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14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它关注的是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点,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上下文因素以及交际行为中的各种因素。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使用中的含义和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意图和信息传达。
2.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在语言交际中通过推测和推理来理解和解释话语的含义。
这种推理过程是基于上下文、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
3. 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语言使用中,人们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规范来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和说话方式。
这些规则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实际语料,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探索语言的实际意义和使用规律。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框架,解释和预测语言使用的方式和效果。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语料库分析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大量的参与者来了解他们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看法。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语言使用情况。
语料库分析则是通过收集现实世界中的语料库,统计和分析语言使用的频率和模式。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建立语用模型和理论框架,如格拉丁斯基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等。
这些理论致力于解释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语用现象。
三、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语用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语用学在不同领域的重要应用:1. 教育领域: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规范和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2. 翻译与口译: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和口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语言信息。
1、什么是语用学答: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
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种因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一系列内容。
2、语用学的三大要素答:话语实体、语用主体、语言环境三大要素。
核心要素、内部要素——话语实体(内容)——客体;外部要素——语用主体(人)和语言环境;话语的意义和内容是语用研究的核心。
3、言语行为(直接/间接)P12答:(1)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
在他的《论言语行为》一书中,提出了三种言语行为。
①言内行为:通过话语字面意义来达到某种思想的发话行为。
②言外行为:除字面意义外,还伴随着说话人强烈的心理意向,如承诺、请求、指令、宣告、威胁等等。
这些主观意图可由行事动词在话语表层显露。
③言后行为:说话人欲通过话语取得某种效果例如:周朴园: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 从言内行为看——表示询问;从言外行为看——暗含“把窗户关上”的意思;从言后行为看——鲁侍萍听出了他的意思,“很自然地走到窗户前,关上窗户。
”(2)美国语用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理论做了新的发展。
他区分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P15①直接言语行为:有行事动词出现的、一目了然的行为。
②间接言语行为则包含下面的多种情况:语言表层没有明确表示心理意向的行事动词的言语行为;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外一种言语行为;一段具体的话语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言语行为。
换言之,某一个言语行为可以有多种不同含义。
4、话语P25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能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
5、语用原则(合作/礼貌)P16答:目前讨论较多的语用原则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一)合作的原则——美国哲学家、语用学家格赖斯1967年提出,简称CP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
语用学:语用学(pragmatics)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广义),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狭义)。
源起符号学(semiotics)。
符号学: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科。
有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
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联系和区别: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符号学的分支。
语义学主要指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命题的真值条件。
语用学研究言语使用上的意义,研究传递语言信息的适宜条件。
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的句子意义,解决“What does X mean?”的问题。
语用学揭示的是三元关系的说话人意义,解决“What did you mean by X?”的问题。
语境(context):最狭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上下文。
语境还必须包括语言外的因素。
语境因素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语言外知识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知识,背景知识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情景知识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正是程度、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语境也随之而变。
有些语境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例如背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等,但有些因素却会变化,特别重要的是相互知识这一因素,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扩大,原来不为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完全可能在交际过程中变为相互知识,成为进一步交际的基础。
交际过程也是语境的构建过程。
意义(sense)和所指(reference):意义主要指词语的字面意义,词典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就是这种字面意义。
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中,人们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目的和效果,以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共同理解。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意义。
与语言学关注语言结构和规则不同,语用学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和达到特定的效果。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言语行为是指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包括陈述、疑问、命令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言语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
交际规则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遵循的规范和约定,包括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准则等方面。
三、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
其中,语料库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真实语言数据来揭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变化。
实验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和反应。
此外,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语用学的研究中。
四、语用学的应用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语用学可以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应用技巧。
此外,语用学还可以应用于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测试的设计,以提高教学和评估的效果。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包括语料库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语用学的专业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
语用学的独特性在于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解释语用学的一些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核心概念。
1.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交际中,除了字面上的表达之外,说话人还传递了一些隐藏的信息或意图。
