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南京理工大学)分析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南京理工大学)分析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南京理工大学)分析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南京理工大学)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型课程考试答卷

课程名称:材料动态特性实验

考试形式:□专题研究报告□论文√大作业□综合考试学生姓名:学号:

评阅人:

时间:年月日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普金森杆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会用霍普金森杆测试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

分离式Hopkinson 压杆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装置中有两段分离的弹性杆,分别为输入杆和输出杆,短试样夹在两杆之间。当压气枪发射一撞击杆(子弹),以一定速度撞击输入杆时,将产生一入射弹性应力脉冲,随着入射波传播通过试样,试样发生高速塑性变形,并相应地在输出杆中传播一透射弹性波,而在输入杆中则反射一反射弹性波。透射波由吸收杆捕获,并最后由阻尼器吸收。

图1.1 现在的Kolsky 杆装置示意图

根据压杆上电阻应变片所测得的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以及一维应力波理论可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试样的平均应变率为:

)00t r i l c

εεεε--=( (1-1)

试样中的平均应变:

dt l c t r i s ?--=

)(00εεεε (1-2)

试样中的平均应力:

)(20t r i A AE εεεσ++= (1-3)

式中t r i εεε,,分别表示测试记录的入射、反射和透射波,C 0

是弹性纵波波速,C=5189m/s,L 0为试样的初始长度,E 为压杆的弹性模量,A/A 0为压杆与试样的

截面比。

由应力均匀化条件可知:

r i t εεε+= (1-4)

将公式(l 一4)代入(1一l)!(l 一2)!(l 一3)式可得

t s E A A εσ0= (1-5)

?-=dt l c r s εε002 (1-6)

一般采用公式(l 一5)、(1一6)来计算材料的动态应力一应变行为。

该试验技术作了如下几个假定:

(1)一维假定

弹性波(尤其是对短波而言)在细长杆中传播时,由于横向惯性效应,波会发生弥散,即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有关。Pochhammer 最早研究过波在无限长杆内的色散效应,但当入射波的波长(可由子弹的长度来控制,即波长为子弹长度的2倍)比输入杆的直径大很多时,即满足必/兄<<1时,杆的横向振动效应,除波头外,可作为高阶小量忽略不计。子弹和输入杆都假定处于一维应力状态,可直接利用一维应力波理论进行计算。

(2)均匀化假定

压缩脉冲通过试样时,在试样内发生了多次波的反射。由于压缩脉冲的持续作用时间比短试样中波的传播时间要长得多,使得试样中的应力很快趋向均匀化,因此可以忽略试样内部波的传播效应。

(3)不计导杆与试样端部的摩擦效应

由于试样和导杆加工时表面的不光滑,以及导杆横向变形的不均匀,在试样与输入杆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这使得试样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给试验数据的

处理带来不便,因此在数据处理时不考虑摩擦效应。这就要求在试验时,尽量减少摩擦,使误差降到最低程度。SHPB系统已在测试材料动态力学性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系统测试的精度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影响SHPB试验精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1)弥散效应

在SHPB试验技术中,一切分析都是以一维假定作为基础的。根据一维假定,任意一个应力脉冲都是以C。(仅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的速度在压杆中传播。然而这一假定忽略了杆中质点的横向惯性运动,即忽略了杆的横向收缩或膨胀对动能的贡献,因此是一个近似假定。用电阻应变片测得的应变波形中,波峰上叠加的高频振荡就是波形弥散的结果。由此而求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的上下震荡常常掩盖了材料本身的特性,造成了数据处理上的困难,有时还容易将曲线中的第一个振荡误认为是材料的上、下屈服点。为了尽量减少弥散效应对试验的影响,通常由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减小压杆的半径,要求半径r与应力脉冲宽度λ的比值λ/r<0.1。这一点已在SHPB装置设计时予以考虑,因此波形在Hopkinsno压杆中的弥散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个办法是数据处理时尽量选用透射波以及在打击端附上一层柔性介质。经过试件的透射波形及经柔性介质过滤的入射波形的高频振荡均已大大减弱。

(2)惯性效应

SHPB试验是在冲击载荷作下进行的,试件的变形速率很高,因此,作用在试件上的外力做功,除转化为试件的应变能以外,尚有部分转化为试件的横向动能和纵向动能。这就是试件质点的运动所引起的惯性效应。

(3)摩擦效应

在应力脉冲作用下,界面处压杆和试件的横向运动不同,由此产生的摩擦力破坏了试件的一维应力状态,影响了径向应力应变分布的均匀性,使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高出真正的曲线。此即所谓界面的摩擦效应。

(4)波动效应

在SHPB试验中,波在试样内只需经过两、三个来回,即可使试样的状态均匀,又由于脉冲的宽度远大于试件的厚度,因此在应力脉冲作用的大部分时间内,试件处于均匀状态。然而,在应力脉冲作用的最初阶段,试件内部的状态是不均匀的,

此即所谓试件的波动效应。

为讨论试件均匀假定的有效性,Shapre和Hoge(1972年)采用干涉应变计测试件中点处的应变并与计算值(已采用均匀假定)比较。结果表明,当应变大于1%时,两者很一致,即均匀假定是有效的。但当试件应变小于1%时,两者不一致,均匀假定是不好的。因此,利用SHPB试验技术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其初始阶段是不可信的,据此所确定的动态弹性模量及动态

屈服点也是不可行的。

由此可见,如果试样尺寸较短,则可望获得较长的均匀加载的时间,减

小波动效应对试验精度的影响。

(5)二维效应

在SHPB试验中,试样的径向尺寸应尽量与压杆接近(面积匹配),以保证一维假定的有效性。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保证面积的匹配,因此,由于试件半径减少,面积失匹引起的二维效应必须考虑。

