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协议
- 格式:docx
- 大小:47.40 KB
- 文档页数:9
BMS协议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它是一种用于监控和管理电池状态的关键技术。
BMS协议则是用来规定BMS设备之间通信的协议标准,以保证不同厂商的BMS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兼容。
简介BMS协议是一种基于通信协议的标准化规范,用于定义BMS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使其能够准确地传输和解析电池数据。
通过BMS协议,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BMS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实现对电池状态的监控和管理。
BMS协议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物理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定义了通信的硬件接口和电气特性,而应用层定义了通信的协议规则和数据格式。
BMS设备之间通过物理层的接口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应用层的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物理层物理层是BMS协议的基础,它规定了BMS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和通信电气特性。
常用的物理层接口包括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RS485、RS232等。
CAN是一种常用的BMS通信接口,它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抗干扰能力。
CAN接口通过两根差分线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一根为CAN_H线,另一根为CAN_L线。
BMS设备之间通过CAN接口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RS485是一种通信标准,它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
RS485接口通过两根差分线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一根为A线,另一根为B线。
BMS设备之间通过RS485接口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RS232是一种常用的串口通信标准,它可以实现单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RS232接口通过一根发送线(TXD)和一根接收线(RXD)进行数据传输。
BMS设备之间通过RS232接口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应用层应用层是BMS协议的核心,它定义了通信的协议规则和数据格式。
常用的BMS协议包括CANopen、Modbus等。
CANopen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通信协议,它定义了BMS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和通信规则。
标题:汽车ECU BMS通信协议标准一、概述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的ECU(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和BMS(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信协议标准的统一对于汽车电子系统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ECU和BMS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
二、汽车ECU和BMS的通信协议标准1. CAN总线通信协议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通信协议。
它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汽车ECU和BMS之间的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LIN总线通信协议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是一种针对汽车电子系统中从属设备之间通信的低成本、低速率的总线标准。
在汽车BMS和部分低带宽要求的ECU之间的通信中,LIN总线也得到了应用。
3. FlexRay通信协议FlexRay是一种高速、冗余的汽车网络协议,它被设计用于替代现有的汽车通信标准,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实时性能。
在某些高性能汽车和BMS之间的通信中,FlexRay也得到了应用。
三、通信协议标准的选择和应用1. 根据汽车电子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标准,考虑到数据传输速率、实时性能、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2. 对于不同的汽车电子系统,选择不同的通信协议标准,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稳定和可靠。
3. 根据通信协议标准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对汽车ECU和BMS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开发,以满足具体需求。
四、未来发展趋势1. 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的ECU和BMS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将会不断进化和完善。
2. 在未来,通信协议标准的选择和应用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以满足汽车电子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实时性能和稳定性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3. 通信协议标准的开放性和统一性将会更加重要,以促进不同厂商的汽车电子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兼容性。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规定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确保充电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2. 协议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所有使用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进行充电的电动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私家车、公共交通工具、物流配送车辆等。
