品设计与零部件选材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设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根据热处理所获得的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
2.1常用金属材料及用途金属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目前仍占据材料工业的主导地位。
包括黑色金属的型钢、钢板及钢带、钢管、钢丝、钢丝绳,有色金属的棒材、线材、板材、带材及箔材、管材等12大类。
黑色金属:如生铁、铁合金、铸铁、钢、合金钢等。
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习惯上把碳含量>2.11%的归类于铁,碳含量<2.11%的归类于钢。
当铁中含C在0.03%~1.2%范围时则为钢,含C在1.2%~2.5%的铁缺乏实用性,一般不进行工业生产。
2.1.1 碳素钢1 碳素钢的分类方法如下:2 普通碳素结构钢牌号及其用途常见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字的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
例如,Q235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
若牌号后面标注字母A,B,C,D,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即硫,磷的质量分数不同。
其中A级钢含硫,磷的质量分数最高,D级钢含硫,磷的质量分数最低,即A,B,C,D表示钢材质量依次提高。
这类钢最典型的钢号是Q235A。
3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和主要用途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例如,20钢,45钢等,其平均的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45%。
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1. 引言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导性能。
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了解机械常用金属材料的特性以及正确的热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金属材料以及它们的热处理方法。
2. 钢材钢材是机械行业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良好的可塑性。
常见的钢材类型包括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2.1 碳钢碳钢是最常见的钢材类型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碳和铁。
碳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和结构件的制造。
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等。
•淬火:通过快速冷却使碳钢的组织变质,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回火: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使碳钢的硬度降低并提高其韧性。
•正火:将碳钢加热至临界温度,然后进行连续冷却,使碳钢的组织产生相应的变化。
•退火:将碳钢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改善碳钢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2.2 合金钢合金钢是一种含有其他元素(如镍、铬、钼等)的钢材,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热处理方法和碳钢类似,但因合金元素的添加,热处理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2.3 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的钢材,主要成分为铁、铬和镍。
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常见的不锈钢类型包括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等。
3. 铝合金铝合金是另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具有低密度、良好的导热性和可塑性。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和建筑等领域。
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可溶固溶于固体溶液中,然后快速冷却。
•时效处理:将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冷却,以产生所需的强化相。
4. 铜合金铜合金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热导性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和化工等领域。
铜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等。
•退火:将铜合金加热至特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改善材料的可塑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类材料,其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
而热处理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组织的一种工艺。
金属材料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成分分类,即根据其成分的不同来区分,如铜、铝、铁、钢等;二是通过性质分类,即根据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区分,如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根据材料的成分和性质,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来满足具体的工程要求。
金属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
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提高强度、硬度和韧性等;二是改善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如提高导电性和导热性等;三是改善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如提高耐蚀性和耐磨性等。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等。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将已经淬火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轻淬火的脆性,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使材料的组织均匀化,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工程要求进行。
在选择热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成分和性质、所需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等因素。
此外,热处理的参数也需要控制得当,包括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
只有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和控制好热处理参数,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热处理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善其性能和组织的一种工艺。
机械加工中常用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与热处理武昌造船厂 陈德年一、 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和造船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在船舶中可达90%以上。
充分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合理使用金属材料。
提高产品质量。
优良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具有性能 优良的工艺性能 优良的物理性能这些性能的优劣取决于金属材料的成分和内部组织结构。
而利用热处理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
值此科学地处理好金属材料的性能,内部结构与热处理相关联的问题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的抵抗能力。
它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所制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根据载荷性质的不同有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
而根据载荷对金属材料的作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等。
在工程设计上材料的机械性能数据一般是以该材料制成的试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测得的,以表明材料的性能高低。
材料的强度与塑性一般都是通过静拉伸试验测得。
L 0=10d 0 L 0=5d 0 d 0=10mmD=20mmh=15mm拉伸试样 ——拉伸后试样——缓缓地在试样两端施加拉力,随着轴向拉力的增加、试样不断地弹性伸长过渡到塑性伸长直到断裂。
这样得到如图所示的外力——变形量曲线,使之反映材料的性能(强度与型性),将载荷值除以试样的载面积,即采用 强度:金属材料对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或断裂的抵抗能力。
比例极限:oa 段是直线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相对于a 点的应力为比例极限,在这范围内,材料处于弹性变形阶段。
弹性极限:ab 段还属于弹性变形阶段,变形的速度加快,应变与应力不再成正比例,上二者数值极为接近,实践中不将二者加以严格区分。
屈服极限(屈服强度):过了b 点后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到了C 点曲线上出现了近于水平的线段,此时应力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但变形却显著增加,好象材料屈服于载荷而自行伸长,这一现象称为屈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