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 生态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必刷25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高考题目1.(2020·全国Ⅱ,38)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
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
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者(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解析】(1)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有机肥料需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用。
因此施用有机肥料能培育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又改善了土壤结构,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专题40 生态工程【高频考点解读】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热点题型】题型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例1、“1+1>2”体现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提分秘籍】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举一反三】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下图为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该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了________,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中,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6)该系统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吗?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工程的实例1.设计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及实例整合(连一连)由此可见,除⑤外均涉及整体性原理,除①、⑤外均涉及协调与平衡原理。
2.实例分析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原因是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3.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既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1.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____________(填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提示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2.(教材P122“讨论题”解答)(1)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案例”案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提示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代之以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2)怎样合理地筹划养殖肉牛的数量?提示首先要考虑到牧草的产量,以草定畜;从外地调运饲料要考虑饲养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土地对粪肥的承载力,以及对粪肥的加工或利用情况,要保持在承载力范围以内,以免养殖规模过大,粪肥数量巨大而造成新的污染。
1.(2016·江西九江二模)如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生态工程属于________生态工程应用的实例,体现了____________(选答两项)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考生物大题(生态系统)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之和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 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 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2、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
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演替指的是的过程。
(2)林窗形成后,林窗下的生态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引起了的增加,从而促进了林窗区草本和灌木植株的生长,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的改变群落的(填:垂直/水平)结构。
(3)林窗的形成同时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来说,林窗的形成会导致林窗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填:增多/减少),为了判断土壤营养物质的变化,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时所釆用的方法是。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山桃1丁香0.124 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注:表中数据表示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1)根据如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该群落发展至第3 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关系。
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明显的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如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重庆长寿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武汉高三模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若没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温带落叶林气温较高,其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于北方针叶林D.沼泽淤泥因缺氧导致分解作用弱,可用于开发有机肥料2.(2024·重庆高三冲刺)泥浆生物反应器可用来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原理是将被污染的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并向其中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搅拌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分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型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泥浆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物质循环C.加入的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属于分解者D.泥浆生物反应器属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3.(2024·江苏盐城中学高三期中)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还要理清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植物B.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因素是包括能源、气候、水等5.布氏菌从蚜虫体内获取全部营养元素,且为其提供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蚜虫与周围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蚜虫是消费者,布氏菌是分解者B.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实线单箭头代表能量流动方向D.图中植物、蚜虫、瓢虫和草蛉之间构成了两条食物链6.(2024·西安高三模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捕食行为会下行传递,直接或间接影响更低营养级生物,称为营养级联。
考点39 生态工程【重要考向】一、生态工程的原理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B.在考虑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应充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可采用套种技术在桑基上种植大豆来提高经济效益考向一D.将桑基鱼塘看作人工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
工程
考点考情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Ⅰ)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Ⅰ)
3.胚胎工程的应用(Ⅱ)
4.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
5.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
6.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
7.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8.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1.考查题型:非选择题。
2.呈现文字:文字题、流程图题。
3.命题特点:多以简单的科研实例
为载体考查胚胎移植的概念、基本
程序,有时也会结合基因工程技术
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综合考查。
| 以图串知|
(1)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
(√)
(2)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
(3)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两道屏障。
(√)
(4)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依次经过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和原肠胚。
(√)
(5)超数排卵是指给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
(6)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
第1 页共1 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3高考生物冲刺押题系列专题22 生态工程一、考纲解读热点题型以生态系统的知识为基础,解答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应用题【例1】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解析】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所以是废物利用,利用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例2】材料一、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
材料二、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
材料三、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
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③物种多样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④系统整体性原理⑤整体性原理⑥系统结构功能原理。
上述材料所依据的生态工程主要原理依次是:A ①④⑤B ②④⑥C ③④⑤D ①③④【例3】四川在线报道,攀枝花市仁和区裕仁工贸养鸡场地处沙沟村,占地面积120亩,现每年存栏鸡50000只,其中产蛋鸡30000只,日产鸡粪0.5吨左右。
从前,养鸡场里没有粪便处理及排污设施,数万只鸡产生的粪便随意堆放在露天的空地上,浓重的臭味招来大批蚊蝇。
遇上下雨,大部分鸡粪被冲到下水管道中,流入周围的鱼塘。
“再这样下去,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周围村民的不满,我们的经济效益也无法保证。
”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并未被消化,因此,可添加其他饲料养猪。
下图所示为某地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形成的食物网。
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蝇蛆以粪便等有机物为食,在该生态系统中,它属于____________。
⽣态⼯程的基本原理课时课题:专题五 5.1⽣态⼯程的基本原理]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引导学⽣思考、讨论。
]⼲裂的⼟地,⾚红的荒⼭;幼苗的上⽅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滴⽢露,滋润着幼苗和⼤地;幼苗⼜可寓意⽣态⼯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通过师⽣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进⼊本专题的学习。
