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37.33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常见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敏分析发表时间:2012-10-31T11:29:46.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梁小利王国有[导读] 从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念珠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好,抗菌效果达100%。
梁小利王国有(河南省焦作市焦煤中央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100)【中图分类号】R3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69-02 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及免疫缺陷的病人的不断增加,真菌感染不断增加,尤其是念珠菌的感染。
抗真菌药物可有多种选择,而致病性真菌容易出现耐药性,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显得日趋重要,并成为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手段之一。
为了解我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常见念珠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306株的临床分布及其常见四种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1 材料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胸水、腹水、粪便、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3052份。
检出真菌306株,剔除重复菌株。
1.2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自制)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配方进行配制。
1.3质控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7CC22019.克柔念珠菌A7CC6258。
1.4菌种鉴定及其药敏实验。
鉴定及药敏实验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真菌测定系统及随机体外诊断鉴定及药敏试剂反应板进行检测。
2 结果2.1真菌分布306株真菌中,痰液标本检出最多,为184株,检出率为60.1%。
见表1。
2.2真菌种类 306株真菌中,分布最多的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
真菌种类分布构成比见表2。
2.3药敏分析念珠菌对两性霉素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高,达100%。
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的敏感性不一。
四种常见念珠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见表3。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1.引言1.1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判断细菌或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指用于解读试验结果,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的一组准则。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敏试验中,通常将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并测定其生长情况。
根据生长结果和一定的判定标准,可以将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三个等级。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立一般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
不同细菌和不同抗生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和抗生素,其判定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选择和疗效评估,并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详细探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的方向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长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的建议:首先,可以简要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议。
其次,可以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引言部分可以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药敏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背景信息。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文章的组织框架和目录结构。
93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2·临床研究·疗。
通常情况下,两肺皮质内结节要少于肺髓质,结节的大小、多少及分布状况会与接触粉尘的时间和吸入粉尘的数量有较强的关联。
两肺后部结节增多则与吸入粉尘颗粒的大小相关。
在收治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病变出现在肺后部,而且最大的病灶约为52 mm×43 mm。
平扫病灶密度相对比较大,在其内部可看见多发砂粒高密度阴影。
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尘肺中,除了有结节纤维斑块外,还可见肺纹理紊乱、肺血管扭曲、模糊不清、肺气肿等。
采用CT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患者的病变部位,比X线片的显示更为清晰和准确,缩短了患者的诊断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CT增强扫描能提高发现患者病灶的几率,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性质,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CT室医师可以根据CT增强扫描中病灶增强的有无、程度、增强方式等来判断病灶的部位、数量、形态、血供情况、生长方式等,借此做出可靠的定性诊断[3]。
在对患者进行CT 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向患者解释增强的目的,得到患者配合;在增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若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心脏病、哮喘病史等,对出现上述病症患者进行排除。
除此之外,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检测时还能够大大提升检测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提早治疗提供更多便利,保证患者的健康。
在本次实际的操作分析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包括血管、肋骨、横隔等在影像学检查时会作为遮挡物影响图像的质量,可能会造成图像失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分析的准确率,学习CT分析的技术知识,了解患者的实际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该种分析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大的意义,能够减轻患者的检测痛苦,为患者今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保障。
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分类和药敏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
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用改良纸片法测定标本分离的各类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结果临床念珠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2.0%),热带念珠菌(17.2 %),光滑念珠菌(10.1%),克柔念珠菌(9.4%),其他念珠菌(11.4 %)。
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1 %、3.4%,其次为伊曲康唑(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57.1 %),克柔念珠菌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非白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临床经验用药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关键词】念珠菌药敏试验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患者医院感染日益增多,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条件致病性念珠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又使得念珠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