3. 术语定义3.1 传导式充电:指通过接触器或插头将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连接,通过金属导体进行能量传输的充电方式。
3.2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指不搭载在电动汽车上,而是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供用户进行充电的设备。
3.3 电池管理系统:指监测和控制锂离子等化学类型蓄电池状态的系统。
3.4 充放电控制器:指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和保护的硬件设备。
3.5 通信接口:指用于实现数据交换和命令控制的物理连接口。
4. 通信协议4.1 通信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采用CAN总线通信方式,通信速率为250kbps。
4.2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采用标准CAN数据帧格式,包括帧ID、数据长度、数据域和校验码。
4.3 数据内容数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充电设备状态:充电机的开关状态、输出电压和电流等信息。
- 电池状态:包括电池容量、SOC(State of Charge)、SOH(State of Health)等信息。
- 充放电控制器状态:包括充放电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温度和故障码等信息。
- 其他控制命令:例如启动/停止充电、调节输出功率等命令。
5. 安全性要求5.1 数据加密为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可靠,本协议要求所有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或窃取。
5.2 认证机制本协议规定了认证机制,只有通过认证的设备才能进行充放电操作。
同时,认证过程中还需验证设备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能和合法性。
5.3 故障保护为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协议要求在发生故障时,充放电控制器应立即停止充电,并向充电设备发送故障信息。
电池及管理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有限公司2015年9月目录前言 (3)一、锂离子电池选型 (4)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符号 (4)5、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 (5)6、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5)7、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 (6)8、电池组匹配 (8)9、电池组使用其他注意事项 (9)二、电池管理系统选型 (10)1、术语定义 (10)2、要求 (10)3、试验方法 (12)4、标志 (13)前言综述电动车的的电池就好比汽车油箱里的汽油。
它是由小块单元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级联后,通过BMS的管理,将电能传递到高压配电盒,然后分配给驱动电机和各个高压模块(DC/DC、空调压缩机、PTC等)。
电池管理系统(BMS)采用的是一个主控制器(BMU)和多个下一级电池采集模块(LECU)组成模块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一种具有有效节省电池电能、提高车辆安全性、实现充放电均衡和降低运行成本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模式。
高压控制系统的预充电及正负极高压继电器均由BMS控制,设置了充电控制继电器,增加高压充电时的安全性。
动力电池容量和正极材料的选择电池容量的确定,是根据车型电机的功率、运行时的额定电压、电流。
选择出电池包的电压、串并联的形式。
由电机额定的电压可以选择出需要串联电池的个数,由电机运行时的额定电流可以选择出需要并联电池的个数。
具体计算如下:由整车设计的匹配参数,确定好电机的功率和扭矩后,就可以计算出,动力电池包的串并联电池的数目,串联电池的电压U等于电机额定电压,就可推算出串联的电池个数N串=U/3.7(对于三元锂电的锂电池),对于最少并联的电池个数N并=电机运行工况的平均电流/单元电池的容量*续航里程/工况的平均时速。
电池的选择,则要考虑电池正极材料的类型,总的原则是12米以上的客车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6米小型客车和乘用车的主要是三元锂电池为主。
UPS 技术协议(二)UPS 技术协议(二)本文为UPS(不间断电源)技术协议的延续,旨在进一步探讨UPS系统的相关技术要点和协议。
一、UPS系统的校验和恢复在UPS系统运行过程中,校验和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校验和可以用于校验数据包的完整性,一旦数据包损坏或丢失,就可以通过校验和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
常用的校验和算法有循环冗余校验(CRC)和奇偶校验(Parit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通常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奇偶校验则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错误。
当发现数据包损坏或丢失时,UPS系统应立即采取恢复措施。
恢复措施可以包括重新发送数据包、请求相邻节点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等。
二、UPS系统的电池管理电池是UPS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对于UPS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UPS系统的电池管理十分关键。
首先,UPS系统需要进行电池容量的定期测试。
定期测试可以通过模拟真实负载进行,以确保电池容量在预期范围内。
对于电池容量低于预期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或维修电池。
其次,UPS系统应具备电池充电管理功能。
电池充电管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动态调节,以保证电池的充电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另外,UPS系统应配备电池温度控制功能。
电池在过高温度下工作,会导致电池寿命缩短,甚至引发故障。
因此,UPS系统应能够监测电池的温度,并在超过设定范围时采取降温措施。
三、UPS系统的负载管理UPS系统的负载管理是确保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负载管理主要包括负载分配和负载平衡两个方面。
负载分配是指将系统的负载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避免某一节点的负载过大。
合理的负载分配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并延长系统的寿命。
负载平衡是指在负载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各个节点的负载,使各节点的工作负载更加均衡。
通过负载平衡,可以有效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的性能。