KIrliasl(1983年)专门讨论了此问题,结果表明,当试件(与压杆为同种材料)直径仅为压杆的1/2时,表现出明显的二维效应。

SHPB装置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高应变率压缩试验,但是该装置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采用不同的SHPB装置和不同的试样尺寸试样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从而影响了试验的可重复性,使试验结果准确性受到怀疑"对于一套SHPB装置,应该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找出与装置匹配的最佳的试样尺寸。但理论分析显示,不同效应对试样尺寸的要求是有所差别甚至是矛盾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试验对不同尺寸试样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确定一个误差在工程允许的尺寸范围。

三.SHPB试验装置组成:

1.压杆(输入杆和输出杆):大杆(37,铝杆)测量泡沫材料;小杆(14,钢杆)测量金属材料;锥形变截面杆(74,钢杆)测量混凝土材料。

2.子弹:60mm~2000mm,越长则加载脉冲越长(子弹的两倍),可增大测量应变,弹速越高则测量应变率越大,试验前应用铜杆捅入枪膛底部,使气体充分排出。

3.枪膛:发射子弹,注意装卸前应先卸下输气铜管,用专用扳手进行。输气铜管弯在线盒内,外露部分应平直。输气铜管与枪膛连接前应垫上防漏胶带。

4.阻尼器:吸收输出杆能量,每次试验应靠近输出杆放置。

5.应变片:入射杆上为两片串联(消除弯曲效应)的电阻应变片,接在LP1~4任意通道,透射杆上为两片串联的电阻应变片(透射信号较强,如金属材料)或两片串联的半导体应变片(透射信号较弱,如泡沫材料和混凝土材料),接在LP5~8任意通道,两处应变片均由总面板通过超动态电阻应变仪与电脑连接。6.测速仪:测量子弹速度。单独电源(5V),接在START和STOP后,通过总面板与读数装置相连。

7.动态电阻应变仪:将应变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给应变片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并串联一个可调电阻(增益),放大信号到电脑,共5通道(CH1~CH5),每通道用转换开关选取。注意每一通道所并联的电阻值不一样。如果干扰信号较大,应将每一通道下的白色按钮置于limited档。接线时,面板导线在每一通道的上边,下边的电脑导线有编号,该编号表示动态电阻应变仪上所连接通道与电脑显示通道的对应关系;

8.电脑:记录试验信号并处理。

9.储气钢瓶及气压控制器:储气钢瓶用旋钮开启,用十字扳头控制气压,气压不够应换瓶;气压控制器用钥匙控制输出气压,用充气按钮输气,用放气按钮中途停止充气,试验结束后,应反复按充气与放气按钮,使气压完全降下来,并关闭储气钢瓶旋钮。

10.Shaper:为一铜片,用于混凝土材料延长升时。Shaper的直径和厚度不同,一般直径越大,厚度越小则升时越短。实际输入波为通过Shaper的透射波,波形成为三角波,上升段上凸教好。防止损伤子弹与压杆,将Shaper 粘在两个垫片之间,并用套筒套在输入杆上。使用Shaper应变率降低,为获得高应变率,可考虑不使用Shaper并采用预留间隙法,参见文献。

11.万向头和垫片:用于混凝土材料,解决端面接触不良和压杆损伤问题;

四、试验准备工作

1.架杆并连线,注意绝缘与接线问题,避免出现较大的干扰信号,引起误触发。

测量输入和输出杆应变值(电阻应变片为R g1=240Ω左右,半导体应变片为R g2=244Ω左右)。

2.清理压杆及附属装置(万向头和垫片等)。

3.对杆,使子弹与输入杆,输入杆与输出杆水平对齐,通过调节压杆支座进行。4.应变片静标测量标定电压?U ci:

⑴调节各参数:①存储通道:纪录需存储信号的通道及数据记录长度;②时基:数据采集速度,应变片通道用500ns(0.5μs,2MHz)以上;③预置延迟:记录信号的起始点,输入一负值并调节直至合适;④电压量程:一般电阻应变片标定时用0.5V,半导体应变片标定时用0.2V,也可以自由选择;⑤耦合:用直流(DC)

或交流(AC),;⑥触发允许:用哪一个通道触发,静标时每个应变片依次触发;⑦触发方式:一般用上沿(Rise)触发;⑧上下沿电平:消除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主要控制上沿电平;

⑵应变片静标:选择通道及并联电阻(一片电阻应变片并联60k Ω,两片半导体应变片并联15K Ω),调节增益,使得标定电压适中(标定与测量既不能超量程,也不能太小,影响测量精度,一般混凝土测试,标定电压300mV 左右)。静标多次,取波头的平均值,分别为?U ci 。注意数据处理程序所输入的电压高度为

测量量程标定量程U U U U ci ci /'?=?

5.应变片动标测量灵敏度系数K di :

⑴参数调节:触发统一用一个通道(输入或输出);量程相应变化——不要超量程;

⑵动标:①选择触发通道及其并联电阻;②将输入杆与输出杆对接(涂抹凡士林),连接并检查测速仪;③打开钢瓶,调整输出气压,选择控制气压;④按F1采集数据后充气;⑤检查各通道记录数据,其中输入杆和输出杆通道得到?U i ' (利用基线上移得到平台后读取,注意按1)式得到标定量程下的?U i ),利用测速仪读数装置得到的时间差?t (μs),则用下式计算弹速

)ms (/)mm (50't v ?=

对于直杆,该弹速即压杆速度v ,对于锥形变截面压杆'4.0v v =。

⑶应变片灵敏度系数:

ci

i gi ci di U U R R v C K ??+=?)/1(20 式中C 0为压杆的波速:钢杆的C 0=5060~5100m ;铝杆的C 0=5000m 。每种气压下标定3~5次,并选取多种气压进行标定(检查输入、输出通道会不会超量程,大小是否合适),取平均值,对于电阻应变片2.2≈d K ,对于半导体应变片108≈d K ,由于半导体的非线性,测量应变在700μ(钢杆应力为150MPa)以上时,误差较大,需进行非线性标定,参见相关文献。另外,如试件直接贴应变片,则也应进行标定(可选取一个试件进行标定)。

