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讲座》第9章
- 格式:pptx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34
第九章过电压及其防护措施一、本章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概念和发电厂变电所典型防雷方案的配置,熟悉大气过电压种类和形成过程,掌握过电压防护器具的工作原理和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二、过电压的基本知识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分类电力系统过电压可分大气过电压和内过电压两类。
大气过电压是由大气中雷云引起的过电压,有直接雷击过电压、感应雷击过电压和反击雷雷击过电压。
内过电压是电力系统内部能量的传递或转化而引起的过电压,过电压幅值与电网额定电压有直接关系。
常见的内过电压有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2.雷击的危害(1)雷击时产生很高电的电压,危害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2)雷击时产生很高大的雷电流,在放电通道上产生弧光与高温,损坏设备或造成火灾;(3)雷击时造成人员或牲畜伤亡。
3.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概念(1)行波。
沿导线传播的电压波、电流波统称为行波,其实质是电磁能量沿导线传播。
(2)波速。
行波在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架空线路的波速υ=3⨯108 m/s,即行波在架空线路中以光速传播。
(3)波阻抗。
在波动过程中,把单方向的电压波与电流波之比定义为波阻抗Z。
/ L0Z= / ──√C0波阻抗与线路长度无关,只与线路的特性有关。
对架空线路而言,220kV及其以下线路的波阻抗为400Ω;330kV线路的波阻抗为310Ω;500kV线路的波阻抗为280Ω。
(4)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行波在波阻抗不同的线路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分析过电压时遇到波阻抗不同的元件连接,例如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的连接、母线与变压器连接等情况。
将不同波阻抗元件的连接点称为结点。
两个不同波阻抗的线路连接点为结点。
线路1、2的波阻抗分别为Z1、Z2。
当行波沿线路波阻抗为Z1向线路波阻抗为Z2传播时,结点前后都必须保持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总合相等;由于Z1≠Z2,故行波到达A点时必然要发生电压、电流的变化,即结点A 处要发生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第一章架空输电线路基本知识1、输电线路的任务是输送电能,并联络各发电厂、变电站使之并列运行,实现电力系统联网。
2、输电线路的分类:输电线路按电压等级分为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线路;按架设方式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按输送电流的性质分为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按杆塔上的回路数目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线路;按相导线之间的距离分为常规型和紧凑型线路。
3、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架空输电线路主要有导线、地线、绝缘子(串)、线路金具、杆塔和拉线、基础以及接地装置等部分组成。
4、架空线结构及规格:输电线路用架空线基本都由多股圆线同心绞合而成;在现行国家标准中,导线用型号、规格号、绞合结构及本标准号表示。
型号第一个字母均用J,表示同心绞合;例如JG1A-40-19表示19根A级镀层普通强度镀锌钢线绞制成的镀锌钢绞线,相当于40mm²硬铝线的导电性;JL/G1B-500-45/7表示由45根硬铝线和7根B级镀层普通强度镀锌钢线绞制成的钢芯铝绞线,硬铝线的截面积为500mm².5、导线的接截面选择:导线的截面选择应从其电气性能和经济性能两个方面考虑,保证安全经济地输送电能。
一般先按经济电流密度初选导线截面,再按允许电压损失、发热、电晕等条件校验。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地线架设及选择:输电线路是否架设地线,应根据线路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来决定。
110kv输电线路宜全线架设地线,在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日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
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站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km的地线。
在平均雷暴日超过15日的地区的哦220~33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山区宜采用双地线。
50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
7、导线的排列方式:单回路的导线常呈三角形、上字形和水平排列,双回路有伞形、倒伞形、六角形和双三角形排列,在特殊地段还有垂直排列、斜三角形排列等。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在整个电力系统的防雷中,输电线路的防雷问题最为突出。
这是因为输电线路绵延数千里、地处旷野、又往往是周边地面上最为高耸的物体,因此极易遭受雷击。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工程中主要用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所谓耐雷水平,是指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单位为kA)。
1. 输电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时,在线路的导线上会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由于雷击地面时雷击点的自然接地电阻较大,雷电流幅值I一般不超过100kA。
实测证明,感应过电压一般不超过300-400kV,对35kV及以下水泥杆线路会引起一定的闪络事故;对110kV及以上的线路,由于绝缘水平较高,所以一般不会引起闪络事故。
感应雷过电压同时存在于三相导线,故相间不存在电位差,只能引起对地闪络,如果二相或三相同时对地闪络即形成相间闪络事故。
设避雷线和导线悬挂的对地平均高度分别为h g 和h c ,若避雷线不接地,则根据教材公式(8-18)可求得避雷线和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分别为和。
ig U ic U S Ih U gg i 25=⋅SIh U c c i 25=⋅于是c gci g i h h U U ⋅⋅=2. 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我国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全线都装设避雷线,而35kV及以下线路一般不装设避雷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有避雷线的线路遭受直击雷一般有三种情况:①雷击杆塔塔顶;②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③雷电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如图8-1所示。
图8-1 有避雷线线路直击雷的三种情况(1)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耐雷水平运行经验表明,雷击杆塔的次数与避雷线的根数和经过地区的地形有关,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称为击杆率g,DL/T620—1997标准,击杆率g可采用表8-1所列数据。
表8-1 杆率g避雷线根数12平原1/41/6山丘1/31/4雷击塔顶前,雷电通道的负电荷在杆塔及架空地线上产生感应正电荷;当雷击塔顶时,雷通道中的负电荷与杆塔及架空地线上的正感应电荷迅速中和形成雷电流,如图8-2(a)所示。
第九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本章要求:输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雷击大地和雷击杆塔时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的计算输电线路上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建弧率及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及作用分析由于输电线路长度大,分布面广,地处旷野,易受到雷击。
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压有两种:一种是雷击于输电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1)雷直击导线,无避雷线的线路最易发生,但即使有避雷线,雷电仍可能绕过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而击于导线(绕击)。
(2)雷击杆塔或避雷线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杆塔及接地电阻,使杆塔和避雷线的电位突然升高,杆塔与导线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子闪络电压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导线上出现很高的电压。
这种杆塔电位升高,反过来对导线放电,称为反击。
另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而引起的,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3)雷击输电线路附近大地雷击导线水平距离65m以外的大地时,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在导线上感应出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雷过电压的危害:(3-1)引起线路跳闸,影响正常供电由于过电压引起绝缘子闪络,导线对地短路,雷电过电压持续时间短(几十μs),继电保护装置来不及动作,但工频续流沿放电通道继续放电,在形成稳定燃烧的电弧后,则继电保护装置将使断路器跳闸,影响正常送电(3-2)雷电波侵入变电站导线上形成的雷电过电压波,最终将侵入变电站,经复杂的折反射后,在电气设备上出现很高的过电压,危及设备绝缘,造成事故。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由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率来衡量。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冲击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单位为KA。
线路的耐雷水平越高,线路绝缘发生冲击闪络的机会就越小。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有雷击所引起的跳闸次数。
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线路防雷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问题,在确定线路的具体防雷措施时,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特别要结合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