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临床适宜技术应用交流会暨-广东医学会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
最新学术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会通常是由某一学会或是一群拥有同样研究兴趣的研究员组织开办的,较大型的会议可能会由专业研讨会组织代表某学会来办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术研讨会,欢迎阅读。
篇1:学术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齐聚在美丽的,参加由主办的会。
在此,我谨代表医院全体员工,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以来一贯支持我院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医院是**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医院。
建院*年来,医院始终秉承“”治院理念,坚持以,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牢固确立了**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中心地位。
医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开设床位张,现有在职员工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余人,……人。
年预计医院门诊量**万人次,住院病万余人次。
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现已经成为的诊疗中心单位。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科室,…科积极研究探索临床诊疗新概念,于…年..月开展并承担了..科..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年,…科就在全省范围内较早引进了..设备开展…手术,现设置床位..张,拥有…,年量达…。
经过..年的不懈努力,科室不仅能开展常见手术,而且还开展了手术,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多年来在手术的不断努力,使成为医院的一项特色和优势项目,为我院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
今天,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这必将极大推动院乃至全省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到会权威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和内容丰富的会议交流也必将为全省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创新工作带来新的更大的机遇。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专家及与会代表们,在**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篇2:学术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二手车经验和方法,我有幸作为发言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学科介绍及导师简介附属佛山中医院概况佛山市中医院是一所创建于1956年,集医疗、教学、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单位。
医院先后获得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国际培训基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急症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广东省文明医院”、“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等称号。
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首家“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广东省“创伤科研中心--中医骨伤基地”。
医院占地面积47亩(未含三水分院及城南门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总院固定资产超14亿元,医疗设备资产总值3亿多元,开放病床1600多张,年门诊量172万人次,年收治病人4.3万人次。
总院现有职工20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4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1人,广东省名中医3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5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对象2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人,佛山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对象3人。
医院设有骨伤科、内科、外科、针灸科、妇科、儿科、急诊科、ICU、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肛肠科、皮肤科、男科、麻醉科等一级临床科室18个和其他业务科室15个,有骨伤科疑难病会诊中心、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皮肤激光美容中心及各类专科专病门诊一百多个。
其中,骨伤科、脑病科、糖尿病科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肿瘤科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急诊科、风湿科为省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推拿科、脾胃病科、肝病科、心病科为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有市级重点专科3个、特色专科1个、在建特色专科2个。
骨伤科、内科、外科均设二级科室。
医院设有骨伤科研究所、中医药研究室,骨形态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是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为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临床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及较多的临床实践机会。
医学学术会议致辞范文(精选4篇)医学学术会议致辞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丰收的季节里,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令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这是对我们广西康复事业发展的极大关心与鼓励,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全方位的向各位专家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在此,我谨代表广西卫生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学员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衷心的感谢!康复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疗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学科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5.12康复救援催生了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康复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康复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这凝聚了我国广大康复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推动了中国康复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们广西康复学科虽然起步也较晚,但我们非常重视推动康复学科的建设工作。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修订和完善康复治疗技术标准、规范和制度,开展对广西康复医学骨干的培训,积极支持康复医学会的工作,强调各级医院要加强康复学科建设,加快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广西康复学科学术队伍和学科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去年,广西投资一亿元重点支持设在广西江滨医院的广西康复医疗中心大楼建设。