五、试验步骤

1.试件及试验装置处理:

⑴试件:进行清洁,测量尺寸(直径、厚度)并记录。试件如需贴片,则应提前两天在贴片处用涂上底胶(AB 胶配制),晾24小时,待底胶干透后,磨平清洗,干后用502粘贴应变片,应变片应用胶带和胶布缠绕完全(减少温度变化影响),24小时后,可以接线试验。试验前对试件应变片进行静标。试件左右端面涂抹凡士林(应检查试件的表面粗糙情况),与输入、输出杆(万向头)端面磨合,并夹

紧对直。

⑵试验装置:输入杆与枪口距离适中(高速打击时应靠近枪口)。如输入杆需加装Shaper,则应用垫片粘接并用套筒固定,注意涂抹凡士林,并使接触Shaper 垫片一端面与输入杆接触良好,另一端面与子弹对直。子弹捅入膛底,阻尼器到位。

⑶参数调整:通道设置(试件上的应变片),量程(压杆上的电阻应变片1V,输出杆上的半导体应变片1V,试件应变片2V)、上沿电平调整,触发调整(对于混凝土可采用透射波触发)。

2.全面检查,按F1数据采集并充气。

3.检查数据,数据存盘并处理,记录相关数据,检查试件破损情况并记录。4.装置清理,重新开始下一轮试验。一般同一种试件,需要完成三种应变率

六、数据处理

1. 试件一处理后的图像

重新整理后的波形图

应变曲线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校准实验报告

实验一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校准 一.实验目的 1.1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1.2掌握压力测量系统的组成 1.3掌握压力传感器静态校准实验和静态校准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系统由活塞式压力计,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5位半数字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和采样电阻组成。图1-1实验系统方框图如下: 实验设备型号及精度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活塞式压力计作为基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标准压力0~0.6%Mpa信号调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恒电源,将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流信号。信号处理器输出为二线制,4~20mA信号电源在250 采样电阻上转换为1~5V电压信号,由5位半数字电压表读出。

四.实验操作 4.1操作步骤 (1)用调整螺钉和水平仪将活塞压力计调至水平。 (2)核对砝码重量及个数,注意轻拿轻放。 (3)将活塞压力计的油杯针阀打开,逆时针转动手轮向手摇泵内抽油,抽满后,将油杯针阀关闭。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 (4)加载砝码至满量程,转动手轮使测量杆标记对齐,再卸压。反复1-2次,以消除压力传感器内部的迟滞。 (5)卸压后,重复(3)并在油杯关闭前记录传感器的零点输出电压,记为正行程零点。 (6)按0.05Mpa的间隔,逐级给传感器加载至满量程,每加载一次,转动手轮使测量杆上的标记对齐,在电压表上读出每次加载的电压值。 (7)加压至满量程后,用手指轻轻按一下砝码中心点,施加一小扰动,稍后记录该电压值,记为反行程的满量程值。此后逐级卸载,并在电压表读出相应的电压值。 (8)卸载完毕,将油杯针阀打开,记录反行程零点,一次循环测量结束。 (9)稍停1~2分钟,开始第二次循环,从(5)开始操作,共进行5次循环。 4.2 注意事项 保持砝码干燥,轻拿轻放,防止摔碰。 轻旋手轮和针阀,防止用力过猛。 正、反行程中,要求保证压力的单调性,如遇压力不足或压力超值,应重新进行循环。 当活塞压力计测量系统的活塞升起是,请注意杆的标记线与两侧固定支架上的标记对齐,同时,用手轻轻旋动托盘,以保持约30转/分的旋转速度,用此消除静摩擦,此后方可进行读数。 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或在电压表输出值不变的情况下,严禁连续转动手轮数圈。 五.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南京理工大学)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型课程考试答卷 课程名称:材料动态特性实验 考试形式:□专题研究报告□论文√大作业□综合考试学生姓名:学号: 评阅人: 时间:年月日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普金森杆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会用霍普金森杆测试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 分离式Hopkinson 压杆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装置中有两段分离的弹性杆,分别为输入杆和输出杆,短试样夹在两杆之间。当压气枪发射一撞击杆(子弹),以一定速度撞击输入杆时,将产生一入射弹性应力脉冲,随着入射波传播通过试样,试样发生高速塑性变形,并相应地在输出杆中传播一透射弹性波,而在输入杆中则反射一反射弹性波。透射波由吸收杆捕获,并最后由阻尼器吸收。 图1.1 现在的Kolsky 杆装置示意图 根据压杆上电阻应变片所测得的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以及一维应力波理论可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试样的平均应变率为: )00t r i l c εεεε--=( (1-1) 试样中的平均应变: dt l c t r i s ?--= )(00εεεε (1-2)

试样中的平均应力: )(20t r i A AE εεεσ++= (1-3) 式中t r i εεε,,分别表示测试记录的入射、反射和透射波,C 0 是弹性纵波波速,C=5189m/s,L 0为试样的初始长度,E 为压杆的弹性模量,A/A 0为压杆与试样的 截面比。 由应力均匀化条件可知: r i t εεε+= (1-4) 将公式(l 一4)代入(1一l)!(l 一2)!(l 一3)式可得 t s E A A εσ0= (1-5) ?-=dt l c r s εε002 (1-6) 一般采用公式(l 一5)、(1一6)来计算材料的动态应力一应变行为。 该试验技术作了如下几个假定: (1)一维假定 弹性波(尤其是对短波而言)在细长杆中传播时,由于横向惯性效应,波会发生弥散,即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有关。Pochhammer 最早研究过波在无限长杆内的色散效应,但当入射波的波长(可由子弹的长度来控制,即波长为子弹长度的2倍)比输入杆的直径大很多时,即满足必/兄<<1时,杆的横向振动效应,除波头外,可作为高阶小量忽略不计。子弹和输入杆都假定处于一维应力状态,可直接利用一维应力波理论进行计算。 (2)均匀化假定 压缩脉冲通过试样时,在试样内发生了多次波的反射。由于压缩脉冲的持续作用时间比短试样中波的传播时间要长得多,使得试样中的应力很快趋向均匀化,因此可以忽略试样内部波的传播效应。 (3)不计导杆与试样端部的摩擦效应 由于试样和导杆加工时表面的不光滑,以及导杆横向变形的不均匀,在试样与输入杆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这使得试样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给试验数据的

