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56页word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55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理解图纸的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规定。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
重点: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绘制简单零件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机械图纸,引发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基本知识,结合挂图和模型进行示范。
3. 示例:以一个简单零件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基本知识进行绘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
2. 绘制简单零件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轴的零件图。
2. 答案: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正确,图形清晰,符合机械制图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绘制更复杂的零件图,提高自己的机械制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示例和练习环节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1)难点: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
详细说明:在机械制图过程中,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至关重要。
《机械制图》教案教学进度第1周:绪言(学习意义、要求及内容介绍)§1.1 图样(P.1)第2周:§1.2 图线(P.2-7)第3周:补充内容——弧线的连接(P.19)第4周:§1.3 绘图工具(P.14-17)§1.4平面图形的分析(P.17-18)第5周:§1.5 平面图形的分析(P.18)§1.6 平面图形的画法步骤(P.18-19)第6周:§1.7 平面图形的画法步骤——手柄画法第7周:§2.3 尺寸标注的初步知识(P.7-10)第8周:§2.4 其他规定(P.10-13)第9周:§2.5 平面图形的画法步骤第10周:期中考试第11周:平面图形绘制练习第12周:平面图形绘制练习第13周:§3.1投影法(P.20)§3.2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一)(P.21)第14周:§3.2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二)——点的投影(P.21-25)第15周:§3.2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二)——点的投影(P.21-25)第16周:§3.2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三)——直线段的投影(P.25-28)第17周:§3.2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三)——直线段的投影(P.25-28)第18周:§3.2 基本几何元素的投影(四)——平面形的投影(P.28-32)第19周:总复习第一课1.1绪言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机械制图的意义2.了解学习要求、方法,产生学习兴趣、动力3.认识图样、立体图和零件图教学重点:认识学习机械制图的意义,明确学习要求,产生学习兴趣教学准备:1.积累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认识的资料2.收集娱乐智力作品和日常生活中有关机械制图的题例3.制作上述有关内容的投影片教学内容:一、认识学习机械制图的意义二、了解学习内容和目标三、明确学习要求四、学习教学过程:图样1.图样的名称2.图样种类及特点教学板书: 绪言1、什么是图样?2、图样和立体图的区别?(1)图样只能反映真实形体的尺寸和大小。
《机械制图》全部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图纸和技术标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手工制图方式已逐渐被电子制图技术所取代。
本教案旨在全面介绍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电子制图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2.1 机械制图概述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制图的作用和作图原则。
2.2 制图工具和材料传统机械制图所需的制图工具和材料;电子制图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
2.3 坐标系和测量二维坐标系和三维坐标系的建立;常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4 图样简化和放样图样简化的原则和方法;放样的步骤和技巧。
第三章:投影法3.1 正交投影法正交投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的绘制方法。
3.2 斜投影法斜投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等角斜投影和等面斜投影的绘制方法。
第四章:尺寸标注和图样检查4.1 尺寸标注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方法;尺寸标注的常用符号和约定。
4.2 图样检查图样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常见图样错误和修改方法。
第五章:零件图绘制5.1 四种主视图的绘制常用零件的主视图绘制方法和技巧。
5.2 剖视图的绘制剖视图的类型和绘制方法;剖视图的标注和符号。
5.3 展开图和折弯图展开图和折弯图的绘制方法;展开图和折弯图的标注和符号。
第六章:装配图绘制6.1 装配图的概念和分类装配图的作用和分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
6.2 零件位置的确定零件位置的确定方法和步骤;装配关系的表示方法。
6.3 装配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原则和技巧;装配图中的标注和符号。
第七章:电子制图软件应用7.1 AutoCAD基础AutoCAD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的使用。
7.2 SolidWorks基础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零件和装配的绘制和编辑。
7.3 Pro/ENGINEER基础Pro/ENGINEER三维建模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零件和装配的建立和编辑。
《机械制图》中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学会使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
(3)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绘图。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图幅、比例、视图、投影变换等。
2.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点、线、面的投影,剖面、断面、局部放大图等。
3. 机械制图的基本方法:手工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4. 国家标准:图样格式、尺寸标注、符号表示等。
5. 简单机械图样的阅读和绘制: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国家标准的应用。
(3)简单机械图样的阅读和绘制。
2. 教学难点:(1)投影变换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操作技巧。
(3)复杂机械图样的阅读和绘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
(2)示范法:示范绘制图样和操作CAD软件。
(3)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绘制图样和操作CAD软件。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项目。
