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87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教材第3章“平面几何初步”中的第2节“线段的长短比较与运算”。
详细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线段长短的比较、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线段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2. 学会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线段运算。
3. 掌握线段等分的概念,能够运用等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线段等分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线段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线段长短比较的例子(如测量绳子、比较两条道路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线段的定义:介绍线段的概念,强调线段的两个端点及线段的有限性。
(2)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3)线段长短的比较:介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比较等。
(4)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讲解线段长度运算的法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分析。
(5)线段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介绍线段等分的定义,讲解等分线段的方法及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2. 线段长度的度量方法3. 线段长短的比较4. 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5. 线段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6.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线段MN=10cm,PQ=3cm,求线段MP和NQ的长度。
(3)将一条线段AB等分为5份,求每份的长度。
2. 答案:(1)CD>EF>AB(2)MP=7cm,NQ=3cm(3)每份长度为2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线段长短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几何”第一节“线段的长短比较与运算”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线段长短的比较、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运算方法解决线段长度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线段长度的加减运算。
重点:线段的定义、线段长短的比较、线段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校园中的一段跑道,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段跑道的长短。
2. 知识讲解(1)线段的定义:连接两个点的线,且这两个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线段。
(2)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然后读取另一个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值。
(3)线段长短的比较:通过观察两个线段的长度,可以直接判断出哪个线段更长或更短。
(4)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将两个线段拼接在一起,其长度之和为两个线段长度之和;如果从一个线段上截取一部分,剩余部分的长度为原线段长度减去截取部分的长度。
3. 例题讲解(1)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
(2)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5cm,线段BC的长度为3cm,求线段AC的长度。
(3)线段AB原长10cm,从一端截去4cm,求剩余线段的长度。
4. 随堂练习(1)比较线段MN和线段KL的长度。
(2)已知线段PQ的长度为7cm,线段QR的长度为4cm,求线段PR的长度。
(3)线段IJ原长12cm,从一端截去5cm,求剩余线段的长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2. 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3. 线段长短的比较4. 线段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3章“平面几何初步”中的“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与性质、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线段长度的度量与运算、以及线段等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准确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 学会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能运用工具进行线段长度的实际测量。
3. 掌握线段长度的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段的概念、线段长度的比较与运算。
难点:线段长度的实际测量与运算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线段为例,如桌子的长度、黑板的宽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和测量线段的长度。
2. 知识讲解:a. 线段的定义与性质:线段是有两个端点且长度有限的直线部分。
b. 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
c. 线段长度的度量与运算: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掌握线段的加、减、乘、除运算。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2. 内容:a. 线段的定义与性质b. 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c. 线段长度的度量与运算d. 例题解析e.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出一个长度为5厘米的线段,并画出它的中点。
b. 比较两条线段AB和CD的长度,其中AB=8厘米,CD=6厘米。
c. 已知线段EF=10厘米,求线段EF的长度是线段GH长度的几倍,当GH=4厘米时。
2. 答案:a. 线段中点的坐标为(2.5, 0)。
b. 线段AB比线段CD长。
c. 线段EF是线段GH长度的2.5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测量和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