广西的康复医学事业呈现出逢勃发展的势头。
虽然我们在康复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感觉到在康复医学领域我们与发达地区、发达省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借此机会,我们真诚地期待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支持我们广西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在这里无私的展示你们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医疗技术,希望这一次盛会成为推动广西康复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再次谢谢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身体健康!医学学术会议致辞范文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正当大部地区还处在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时,塞外明珠的美丽古城大同已是凉风习习、气候宜人。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җ基金项目: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鲁卫函 2019 67号);高血压中医社会化管理体系的示范应用研究(J D Z X 2015105):彭伟,E -m a i l :p e n gw e i 0625@163.c o m 第一作者:韩霖,E -m a i l :h l 176********@163.c o m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җ韩霖1赵雷勇2,彭伟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ʌ摘要ɔ 眩晕是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其发病常涉及多个学科㊂中医适宜技术为我国传统疗法,应用历史悠久,以简㊁便㊁效㊁廉的特点被大众所认可,将中医适宜技术用于治疗眩晕,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㊂该文将临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眩晕诊疗中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眩晕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㊂ʌ关键词ɔ 中医适宜技术;眩晕;针刺;艾灸;中医特色手法;代茶饮;贴敷;刮痧;中医微创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331 眩晕是指机体因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以天旋地转感较为常见㊂眩晕的病因复杂,临床诊疗常涉及多个学科,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占5%~10%,在住院病例中约占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1]㊂中医适宜技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具有突出疗效的中医特色疗法,具有适用范围广㊁操作方便㊁疗效好㊁安全等优点㊂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眩晕取得显著的疗效㊂本文将临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眩晕诊疗中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眩晕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㊂1 眩晕的中医病因病机眩晕的记载始于‘黄帝内经“,被称作 眩 或 眩冒 ㊂‘黄帝内经“认为肝气上冲脑窍与髓海不足是导致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㊂汉㊃张仲景首次提出外感与外感误治后皆可致眩晕㊂外邪侵袭少阳经腑,与运气相合而热化,郁火上犯脑窍而发眩晕;外感误治后损伤阳气,阳气不足则无力运化水液,痰饮内生阻遏清阳致眩晕㊂朱丹溪认为眩晕多为痰火夹气虚而作,以痰火为主㊂明㊃张介宾认为眩晕的发作与气血阴阳亏虚密切相关,占十之八九,而痰㊁火仅占十之一二㊂‘医宗金鉴“指出跌打损伤所致的眩晕多由瘀阻脑络,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脑窍所致㊂黄健庭等[2]通过对200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发现,眩晕的病位以心㊁脾为主,病理因素中痰㊁瘀㊁风㊁气虚㊁血虚较为多见,痰瘀阻窍型㊁风痰上扰型㊁气虚痰湿型为常见的证型㊂孙莉等[3]认为心脑共主神明,脑是神明的载体,心是神明的功用体现,并提出神明失用为眩晕发病的主要病机㊂王轩烨等[4]认为眩晕久治不愈,多从单一证型向寒热错杂证型转变,并提出寒热错杂证其寒以脾肾阳虚为本,其热多为心㊁肝㊁胃郁火㊂邓振兴等[5]从 一气周流 立论,认为土运失常㊁木气升发太过所致的肝阳上亢和瘀血阻窍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㊂2 中医适宜技术在眩晕中的应用2.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中治疗眩晕常用的方法㊂针刺疗法相比西药治疗,具有成本低㊁不良反应小的优势㊂苏利梅等[6]从肝论治中风后气虚血瘀型头晕,以 飞针三法 之注射式取秦氏头皮针安神醒脑厥阴区治疗,治疗15d 后,总有效率为96.7%㊂傅敏等[7]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点刺松解手足三阳经经筋循行路线及颈肩背部等结筋病灶点,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发现在改善患者眩晕程度㊁频率㊁持续时间及复发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嗜睡㊁疲惫㊁乏力等不良反应㊂张旭东等[8]应用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眩晕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5.2%,说明浮针松解肌肉浅筋膜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确疗效㊂丁成竟[9]将66例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选取颈夹脊穴㊁百会㊁风池㊁率谷㊁内关㊁太冲㊁丰隆㊁行间进行常1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颈夹脊穴交叉电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可促进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缓解眩晕程度㊂除上述针刺方法外,耳针治疗眩晕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年来临床报道较少,且诸多针灸流派之间无统一的理论基础,因此未来有必要做进一步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各流派之间的理论共性㊂2.2中医特色手法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眩晕主要作用于颈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纠正椎间关节紊乱,改善肌肉粘连㊁痉挛及颈间血液循环[10]㊂徐西林等[11]总结张晓峰教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经验,指出根据 筋出槽 骨错缝 理论可将颈性眩晕分为4型3期,并提出急性期用整骨手法㊁缓解期重视理筋手法㊁康复期以传统导引功法针对性锻炼的治疗思路㊂宁振振等[12]选取9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推拿手法和龙氏正脊手法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表明龙氏正脊手法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㊂高新等[13]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点穴经筋疗法,对照组口服中成药眩晕宁片,治疗10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且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㊂刘再高等[14]在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观察组给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5d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㊁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评分㊁眩晕障碍量表(D