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4 15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游美平课型:预习跟踪课+合作探究、展示班别:小组:姓名:教师评价:13、只有一个地球1、学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案】一、字词梳理1、读音要注意的生字有:2、书写要注意的生字有:3、我要积累的词语(成语)有:(我要把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二、课文梳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文中有没有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几方面内容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一句话。
3、我的疑问:。
导学方法:独学—对学---全班展示---检测【合作探究案】1、从哪儿看出地球“太可爱”了?又从哪儿看出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仔细体会,并想想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这些知识的呢?)2、读了课文,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自己说些什么呢?把心里话说出来。
---全班展示---检测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黄瑞群课型:预习跟踪课+合作探究、展示班别:小组:姓名:教师评价: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道理。
【自主学习案】一、字词梳理1、读音要注意的生字有:2、书写要注意的生字有:3、我要积累的词语(成语)有:(我能把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二、课文梳理1、我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首先、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3、我的疑问:。
导学方法:独学—对学---全班展示【合作探究案】1、仔细研读第4---8自然段,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圈圈画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3、白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4、白公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5、猫(第二课时)达标检测案班级姓名
观察图片配一段旁白。
(15)梅岭三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2.写作背景: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
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
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3.重难字词:莽.( mǎng )旌.旗( jīng )阎.罗( yán )4.词语解释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
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知识小练】1.文学常识填空。
《梅岭三章》是_____于1936年在_____写的,当时作者正处于被敌人围困、九死一生的险境。
“留衣底”表明作者为_____献身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
3.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诗三首留衣底得:完成B.旋围解旋:不久、随即C.断头今日意如何意:意思D.虑不得脱虑:估计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5.小文同学对下面语段中的加粗词语进行了赏析,下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西山山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翠,庄严的建队仪式在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举行。
第15课《诫子书》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遂.成枯落( )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教师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文言字词。
15.诫子书素养目标1.熟读成诵,掌握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课文,领会作者观点,汲取精神养分。
第1课时◎重点: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经常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即提出“联吴抗曹”策略,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后,拜他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曹魏,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
诸葛亮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着自己的子孙。
他“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情境预设营造良好家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傅雷家书》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他的高风亮节,聆听他对子孙的谆谆教诲吧!【预习导学】【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在后世极受尊崇,成为后世的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1.重点字音。
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遂.()成枯.()落险躁.()则不能治性拓展:文中“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与“”中的“夫”读音相同,表示感叹。
它的另一个字音读“”,组词为“”。
2.重点词语。
(1)淡泊:(2)明志:(3)致远:(4)淫慢:(5)励精:(6)险躁:(7)治性:(8)驰:(9.)枯落:(10)穷庐:3.填空。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腐蚀》、《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名篇《白杨礼赞》等。
2.了解背景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作者应邀赴新疆讲学,194 0年,又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
作者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深受鼓舞,到重庆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以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锤.炼()主宰.()倦怠.()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②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③美而高。
颀,高。
()④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⑤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⑥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⑦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⑧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导学单【学习目标】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流程】一、导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二、学程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曾革新连弩,能同是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第一学程识字辨音读准节奏主问题: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补充】文言文断句技巧1.找虚词。