2. 教学手段:(1)板书、PPT等传统教学手段。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
(3)实体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
五、教学进程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课时,本章内容安排课时。
2. 教学进程:(1)第1-3课时: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第4-6课时: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几何作图,以及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
重点在于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幅面、比例、线条等。
2. 学会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完成几何作图。
3. 掌握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提高读图和绘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
重点:平面图形的绘制,尺寸标注的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制图板、绘图仪器、模型等。
2. 学具:图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图纸,引发学生对制图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幅面、比例、线条等。
b. 介绍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以正方形、圆形为例进行讲解。
c. 演示几何作图,如等分线段、画圆等。
d. 讲解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图形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完成几何作图,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c. 学生进行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4. 例题讲解:a. 以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为例,讲解制图过程。
b. 分析例题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制图基本知识:a. 图纸幅面、比例、线条b. 平面图形绘制方法c. 几何作图d. 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2. 例题解析3.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绘制和尺寸标注的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几何作图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机械制图》中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机械图纸的能力,能看懂简单的机械图纸。
(3)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机械制图能力,能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机械图纸的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绘制机械图纸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规范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图线、比例、标注、投影、视图等。
2. 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绘制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零件图等。
3. 机械制图的方法: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视图的绘制、标注的运用、计算机绘图技巧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机械制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知识:讲解图线、比例、标注、投影、视图等基本知识。
3. 示范操作:演示绘制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零件图等基本技能。
4. 练习巩固: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
2. 绘制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并标注尺寸。
3. 分析一个简单的零件图,理解其结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运用、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笔试、实践操作等。
3. 评价标准:能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正确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图纸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
2. 采用案例教学法,提供实际的机械图纸案例,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纸的能力。
理论课教案审查签字: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4分钟)【复习】(10分钟)【新课导入】(2分钟)【新课讲授】(66分钟)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进入授课状态2、考勤:掌握学生出勤人数。
二、复习提问零件有几种配合的性质?三、提问导入:零件的表面质量是有要求的,如何表达呢?四、新课讲解:(1)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评定参数在零件加工时,由于切削变形和机床振动等因素,使得零件的实际加工表面存在着微观的高低不平,这种微观的高低不平程度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轮廓最大高度(R Z)。
实际使用时多选用Ra ,也可选用Rz。
参数值可给出极限值,也可给出取值范围。
参数Ra较能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不平度,所以优先选用Ra作为评定参数;参数Rz在反映表面微观不平程度上不如Ra,但易于在光学仪器上测量,特别适用于超精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2)表面粗糙度代号GB/T131-1993规定,表面粗糙度代号是由规定的符号和有关参数组成,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和意义如下表所示表8-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画法序号符号意1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或有关说明时,仅适用于简化代2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3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4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5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表面粗糙度要求。
6 当参数值的数字或大写字母的高度取8mm,三角形高度取3.5mm,不是2.5时,粗糙度符号和三角3)常用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与加工方法表8-2 常用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与加工方法1、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演示及课件演示相结讲解教学内容2、要求学生在教材上记录重点内容3、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适时地提问学生,提醒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