H 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枕颈交界区为颈性眩晕推拿治疗中重要的施术区域㊂上述研究的病种以颈性眩晕为主,未将其他类型眩晕患者纳入研究,且施术部位局限于颈部,研究存在局限性,且手法治疗存在二次损伤的风险㊂因此,医师治疗时应详细检查,仔细诊断,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对于能否从远端施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及能否运用推拿治疗其他类型眩晕也应仔细考量㊂2.3艾灸艾灸是用燃烧艾叶所产生的热量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散寒活血㊁温通郁滞气机而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㊂在眩晕的治疗中,艾灸多选用头颈部穴位㊁手足阳明经合穴㊂艾灸的热辐射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动脉循环[15-16]㊂蔡树河[17]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镇静穴组㊁百会穴组和药物组,分别给予艾灸镇静穴㊁百会穴及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结果显示镇静穴组㊁百会穴组㊁药物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㊁86.2%㊁89.7%,说明艾灸镇静穴可以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不适感,临床疗效优于艾灸百会穴㊂罗文君等[18]采用压灸百会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治疗组采用百会压灸及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悬起灸百会及基础治疗,结果显示压灸及悬起灸百会均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增加脑动脉血液流速,但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说明在选用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时,压灸法优于悬起灸㊂孙继飞[19]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麦粒灸 中风七穴 (百会㊁风池㊁大椎㊁肩井㊁曲池㊁间使㊁足三里),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㊂目前艾灸治疗眩晕的临床报道中以常规温灸法为主,对于脐灸㊁督灸㊁壮医药线灸等特色灸法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相对不足,且艾灸存在烫伤的风险㊂因此,医师在治疗时应谨慎操作,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加强特色灸法在眩晕病中的临床应用,为探究治疗眩晕的最佳艾灸方案奠定基础㊂2.4代茶饮、中药外用贴敷中药口服是治疗眩晕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是很多患者因中药口味欠佳或煎煮不便等原因而放弃中药治疗,中药代茶饮㊁中药外用贴敷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㊂中药代茶饮具有口味甘淡平和㊁服用方便㊁药效充分的特点㊂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性眩晕治疗中,运用钩藤菊楂茶饮方(天麻㊁山楂㊁钩藤各6g,白蒺藜㊁菊花㊁决明子㊁牛膝各3g)疗效明显,高于口服缬沙坦胶囊治疗[20]㊂中药外用贴敷可避免产生胃肠道反应,通过药物作用持续刺激穴位,从而发挥治疗作用㊂邓正明等[21]采用自拟中药外用方(天麻㊁白附子㊁磁石㊁石菖蒲㊁泽泻㊁生姜)贴敷风池㊁翳风穴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0%㊂涂巧梅[22]在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研究中,予中药穴位贴(透骨草㊁威灵仙㊁川芎㊁当归㊁天麻㊁丹参㊁三七㊁延胡索㊁葛根等)贴敷双足涌泉穴,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疗效显著㊂虽然中药贴敷治疗眩晕疗效确切,但是过敏体质对于敷贴和中药膏过敏的情况时有发生,故贴敷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严格筛选适用人群,避免不良事件发生㊂2.5中医微创疗法中医微创疗法以中医五体理论和运动解剖学为基础,选用特定针具,在病变部位施以2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刺㊁切㊁割㊁剥等治疗,具有损伤小㊁疗效好的特点[23]㊂在眩晕的治疗中,中医微创以颈椎局部治疗点为主㊂王刚等[24]将96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㊁局部按摩治疗㊂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㊂沈闻欣[25]通过刃针百会㊁双侧风池㊁C 2棘突及双侧旁开1c m 处㊁双侧C 1横突后结节㊁双侧C 6~7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发现刃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普通针刺㊂陈柱[26]研究发现在C 4~6颈夹脊穴㊁双侧风池㊁双侧天柱㊁大椎处微创埋线能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程度㊁发作频次㊁持续时间,且疗效优于针刺治疗㊂李修鹏等[27]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拨针组㊁针刺组,拨针组在第7颈椎棘突顶点与两侧完骨穴进行松解治疗,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拨针组总有效率为100%㊂中医微创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虽然在眩晕的治疗中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但相对其他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微创疗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存在损伤神经的风险,其治疗操作多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患者的认可度相对较低㊂因此,积极探寻合适的针具,减少操作创伤是中医微创疗法进一步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㊂2.6 刮痧 刮痧是以边缘钝滑的器具蘸取介质在人体体表刮拭,使皮肤出现红色出血点,以达到行气血㊁通经络㊁和阴阳的中医特色疗法㊂研究表明,刮痧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具有提高新陈代谢㊁改善内分泌及加强神经调节的作用[28]㊂何怡等[29]在治疗老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中,对照组采用耳石复位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耳部全息刮痧疗法,干预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66.7%,说明耳部全息刮痧疗法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较好的效果㊂丁金磊等[30]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特色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特色组采用特色整经刮痧技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刮痧治疗,结果显示特色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传统组的76.7%,且特色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改善情况均优于传统组(P <0.05),说明特色整经刮痧技术较传统刮痧更适合治疗颈性眩晕㊂目前对于单独运用刮痧治疗眩晕的临床报道较少,且疗效机制论述缺少说服力㊂在多数临床研究中,刮痧仅作为辅助治疗,其单独使用是否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探究㊂2.7 