多媒体实验报告(DOC 55页)

多媒体实验报告(DOC 55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视频点播与实时 流媒体传输系 统搭建与设计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07班 学号3901130721 姓名谭淇蔚 实验成绩: 批阅教师:

2015年12 月9 日 实验1-2《视频点播与实时流媒体传输系统搭建与设计》实验学时:2 实验地点:二综x204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训练学生对网络多媒体系统的综合性认知,熟悉相关软硬件的使用以及关键组件的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内容 1.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服务、Web服务实现一个视频点播系统原型,并对客户端页面进行适当设计(主题、风格自选) 2.进一步采用Media Encoder实现实时广播(Real Time Broadcast)系统。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前预习Windows服务器的基本管理方法(主要包含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等) 2.准备若干流媒体格式文件(数量在3个以上,含WMV、WMA等格式) 3.分组完成各项实验任务(3人一组) 5.做好实验记录(保存各类实验数据和截图) 四、实验步骤 视频点播系统: 1.配置Windows Media Service服务 2.创建点播站点 3.设计客户端页面(含脚本程序) 4.在远端浏览器中测试系统 5.验收 视频广播系统: 1.安装视频与音频实时捕获装置 2.配置Windows Media Encoder 2.在服务器创建广播站点并连接Encoder

3.设计客户端页面(含脚本程序) 4.在远端浏览器中测试系统 5.验收 五、实验结果 1.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服务、Web服务实现一个视频点播系统原型,并对客户端页面进行适当设计(主题、风格自选)(1) 改变菜单开始样式 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 弹出属性框,然后选择样式。

实验三 电容式传感器静、动态特性实验

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静、动态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2. 了解电容传感器的动态性能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相敏检波、低通滤波模板、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步骤: 1、按实验二的图2-1安装示意图将电容传感器接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 2、将电容传感器连线插入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实验线路见图3-1。 图3-1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01与数显表单元V i相接(插入主控箱V i孔),R w调节到中间位置。 4、接入±15V电源,旋动测微头推进电容传感器动

极板位置,每间隔0.2mm记下位移X与输出电压值,填入表3-1。 5、根据表3-1的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f。 6、传感器安装图同实验二图2-1,按图3-1接线。实验模板输出端V01 接滤波器输入端。滤波器输出端V,接示波器一个通道(示波器X轴为20ms/div、Y轴示输出大小而变)。调节传感器连接支架高度,使V01输出在零点附近。 7、主控箱低频振荡器输出端与振动源低频输入相接,振动频率选6~12Hz之间,幅度旋钮初始置0。 8、输入±15V电源到实验模板,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与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幅度适中,注意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9、保持低频振荡器幅度旋钮不变,改变振动频率,可以用数显表测频率(将低频振荡器输出端与数显Fin输入口相接,数显表波段开关选择频率档)。从示波器测出传感器输出的V01峰-峰值。保持低频振荡器频率不变,改变幅度旋钮,测出传感器输出的V01峰-峰值。 四、思考题: 1、试设计利用ε的变化测谷物湿度的传感器原理及结构?能否叙述一下在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2、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容传器灵敏度,本实验用的传感器可作何改进设计?如何设计成所谓容栅传感器? 3、根据实验所提供的电容传感器尺寸,计算其电容量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仿真实验报告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仿真实验 班级:7391 学号:2009301828 姓名:张志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一阶测量装置和二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理解; 2、加深理解时间常数变化对一阶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3、加深理解频率比和阻尼比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4、使学生了解允许的测量误差与最优阻尼比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 一阶测量装置动态特性 一阶测量装置是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一阶测量装置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式中:S S 为测量装置的静态灵敏度;τ为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 一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可知,在规定S S =1的条件下,A (ω)就是测量装置的动态灵敏度。 当给定一个一阶测量装置,若时间常数τ确定,如果规定一个允许的幅值误差ε,则允许测量的信号最高频率ωH 也相应地确定。 为了恰当的选择一阶测量装置,必须首先对被测信号的幅值变化范围和频率成分有个初步了解。有根据地选择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τ,以保证A (ω)≥1-ε 能够满足。 2、二阶测量装置动态特性 二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如下: 幅频特性202220)/(4))/(1(/1)(ωωξωωω--=A 相频特性2200))/(1/()/(2()(ωωωωξφ--=arctg w Α(ω)是ξ和ω/0ω的函数,即具有不同的阻尼比ξ的测试装置当输入信??????ωτ+ωτ-ωτ+=ωτ+=ω22s s )(1j ) (11S j 11S )j (H ()()2 11 A ωτ+=ω()ωτ -=ωφarctan