这些隐藏的信息可以通过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手段来表达。
例如,当一个人的朋友问他是否想参加一个派对,他回答说“我有点忙,可能去不了”。
虽然字面上来看他只是说觉得可能会太忙而无法参加,但实际上,他可能并不愿意去,只是委婉地拒绝了邀请。
言外之意在交际中很常见,理解和使用言外之意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 语境语境是指言语交际发生的背景环境。
它包括了交谈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等。
语境对于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在国内的一次正式会议上,职员可能会使用正式的敬语和礼仪,而在私人交流或友好聚会中,人们可能更加随意和直接。
语境对于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意义和效果非常重要。
3. 超文本超文本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本之间的关联。
它可以通过上下文、共享知识或人们心中的某种思维模式来建立。
超文本的存在对于交际中的理解和参与至关重要。
例如,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起“大象”这个词时,如果他们共享关于大象的知识,那么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对方在讨论的是什么。
超文本的建立可以让交际更加流畅和有效。
4. 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人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来维持社会和谐。
礼貌原则包括尊重他人的面子、避免冲突、表达感谢和道歉等。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礼貌原则,因此,了解和遵守礼貌原则对于跨文化交际尤为重要。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使用更加间接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5. 言外行为言外行为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行为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第五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运用语言。
要使言语交际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求交际者能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准确、得体的表达。
鲁迅的《立论》中,老师向请教立论方法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毒打。
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言语交际不仅要求说话人对话语进行恰当的表达,还要求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准确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在不同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
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提出。
他在1938念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之后,语用学才真正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得到确认。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语用学的理论,将西方的语用学理论方法和汉语的实际结合起来,将语用学和修辞学结合起来,对语言交际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Vs.Utterance Meaning):1)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者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差异,语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
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就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和理解。
2. 语用言语行为语用言语行为是指用语者在言语行为中所包含的具体交际目的和意图。
通过语用学研究,可以揭示用语者的意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
3. 语境的重要性语用学强调语境对语言使用和理解的重要性。
语境包括语境的环境、参与者的身份、前后文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4.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言语中不直接表达的含义和信息,它可能依赖于语境、用语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二、语用学的研究内容1. 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指语用者在语言交际中的能力,包括语言的适应能力、交际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2.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可以根据其所包含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分类,如陈述、疑问、命令、祝愿等。
3. 言语行为与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礼貌用语、语用禁忌等。
语用规则对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4. 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是指用语者对言语行为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对于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可能有所不同。
三、语用学的相关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将言语行为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
2. 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是指言语行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语言交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规则,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规律。
语用学名词定义语用学(pragmatics)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语用学yǔyòngxué[pragmatics]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
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
语用学名词解释语用学,又称用语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
它旨在揭示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情境依赖性,分析语言的目的、意图和效果,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关注言语行为的真正意义和沟通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语言来执行特定的行为,比如请求、命令、承诺、道歉等。
语用学分析这些行为的语言形式、语义含义和语用后果,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
2. 言语间接性:言语间接性是指通过暗示、隐晦或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语用学研究言语间接性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分析背后的意图和效果。
3.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交环境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语用学分析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境依赖性,探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4.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详细分析实际对话的录音、录像材料,研究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策略。
会话分析揭示言语行为的交互性和动态特征。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分析、实验设计、社会调查和语料库语言学等。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语言数据,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等各个层面的关系。
语用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广告、政治演讲、司法审理等。
在教育中,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广告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广告商理解消费者的语言需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广告语言。
在政治演讲和司法审理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分析演讲者或律师的措辞选择和表达方式,揭示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总之,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方面,揭示言语行为的目的、意图和效果,分析语言的适应性和变化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社会意义,也为语言教学、社交交际和语言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而语用学则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境以及语言的意义、目的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学语用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语言学语用学概述语用学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奥斯汀(Austin)和格里斯(Grice)提出,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它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具体的使用情境,同时还包括承担对话行为和推理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语用学旨在探索语言的各种功能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关系。