综合治疗 针刺㊁艾灸㊁中医特手色法等单独运用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有研究指出,在临床中多疗法联合使用可明显缩短眩晕患者的获效时间,且远期疗效更佳㊂研究显示,采用 小醒脑开窍 针刺法联合 韦氏 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治疗10d 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7%,高于传统针刺组的80.0%,说明针灸联合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传统针刺[31]㊂戴李国等[32]对周天推督调脊手法㊁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颈性眩晕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组采用周天推督调脊手法㊁刺血和穴位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和89.58%,且观察组随访复发率更低㊂周慧萍等[33]在颈性眩晕的诊疗中,对照组予以头穴透刺和普通针刺,试验组予以头穴透刺联合隔物灸治疗,干预后,试验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㊂李少娟等[34]研究发现,火针补髓益脑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明显改善D H I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且对复位后残余症状有明显疗效㊂近年来综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以中药内服与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为主,中医适宜技术的综合治疗以针灸与手法结合为多,其他适宜技术结合的报道相对较少㊂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使用治疗眩晕的最佳方案㊂3 问题与展望眩晕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复杂,西医认为眩晕是包括视觉㊁位置觉㊁前庭功能障碍等所致的一组临床证候群,通常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常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需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具体分析[35]㊂中医从整体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准则,认为眩晕的证候分类以虚证为主,常呈虚实夹杂之象,运用中药㊁针刺㊁艾灸㊁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㊂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发现,中医适宜技术在眩晕的诊疗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笔者认为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涉及病种量较少,多为颈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二是基因表达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且临床研究中试验的样本较少,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㊂因此,后期应纳入更多的病种,3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进行大样本随机㊁双盲和前瞻性研究,制定统一的治疗评估标准,并将现代分子生物医学技术运用到传统医药中,进一步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使临床治疗更具有靶向性,真正揭示和突显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眩晕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4):402-406.[2]黄健庭,杜文兵,徐珊.眩晕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7):1398-1402.[3]孙莉,韩琦,刘寅,等.从神论治眩晕中医理论探微[J].吉林中医药,2020,40(3):312-314.[4]王轩烨,沈浩,刘红权.刘红权辨治眩晕病寒热错杂经验[J].四川中医,2019,37(3):1-2.[5]邓振兴,伍艺灵.从 一气周流 探讨眩晕病的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7-9.[6]苏利梅,潘杰.秦氏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型头晕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6):58-59.[7]傅敏,吕亚南,钟维章,等.毫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506-5509.[8]张旭东,王霞,王晓玲,等.浮针治疗椎动脉型眩晕216例[J].武警医学,2020,31(1):64-65.[9]丁成竟.颈夹脊交叉电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 [10]李黎,吴山,范志勇.推拿手法抗眩晕效应的量化及作用机制[J].医用生物力学,2016,31(6):562-565. [11]徐西林,张晓峰,胡海,等.张晓峰教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9):79-82.[12]宁振振,王林,徐志丹,等.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7):982-984.[13]高新,罗扬,吕亚南,等.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对照研究[J].光明中医,2020,35(18):2888-2891. [14]刘再高,金红姝,周亚,等.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5):250-253. [15]吴翠娟,刘芳,黄惠榕,等.灸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的M e t a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5):73-80.[16]韩园园.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灸治疗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9):66-68. [17]蔡树河.艾灸镇静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76-79.[18]罗文君,周剑宇,王正阳,等.压灸百会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北京:中国针灸学会,2019:5.[19]孙继飞.麦粒灸 中风七穴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0.[20]沈英.钩藤菊楂茶饮加味对高血压性眩晕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653-656. [21]邓正明,张丽瑛,苏丽芳,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18-120.[22]涂巧梅.穴位贴敷在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3):198-199. [23]董福慧.中医微创技术的精准应用[J].中国骨伤,2018, 31(6):493-496.[24]王刚,傅艳倩,胡洪平,等.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18):2799-2802,2807.[25]沈闻欣.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2.[26]陈柱.穴位埋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21.[27]李修鹏,胡丙成.拨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3):400-401. [28]丁欢,陈宇婧,李玮彤,等.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4):537-540. [29]何怡,潘柳英,钟小容.耳部全息刮痧在老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21,13(8):492-494,504.[30]丁金磊,谢林,邴兴红,等. 特色整经刮痧技术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4):201-203.[31]王有宇,祝志强,殷继超,等. 小醒脑开窍 针刺法联合 韦氏 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10):60-64.[32]戴李国,何育风,黄锦军,等.周天推督调脊手法㊁刺血和穴位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4):738-743. [33]周慧萍,刘吉昌,杨清,等.头穴透刺联合隔物灸对颈源性晕眩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6):35-37.[34]李少娟,李丽霞,陈楚云.火针补髓益脑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11):2129-2134.[35]白雅,付炜,韩军良.‘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2):150-152.(收稿日期:2022-10-14)[编辑:白晓晖]4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