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
“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
Lesson13 How Old Are You?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四会单词:1.I’m(完全形式)I am2.when3.birthday4.how old5.you’re(完全形式)you are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英语询问1.A:How old are you? B: I’m ten year s old. 2. A:When is your birthday? B: My birthday is July 25.3.学习重难点:要求四会的单词和要求掌握的句式。
预习案预习检测:1.翻译下面单词January May June July October November FebruaryMarch April August September December比比谁的收获最多。
()1. This is _____ sun.A: a B: an C: the( ) 2. Look ______ the rain. It’s cool.A: at B: on C: of( ) 3. Snow is _______ and white.A: hot B: black C: cold( ) 4. This _______ the wind.A: are B: am C: is( ) 5. I like ________ in the snow.A: play B: plays C: to playsun(形容词)______rain(形容词)______snowy(名词)_____wind(形容词)______cloudy(名词)______我的疑问:自主预习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试着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探究一:试读四会单词1.I’m(完全形式)I am2.when 3.birthday 4.how old 5.you’re(完全形式)you are4.探究二:试着和学习伙伴合作,完成对话。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导学案设计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时 2 授课日期课型讲授课学习内容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内容补充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2,、《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3、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主学习、标注问题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2、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二、初步了解课文,粗读课文。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1、初步了解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班级:姓名:组号: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2、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在乐曲中,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
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二、自学提纲:(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条件: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____战役: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2、昭君出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四、知识图解: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13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学习目标:1、记住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第一边界条约名称和签订时间。
能说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取得斗争胜利的原因。
2、能说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3、能说出《尼布楚条约》的意义【自主学习】1、认真看课本(阅读第 73页至第 77页课本)2、自主完成:一、戚继光抗倭1、原因:明朝中叶,军备废驰,军队战斗力削弱,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烧杀抢掠。
2、过程:戚继光功勋最为卓著,当时称他领导的军队为“”。
3、结果:年,长期危害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倭患基本解除。
4、如何评价戚继光?。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17世纪20年代,殖民者和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
年,荷兰驱逐西班牙在台湾的势力,从此独占台湾。
2、过程:1661年,一直在东南沿海抗清的明朝将领,决心渡海收复台湾。
这年3月,他抵达台湾。
年2月,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结束了殖民统治。
三、雅克萨之战1、背景:明清交替之际,不断东扩,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等地筑城设防。
2、过程:皇帝时,决定攻打雅克萨。
年,清军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
次年,清军攻克雅克萨。
3、结果:年,中俄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
4、《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年,签订双方。
5、《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是:。
6、该条约的性质:。
7、该条约签订的意义:。
8、签订后的影响:。
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1)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2)该条约签订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谁?(3)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作了哪些努力?【当堂达标】选择1、我国沿海地区受倭寇侵扰开始于【】A、元朝初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戚继光2、“开辟荆棘,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知识导航鸦片战争(1840-1842)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发动战争。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过程: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1842年,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
战败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结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等(2)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
