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用学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9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二、主要内容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
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
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
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
这一理论却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
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
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
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认知语用学【摘要】认知科学家bruno g.bara 的著作《认知语用学—交际大脑过程》对认知语用学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论框架,重点探讨了交际认知过程的一般性和交际行为的特殊性,发展了人类交际和认知的语用学理论,也发展了语用学领域的方法论。
【关键词】认知语用学;交际;大脑意识;述评本书作者bruno g.bara作为一位认知科学家,在本书中将重点放在交际认知过程的一般性和交际行为的特殊性。
作者在本书中强调了两点:(1)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种合作活动,涉及两个或更多参与者的互动,是彼此自觉有意建立的一种相互活动;(2)交际参与者需要有相同的大脑意识才能使交际活动成功的进展。
作者写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交际中参与者的各种大脑意识下一个正式的定义以及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解释,这些定义及解释构成了一个能够解释说明和理解交际行为的逻辑模式。
全书共六章,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各章内容以及简评。
一、内容简介1、交际的分类作者首先在本章中提出了本书的主题,即交际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际,言语只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一种。
接着,作者对认知语用学和交际分别下了定义,认知语用学是对交际过程中参与者大脑意识的研究,交际是由交际主动方(actor)和交际被动方(partner)共同构成的一种社会活动。
作者在本书中有意使用以上术语:交际主动方、交际被动方、角色互换(agent or interlocutors),来替代经常使用的传统术语,发话人(speaker)和受话人(hearer),以此来与作者所指认知语用学是作为大脑交际过程的研究应与社会交际的多渠道相一致。
以上是本章中一些基本问题,作者在本章中更多讨论一些关于交际互动的关键问题,如交际模式,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之间的区别以及交际行为和交际原则。
作者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社会互动三种信息提取主要模式进行了区分,它们分别是,提示、标记和信号。
在本章最后讨论了交际行为及交际原则,作者将理论框架与像austin和grice一样的经典语用学理论联系起来。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第一讲:认知语言学概述本讲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它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性。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学科,探索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认知的过程。
通过运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试图理解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第二讲:语言和认知本讲将探讨语言和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将分析语言如何反映人类的思维机制,以及思维如何通过语言表达。
通过探索人类语言的特点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理解语言是如何帮助我们组织和交流思想的。
第三讲:语言的结构本讲将重点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
我们将探讨语音是如何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如何构成句子,以及语法和语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含义。
第四讲:语言的使用本讲将关注语言的使用,包括语用学和交际行为。
我们将探讨语言是如何用于实际交流中的,并研究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规则和效果。
第五讲:语言的变化本讲将研究语言的变化和语言变体。
我们将探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
通过了解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第六讲:语言的习得本讲将关注语言习得的过程。
我们将研究儿童如何习得母语,以及成人如何学习第二语言。
通过探索语言习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困难。
第七讲:语言的障碍本讲将探讨语言障碍的原因和特点。
我们将研究语言障碍的种类和症状,以及语言障碍对个体日常交流和学习的影响。
通过了解语言障碍,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有语言障碍的人群。
第八讲:语言与思维本讲将深入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讨语言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思维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
第九讲:语言的演化本讲将关注语言的演化和起源。
我们将研究语言在人类进化中的角色,以及语言起源的理论。
中国・广州现代外语1998年第3期(总第81期 :922107页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何自然冉永平Sperber 和Wilson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提出了有影响的关联理论, 从而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并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认知理论上去, 所以在西方它又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本文首先介绍关联理论在语用学领域中的研究近况及其主要内容, 以突现该理论的基本框架; 接着归纳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与补充, 包括关联原则、关联假设、概念意义与程序意义、正面认知效果、语境效果与语境假设的削弱等方面, 从而展示关联理论的新发展。
然后, 从Grice 语用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出发, Sperber和Wilson 对“明说”与“隐含”的不同观点, 的修正与补充。
本文还介绍了D 1G D 1一问题的争论。
, 并认为关联理论:认知效果Grice 会话含意理论11背景从本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 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 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 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 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
其基本理论基础便是Sperber 和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 的专著中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 它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他们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
所以, 它是10多年来语用学方面最具影响的一本专著, 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语用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就是话语的生成与话语的理解。
Grice (1975; 1981 会话含意理论模式以说话人为出发点, 提出意向(intentional 交际的观点, 设想说话时遵守合作原则, 并设想在违反合作原则下听话人要推导出话语的含意。
认知语言学的分类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及其认知机制的语言学派别。
其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过程,语言的逻辑结构及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等。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及其他相关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语义学、句法学、语音学、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