号频率相同时,应具有不同的幅值响应,反之,当不同的频率的简谐信号送入同一测试装置时它们的幅值响应也不相同,同理具有不同的阻尼比ξ的测试装置当输入信号频率相同时,应有不同的相位差。 (1).当ω=0时,Α(ω)=1;(2).当ω→∞,A (ω)=0;(3).当ξ≥0.707时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加大,Α(ω)单调的下降, ξ<0.707时Α(ω)的特性曲线上出现峰值点;(4)如果ξ=0,))/(1/(1))/(1(/1)(202 20ωωωωω-=-=A ,显然,其峰值点出现在ω=0ω处。其值为“∞”,当ξ从0向0.707变化过程中随着的加大其峰值点逐渐左移,并不断减小。 对以上二阶环节的幅频特性的结论论证如下: (1).当ω=0时A(ω)=1 (2).当ω→∞时,A(ω)=0 (3).要想得到A(ω)的峰值就要使202220)/(4))/(1(/1)(A ωωξ-ωω-=ω 中的202220)/(4))/(1(ωωξωω--取最小值。 令:t=20)/(ωω t t t f 224)1()(ξ+-= 对其求导可得t=1-22ξ时,f(t)取最小值.由于t=20)/(ωω≥0,所以1-22ξ≥0, 2ξ必须小于1/2时,f(t)才有最小值,即ξ>2/2时,A(ω)不出现峰值点;当ξ<2/2时4244)(ξξ-=t f ,f(t)对ξ求导得)21(82ξξ-,可以看出f(t): ξ属于[0, 2/2]时单调递增,于是得A(ω)的峰值点A 为4244/1)(/1ξξ-=t f ; 在ξ属于[0,2/2]递减。 (4).当ξ=0时 A=∞,t=20)/(ωω,ω/0ω=1,即ξ=0时A(ω)的峰值为∞,且必出现在ω/0ω=1时,当ξ=2/2时,t=0→ω=0,A(ω)=1. 还可以看出,在ξ属于[0,2/2]增大时t=1-22ξ就减小,即f(t)的峰值左平移。 (二)阻尼比的优化 在测量系统中,无论是一阶还是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都不能满足将信号中的所有频率都成比例的放大。于是希望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在一段尽可能宽的范围内最接近于1。根据给定的测量误差,来选择最优的阻尼比。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实验报告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日期 2011-09-28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一、实验条件: 1、试验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螺栓联接实验台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①、螺栓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螺栓杆外直径D1= 16mm,螺栓杆内直径D2=8mm,变形计算长度L=160mm。 ②、八角环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L=105mm。 ③、挺杆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挺杆直径D=14mm,变形 计算长度L=88mm。 2、测试仪器的型号及规格 ①、应变仪型号:CQYDJ-4 ②、电阻应变片:R=120Ω,灵敏系数K=2.2 二、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1、螺栓联接实验台试验项目: 空心螺杆 2、螺栓组静态特性实验 实测值理论值 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螺栓拉力螺栓扭矩八角环挺杆预紧形变值(μm) 33 109 33 109 预紧应变值(με) 136 235 154 7 206.25 预紧力(N) 4224.7 578 4113.7 111 6407 712.9 6407 0 预紧刚度(N/mm) 128021.6 38758.8 194150.4 58779.5 预紧标定值(με/N) 0.0321916 0.1287668 0.0374359 0.0630631 0.0212267 0.3282367 0.0240362 0 加载形变值(μm) 42 93 42 93 加载应变值(με) 158 272 119 54 262.5 加载力(N) 4908.1 668.1 4051.9 856.2 8154.4 825.1 5466.5 2687.9 加载刚度(N/mm) 128021.2 38758.7 194151.5 58779.8 加载标定值(με/N) 0.0321917 0.1287650 0.0293689 0.0630694 0.0192534 0.329657 0.0217689 0.02009

实验 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相应曲线,熟悉它们的动态特性。 2.了解各典型环节中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G(S)= K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K1= 33 ; K2= 34 ; K3= 35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2.积分环节

G(S)= S T i 1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T i1= 33 ; T i2= 33 ; T i3= 35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3.一阶惯性环节 G(S)= S T K c 1 令K不变(取K= 33 ),改变T c取值:T c1= 12 ;T c2= 14 ;T c3= 16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4. 实际微分环节 G(S)= S T S T K D D D 1 令K D 不变(取K D = 33 ),改变T D 取值:T D 1= 10 ;T D 2= 12 ;T D 3= 14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5.纯迟延环节 G(S)= S eτ-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τ1= 2 ;τ2= 5 ;τ3= 8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6. 典型二阶环节 G(S)= 2 2 2n n n S S K ωξωω++ 令K 不变(取K = 33 ) ① 令ωn = 1 ,ξ取不同值:ξ1=0;ξ2= 0.2 ,ξ3= 0.4 (0<ξ<1);ξ4=1;ξ5= 3 (ξ≥1);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②令ξ=0,ωn 取不同值:ωn 1= 1 ;ωn 2= 2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仪表的特性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仪表的特性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仪表的特性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之分,它们所描述的是仪表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呈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输人变量处于稳定状态时,仪表的输出与翰人之间的关系称为睁态特性。这里仅介绍几个主要的静态特性指标。至于仪表的动态特性,因篇幅所限不予介绍,感兴趣的读者请参阅有关专著。 1.灵敏度 灵饭度是指仪表或装置在到达稳态后,输出增量与输人增量之比,即K=△Y/△X式中K —灵教度,△Y—输出变量y的增量,△X—输人变量x的增量。 对于带有指针和标度盘的仪表,灵敏度亦可直观地理解为单位输入变量所引起的指针偏转角度或位移盈。 当仪表的“输出一输入”关系为线性时,其灵放度K为一常数。反之,当仪表具有非线性特性时,其灵敏度将随着输入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2线性度 一般说来,总是希望侧贴式液位开关具有线性特性,亦即其特性曲线最好为直线。但是,在对仪表进行校准时人们常常发现,那些理论上应具有线性特性的仪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特性曲线往往偏离了理论上的规定特性曲线(直线)。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检测技术中,采用线性度这一概念来描述仪表的校准曲线与规定直线之问的吻合程度。校准曲线与规定直线之间最大偏差的绝对值称为线性度误差,它表征线性度的大小。 3.回差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输入变量上升(从小增大)和下降(从大减小)时,仪表对于同一输入所给出的两相应输出值不相等,二者(在全行程范围内)的最大差值即为回差,通常以输出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回差是由于仪表内有吸收能量的元件(如弹性元件、磁化元件等)、机械结构中有间隙以及运动系统的魔擦等原因所造成的。 4.漂移 所谓漂移,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仪表的输人一愉出关系所出现的非所期望的逐渐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外界影响而产生的,通常是由于在线微波水分仪弹性元件的时效、电子元件的老化等原因所造成的。 在规定的参比工作条件下,对一个恒定的输入在规定时间内的输出变化,称为“点漂”。 发生在仪表测量范围下限值七的点漂,称为始点漂移。当下限值为零时的始点漂移又称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5重复性 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对同一输入值按同一方向连续多次测量时,所得输出值之间的相互一致程度称为重复性。 仪器仪表的重复性用全测量范围内的各输入值所测得的最大重复性误差来确定。所谓重复性误差,指的是对于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全范围行程、在同一工作条件下、从同方向对同一输人值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时,所获得的输出值的两个极限值之间的代数差或均方根误差。重复性误差通常以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它应不包括回差或漂移。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 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多媒体技术》 实验一: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教师:张敏 完成日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图像、视频媒体信息的的数字化理解; 2.通过相关软件熟悉常见的音频、图像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 1.高档微机:MPC(附带耳机和麦克风) 2.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XP 3.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4.编程工具:Matlab7.0 实验过程: (一)、音频处理 1、音频的采集 使用Cool Edit录制声音。新建一个声音文件,选择合适的声音声音格式(22050Hz、16位、单声道) 单击左下方的红色按钮即可开始录音。 2、音频降噪

