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压缩机试车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33.25 KB
- 文档页数:2
富氮气压缩机单机试车方案目录1试车条件 (2)2压缩机单体试车方案 (3)2.1单体试车准备工作 (3)2.2润滑油系统试车方案 (4)2.3冷却水系统试车方案 (5)2.4电机单试方案 (6)3压缩机空负荷试车方案 (6)4压缩机及管道吹扫方案 (7)5.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车方案 (10)6压缩机工艺气负荷试车方案 (12)富氮气压缩机单机试车方案(一)试车条件1.1试车前必须成立试车小组,试车人员必须经学习,熟悉试车方案和操作法,明确责任,确保正确操作。
1.2试车必须遵照《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和相应的规范进行指挥和操作,严防多头领导,越级指挥,违章操作,以防事故发生。
1.3试车前,试车范围的工程必须是按照设计内容和有关规范的质量标准已全部完成,并提供下列资料和文件:(1)各种产品合格证(2)施工记录和检验合格文件(3)隐蔽工程记录(4)焊接检验报告(5)润滑油系统清洗合格记录(6)安全阀调试合格证书(7)电气、仪表调校合格记录1.4 试车用油、动力、仪表空气、冷却水必须保证。
1.5 测试用仪表、工具准确到位,记录表格必须齐备。
1.6 安装单位的保修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应明确职责,准确到位。
1.7 试车时,指定专人进行测试和定时填写试车记录。
1.8 试车应设专区和警戒线。
1.9 试车前,参与试车的单位和主要成员应对试车方案签字确认。
1.10 安全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1)试车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2)试车人员要严格听从总负责人指挥,试车前要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按分工行事,不准自以为是、自作主张。
(3)试车中必须动火时,除应办理动火手续外,车间安全员必须自始至终进行现场监督,确保绝对安全。
(4)试车前一定要确认机器、设备、材料、阀门、仪表及电气设备的合格证是否齐全、有效。
(5)系统的盲板位置应有系统图。
(6)机器的转动部位必须有安全罩,严禁头、手冒险伸入转动空间,以防意外。
压缩机单机试车范文合成气压缩机原始试车用氮气可以吗取决于你用的压缩机类型,在国内,合成气压缩机好多用的是往复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际压缩过程中,气体的打量基本上是一定的.估计你们是原始开工阶段,用氮气做单机试车时个很安全的气体,但是需要你注意的是:合成气的成分中,有大量的氢气,合成气的密度要比氮气低很多.因为往复式压缩机打量基本不变,所以使用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那么压缩机做功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存在的风险就是试机过程中,因气体密度大,造成压缩机负荷比设计值高,压缩机发热量大,压缩机有可能缸体超温.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造成电机过载.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不一定如此,因为本身设计时,都要留一定的设计余量,另外,气体密度对压缩机做功的影响,最好是理论计算下.所以我的建议是:跟设计人员沟通下,确认用氮气时的压缩机做功和设计合成气密度时的压缩机做功,如果都在压缩机的输出功率内,那就可以放心了.除非你们有钱,可以在氮气里面兑入些氦气,这样密度问题解决,安全问题解决,压缩机修理后,为什么要进行空载试车压缩机排气温度过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气温度高、电机加热量大、压缩比高、冷凝压力高、制冷剂选择不当。
1、回气温度高回气温度高低是相对于蒸发温度为而言的。
为了防止回液,一般回气管路都要求20°C的回气过热度。
如果回气管路保温不好,过热度就远远超过20°C。
回气温度越高,气缸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就越高。
回气温度每升高1°C,排气温度将升高1~1.3°C。
2、电机加热对于回气冷却型压缩机,制冷剂蒸气在流经电机腔时被电机加热,气缸吸气温度再一次被提高。
电机发热量受功率和效率影响,而消耗功率与排量、容积效率、工况、摩擦阻力等密切相关。
回气冷却型半封压缩机,制冷剂在电机腔的温升范围大致在15"45°C之间。
空气冷却(风冷)型压缩机中制冷制不经过绕组,因而不存在电机加热问题。
往复式空气压缩机试车调试实施方案1、活塞式压缩机的无负荷试车,是在压缩机拆除气阀,即在不吸气,也不排气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负荷的试车目的如下:⑴、使金属填料函的填料与活塞杆通过相对运动达到严密贴合,消除隐患。
使曲轴、连杆等运动机构通过运转达到严密转合。
⑵、在压缩机运转过程中检验两个润滑系统(循环油润滑系统和填料函与气缸注油系统)工作情况是否良好。