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结构。
其研究范围包括词汇的语义、句子的含义、语义逻辑等。
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料库的分析和认知实验的数据收集。
句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句子和短语的结构、语法规则和语法关系等。
句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言分析和实验研究。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和音位系统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音的构成、语音音位的规律和语音变化等。
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音分析和实验研究。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语言分析和实验研究。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言在认知和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认知实验和神经科学的技术研究。
总体来看,认知语言学的分类覆盖了语言学的多个领域,涵盖了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语义,再到语用和心理过程。
这些分类提供了一个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对认知语用学的几点认识
对认知语用学的几点认识是:了解认知语言学基本模型+自行运用模型来研究古今汉语(或阅读已有研究)。
认知语言学基本模型包括:认知语义学(客观语义的主观参数化)+认知语法(分析主观语法+主客观语法的主观参数化)+认知语用学(分析主观语用+主观语用的主观参数化)。
了解基本模型,一般看这本:认知语言学概论(李福印)。
以及另一本德国的也可辅助参考:认知语言学导论。
进阶是:回到其哲学基础-法国身体现象学,将更多的身体现象学研究实现为认知语言学的运算。
先看《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杨大春),再按这本书里的参考文献书单逐本看。
总结是:主要是自行用认知语言学-身体现象学模型来分析古今汉语,并由此还原出主观成分(主观还原不是现成的而要不断发掘),最终变成一种专门研究主观的语言哲学,并可结合伦理学-美学(诗学)来研究善美。
还可随时查下格式塔心理学(不必专门细看)的书,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也是现象学,有些认知语
言学模型借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模型(例如完形、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语言学的几位创始人的著作或译本也可读,但对进阶帮助不大,进阶主要是回到法国身体现象学。
身体现象学已有系统的理论,只是缺少具体的运算模型,而认知语言学补上了这些运算模型,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者却对其哲学基础说不太清,只能自行去看身体现象学来进阶。
学习认知语言学的过程,更主要是须要自行研究古今汉语,进行主观还原,越还原越得到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用学,马晓媛,201010648一.1. Defeasiblity and CancellabilityE.g. One person said: “I got wet in the rain”, and the listener may think the implicature of this sentence is “he forgot to take the umbrella that time”, but this could be cancelled by hearing that “because I gave my umbrella to my girlfriend.”2. Non-detachabilityE.g. one person asked her roommate: “will you go to the Party tomorrow?”and her roommate could answered like this:a. “I need to see my doctor tomorrow.”b. “I still have a lot of works.”c. “I am not in the mood these days.”And it’s clear that all three answers mean that she will not go to the party tomorrow even the linguistic form of the sentences have changed. So, the implicature is non-detachable with the semantic content but not the linguistic form.3. Calculability.This means that the implicature is predicted and explained, not by intuition but by an argument.4. Non-Conventionality.E.g. one person said that: “I didn’t eat lunch by now.” and the listener may think that he must be very hungry, but this is not the truth because the speaker add that:“for I eat too much at breakfast.”So, implicature is non-conventional.5. IndeterminacyE.g. A: “what a lovely dog, Hahn?”AA:“Oh! Your cat is scratching the sofa , it’s too bad!”B/BB: “I love cat!”From the above sentence we can see that answer “B” means that because “I love cat”, so I don’t think the dog is lovely, and the answer “BB” means that because “I love cat”, so I don’t mind it scratches the sofa. The same words may express different implicatur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so, it’s indeterminable.二.一个人在犹豫是在“平安路”还是在“幸福街”买房子,因为他想买一个能很快升值很多的房子,平安路的房价一直在涨,而且没有回落的而趋势,而幸福路现在炒得很热,说会有政府机关搬到那附近,但还不是确定的消息。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两种分支学科,两者都致力于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并通过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本文将分别介绍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使用时的上下文信息和语言交际行为特征。
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图和交际目的,研究语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等。
语用学主要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新闻传媒等领域中。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言语行为分析: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言语行为特征,包括陈述、命令、请求、辞职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2. 话语分析:研究话语结构、话语的上下文信息、话语的语言功能等,通过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话语的隐含意义和语言背后的交际意图。
3. 礼貌原则分析: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遵循的礼貌规则,包括自我批评、委婉表述、让步等;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的差异。
二、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认知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语言认知的神经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认知现象,语言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理解、产生和运用的过程,包括语音知觉、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表示和运用、语言创造等方面。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治疗、语言评估和语言教育等。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知觉和认知实验:通过实验测试、心理测试等方法研究语言认知过程,比如音素辨别实验、视听口语信息处理实验、语音流畅性测验等。
2. 脑成像技术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和脑区活动特征;3. 语料库分析:通过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研究语言的语义、语法规则和统计模式等。
综上所述,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两者都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期望通过研究语言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