学术研讨会议医院领导致辞(共4篇)第一篇:学术研讨会议医院领导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在这美的日子里我们齐聚在美丽的___参加由___主办的学术研讨会议。
在此我谨代表医院全体员工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以来一贯支持我院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___医院是__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也是___医院。
建院___年来医院始终秉承“____”治院理念坚持以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牢固确立了__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中心地位。
医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开设床位张现有在职员工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余人……人。
年预计医院门诊量__万人次住院病__万余人次。
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现已经成为的诊疗中心单位。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科室…科积极研究探索临床诊疗新概念于…年..月开展并承担了..科..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年…科就在全省围内较早引进了..设备开展…手术现设置床位..张拥有…年量达…。
经过..年的不懈努力科室不仅能开展__常见手术而且还开展了__手术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多年来在__手术的不断努力使__成为医院的一项特色和优势项目为我院__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
今天首届__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这必将极大推动院乃至全省___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到会权威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和内容丰富的会议交流也必将为全省__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创新工作带来新的更大的机遇。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专家及与会代表们在__学术研讨会议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第二篇:学术研讨会议医院领导致辞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阳春五月春意盎然。
今天在多方的努力下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妇产委员会委员、中国产前诊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张桂珍教授来院授课。
2024年消化内科医生述职报告范例首先,我要感谢院领导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和关爱,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的航向。
感谢在座的各位同事,亲如兄弟姐妹一样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今天,我有机会在这里做述职报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倍感我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
___年是我院砥砺奋战的一年。
我们全院职工在顾院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创造了我院的篇篇佳绩。
各类优秀事迹频频亮相各大媒体,打造出了我院的品牌形象。
我以我是人民医院职工而感到自豪.对我来讲,___年是我上任呼吸消化内科主任的第一年,刚上任时,我很担心,怕自己难当重任,怕辜负了院领导和大家的期望。
这一年来,我带领全科人员奋战,顶住了公立医院改革和农合限价的双重影响,全年医生护士总收入约一千七百万元,比___年有一定的提高。
全年无医疗事故,无医疗纠纷,科室人员多次受到患者赠送的锦旗和表扬信。
我科室荣获"三八红旗___"荣誉称号。
在这里,我再次深深地谢谢院领导和大家对我,对我们科室的支持。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___年的工作情况: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
做为内科支部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再次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在科室工作中,加班加点,早出晚归,随叫随到已成了家常便饭。
我打破了科主任不值班的惯例,尤其是节假日,主动参与值班或替科室人员值班,充分发扬了___员吃苦耐劳的精神。
今年,我支部已发展了十多名非党积极分子,并已有一名已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___,我们党的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地增强。
二是,科室管理方面。
我深知自己作为医院最年轻的科室负责人,想要管理好科室,必须身先士卒,所以我一直带头做好各项临床工作,在科里树立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积极主动地带领科室人员参加院里的活动,对患者用心服务,提倡感动式服务,争创一流科室。
三是,临床业务方面。
2024年消化内科医生述职报告范例(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消化内科肛肠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以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提高医院效益为核心,以增强肛肠科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医院管理,强基础,抓规范,顺利通过三甲中医院复审,实现了全年业务制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推动了肛肠科各项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目录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4)1. 背景介绍 (4)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 (5)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2. 活动目的 (7)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水平 (8)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误用 (9)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1)二、活动范围与对象 (12)1. 活动范围 (13)2. 活动对象 (13)医疗机构管理者 (14)医务人员 (15)患者及家属 (16)三、活动内容与措施 (17)1. 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 (18)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19)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 (20)2.