1844年,清政府与美、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42-1860)原因:(1)英国等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2)根本: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列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过程:(1)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3)1859年,英、法借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清军反击(4)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结果:(1)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洋务运动和外交近代化)开眼看世界1.背景:到鸦片战争的冲击,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意蕴”等十个生词,和“信手拈来”等十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核心概念“无言之美”的内涵,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
3.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和记忆“意蕴”等十个生词,以及“信手拈来”等十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为理解文章奠定语言基础。
同时,深入理解核心概念“无言之美”的内涵,是把握文章主旨和观点的关键。
学生需要理解“无言之美”如何在文章中被定义、阐述和应用。
2.学生需要能够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包括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展开论述、得出结论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并理解这些观点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材料、例子和论证来支持的。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被视为学习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文题解读“无言之美”中的“无言”是指含蓄、留白,言不尽意;“美”是“无言”的美学特点。
标题暗含了论点。
一、基础积累1.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翻译家。
他的《谈文学》《谈美》等,深入浅出,内容详尽,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代表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①正音正字意蕴.(yùn)缥缈.(miǎo)譬.如(pì)颦.(pín)娥.眉(é)寂寥.(liáo)宏.壮(hóng)谚.语(yàn)顷.刻(qǐng)擒.住(qín)铢.两悉称(zhū)心旷神怡.(yí)惟妙惟肖.(xiào)栩栩.如生(xǔ)信手拈.来(niān)②理解词义: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第13—15课《最出色的球员》《我打败了男子汉》《我的梦想》编制人:陈婷复核人:使用日期:2013.5 编号 15 今日名言: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俄)马雅可夫斯基【学习目标】1.我要扫清字词障碍,积累重点词语和成语,并学会使用。
(重点)2.我要感受到体育健儿的优秀品质,参与到阳光运动中来。
(难点)【思维导航】三篇课文同时学习,一定要先看问题,再读文,省时高效,还要边读课文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和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还要从体育健儿身上受到不同的教育和感染。
迈尔克·乔丹张山卡尔·刘易斯【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一)走近体育名人:(*了解即可)1.迈克尔·乔丹:美国NBA著名篮球球员,被称为空中飞人。
2. 张山:中国射击运动员,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张山将携队员复出参赛。
3. 卡尔·刘易斯: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曾经获得奥运会100米、200米和跳远金牌。
(二)我的词库:(*温馨提示:读准、理解意思、会用)成绩擅长闭塞胆怯迷惘羁绊氛围遏制蔓延陷阱挫折苛求享受巾帼靶子允许稔熟角色谶语抑制譬如魅力羡慕韵律祈祷乞讨沮丧簇拥嫉妒逊色遗憾震撼炫耀恩赐倘若给予才华横溢生龙活虎重振旗鼓一帆风顺热火朝天夯实基础千方百计子虚乌有翠绿欲滴赏心悦目唯我独尊屡立战功冥冥之中天助我也鬼使神差顾名思义阴盛阳衰桥揉造作故弄玄虚与日俱增别别扭扭茫然若失无济于事须臾或缺【文本探究,尝试分析】1.我想说说我从迈克尔·乔丹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
(至少三种)2.我要分析张山成功的原因。
3.我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业上如何能够获得进步或成功?4.我愿意说出我喜欢的一种或几种体育运动,并能谈出参加体育运动的收获。
(至少三方面)【拓展延伸,尝试提升】史铁生及其作品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班级:姓名:填写日期: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课题导入】1分钟美国的球星奥尼尔图片,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学习目标】2分钟1、简述“三角贸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英国在印度殖民掠夺的概况及影响。
【预习指导】5分钟(自主阅读课本P72-75页内容,用笔在书上勾划出知识点,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16世纪最大(最早)的殖民帝国是和。
2、17世纪初,、、积极开展殖民活动。
3、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二、三角贸易:(用笔在书上勾划出,作好批注)1、背景(直接原因):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
2、航程:出程(欧洲—非洲),;中程(非洲—美洲),;归程(美洲—欧洲),。
3、影响:对非洲——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丧失了近亿精壮人口。
对欧洲——赚取了大量血腥钱,加速了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用笔在书上勾划出,作好批注)1、殖民机构:2、侵略方式:3、突出代表:4、英国殖民侵略的影响:对印度——给印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印度在近代史以来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对英国——大量财富流入英国,转化为,这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引导探究】25分钟探究一:P.76为什么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请说一说它们殖民扩张的主要地区。
结合《世界历史地图册》从两国的地理位置、国家性质、新航路开辟的目的等方面说明。
探究二:P.73试一试,设计一幅简单明了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探究三:英国对印度是如何进行残暴殖民统治的,它的侵略方式有哪些?【课堂小结】2分钟学生小结。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当堂清学】10分钟1)、基础题1. 新航路开辟后,紧随葡萄牙、西班牙走上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是()A. 英国、法国B. 荷兰、日本C. 英国、美国D. 法国、美国2. 16世纪到19世纪的三百多年间,大西洋上发生的臭名昭著的贸易是()A. 鸦片贸易B. 商品贸易C. 三角贸易D. 海外贸易3. 今天美洲有各色人种,其中黑色人种主要来自()A. 非洲B. 欧洲C. 亚洲D. 澳洲4. 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机构是()A. 跨国公司B. 西印度公司C. 商贸公司D. 东印度公司2)、能力提升题5.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1)图中的贸易路线被称作什么?这条贸易路线的最先和最主要的经营者分别是哪国人?(P73-74查阅)(2)这种贸易对非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选做题(课外)1、简述英国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