在波形文件中选中噪音段波形,然后选择“效果(T)——噪音消除——降噪器”,出现如图所示窗口。 单击噪音采样,然后关闭窗口,选中整段的波形文件,重新打开降噪窗口,单击确定即可完成降噪工作。 3、添加混响效果 选中菜单栏中的“效果(T)——常用效果器——混响”,出现如下的窗口。 在此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效果(T)——常用效果器”中选择其他效果进行添加。 4、录音与伴奏混缩 将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与伴奏在多轨编辑窗口中进行音轨混缩,制作合成的音频文件,并储存为MP3格式。 (二)、基于Matlab的图像分析 1、彩色图像处理 利用matlab提供的图像文件读取函数imread()可以将图像文件读取到相应的矩阵中,便于对图像的处理。接着可以分别利用matlab提供的彩色图像处理的一些函数将图像不同颜色通道的分量进行提取、加强等。处理结果可有显示函数imshow显示。 彩色图像读取 x=imread('1.JPG') %读入图像 imshow(x) %显示图像 彩色图像分通道显示 x_r=x(:,:,1); %红色分道

控制实验报告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控制实验报告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 析

实验报告2 报告名称: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观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及分析 1、典型二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对电路连接图分析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表达式: ;;;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的元件参数可以得到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 因此,调整R x的阻值,能够调节闭环传递函数中的阻尼系数,调节系统性能。 当时,为过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不超调,响应速度慢,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当时,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恰好不超调,在不发生超调的情况下有最快的响应速度,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对比上下两张图片,可以发现系统最后的稳态误差都比较明显,应该与实验仪器的精密度有关。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这个系统对斜坡输入的响应,其特点是输出曲线转折处之后有轻微的上凸的部分,最后输出十分接近输入。

当时,为欠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超调,响应速度很快,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2、典型三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可以知道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R x的单位为kΩ。系统特征方程为,根据劳斯判据可以知道:系统稳定的条件为012,调节R x可以调节K,从而调节系统的性能。具体实验图像如下: 四、软件仿真 1、典型2阶系统 取,程序为:G=tf(50,[1,5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5s左右。 取,程序为:G=tf(50,[1,1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0.6s左右。 取,程序为:G=tf(50,[1,2*sqrt(2),50]); step(G)

多媒体技术实验报告一

多媒体技术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题目和目的 摄像头捕捉视频和静止图像 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使用Windows API 进行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 二、实验要求 基本要求:利用windows api实现简单的视频捕捉功能 Bonus:连续捕捉静止图像 提示:使用winxp版本可以考虑采用vfw(video for windows)来实现,使用win7版本可以考虑采用directshow来实现,使用win8版本可以考虑采用Media Foundation或directshow来实现。 三、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程序,有界面,可以调用摄像头进行视频捕捉并保存成文件。可以进行开始暂停。可以进行捕捉每一帧的画面并通过画图文件保存。 1、创建一个基于对话框的工程,如VideoPlay。 2、在对话框上添加相应的按钮,实现如动态捕捉、播放、连续捕捉等项功能。可考虑添加滑动条(slider 控件)用来反映目前的播放位置,等等。 3、为各个按钮添加相应的函数。 4、调试,运行。 四、实验平台 实验硬件:个人PC机,摄像头 实验软件:VS2013,摄像头驱动程序,VFW开发包 实验平台:windows 五、实验原理 Video for Windows 是WIN32 SDK 中多媒体编程SDK 的视频开发工具。在微软的Visual C++中提供了Video for Windows 的头文件vfw.h 和库文件vfw32.lib。 六、实验过程 1、用Visual C ++的AppWizard 生成一个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并在 StdAfx.h 中加入以下内容: #include < vfw.h > #pragma comment(lib,"vfw32.lib") 2、修改对话框资源,添加静态控制IDC_VIDEO 和按钮“捕捉”、“停止”、 “设置格式”、“设置图像源”、“设置压缩”、“单帧捕获”、“定帧”、“退出”。(其实最重要的是“设置格式”、“设置图像源”、“设置压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一般分为两类: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这是因为被测参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测参量基本不变或变化很缓慢的情况,即所谓“准静态量”。此时,可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静态参数(静态特性)来对这类“准静态量”的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另一种是被测参量变化很快的情况,它必然要求检测系统的响应更为迅速,此时,应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动态参数(动态特性)来对这类“动态量”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 研究和分析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用途。 第一,通过检测系统的已知基本特性,由测量结果推知被测参量的准确值;这也是检测系统对被测参量进行通常的测量过程。 第二,对多环节构成的较复杂的检测系统进行测量结果及(综合)不确定度的分析,即根据该检测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已知基本特性,按照已知输入信号的流向,逐级推断和分析各环节输出信号及其不确定度。 第三,根据测量得到的(输出)结果和已知输入信号,推断和分析出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主要用于该检测系统