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 11月呼吸道分离的437株念珠菌菌种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菌株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37株念珠菌。
1.2 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64548(S),白色念珠菌ATCC64550(R)。
1.3 真菌药敏琼脂及药敏纸片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等5种药敏纸片及改良Shadomy琼脂平板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
1.4 培养与鉴定菌落分离于沙保弱琼脂培养基(自制),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科技有限公司),鉴定API系统20C AUX试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1.5 药敏试验(1)接种液的配制:挑取单个菌落于无菌盐水,调制成为5×105CFU/ml的菌悬液,再用生理盐水1∶1稀释。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敏测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医疗实验室标准化的国际组织,他们发布的药敏结果判定标准对于准确判断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至关重要。
今年发布的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本文将从浅入深,全面评估并撰写这一主题。
1.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的基础概念在深入讨论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药敏测试的基础概念进行一定的介绍。
药敏测试是指通过实验室测试,确定细菌或真菌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敏感性。
而药敏结果判定标准则是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都需要考虑,包括抗生素的类型、浓度、微生物的种类等等。
2.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的重大变化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有哪些重大变化呢?可以看到这一版标准对一些传统认知进行了修正和更新。
例如对某些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定标准进行了修改,对某些细菌的抗药性评价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
这些变化是基于对临床数据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药敏结果判定。
3. 基于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的临床应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最新版的药敏结果判定标准以及了解其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临床案例的共享和病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际影响。
在某些疑难病例中,新版标准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有效地控制感染的进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对 2020 年版 CLSI 药敏结果判定标准持有积极的态度。
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操作流程一、操作步骤1、取一支分装的干粉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打开盖子,加入1.5ml(或30滴)超纯水,完全溶解后,在药敏板阴性孔(C-)中加入50µl培养液2、接种:将处理后的标本加入培养基中充分震荡混匀后,各吸取50µl加入c+孔及剩余药敏板各孔中,盖上药敏板盖。
3、将剩余培养基连同药敏板一起置于35℃孵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妇科标本:采集: 首先擦去阴道口多余粘液,再用无菌棉签在阴道内旋转1~2次取分泌物。
处理:建议将采集到的标本用1.5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取50-100µl,加入培养基。
(2)男科标本:分泌物:用无菌棉签在包皮内侧或阴茎沟部捻转2~3次取分泌物,直接加入培养基。
前列腺液:由临床医生进行前列腺按摩术采集,用无菌容器收集,取50µl-100µl加入培养基。
(3)痰标本:清洁口腔后,取深部痰液,用无菌容器收集;用接种环挑取1-2环无凝块痰液直接加入培养基中充分震荡混匀。
(4)皮屑标本:病损部位刮取皮屑或分泌物,用无菌容器收集,直接加入培养基。
(5)粪便、尿液及血液标本:经细菌培养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麦氏单位,取50µl加入培养基。
三、结果判断1、阳性和阴性判断标准。
1) C+孔培养基变黄色或黄绿色(且孔底有菌体沉积),为阳性(+);2) C+孔培养基不变色或变成黄绿色(且孔底无菌体沉积),为阴性(-)。
2、C-孔阴性(-),C+孔阳性(+)试验有效,判断余下各孔结果。
3、C-孔阳性(+),表示污染,试验无效。
4、C-孔阴性(-),C+孔阴性(-)表明无白色念珠菌生长,余下孔不判断结果。
5、药敏结果判定:A孔(-)B孔(-)敏感A孔(-)B孔(+)中敏A孔(+)B孔(+)耐药四、注意事项1、产品在有效期内如出现混浊或已经变色不能继续使用。
2、本产品采用密封包装,一经打开后,请一次用完。
耳念珠菌药敏解释标准clsi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耐药性真菌,对抗真菌感染的治疗造成了挑战。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一个制定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的组织,它发布了关于真菌药敏测试的标准。
CLSI对于耳念珠菌的药敏解释标准主要涉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结果解释。
在CLSI标准中,药敏测试结果通常被解释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具体来说,对于不同的抗真菌药物,CLSI标准规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的范围,根据MIC 的结果,将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类。
在CLSI标准中,对于每种抗真菌药物,都有特定的MIC值范围被定义为敏感、中介和耐药。
这些标准值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和研究得出的,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准确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敏测试结果的解释,CLSI标准还包括了实验室操作的指南,确保药敏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指南涵盖了样本处理、药物浓度的选择、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和结果解释等方面,以确保实验室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药敏测试。
总的来说,CLSI标准为耳念珠菌药敏测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评估耳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实验室研究,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和典型报告解读1. 引言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也称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或细菌敏感度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通过对细菌感染的病人样本进行试验,评估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以确定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文将全面评估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执行标准和典型报告解读,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临床实验。
2.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在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时,有一系列执行标准的要求需要满足。
必须采集来自病人临床样本的细菌,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后,需要对细菌进行纯化和鉴定,以确保获得的细菌纯种。
接下来,根据临床样本中的细菌培养液,制备不同抗生素的浓度梯度,利用扩散法或微量培养法进行敏感性试验。
试验中必须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典型报告解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典型报告通常包括细菌菌株的鉴定信息、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以及解释说明。
在报告中,每种抗生素都会根据细菌对其的敏感性被划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三个等级。