四、UPS系统的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UPS系统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能力的提升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介绍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充电方式。
这种充电方式通过传感器和通信协议实现电能的传导和管理,保证安全和高效的充电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需求电动汽车的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需要与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以实现以下功能:1. 确定电池状态:传导式充电机需要了解电池的充电状态、温度、容量等信息,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充电过程。
2. 控制充电过程:充电机需要向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充电指令,包括充电功率、充电电流等参数,以控制充电过程。
3. 监测充电过程:充电机需要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通信协议设计为了实现上述通信需求,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的通信协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通信协议设计方案:1. 物理层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常用的有线方式有CAN总线、RS485等,无线方式有蓝牙、WiFi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2.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需要设计数据链路层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可以使用帧结构来封装数据,并采用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网络层在数据链路层之上,需要设计网络层协议来管理通信的路由和地址分配。
可以为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分配唯一的地址,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传输层在网络层之上,可以设计传输层协议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
传输层协议可以基于TCP或UDP,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议。
5. 应用层在传输层之上,可以设计应用层协议来定义具体的通信功能和数据格式。
应用层协议可以基于现有的标准协议,如HTTP、MQTT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自定义的协议。
通信协议示例以下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栈的通信协议示例:1. 物理层:有线通信使用CAN总线作为物理传输介质。
电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BMS)通讯协议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为实现电池组集中监控管理而使用的控制单元在设计、使用中应遵循的通信协议,同时规定了电池集中监控管理系统中各监控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以满足通信用电池组相关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YD/T 1363.1-2005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YD/T 1363.1-2005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监控对象及内容YD/T 1363.1-2005确立的监控对象及内容适用于本部分。
5通信接口和传输速率智能设备数据通信应提供异步串行通信方式。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和传输速率有:——RS - 232C:1.2kbit/s、2.4kbit/s、4.8kbit/s、9.6kbit/s或19.2kbit/s;——RS – 485:1.2kbit/s、2.4kbit/s、4.8kbit/s、9.6kbit/s或19.2kbit/s;通信传输格式为:起始位1位,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无校验。
6通信方式监控系统为分布式结构,监控单元(SU)与监控模块(SM)的通信为主从方式,监控单元为上位机,监控模块为下位机。
通信过程是这样的:SU呼叫SM并下发命令,SM收到命令后返回响应信息。
在500ms内,SU接收不到SM响应信息或响应信息错误,则认为本次通信过程失败。
7信息类型和信息结构7.1信息类型在SU与SM之间传输的信息,根据传输方向,分为两种类型:——由SU发出到SM的命令信息,简称命令信息;——由SM返回到SU的响应信息,简称响应信息。
为了保证信息能在SU与SM之间正确无误地传输,应事先约定,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信息是由许多字节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字节组成一个单元,有一个名称、表达确定的含义。
充电桩BMS协议引言充电桩BMS协议(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Protocol)是用于管理和控制电动车充电桩中电池系统的通信协议。
BMS协议涉及了电池参数监测、充电控制、故障诊断等多个方面,是充电桩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充电桩BMS协议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BMS协议的意义与作用BMS协议的出现为电动车充电桩的安全性和充电效率提供了保障。
它可以帮助充电桩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进行恰当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此外,BMS协议还能与其他充电桩交互,从而实现快速充电、充电桩状态显示等功能。
BMS 协议的基本结构充电桩BMS协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通信接口充电桩BMS协议通常使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作为数据传输的接口。
CAN总线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够满足充电桩中电池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
2. 数据帧格式BMS协议的数据帧格式通常包含了以下几个字段: - 报文ID:用于识别数据帧的类型和发送方。
- 数据长度:表示数据帧中包含的数据长度。