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2)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3)强化处方审核与监督 (24)3. 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能力 (25)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与教育 (26)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知识考核 (27)4.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28)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络 (29)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工作 (30)5.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与推广 (31)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活动 (31)推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成功经验与案例 (33)四、活动实施步骤 (34)1. 启动阶段 (35)成立活动组织机构 (36)召开活动启动会议 (37)制定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37)2. 实施阶段 (39)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40)加强过程监管与督导检查 (42)3. 总结阶段 (43)对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估 (44)编写活动总结报告 (45)建立长效机制与持续改进 (46)五、活动保障措施 (47)1. 组织保障 (48)成立专门的活动组织机构 (49)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与分工 (50)2. 制度保障 (51)制定完善的活动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 (52)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监管与督导检查 (53)3. 经费保障 (55)预算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 (55)确保活动所需物资与设备的及时采购与供应 (57)4. 技术保障 (57)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培训与指导 (58)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60)六、活动评估与总结 (61)1. 活动评估 (62)设立评估指标体系 (63)对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与监测 (64)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65)2. 活动总结 (66)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 (67)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68)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69)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等不足,未能进行多重线性分析。
今后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 吡嗪酰胺相关H UA 患者的血尿酸升高程度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9.2.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7, 56(3):235-248.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2012-11)[2019- 12-10]. /xzzx/hyzl/hyzl2013nd/ 201304/ t20130426_5436. html.4. Chou HW, Chiu HT, Tsai CW,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o f allopurinol, febuxostat and benzbromarone on renal function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 mia: a 13-yearinception cohort stud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8, 33(9): 1620-1627.5. Reinders MK, van Roon EN, Houtman PM, et al. Biochemicaleffectiveness o f allopurinol and allopurinol-probenecid in previously benzbromarone-treated gout patients. Clin Rheumatol, 2007,26(9): 1459-1465.6. Bardin T, Richette P. Impact o f com orbidit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aemia: an update on prevalence and treatmen toptions. BMC Med, 2017, 15(1): 123.7. 赵娟,张卓莉.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版), 2014, 6(10): 8-10.8. Perez-Ruiz F, Calabozo M, Pijoan JI, et al. Effect of urate-loweringtherapy on the velocity of size reduction of tophi in chronic gout. Arthritis Rheum, 2002, 47(4): 356-360.9. Grayson PC, Kim SY, LaValley M, et al. Hyperuricemia andincident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1, 63(1): 102- 110.10. Kodama S, Saito K, Yachi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uric acid and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9, 32(9): 1737-1742.11. Kim SY, Guevara JP, Kim KM, et al. Hyperuricemia and coronary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thritis CareRes (Hoboken), 2010, 62(2): 170-180.12. Xia X, Luo Q, Li B, L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tabolism,2016, 65(9): 1326-1341.13. Taki H, Ogawa K, Murakami T, et 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hyperuricemia as an adverse reaction to anti tuberculous therapywith pyrazinamide. Kekkaku, 2008, 83(7): 497-501.14. 吴同柱.吡嗪酰胺致严重高尿酸血症78例临床分析.中国药房, 2012, 23(28): 2670-2672.15. 陈明,吴珂,吴首蓉,等.结核患者血清尿酸与吡嗪酰胺血药浓 度关系研宄.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 15(5): 274-276.16. 郭少晨,朱慧,郭超,等.909例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8,40(7): 744-749.17. Um SW, Lee SW, Kwon SY, et al. Low serum concentrations of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determinants of their serum levels. Int JTuberc Lung Dis, 2007, 11(9): 972-978.(收稿日期:2021-02-22)(本文编辑:樊安英)经内科胸腔镜胸膜病变活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张芸姜广路王冲段鸿飞梁清涛李华杨扬郭超邵玲玲陈效友杨新婷【摘要】目的评价经内科胸腔镜胸膜病变活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老中医交流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医,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老中医交流会的几点发言:一、传承中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提高民族自豪感。