解释说明部分将说明每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并结合临床数据,提供建议的治疗方案。
通过典型报告的解读,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执行标准要求和报告解读中,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个人看来,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不仅需要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还需要理解临床背景和病人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5. 总结和回顾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执行标准和典型报告解读对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在执行标准中,关键是保证细菌培养的纯化和鉴定准确无误,以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准确进行。
而在典型报告解读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情况,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药敏结果的判定标准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对于药敏结果的判定,主要采用三级划分制度:
1、敏感:当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有效时,称该细菌对该抗菌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
说明在常规剂量下,药物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超过该细菌MIC的5倍以上。
2、中敏或中介:仅当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才有效,或者细菌仅在体内抗菌药物浓缩的体液(如尿液、胆汁)中被抑制时,表示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具有中等敏感性。
这意味着在常规剂量下,药物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该细菌的MIC。
3、耐药:当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无效时,表明该细菌对该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这意味着即使在大剂量用药时,药物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也达不到对细菌的MIC。
对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应用的方法学评价摘要】目的对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提供的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估。
方法选用念珠菌显色平板培养法作为参考方法,日常妇科门诊病例作为标本来源,两方法同时做平行试验加以对照。
结果经两法相关联的X2显著性检验显示两方法之间关联非常显著(P<0.01),且同时显示一致性显著(ad>bc),但两法不一致部分也相差非常显著(P<0.01);进一步检验两方法阳性率之间差异显著性,显示两者差异显著(0.05≥P>0.01)。
结论当鉴定孔(C+孔)判为阴性(-)、±和+时存在漏诊(5.1%)和误判(14.8%);但当鉴定孔(C+孔)判为++及以上时两种方法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率达97.1%,准确性、可靠性高。
【摘要】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方法学评价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是专门选择性快速培养出白色念珠菌,而其他念珠菌则受到抑制,并能在培养至24小时时同时给出鉴定及药敏结果的新试剂。
方便快捷是其特点,但其鉴定部分(C+孔)的结果可靠性如何?笔者将其与我们惯用的念珠菌显色平板培养法加以对照,观察其符合程度以验证其可靠性,而药敏结果则不在本文的观察之列。
方法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均来自门诊的妇科病例236人次,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33.4岁。
1.2试剂:1.2.1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由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提供;1.2.2念珠菌显色平板由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方法 236例都同时做了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及念珠菌显色平板培养。
1.3.1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操作及结果判断:按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执行;1.3.2念珠菌显色平板培养的操作和结果判断标准:按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执行;1.3.3菌量:笔者为了反应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的鉴定孔(C+孔)及念珠菌显色平板上念珠菌数量多少特设定由±(少量)~++++来表示不同程度的菌量,以利于更准确地说明问题。
念珠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念珠菌的药敏性常常与其他细菌不同,因此对其进行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念珠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对这种真菌进行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真菌,可以在口腔、肠道、皮肤及黏膜中生长繁殖。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长,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或遭受打击时,念珠菌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病原体。
它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包括念珠菌性口腔炎、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念珠菌甚至还会引起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为了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念珠菌感染,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念珠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念珠菌的药敏性与其他细菌不同,因为它们通常对头孢菌素、青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不敏感。
因此,在判断念珠菌药敏结果时,医护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些特点。
在进行念珠菌药敏测试时,医护人员通常使用体外培养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将念珠菌分离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以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Sabouraud、PDA以及Difco等。
这些培养基可以较为稳定地生长念珠菌,并且对其药敏性的测试结果也比较准确。
在进行念珠菌药敏测试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
一般来说,念珠菌的药敏结果分为以下几类:
1.敏感(S)
如果念珠菌对某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低于或等于特定标准浓度,即表明该药物对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在实际治疗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
2.中度敏感(I)
如果念珠菌对某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高于特定标准浓度,但仍在一定范围之内,即表明该药物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
在实际治疗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但需要密切监测疗效。
3.耐药(R)
如果念珠菌对某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高于特定标准浓度,并且超出了一定范围,即表明该药物对念珠菌已经具有了明显的耐药性。
在实际治疗中,这些药物无法有效地治疗念珠菌感染,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解读念珠菌药敏测试结果时,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
例如,念珠菌的菌株来源、患者的年龄、免疫状况以及治疗方案等都可能会影响药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念珠菌药敏测试时,医护人员需要全面考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总之,念珠菌药敏测试是念珠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测试,并准确解读测试结果。
通过科学、全面地进行药敏测试,可以为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