- 数据字节:具体的数据内容,包括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3. 数据内容BMS协议的数据内容包括了电池系统的各种参数信息,如电池单体电压、总电流、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充电桩了解电池的充电状态、健康状况等,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
4. 控制命令BMS协议还包括了充电桩向电池系统发送的控制命令,如充电开始、充电停止、充电电流调整等。
通过这些命令,充电桩能够精确控制电池系统的充电过程,保证充电的安全和高效。
BMS协议的实现流程充电桩BMS协议的实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充电桩初始化在充电桩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BMS协议进行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设置通信参数、设定充电桩与BMS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等。
2. 监测电池参数一旦初始化设置完成,充电桩会持续监测电池的各项参数,如电池单体电压、温度、SOC等。
动力电池技术协议模版产品名称:XXXV/XXX 动力电池系统甲方:XXX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乙方:XXX新能源有限公司协议版本变更履历:甲方:XXXX汽车有限公司乙方:XXXX新能源有限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双方就供货产品要求达成如下技术协议,以下条款未涉及的,按照双方签订的《产品质量协议》、《产品供货协议》、《产品售后服务协议》等要求执行。
1 开发方式开发方式1:甲方提出产品开发需求,乙方按照甲方要求完成产品设计及样品开发工作。
开发方式2:甲方提供设计样件,并提出开发需求,甲方和乙方按约定共同完成产品设计及样品开发工作。
开发方式3: 甲方提供产品技术文件及完整的技术输入,乙方按技术文件完成样件开发工作2 产品物料清单3 开发文档清单(1)产品开发APQP计划编制(2)产品特性(3)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分析(4)工程分析(5)结构分析(6)工装开发(7)样件提供(8)DVP(9)模具认可(10)检具认可(11)材料认可(12)PPAP1)甲方有权对其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更改,但应及时通知乙方。
技术资料更改后,经双方确认后,乙方应按更改后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和供货。
2)乙方发现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存在问题,或因工艺要求需要对技术资料进行调整时,应及时通知甲方,由甲方进行确认并对技术资料进行更改或调整。
未经甲方同意,乙方擅自更改技术资料或未按技术资料生产的,全部责任由乙方承担。
3)按乙方图纸生产的产品,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必要的产品图纸、执行标准、产品说明、测试要求等资料。
4)甲方可要求乙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享受乙方承诺的标准服务。
5)甲方有义务在乙方产品异常时,在可能的情况下通知乙方人员到场,了解实际情况。
6)甲方进行样品安装、线束布置及系统调试时,乙方应派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7)甲方对系统产品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故障时,乙方应进行及时技术服务支持。
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真诚合作的原则和对双方负责的目的,双方对614.4V/480Ah电池系统技术方面达成以下协议:1、范围该文档作为产品规格需求输入文件,同时作为产品验收标准。
2、参考标准本标准参考或引用以下标准或规范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协议。
GBT31467.1-201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GBT31467.2-201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GBT31467.3-201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GBT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27930-201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QC/T 897-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3、电池系统总体需求3.1使用环境要求3.1.1工作环境温度充电温度范围:0~55℃放电温度范围:-20~55℃3.1.1工作环境湿度充放电湿度范围:≤85%3.1.3工作海拔要求充放电海拔要求:≤2000m3.2存储环境要求3.2.1存储环境温度存储环境温度范围:-30~60℃3.2.2存储环境湿度存储环境湿度范围:≤85%3.2.3存储海拔要求存储海拔要求:≤2000m3.3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染物等。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B65P43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协议
制订审核批准
文件变更履历
o
版本号修改人修改日期更改简要
A周东锡2015-11-05新制订。
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协议
甲方: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乙方: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甲方)向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乙方)购买一套电池管理系统(亿能工程代号:B65P43,对应的整车配置电池系统由28并丝申共2688只三元材料电芯联接组成, 单只电芯标称规格:3.6V/2.7Ah 。
双方经友好协
商,签署本技术协议。
电池系统基本参数
基丁整车对电池系统的需要,双方就表1所列的电池系统基本参数信息进行确认
表1电池系统基本参数(亿能提供)
)丁与项目参数
1
基
本
参
数BMSX作电压范围12V (6V〜18V)
2BM立作功耗(额定/峰值)主板:3.6W/120W(峰值持续时间10mS)从板:2.8W/120W(峰值持续时间10mS)
3BMSH态功耗主板v 1mA ; 单个从板<0.1mA 4BMSX作温度范围-40 C 〜85 C
5BMS^存温度范围(C)-40 C 〜95 C
6BM立作湿度范围(%)5防95%
7「单体电池电压检测范围0〜5V
8单只电池电压米样精度< ± 10mV (2V〜5V@-2K 〜55 C) 9单只电池电压米样频率<20mS
10总电压检测通道数 2 (检内部总电压及外部总电压)11总电压测量范围0V 〜900V
12总电压检测精度<0.5%FSR (FSR 满量程)
13温度测量范围-40 C 〜125 C
14温度检测精度〈土 2 C ( NTC,@-4(T 〜-20 C)〈土 1 C ( NTC,@-2(T 〜65 C)〈土 2 C (NTC,@6配〜125 C)
15电流检测精度<1%FSR( FSR 满量程)
16绝缘监测分三级,0:无故障(>500 Q /V );
1: 一般故障(100 〜500 Q /V);
2:严重故障(<100Q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