它不仅关注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关注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语言的真实意义往往是依赖于具体的使用背景和交际目的的。
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篇分析、言外之意、语言行为和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
二、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研究、分析对话语篇、观察自然语言使用、社会语言学调查等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实证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验证据来验证语用学的理论假设,以此增进我们对语言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语用学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发现。
这种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促进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实证研究方法外,分析对话语篇也是语言学语用学的常用手段。
通过对实际对话语篇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言外之意和交际策略,深入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流方式。
这种分析对话语篇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使用的背后意义和动机。
另外,观察自然语言使用和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也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语用学素材,并从中分析和总结规律和特点,进一步验证和探索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三、语言学语用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语用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表达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情境。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它不仅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还关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和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交际行为:语用学研究语言交际的各个方面,包括言语行为、语用规则、言语行为的意义和效果等。
它探讨人们在交流中是如何使用语言,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 言外之意:语用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字面意义,还包括言外之意。
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间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通过隐喻、比喻、讽刺等手法来传递信息。
语用学研究这些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和解读方法。
3. 语境和交际情境: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根据交际情境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4. 社会文化因素:语用学认为语言使用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可能导致人们在交流中使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和表达方式。
语用学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真实语言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研究。
通过对真实语言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
而实验研究则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
语用学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授外语时,教师可以教授学习者如何根据交际情境来选择和运用语言,以及如何理解和解读言外之意。
同时,语用学的研究也对翻译、口译等语言相关的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
通过研究语言交际行为、言外之意、语境和交际情境、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语用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它对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语言相关的研究和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专业的语用与话语分析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原则,包括说话者意图、信息补充、语境影响等。
而话语分析则是对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专业的语用与话语分析的相关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方法和实际应用。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1 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则和说话者意图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
1.2 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常见的语用学理论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理论和言外之意理论。
1.2.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最经典的语用学理论之一,它由Austin和Searle提出。
该理论主要关注语言行为的分类和规则,将言语行为分为表示陈述、提问、请求、命令等不同类型。
1.2.2 合作原则理论合作原则理论由Grice提出,主要描述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合作原则,即说话人有义务根据合作原则以及对方的背景知识和语境信息来进行适当的交际。
合作原则包括尽可能使对方理解、言简意赅、说真话和避免言外之意等。
1.2.3 言外之意理论言外之意理论主要探讨言语中的隐含意义,即与表面意义相悖的信息。
著名的言外之意理论研究者有Grice、Sperber和Wilson等。
二、话语分析的方法和实际应用2.1 话语分析的方法话语分析是语用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真实对话或书面文本的细致分析来揭示其中的信息和隐含意义。
2.1.1 对话分析对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常通过收集并详细分析对话录音或转写文本,研究对话参与者之间的语言交流规则和模式,以及沟通中的转向、停顿、修正等现象。
2.1.2 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是对书面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的方法,它关注语言使用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和效果,研究篇章结构、指代、上下文衔接等问题。
2.2 话语分析的实际应用话语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际应用领域:2.2.1 教育领域话语分析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话语行为,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
语用学基础知识简介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它关注的是言语行为,即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过程。
语用学不仅研究语言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将介绍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用学的定义、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强调人们如何通过语言产生意义、交流信息以及实现特定目的。
语用学与语言形式学相辅相成,后者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而语用学则关注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重要概念含义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含义。
语言的含义可以分为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
表面含义是指字面上的意思,而言外之意则是指隐藏在言辞背后的意图和信息。
语境语境是影响语言含义的因素。
它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特定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文化等。
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运用策略运用策略是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下选择合适的言语的方式。
说话者根据目的、听众和语境来选择适当的运用策略,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的是隐藏在言辞背后的意图和信息。
说话者可以通过言外之意表达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听话者需要通过推理和背景知识来理解。
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交流参与者在对话中遵循的共同原则。
包括四个方面:言语合作原则、言语合理原则、信息量原则和关系原则。
研究方法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语料库研究、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
语料库研究收集和分析实际语言使用的数据,以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收集使用者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态度来研究语言的含义和影响。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语言使用的效果来研究语言的原理和规律。