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视图的投影原理、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以及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重点讲解三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视图判断零件的实际形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图的投影原理,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2. 能够根据给定的视图,判断零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
3. 学会正确标注零件尺寸,提高制图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尺寸标注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视图的投影原理,零件形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机械制图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
学具:绘图板、绘图仪器、制图用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通过视图表达机械零件的形状。
2. 理论讲解:a. 讲解视图的投影原理,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b. 通过实例演示,讲解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c. 分析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提高制图准确性。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视图,分析零件的实际形状。
b. 每组派代表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出示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b.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b. 教师批改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视图的投影原理2.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3.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给定视图的机械零件,并标注尺寸。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视图(如斜视图、局部视图等)的绘制方法,提高制图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机械零件,进行观察和练习。
机械制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图线的绘制方法,以及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绘制图线,并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线的绘制方法,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
学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机械图纸,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的规格、比例等。
b. 讲解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 例题讲解:a. 以一个简单零件为例,讲解图线的绘制方法。
b. 分步骤演示如何绘制简单零件图。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指定零件的图线。
b.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六、板书设计1. 制图的基本知识2. 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3. 图线的绘制方法4. 简单零件图的绘制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指定零件的简单零件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a. 了解更多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曲线板、模板等。
b. 掌握三维零件图的绘制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线的绘制方法,简单零件图的绘制。
2. 教学重点: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3. 例题讲解:详细步骤和技巧的演示。
4. 作业设计:题目难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和拓展。
一、图线的绘制方法和简单零件图的绘制1. 图线的绘制方法:a. 确定图线的类型,如实线、虚线、点划线等。
机械制图教学案 [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则;3.能够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机械制图的定义和作用;–机械制图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则;–机械制图的常用尺寸标注方法。
2.机械制图的绘制方法:–机械零件的基本绘制方法;–机械零件的投影方法;–机械零件的细节绘制方法;–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3.机械制图实践:–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1.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2课时)•讲解机械制图的定义和作用;•介绍机械制图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演示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则的使用方法;•示范机械制图的常用尺寸标注方法。
2. 机械制图的绘制方法(4课时)•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绘制方法,包括线段、圆弧的绘制;•示范机械零件的投影方法,包括正投影和等角投影;•演示机械零件的细节绘制方法,包括螺纹、螺孔等细节的绘制;•示范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基本组件的布局和拆装示意图。
3. 机械制图实践(6课时)•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装配图的绘制;•组织学生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方法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给予积极学习的学生鼓励和奖励;2.作业评估:布置相应的机械制图练习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3.实践评估:针对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任务,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资源1.PowerPoint演示文稿: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和绘制方法的演示;2.机械制图教材:包括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绘制方法的详细讲解;3.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样例纸质图纸;4.计算机绘图软件:用于学生进行机械制图的实践练习。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 学会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基本绘图方法。
3. 熟悉正投影原理,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
4. 学会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能正确表达其形状。