1.加强中医文化教育。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普及中医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等。
2.开展中医文化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中医文化节、展览、讲座等形式,提高社会对中医的认知度。
3.培养中医文化传承人。
加强对中医后人的培养,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医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医精神。
二、注重中医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水平中医人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注重中医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1.加强中医教育改革。
改革中医教育体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人才。
2.提高中医临床技能。
通过临床实践、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中医师的诊疗水平。
3.加强中医科研工作。
鼓励中医师参与科研活动,推动中医理论创新和临床应用。
三、创新发展中医,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中医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1.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2.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
3.注重中医药产业创新。
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这次中医交流分享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今天,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些中医经验和心得。
一、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中医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四诊合参,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点:1.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我们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做出准确的辨证。
2. 辨证准确:中医辨证要准确,不能盲目用药。
只有辨证准确,才能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3. 治疗方案个性化: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地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中医经典方剂是中医学的瑰宝,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学会运用经典方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剂:1. 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2. 八珍汤: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症状。
3.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胆湿热、口苦、目赤等症状。
三、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下是一些结合的实例: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中医通过调理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放疗的副作用。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医通过中药调理,降低血压、血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四、传承与创新中医学要不断发展,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勇于创新。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中医教育:提高中医人才的素质,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
2. 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挖掘中医宝库,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技术应用于临床,提高中医的实用价值。
总之,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要不断传承、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本次中医交流分享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同仁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谢谢大家!。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介入诊疗交流会,与各位共同探讨和分享介入诊疗的最新进展和经验。
在此,我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介入诊疗的发展历程。
介入诊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技术到多技术融合的发展过程。
如今,介入诊疗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肿瘤、血管外科等多个领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一、介入诊疗的优势1.创伤小、恢复快:与传统的手术相比,介入诊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通过微创途径,将导管等器械送入人体特定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了开刀手术的痛苦和并发症。
2.疗效显著:介入诊疗针对性强,疗效显著。
针对疾病的具体部位和病理特点,实施精准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适应症广:介入诊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操作简便:介入诊疗技术相对成熟,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二、介入诊疗的最新进展1.新型介入器材研发:近年来,我国介入器材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新型导管、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2.介入诊疗技术不断优化:针对不同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不断优化,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提高了治疗效果。
3.介入诊疗与多学科合作:介入诊疗与心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紧密合作,实现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4.人工智能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手术规划、术后评估等,提高了介入诊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三、介入诊疗的挑战与展望1.提高介入诊疗技术水平: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介入诊疗的整体水平。
2.加强介入诊疗规范化管理:介入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