结论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解释的学科,它关注语言的含义、语境、运用策略和言外之意。
通过研究语用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的过程,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和沟通技巧。
以上是对语用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Levinson。
语用学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目录编辑本语用学语用学yǔyòngxué[pragmatics] 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
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 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
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
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
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
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
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编辑本段语用失误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语用学相关书籍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托马斯1983:91;何自然一1997: 205;钱冠连1997:223;张巨文2000)。
语用失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语用学学者多研究狭义的语用失误,即语言使用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而不是语法正确与否(grammaticality)。
主要从语用失误的认识方面来探悉语用失误的原因。
与语境不一致Leech(1983: 13)认为语境“就是被认为是交际双方互相明白的内容和各自了解的情况,对于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这里所指的语境,不光指上下文或话语发生的环境,还包括文化和科学知识,常识,或者说是交际双方的精神、社交和物质三个世界。
笔者将从认知方面的思维模式差异、联想差异、文化观差异、语用规则差异等几点探讨认知对语用失误的影响。
思维模式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性的,演绎性的。
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是分析性、归纳性的。
连淑能((2002)就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列出了一点,毫无疑问,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产生不同的话语策略和交际风格,从而引起语用失误。
联想差异外国人听中国人说“望子成龙”时,经常感到疑惑不解,因为西方人认为“龙”(dragon)是非常可怕的,而中国人则认为龙是神圣的,是权力的象征。
在非言语交际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同性之间适当的身体接触,中国人会联想到友谊,而西方人则会想到情爱。
语用规则的差异语用规则包括社交语用和语用语言规则。
如对于礼貌,中西就有不同的语用规则。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表示谦虚是出于礼貌原则,而外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表示接受和感谢也同样出于礼貌原则。
例:Foreigner: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Chinese: No, 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让外国人略感吃惊的原因是由于语用规则的差异造成的。
不恰当的语言输入不怡当的语言摘入可能来自于教师、教科书和其它一些阅读材料。
例: Foreign English teacher: Have you加fished your homework?Chinese student: Yes, l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按照Leech的观点,上下文中完整的回答违背了语用学的经济原则。
中国学生的回答听起来显得不耐烦,它的言外之意与“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等同。
文化差异来自不同背景的话语双方通常会按自己的文化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为,那么话语双方就极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
如中国人用“老”称呼他人来表示一种尊敬和友好,“老张”可能只有三十或四十岁,而“张老”则可能是一个七八十岁受人尊敬的长者。
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老”,方会被人理解成岁数大。
编辑本段学术交叉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叉性学科。
语用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莫里斯和卡纳普认为:句法、语义、语用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方面。
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句法学回答的问题是: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语义学回答的问题是: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语用学回答的问题是: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效果?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三者的不同。
句法学追求的是规则,语用学要弄明白的是功能。
语义学问:X是什么意思?语用学问:你对某人说X是什么意思? 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美国语言学界主流学派的N.乔姆斯基语言学,以独立于上下文的句子为对象,探索句子的生成规则;在此以后兴起的语用学,以上下文里的句子为对象,探索句子的不同的语用功能。
语用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正象社会语言学在研究社会与语言的相互关系中开拓了新的领域一样。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师,不可能脱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孤立地传播语言知识,而应把文化知识溶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很好地结合语言教学,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促进语言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此,我国的外语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师资培养方面的改革提高外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整体素质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外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
其次,外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既要学习与外语教学相关的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把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语言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那么,大可摒弃传统的以教授语言为目的的语法翻译法,采取语境教学法、语篇分析法或交际语用教学法,以构建一个语言环境使得教、学、用三结合。
教师可以把以语言为目的的阅读课或基础课改为在老师指导下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或研究的各种实践课,如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精读、泛读相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扩大词汇量;或以语用为主要目的的模拟国际会议、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法庭等;抑或是以任务为核心的研究实践课,每项任务都包括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帮助同伴、写研究报告等活动,听说读写译都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他们以语用的体验和成功的体验,做到扩充知识与培养语用能力并举。
外语评估体系的改革中国目前的大规模外语测试基本上采用结构主义的构想,题型设计吸收了美国托福考试的框架,这种重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测试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符合现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的外语测试模式应特别重视考察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把握住一致性原则(所测试的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致)和有用性原则(信度、交度、真实性、交互性、可操作性)。
总之,无论是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还是教材编排和选用以及外语测试手段方法的改革都应使整个外语教学形成一个以语用知识的教学为核心、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依归的有机的语言教学系统工程。
编辑本段相关理论语用学和“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自从格赖斯发表这一理论的20年中,不同的语言学家在赞同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发表过各自的解释。
比较普通的一种解释是:会话双方有问有答,这是合作的基本形式,不然就不可能有会话。
在此前提下,会话的双方各按语用的意图进行会话。
如何分析各具意图和各具蕴涵的会话,是会话中合作原则理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为此,格赖斯提出了4条准则,作为分析的标准:①关联的准则:是答其所问,或答非所问,或有所答有所不答?语用学研究分析②信息适量的准则:是适量,还是低于适量,还是超过适量?③信息真实准则:是真实,还是有真有假,还是全部是假?④信息明白准则:是明白,还是有明有暗?语用学的任务是弄清楚上述各种不同情况的蕴涵。
①关联准则的例子:问:某部长的报告不怎么样,你说呢?答a:喔,你这样看。
(部分关联。
蕴涵:自己不表态。
)答b:天气凉了,该穿大衣了。
(毫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