思考:什么是⽣态⼯程呢?组织学⽣阅读课本P105-107,并完成导学案。
[讨论1]导致1998年长江洪⽔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思考、讨论[提⽰] “⽯油农业”⼤量使⽤化肥、农药和机械的⽣产⽅式,因对⽯油等能源有⾼度的依赖性⽽得名。
它把农业⽣产这⼀复杂的⽣物过程,阅读课本第109页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废弃物农业”的相关内容,思资料分析:学⽣阅读、讨论协调与平衡原理中的协调、平衡分别指什么?某些地区出现“前⾯造林,后⾯砍林”的态⼯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探究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有什么不同?提问学⽣回答[提⽰]: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然三⽅⾯协调统⼀,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如林业建设中⾃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粮⾷、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于部分之和,⽬的是保持系统有很⾼的⽣产⼒,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的⽣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和根瘤菌、地⾐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探究3.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梯度训练:☆必做题1. 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态经济()①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废料⽣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减少④先⽣产后治理,提⾼经济效益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③④2. 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繁多使复杂的⽣态系统具有较⾼的抵抗⼒稳定性B. ⽣物多样性程度越⾼,各类⽣物的⽣存机会越多C. ⽣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害的⼏率越⼤D. ⽣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系统的⽣产⼒3. 在松⽑⾍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亿株杨树毁于⼀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原理4. 我国西北⼟地沙化和盐渍化⾮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第4讲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2015年某某普通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答案】C【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2015年海淀区期中考试)我国南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 A.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B.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D.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所以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C正确;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遵循整体性原理,D正确。
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②该生态工程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③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④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①正确;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该生态工程没有运用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错误;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③正确;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④正确。
1.人类修建水利工程的实质是( )A.大量蓄水,改善周边生态环境B.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C.跨流域调水D.开发水电能源解析:选B。
修建水利工程的实质是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下列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利工程的实质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B.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周边环境,使原有生态系统更加稳定C.水利工程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D.水利工程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解析:选B。
A水利工程的实质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B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周边环境,会打破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C水利工程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D水利工程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3.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病发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C.维护了原来的生态平衡D.使生态系统结构变得复杂解析:选B。
大坝建成后,库区水流速度大大降低,改变了库区生物的生存环境,必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位于浙江景宁县的炉西峡,号称华东第一峡,山峰俊秀,景色优美,生活着100余只稀有动物短尾猴,这里也是娃娃鱼的栖息地,当地政府拟在此建立水电站,专家认为这对娃娃鱼和短尾猴的生存会造成危机。
对于此案例,水利工程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A.山体滑坡 B.水质变化C.局部气候改变 D.破坏原生态系统解析:选D。
A、B、C、D四项都是该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但娃娃鱼和短尾猴的栖息地分别为河流和森林,概括最全面的是D项。
5.位于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洪水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B.水库建成后致使水流减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严重恶化C.三峡水库还可以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D.三峡水库的兴建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解析:选B。
生态工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
1.(2016·福建质检)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细菌、真菌等构建人工湿地,通过沉降、分解和做鱼的饵料等对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人工湿地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藻类等植物生长旺盛,主要原因是细菌、真菌分解粪便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藻类植物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________过程,随之其营养结构趋于复杂,________稳定性增强。
(4)人工湿地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该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芦苇能分泌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两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芦苇能净化水体、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1)合理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2)含N、P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3)演替(次生演替)抵抗力(4)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竞争间接
2.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__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__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________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________原理。
(3)“猪—沼—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
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
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________。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受损的生态系统)可持续(2)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3)群落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 3.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
请回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____,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这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___________,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在城市环境治理中,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5)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质循环环境污染(2)抵抗力物种多样性(3)人类的干扰自然演替(4)整体性(5)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等(合理即可)
4.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了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
(2)该生态工程能将蚕沙、蔗叶、滤泥等变成鱼类的饵料,塘泥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甘蔗、桑树的光合作用提供无机营养,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________,而且体现了________的“循环经济”原则。
(3)蚕沙是蚕食桑叶后排泄出来的粪便,蚕沙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上等的肥料,也是猪、鱼、羊的理想饲料。
某种鱼专以蚕沙为食,假设某一时间段蚕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1.5×105 kJ,那么这部分能量最多有________kJ被这种鱼所同化。
(4)该生态系统向外输出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________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6)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与改造前的传统耕作方式比较,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资源化生态经济(3)0(4)蚕丝、鱼、糖等(5)抵抗力(6)减轻水患、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5.如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___(至少2个)。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
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其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________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2项)等。
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2)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3)化学信息(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电能、生物能等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染污(5)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