的设计、研制和改进、优化,以及对无法获得更好性能的同类检测系统和未完全达到所需测量精度的重要检测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通常把被测参量作为检测系统的输入(亦称为激励)信号,而把检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称为响应。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检测系统看成一个信息通道来进行分析。理想的信息通道应能不失真地传输各种激励信号。通过对检测系统在各种激励信号下的响应的分析,可以推断、评价该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与主要技术指标。 一般情况下,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也会影响到动态条件下的测量。但为叙述方便和使问题简化,便于分析讨论,通常把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分开讨论,把造成动态误差的非线性因素作为静态特性处理,而在列运动方程时,忽略非线性因素,简化为线性微分方程。这样可使许多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工程测量问题大大简化,虽然会因此而增加一定的误差,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此项误差与测量结果中含有的其他误差相比都是可以忽略的。

什么是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1.什么是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答:调节系统的工作特性有两种,即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在稳定工况下,汽轮机的功率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即为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从一个稳定工况过渡到另一个稳定工况的过渡过程的特性叫做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指在过渡过程中机组的功率、转速、调节汽门的开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汽封的作用是什么?轴封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了避免动、静部件之间的碰撞,必须留有适当的间隙,这些间隙的存在势必导致漏汽,为此必须加装密封装置----汽封。根据汽封在汽轮机中所处位置可分为:轴端汽封(简称轴封)、隔板汽封和围带汽封(通流部分汽封)三类。 轴封是汽封的一种。汽轮机轴封的作用是阻止汽缸内的蒸汽向外漏泄,低压缸排汽侧轴封是防止外界空气漏入汽缸。 3.低油压保护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润滑油油压过低,将导致润滑油膜破坏,不但要损坏轴瓦。而且能造成动静之间摩擦等恶性事故,因此,在汽轮机的油系统中都装有润滑油低油压保护装置。 低油压保护装置一般具备以下作用: ⑴润滑油压低于正常要求数值时,首先发出信号,提醒运行人员注意并及时采取措施。 ⑵油压继续下降至某数值时,自动投入辅助油泵(交流、直流油泵),以提高油压。 ⑶辅助油泵起动后,油压仍继续下跌到某一数值应掉闸停机,再低时并停止盘车。 当汽轮机主油泵出口油压过低时,将危及调节及保护系统的工作,一般当该油压低至某一数值时,高压辅助油泵(调速油泵)自起动投入运行,以维持汽轮机的正常运行。 4.直流锅炉有何优缺点? 答:直流锅炉与自然循环锅炉相比主要优点是: (1)原则上它可适用于任何压力,但从水动力稳定性考虑,一般在高压以上(更多是超高压以上)才采用。 (2)节省钢材。它没有汽包、并可采用小直径蒸发管,使钢材消耗量明显下降。 (3)锅炉启、停时间短。它没有厚壁的汽包,在启、停时,需要加热、冷却的时间短.从而缩短了启、停时间。 (4)制造、运输、安装方便。 (5)受热面布置灵活。工质在管内强制流动.有利于传热及适合炉膛形状而灵活布置。

《多媒体技术》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多媒体技术 院系教育学院 班级2009教育技术 学号20092299 姓名ljh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多媒体软件、硬件基础 2. 多媒体素材采集 3. 片头动画 4. 多媒体制作 5. DVD视频光盘制作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袁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年级班学号姓名李进辉同组姓名实验日期2010年月日成绩 实验一:多媒体软件、硬件基础 一、实验课程名称 多媒体技术 二、实验项目名称 多媒体软件、硬件基础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媒体、多媒体概念, 了解多媒体技术软件、硬件相关知识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理解媒体、多媒体概念,分析并了解多媒体技术软件、硬件 五、主要仪器设备 PC计算机HP PRO2080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 动画制作:AutoDesk 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 声音处理:Sound Forge、Adobe Audition 、goldwave 视频处理:Adobe Premiere ,Adobe after effects Ulead Media Studio 2、多媒体技术的硬件基础 ⑴新一代的处理器(CPU)。 ⑵光盘存储器(CD-ROM,DVD-ROM)。 ⑶音频信号处理系统,包括声卡、麦克风、音箱、耳机等。 ⑷视频信号处理子系统。 ⑸其它交互设备。如鼠标、游戏操作杆、手写笔、触摸屏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心得 了解了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螺栓联接的静动态特性

实验一 受轴向载荷螺栓联接的静态特性 螺栓联接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联接形式,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中,最常见的应用实例是气缸盖与气缸体的联接,如图1-1所示。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 0除了与预紧力F '和工作载荷F 有关外,还受到螺栓刚度C 1和C 2被联接件刚度等因素的影响。图6-2为一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受力与变形示意图。 图1-1 气缸盖与气缸体的联接 图1-2 螺栓和被联接件受力、变形情况 (a)螺母未拧紧 (b)螺母已拧紧 (c)螺栓承受工作载荷 图1-2(a)所示为螺栓刚好拧好到与被联接件相接触的的状态,此时螺栓和被联接件均未受力,因此无变形发生。 图1-2(b)所示为螺母已拧紧,但联接未受工作载荷的状态,此时螺栓受预紧力F '的拉伸作用,其伸长量为1δ;而被联接件则在力F '的作用下被压缩,其压缩量为2δ。 图1-2(c)所示为联接承受工作载荷F 时的情况,此时螺栓所受的拉力由F '增大至F 0 (螺栓的总拉力),螺栓的伸长量由1δ增大至11δδ?+;与此同时,被联接件则因螺栓伸长而被 放松,其压缩变形减少了2δ?,减小到2δ''(222δδδ?-='',2δ''为剩余变形量);被联接 件的压力由F '减少至F ''(剩余预紧力)。根据联结的变形协调条件,压缩变形的减少量2δ?应等于螺栓拉伸变形的增加量1δ?,即21δδ?=?。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动态特性参数达到以下目的: 1. 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 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连接的受力变形图; 3. 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4. 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以验证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项措施。 二、 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 单螺栓连接实验台(如图1-3所示)