5. 掌握机械制图的标注方法,包括尺寸、公差、形位、表面粗糙度等。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绘图的基本方法2. 正投影原理投影面和投影方法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变换3. 组合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的组合方式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常见组合体的三视图绘制实例4. 机械制图的标注尺寸标注的规则和方法公差、形位、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标注的综合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基本绘图方法和技巧正投影原理及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机械制图的标注方法2. 教学难点:投影变换的计算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标注的综合练习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绘图方法和技巧。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图纸,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绘图工具和仪器。
2. 学生准备绘图用品,如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3. 准备一些典型的组合体模型或图纸,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的标准标准的含义和作用标准的分类和结构标准的应用和执行2. 视图基本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展开视图3. 断面图和剖面图断面图的种类和画法剖面图的种类和画法断面图和剖面图的应用4. 机械制图的符号和标注符号的种类和意义标注的规则和方法符号和标注的组合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图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断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符号和标注的规范使用2. 教学难点:视图的转换和绘制断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技巧符号和标注的综合应用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图纸中的标准应用。
机械制图教案(一)章节名称: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机械制图的规范和标准。
3. 学会使用机械制图工具和材料。
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投影、视图、剖面等。
2. 机械制图的规范和标准,如图幅、比例、标注等。
3. 机械制图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如画图板、丁字尺、圆规等。
教学步骤:1. 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讲解机械制图的规范和标准。
3. 演示机械制图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4. 学生练习绘制简单的机械制图。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学生能掌握机械制图的规范和标准。
3. 学生能熟练使用机械制图工具和材料。
机械制图教案(二)章节名称: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
2. 掌握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
3. 学会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视图。
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如正投影、斜投影等。
2. 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如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
3. 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视图,如直线、平面、圆等。
教学步骤:1. 介绍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
2. 讲解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
3. 演示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视图。
4. 学生练习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视图。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机械制图的投影方法。
3. 学生能熟练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视图。
机械制图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图的标注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图的标注意义。
2. 掌握机械制图的标注方法。
3. 学会绘制机械制图的标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的标注意义,如尺寸、符号、文字等。
2. 机械制图的标注方法,如线性标注、角度标注、径向标注等。
3. 绘制机械制图的标注。
教学步骤:1. 介绍机械制图的标注意义。
2. 讲解机械制图的标注方法。
3. 演示绘制机械制图的标注。
4. 学生练习绘制机械制图的标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机械制图的标注意义。
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投影原理及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投影原理,能够准确地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制图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特别是斜视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投影原理的理解,制图工具的使用,三视图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制图板,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
学具:制图板,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图形。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制图工具的使用,投影原理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个简单的物体为例,现场演示如何绘制三视图,并解释投影原理。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绘制一个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找出绘制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制图基本知识2. 制图工具的使用3. 投影原理4. 三视图绘制方法5. 例题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立方体的三视图。
答案:正视图为一个正方形,俯视图为一个正方形,左视图为一个正方形。
2.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圆柱的三视图。
答案:正视图为一个矩形,俯视图为一个圆,左视图为一个矩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绘制更复杂的物体,提高制图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三维建模软件,将制图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特别是斜视图的绘制。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图线的绘制技巧,以及简单零件图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制图的标准和规范。
2. 学会使用制图工具,能够熟练绘制图线,提高制图技巧。