⑶、消除无负荷试车中发现的问题,为压缩机转入负荷试车创造条件。
2、无负荷试车的准备工作:2.1完成压缩机组的安装、定心和调整工作,并经检查合格,有关的安装记录已齐备。
2.2机组底座及地脚螺栓的二次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3压缩机各转动与静止机件的连接、定位与防松制动装置已可靠紧固。
2.4要把压缩机机组及其周围现场清扫干净,除去污物灰尘和一切杂质;在气缸出入口附近地面上洒水,以防止灰尘吸入气缸。
2.5检查电动机、压缩机各连接件及锁紧装置是否拧紧、锁牢。
2.6取下各级气缸出入口的排气阀、进气阀,拆开气体出入口管道,然后按顺序进行下列工作:⑴、检查气缸内是否清洁,将其中的污垢、杂质、积油清除干净;⑵、通过盘车,使用铅条再次复查各级气缸前后余隙数值,该数值必须严格符合图纸规定;⑶、在气缸阀门口及吸排气管道接口处装上粗铁丝的筛网(孔径为2mm~3mm)。
并进行适当加固。
⑷、盘动压缩机,使十字头位于滑道前、中、后位置上,用塞尺复查十字头滑板与滑道各点的间隙,检查滑道内有无杂质。
2.7停止盘车后,各段活塞不应处在前、后止点位置。
3、在下列各处应装设控制仪器仪表:⑴、主轴承装温度计;⑵、循环润滑系统上装温度计与油压力计;⑶、金属填料函上装温度计。
⑷、机身滑道顶部装温度计。
⑸、准备齐全检修压缩机可能出现的故障所必须使用的全套工具、材料和润滑油等。
4、启动试运转:⑴、开启冷却水上水阀和各处回水阀,并检查冷却水的压力及回水情况。
压力稳定在0.42MPa以上且供水回水正常、清洁、畅通;⑵、启动循环油泵,将油压稳定在0.25MPa~0.35MPa之间,油温在45检查各润滑点的供油及回油情况是否正常。
SH/T 3503—J309往复式压缩机主轴轴线与中体滑道轴线垂直度检查记录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1—内径千分尺;2—钢丝线检测部位示意图气缸列数测量数据mm垂直度偏差mm/m轴向窜量mmA B C D E F G H 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0往复式压缩机主轴瓦与推力轴瓦间隙检查记录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编号主轴承推力轴承顶间隙a侧间隙b1/ b2编号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A Bb1b2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1往复式压缩机十字头与中体滑道间隙检查记录(卧式)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气缸级数允许值实测值A1A2A3A4A5A6A7A8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2往复式压缩机十字头与中体滑道间隙检查记录(立式)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气缸级数允许值实测值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3往复式压缩机连杆组装记录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大头轴瓦小头轴瓦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气缸级数大头轴瓦间隙小头轴瓦间隙A B C A B C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连杆螺栓连接气缸级数螺栓直径mm螺栓伸长量(mm)力矩扳手拧紧力矩(kN/m)液压扳手液压力(MPa)允许值1 2紧前长度紧后长度实测伸长量紧前长度紧后长度实测伸长量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4往复式压缩机气缸余隙检查记录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气缸级数L1 L2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5往复式压缩机活塞与气缸圆周间隙检查记录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气缸级数A B C D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备注:结论:建设/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施工班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日期:年月日SH/T 3503—J316往复式压缩机活塞环安装记录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活塞环侧间隙活塞环沉入间隙检测部位示意图(单位:mm)气缸级数活塞环工作位置(C)侧间隙(A)沉入间隙(B)编号材质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允许值实测值注:当活塞环为铸铁材料时,在安装前按设计文件规定检查其倒角和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