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45
疑难血型检测及混合配血处理流程1. 背景疑难血型检测及混合配血是在某些疑难血型识别或配血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无法通过标准血型测试方法得出明确结果的情况。
2. 疑难血型检测流程以下是疑难血型检测的一般流程:1. 收集样本: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确保样本质量良好,避免污染或血浆过早凝固。
2. 准备试剂:准备用于血型测试的试剂,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3. 进行血型测试:使用适当的实验室技术(如凝集试验、抗体试验等)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型测试。
4. 结果判断:根据试验结果和已知的血型特性进行判断,确定血型类型。
如果结果无法明确确定,则进行下一步的混合配血处理。
3. 混合配血处理流程以下是混合配血处理的一般流程:1. 确认混合配血需求:确定需要进行混合配血处理的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的血型背景和特殊需求。
2. 寻找合适的供血者:根据患者的血型要求和供血者的血型特性,寻找适合的供血者进行混合配血。
3. 进行混合配血试验:将患者的血液样本与供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合,进行混合配血试验。
这些试验可能包括凝集试验、交叉试验等。
4. 结果评估:根据混合配血试验的结果,评估血液样本的兼容性和相容性。
确定最佳的供血者和血液产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5. 安全执行:根据混合配血结果,安全地执行配血程序,并确保血液产品的准确性和质量。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疑难血型检测及混合配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注意样本的质量和储存条件,避免污染或血浆凝固。
- 确保试剂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判和错误结果。
- 按照医疗机构的血液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5. 结论疑难血型检测及混合配血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血型测试和配血方法。
通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评估,可以获得准确和安全的血型结果以及满足患者需求的血液产品。
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议在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一、正反定型不一致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一)主侧端不相合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1、血型是否正确。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一、正反定型不一致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一)主侧端不相合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1、血型是否正确。
疑难血型检测及混合配血处理流程血型检测是检测一个人的血液所属血型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血液可分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疑难血型检测是指那些不能明确确定血型的血样,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涉及到了其他血型系统的血样。
1.血样采集:采集患者的静脉全血样本,注意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外界污染。
2.ABO血型鉴定:使用特定的抗血清或抗血型抗体来检测血样中存在的A、B抗原和相应的抗体。
3.Rh血型鉴定:使用特定的抗血清来检测血样中的Rh抗原。
4. 常见血型抗原鉴定:除了ABO和Rh血型,还需进行其他常见血型抗原(如Kell抗原、Duffy抗原等)的鉴定。
5.血型交叉试验:将供体血样与受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通过观察混合后的凝集反应和溶解反应来判断血型的相容性。
6.疑惑血型抗原鉴定:对于无法确定血型的情况,需使用特殊试剂来检测特定的血型抗原。
在进行混合配血处理时1.确定血型相容性:根据受者的血型及抗体情况,与供者的血型进行配对,确保不会发生严重的血型不相容反应。
2.交叉配血试验:将受者的血样与供者的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凝集和溶解反应,确认供者血样与受者血样的相容性。
3.没有完全相容性的情况处理:若受者有多种抗体,导致没有完全相容性的情况,需要根据抗体特异性和滴度来选择相对相容性较好的供者血样。
4.选择最佳供者:根据受者的血型与抗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者血样。
在选择供者时,还需考虑与受者的血数量、组织相容性等因素。
5.监测治疗效果:完成配血后,需要监测受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确保配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疑难血型检测及混合配血处理流程包括血样采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选择最佳供者和监测治疗效果等步骤。
在进行这些步骤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误配等危险。
同时,根据不同的疑难血型情况,可能需要使用特殊试剂和技术来进行鉴定和处理。
血型检测和配血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