3. 能够阅读并绘制简单零件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线的绘制技巧,简单零件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图线的绘制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板书工具、制图工具、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机械零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零件的形状和结构。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线的种类、线型、线宽等,并强调制图标准和规范。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个简单零件图为例,讲解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制图工具。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现场绘制一个简单零件图,教师巡回指导。
6. 互动交流(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轴测图。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参照教材示例,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制图知识,提高制图水平。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图知识,提高制图能力。
通过严谨的用词和流畅的段落衔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机械制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4. 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要准确把握。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视图的投影原理,能够准确绘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 学会运用剖面视图表达零件内部结构;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剖面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在表达零件内部结构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基本视图的投影原理及其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模型;2. 学具:制图板、绘图仪器、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机械零件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基本视图的投影原理及绘制方法;(2)剖面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在表达零件内部结构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为例,演示如何绘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剖面视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给定零件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及剖面视图。
5. 课堂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基本视图的投影原理及绘制方法;2. 黑板右侧:剖面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3. 中间区域:例题演示及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给定零件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及剖面视图;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类型的视图表达方法,如斜视图、局部视图等,以及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这些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内容的剖面视图绘制方法及其应用;2. 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即学会运用剖面视图表达零件内部结构;3. 教学难点,即剖面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在表达零件内部结构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作业题目及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拓展研究。
第七章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7—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一、螺纹的基本知识1螺纹的形成螺纹是圆柱或圆锥表面上沿着螺旋线所形成的具有规定牙型的连续凸起和沟槽。
在圆柱或圆锥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外螺纹,在圆柱(或圆锥)内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内螺纹,如图6—2所示。
2.螺纹的结构要素(1)牙型—通过螺纹轴线的剖面上螺纹的轮廓形状,称为螺纹的牙型。
图6—2所示的三角形牙型,梯形、锯齿形和矩形等牙型。
(2)公称直径—公称直径是代表螺纹尺寸的直径,指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
螺纹的直径有三种(图6—2):大径——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切的假想圆柱的直径,代号为D(内螺纹)和d(外螺纹)。
小径——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切的假想圆柱的直径,代号为D(内螺纹)和d(外螺纹)。
中径——通过牙型上沟槽和凸起宽度相等处的一个假想圆柱的直径,代号为D2(内螺纹)和d2(外螺纹)。
(3)线数(n) —螺纹有单线和多线之分:沿一条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图6-3n);沿两条以上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多线螺纹(图6 -3b)。
(4)螺距(P)和导程(P) —螺纹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点的轴向距离称为螺距;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导程。
(5)旋向—螺纹有右旋和左旋之分。
沿旋进方向观察时,顺时针旋转时旋入的螺纹为右螺纹,右螺纹为常用的螺纹(图6-4 b);逆时针旋转时旋入的螺纹为左螺纹(图6—4a)。
外螺纹和内螺纹成对使用,但只有当上述五个要素完全相同时,才能旋合在一起。
3.螺纹的分类螺纹按用途可分为四类(1)紧固螺纹(2)传动螺纹(3)管螺纹(4)专用螺纹二、螺纹的规定画法(GB/T 421-59.1—1995)1)外螺纹(1)牙顶线(太径)用粗实线表示(2)牙底线(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在螺杆的倒角或倒圆部分也应画出(3)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只画约3/4圈,此时轴上的倒角省略不画(4)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2)内螺纹(1)在剖视图中.螺纹牙顶线(小径)用粗实线表示.牙底线(大径)用细实线表示;剖面线画到牙顶线粗实线处(2)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牙顶线(小径)用粗实线表示,表示牙底线(大径)的细实线H画约3/4圈;孔口的倒角省略不画当需要表示螺纹牙型时,可采用剖视或局部放大图画出几个牙型3). 螺纹旋合(1).在剖视图中.内外螺纹的旋合部分按外螺纹的画法绘制(2).未旋合部分按各自的规定画法绘制.表示大小径的粗实线与细实线应分别对齐.三、螺纹的图样标注螺纹采用规定画法后,在图上看不出它的牙型、螺距、线数和旋向等结构要素,需要用标记加以说明。
国家标准对各种常用螺纹的标记及其标注方法的规定见表6- 2。
1..螺纹的标注方法普通螺纹。