2018南理工工程材料热成型题目

名词解释 黑色金属:铁和铁为基的合金,工业上指包括钢和铸铁在内的铁碳合金。 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材料,是指除铁碳合金之外的所有金属材料。 晶体:质点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起所构成的固体材料。 非晶体:质点呈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所构成的固体材料。 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莱氏体:液态铁碳合金发生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 共晶反应: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析出两种成分一定的固相的反应。` 共析反应:一种固溶体在恒温下同时析出两种成分一定的固相的反应。 淬透性:过冷奥氏体形成马氏体而不形成其他组织的能力。 淬硬性: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取决于马氏体含碳量,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好)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单相奥氏体区(A c3、A c1或A Ccm以上30~50°C) 保温后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将钢件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退火:将钢加热至A c3以上30~50℃,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A 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使奥氏体在恒温下转变成铁素体和珠光体,然后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钢在加热保温之后,迅速放入温度稍高于M 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时间,使奥氏体转变成下贝氏体后取出空冷。 淬火临界冷却速度:钢在淬火时过冷奥氏体全部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奥氏体: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冷却到A r1以下并未立即转变其他组织,存在于临界温度以下的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有一部分奥氏体未转变而被保留下来,这部分残存下来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与高温回火结合的热处理方法。 变质处理:有目的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下放置或低温加热一段时间后,

多媒体实验报告: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声音采集与处理 学院:传播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王志强 报告人:刘立娜学号: 2012080286 班 级:4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3.03.30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数字化的理解。 2.学会正确连接耳麦以及设置录音和放音的方法。 3.掌握声音录制方法并从网上下载音频文件。 4.掌握一种数字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1.实验方法:运用以前了解到的知识内容,在通过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实验步骤 ①Audition的启动与退出 ②录制音频、播放音频、导入音频 ③音频的剪辑 ④音频的特效 三、实验过程及内容 1.Audition的启动与退出 Audition是集声音录制、音频混合和编辑于一身的音频处理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录音、混音、音频编辑、效果处理、降噪、音频压缩与刻录音乐CD等,还可以与其它音频软件或视频软件协同合作。 Audition提供广泛的、灵活的工具箱,完全能够满足专业录音和专业视频用户的需求。利用Audition,可以录制多轨文件、编辑音频文件、创建原始音乐文件、混缩无限的音频轨道。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后,可以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中的“开始”在弹出的开始菜单中,将鼠标指针移到“所有程序—Adobe Audition3.0”菜单命令上,单击即可启动。或把 Audition快捷方式一到桌面上来,单击即可。

图2.1Audition应用程序窗口 如果要退出Audition,可以选择“文件—退出”菜单命令,或按Ctrl+Q组合键,也可以直接单击Audition应用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在退出之前,如果有已修改的但未存盘的文件,系统会提示保存它。或者点击左上角的“文件—保存”。 图2.2保存提示图2.3 “另存为“对话框 2.录音、播放音频、导入音频 1)录音的操作过程:(单轨录音)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这时会出现“新建波形”会话框,如图 2.4所示。选择适当的采样频率、采样分辨率和声道数,如选取44100Hz,16-bit和立体声就可以到达CD 音频效果。 图2.4“新建波形”对话框 2.单击“传送器”控制面板中的红色“录音”按钮,开始录音。对准话筒进行录音,完成后单击“传送器”控制面板的“停止”按钮即可。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时间长短来录音,在编辑视图中,选择“选项”菜单中的“时间录音模式”命令。在“传送器”控制面板中单击“录音”这时会出现“定时录音模式”对话框,如图2.5所示。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录制的时间长短和开始录音。设置完毕,单击“确定”开始按设置进行录音。 图2.5“定时录音模式”对话框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试行)(201509修订)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是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12]35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的通知》(苏教助函[2012]64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机构 学院成立由院长、书记、分管研究生副院长、副书记、研究生教务员、研究生辅导员、导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组,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等级进行评定。 二、奖励标准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三、参评对象及条件 1、参评对象:学校文件规定的可参选人员,包括新生,但必须有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且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2、评选条件 (一)申请人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二)申请人基本标准: 1)学习成绩无补考课程; 2)博士生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1篇学校科研部门认可的SCI论文,或者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具有同等贡献;硕士生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学术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科研成果认定时间为申请人自入学起至参加评审截止日期前,曾经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再次申

多媒体技术教程实验报告4

多媒体技术教程实验报告实验4: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时间:2017/10/15

实验四: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流媒体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学会视频/音频的传送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安装WindowsMediaService 使用WindowsMediaService发布视频点播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 计算机、Windows2003Sever虚拟机 四、实验步骤: 1、安装WindowsMediaService服务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添加/删除程序”页面,点击“添加/删除windows 组件”,在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中选中“WindowsMediaServices”点击“详细信息” 勾选所有,点击确定。 点击下一步,安装相关组件。安装过程所需文件存储在D:\win2003_i386文件夹中。(为避免系统关键字的影响,请将该文件夹名字重命名为其他)

2、在WindowsMediaService服务中配置流媒体服务 (一)新建发布点 打开开始--程序--管理工具--windows media service,如下图,右击“发布点”,选择“添加发布点(向导)”。(以做一个电影点播服务器为例) 为方便理解,可将windows media service自带的两个发布点删除。

在“添加发布点向导”窗口,点击下一步。 输入名称,点击下一步。 选择“目录中的文件”,点击下一步。

选择“点播发布点”,点击下一步。 选择文件位置,点击下一步。 (所有要播放的视频文件都放在movie文件夹内或直接使用默认文件夹,里边有windowsmediaservices自带的部分视频文件,默认情况下Windows Media Services支持发布.wma、.wmv、.asf、.wsx和.mp3格式的流媒体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