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3.1 食品安全的物理性危害分析及控制2016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0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是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 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 CCPs)两部分组成的一个质量保证系统的管理方式。
通过对食品的加工生产包括从原料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的危害控制,将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
HACCP的概念起源于廿十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美国部队的Natick实验室共同提出,主要运用于航空制造工业,当时称为“故障类型与后果分析”。
1971年,Pillsbury公司(为美国太空计划提供食品的公司)、NASA 和Natick实验室联合提出了食品生产的过程控制推理方法,试图将零缺陷程序应用于宇航员食物的卫生质量控制,以确保宇航食品的安全。
当时,大多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多以终产品检验方式检验,要确保食品的安全,就要扩大检验的范围甚至对所有的成品进行检验,结果能为宇宙飞行计划提供的食品已经很少了。
所以,要确保安全的维一方法,就是开发一个预防性体系,防止生产过程中危害的产生,这就促使HACCP的诞生。
目前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行业中得到采用,并且已经得到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卫生主管机构,以至联合国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认可。
七十年代初,美国国家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要求罐头食品生产厂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实施HACCP控制,1995年12月18日,FDA颁布了强制性的水产品HACCP法规(21CFR-123,1240)要求从1997年12月18日起所有对美国出口的水产品企业必须建立HACCP;2002年1月22日美国的果蔬汁产品的HACCP法规(21CFR-120)生效,欧共体从1994年开始要求水产品加工厂建立与HACCP等效的“自查系统”;日本厚生省先后制定了用于食用鸡、水产品等几十种食品生产加工的HACCP模式。
项目五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及危害控制ISO 22000标准明确组织应按照前提方案的要求,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控制食品加工环境可能给食品带来的危害。
前提方案控制的严格程度与产品的安全性只有一定的相关性,前提方案达到一定的水平程度后将无法提高产品的安全水平,组织应通过系统的危害分析针对组织产品特性制定针对具体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措施。
任务一危害分析的预备组织首先应明确由谁负责组织实施危害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运行、分析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危害分析的输入内容。
一、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成食品安全小组1.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名具有一定权威的高层或中层管理者为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如管理者代表、质量或生产的主管领导、质量主管等),最高管理者应给予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充分的支持并授予相应的权力。
组长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职责、权限和能力:(1)组成和管理食品安全小组,主持其工作;(2)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具备组织食品安全小组开会、分析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3)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具备组织食品安全小组编写和修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能力;(4)有能力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提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准确信息,为最高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5)经授权亲自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或通过内部沟通及时从指定外部联络人员处获取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最新信息。
2.组成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小组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核心,它承担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的重要职责,特别是体系策划和更新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这些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表5-1)。
(1)小组成员的组成。
一个常规的食品生产组织的食品安全小组,通常应包括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过程有关的所有部门的人员,如:负责环境卫生和对外沟通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原料和基地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采购管理人员、负责加工过程控制的生产管理人员和关键工序操作人员、负责产品及过程验证的品控人员、负责产品后续服务过程中与客户沟通的销售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维护的设备管理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