大径20,粗牙,螺距2.5,右旋;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5g,顶径公差带代号6g;旋台长度为40普通螺纹,大径36,细牙,螺距2,右旋;螺纹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同为6g,中等旋合长度梯形螺纹.公称直径为40,导程14,螺距7,右旋,中径公差带代号为7H。
中等旋舍长度锯齿形螺纹,大径32,单线,螺距6.左旋;中径公差带代号7e,中等旋合长度螺纹标记和标注时应注意:(1)普通螺纹的螺距有粗牙和细牙两种,粗牙螺距不标注,细牙必须注出螺距。
(2)左旋螺纹要注写LH,右旋螺纹不注。
(3)螺纹公差带代号包括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如5g、6g,前者表示中径公差带代号,后者表示顶径公差带代号。
如果中径与顶径公差带代号相同,则只标注一个代号。
有关公差带的内容,将在第八章中叙述。
(4)普通螺纹的旋合长度规定为短(s)、中(N)、长(L)三组,中等旋台长度(N)二、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在螺纹连接的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螺杆的轴线时,螺钉、螺栓、螺柱、螺母及垫圈等均按未剖切绘制,接触面只画一条线,相邻两零件剖面线方向相反。
螺纹紧固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退刀槽等均可省略不画。
螺钉、螺栓、螺母等可采用表6—3所列的简化画法。
二、螺纹紧固件常用的紧固件螺钉、螺栓、螺柱、螺母及垫圈1.螺纹紧固件(1)定义(2)种类(3)作用2紧固件的标记名称,标准编号,型式与规格-性能等级或材料-表面处理举例:螺栓 GB5782-86 M12×80-8.8-Zn·D螺栓GB/T 5782 M20×f螺母GB/T 6170 M20垫圈GB/T 97.1 203.螺纹紧固件的比例画法(1)螺栓连接作用:螺栓用来连接不太厚的并能钻成通孔的零件。
画法:螺栓长度 z=sl+s2+h+m+a例如已知螺纹紧固件的标记为:螺栓GB/T 5782 M20×f螺母GB/T 6170 M20垫圈GB/T 97.1 20查GB/T6170和GB/T97.1可得m=18,^=3取a=O.3×20=6设被连接零件S】=25,S 2=25则有z≥25+25+3+18+6=77根据(JB/T 5782查得与77最近的标准长度为80,即为螺栓的有效长度,同时查得螺栓的螺纹长度为46。
画螺栓连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2)螺柱连接作用:当两个被连接的零件中,有一个较厚或不适宜用螺栓连接时.常采用螺柱连接。
图6-8a.画法:螺柱的规格:螺纹大径d由连接的强度要求或结构要求确定,螺柱的公称长度z则由下式计算(图6 -8b):l≥S+h+m+a(3)螺钉连接作用:螺钉连接按用途可分为连接螺钉和紧定螺钉两类。
前者用于连接零件,后者用于固定零件。
画法:1)连接螺钉用于受力不大的场合,将螺杆穿过较薄的被连接零件的通孔后,直接旋入较厚的被连接零件的螺孔内,实现两者的连接。
螺钉连接画法(简化)如图6-9所示。
画螺钉连接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螺钉的螺纹终止线应画在螺纹孔口之上。
②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螺钉头部的一字槽应画成与水平线成45。
的斜线。
2)紧定螺钉紧定螺钉用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对位置,使它们不产生相对运动。
如图§6-2 齿轮齿轮是广泛用于机器或部件中的传动零件,除了用来传递动力外,还可以改变机件的回转方向和转动速度。
例如在图6—1所示的齿轮油泵中,就是依靠一对齿轮的啮合传动来加压输油的。
图6-11表示三种常见的齿轮传动形式。
圆柱齿轮通常用于平行两轴之间的传动(图a);锥齿轮用于相交两轴之间的传动(图b);蜗杆与蜗轮则用于交错两轴之间的传动(图c)。
本节主要介绍直齿圆柱齿轮(圆柱齿轮的轮齿有直齿、斜齿、人字齿等)的基本参数及画法规定。
一、直齿圆柱齿轮的各几何要素的名称及代号(图6—12)1.齿顶圆直径(d。
)通过轮齿顶部的圆的直径。
2.齿根圆直径(d )通过轮齿根部的圆的直径。
3.分度圆直径(d) 分度圆是一个约定的假想圆,齿轮的轮齿尺寸均以此圆直径为基准确定,该圆上的齿厚s与槽宽e相等。
4.齿顶高(h ) 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5.齿根高(h ) 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6.齿高(h ) 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7.齿厚(s) 一个齿的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8.槽宽(e) 一个齿槽的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9.齿距(p)相邻两齿的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10.齿宽(e) 齿轮轮齿的轴向宽度。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1.齿数(z) 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
2.模数(m) 齿轮的齿数z、齿距P和分度圆直径d之间有如下关系:3. rrd=zp即d=gp/"4.令p/Ⅱ=m,则d=mz。
3.齿形角(n) 齿廓曲线与分度圆的交点处的向与齿廓在该点处的切线所夹的角。
4.传动比(t) 传动比为主动齿轮的转速“1(/min)与从动齿轮的转速n 2(r/min)之比,可得5.中心距(a) 两圆柱齿轮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称为中心距,即:a=(dl+d2)/2:m(。
l+。
2)/20三、直齿圆柱齿轮几何要素的尺寸计算┃名称代号计算公式齿顶高 h a齿根高 hf齿高 h分度圆直径 d齿顶圆直径 d。
齿根圆直径 df四、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1.单个圆柱齿轮2.啮合的圆柱齿轮在垂直于圆柱齿轮轴线的投影面上的视图中,啮合区内齿顶圆均用粗实线绘制(图6—14n所示的左视图),或按省略画法(图6—146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两啮合齿轮轴线时,在啮合区内,将一个齿轮的轮齿用粗实线绘制,另一个齿轮的轮齿被遮挡的部分用虚线绘制(图6—14。
主视图),被遮挡的部分也可以省略不画。
在平行于圆柱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外形视图中,啮合区不画齿顶线,强用粗实线画出节线(节线是一对圆柱齿轮保持标准中心距啮合时两分度圆柱面的切线),如图6 14c所示。
如图6—15所示,在齿轮啮合的剖视图中,由齿根高与齿顶高相差0.25 m,因此,一个齿轮的齿顶线和另一个齿轮的齿根线之间,应有0.25 m的间隙。
§6-3键和销一、键连接键是用来连接轴和装在轴上的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起传递转矩作用的常用标准件。
应用较广的键有普通平键和半圆键。
从图6—1齿轮油泵的右端可见,传动轴的伸出端与传动齿轮是依靠普通平键连接的。
先将平键嵌入轴上键槽内,再把轴与键对准齿轮孔上的键槽插入,使轴与齿轮连接。
当齿轮转动时,带动轴一起转动。
键是标准件,使用最多的普通平键的尺键槽的剖面尺寸,可按轴径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得出。
普通平键的形式有A,B,c三种,其形状和尺寸如图6—20所示。
在普通平键的标记中,A型平键省略“A”字,而B型、c型应写出“B”或“c”字。
普通平键标记示例:键18×100 GB/T1096表示b=18mITl.h=11mm,L=100mm的圆头普通平键。
键C18×100 GB/T1096表示b=18mm,h=¨mm,L=100mm的单圆头普通平键(c型)。
图6—21“所示为轴和齿轮的键槽及其尺寸标注。
图6—216所示为轴和齿轮用键连接的装配画法。
剖切平面通过轴和键的轴线或对称面,轴和键均按不剖形式画出。
为了表示轴上的键槽,采用了局部剖视。
键的顶面和轮毂键槽的底面有间隙,应画两条线。
二、销连接销也是常用的标准件,通常用于零件间的连接或定位。
常用的销有圆柱销、圆锥销和开口销等。
开口销与带孔螺栓和槽形螺母一起使用,将它穿过槽形螺母的槽口和带孔螺栓的孔,并将销的尾部叉开,可防止螺纹连接松脱。
图6—22所示为常用三种销的连接画法,当剖切平面通过销的轴线时,销作不剖处理。
第七章零件图部件的表达§7~l 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知识一、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和关系任何一台机器或一个部件均由若干零件准件和专用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使用要求装配而成。
表示机器或部件(统称装配体)件间的相对位置、连接方式、装配关系的图样称为装配图;表示一台完整机器的图样,称为总装配图;表示一个部件的装配图,称为部件装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