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地理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64.17 KB
- 文档页数:39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陆架、东海⼤部分、南海⼀部分。
海岸线长18000多千⽶。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龙江主航道中⼼线;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新疆帕⽶尔⾼原;东⾄⿊龙江和乌苏⾥江主航道中⼼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6个隔海相望国家。
3.⾏政区划:34个省级⾏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最多,少数民族中⼈⼝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家、蒙古、藏)。
各民族⼤杂居、⼩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东部⼈⼝多,⼈⼝密度较⼤;西部⼈⼝少,⼈⼝密度⼩。
⼈⼝密度线:⿊龙江⿊河⾄云南的腾冲⼀线。
农村⼈⼝⽐重仍然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城市有机结合,城乡⼈⼝合理布局。
侨乡:⼴东、福建。
⼈⼝⽅⾯的基本国策:控制⼈⼝数量,提⾼⼈⼝素质。
⼆、地形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区⾯积⼴⼤(2/3)。
30°N、38°N、45°N沿纬线作剖⾯:90°E、100°E、110°E2.地形地势对⽓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深⼊内地形成降⽔;使许多⼤河⾃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级阶梯流⼊低⼀级阶梯地段,落差⼤,产⽣巨⼤⽔能;3.主要⼭脉——构成地形⾻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东西⾛向:北:天⼭—阴⼭;中:昆仑⼭—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向:东:台湾⼭;中:长⽩⼭—武夷⼭;西:⼤兴安岭—太⾏⼭—巫⼭—雪峰⼭弧形⼭脉:喜马拉雅⼭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其他⾛向:西北——东南⾛向:阿尔泰⼭、祁连⼭;南北⾛向:横断⼭脉、贺兰⼭注意:跨三级阶梯的⼭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脉:长⽩⼭、南岭、武夷⼭、台湾⼭脉。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黄海、南海和北部湾,南接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西连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北毗朝鲜和俄罗斯东北部。
全境南北最大纵深约约5500千米,东西最大横宽约约5500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5.14%。
为世界第三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地处亚洲东部,先后经历了太古宙以来的各种造山、活动和风化作用。
由东到西地形呈台阶式分布,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和高原,形成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要组合形式的地形类型。
中国地形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山地: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包括秦岭、大岳、南岭、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2. 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高原、华南高原等地。
3. 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华南平原、东北平原等。
4.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按照气候类型可以分为寒温带、暖温带、副热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具体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水系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淮河、西河等。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位于中国南北地区。
黄河以其泥沙丰富,饱含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而长江则以其雄伟壮观的三峡、美丽的鄂尔多斯湖闻名于世。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洞庭湖、青海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鄱阳湖等。
五、资源中国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铜、铝、铁、铅、锌等;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土地资源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等。
六、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中国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接南海,西邻中亚,北临蒙古、俄罗
斯和韩国。
中国面积962万平方公里,呈半椭圆形,东西有5000公里,
南北有5400公里,中国的四面环海及五角形式的西北边缘使中国成为半
岛国家。
二、中国四大洲
中国有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亚洲,东横跨赤道,西
横跨伊朗,南至马六甲,最北黑龙江省罗汉林地区;欧洲属岛国,主要包
括青岛、济南、潍坊和德州等,有青岛港,欧洲人和中国人最早在这里接触;非洲属岛国,毗邻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六个省的海岸,从北至南分别
为台湾、广东、海南、福建、江西和湖北等省;大洋洲,以三沙市和中山
市为中心,包括上述六省的海岸,以及附近的海域。
三、中国气候
由于中国盛行向西南西向季风,受西风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属
暖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国的气候分为三大类:南部属热带湿润气候,北部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中部属温带湿润气候。
四、中国地形
中国地形复杂,有突出的东西高低差,由北至南,按带状分布的山脉、丘陵、河流和盆地,以及高原、草原等。
中国国家地理知识点
以下是中国国家地理的一些知识点:
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西南连缅甸、老挝和越南,西北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北部与俄罗斯交界。
2.地形地貌: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
中国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形成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同时还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西南丘陵、西北沙漠和草原等。
3.河流湖泊:中国拥有珠江、黄河、长江、淮河、海河、辽河
等众多大中型河流。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以及中国最重要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还拥有很多大湖,如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4.气候:由于地广人众,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有寒冷的
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中国南部气候温暖潮湿,北部寒冷干燥,西北部气候凉爽多样。
5.经济地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东部和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大量的城市和工业区。
西部地区相对较欠发达,尤其是西南和西北地区。
6.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也不均
衡。
东部和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位于这些地区。
西部和西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许多地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以上是中国国家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辽阔多样,包括了广袤的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濒临西太平洋,东临黄海和东海。
位于北纬18°10′~53°33′,东经73°33′~135°05′之间。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西跨度约约5500多公里,南北跨度约约5000多公里,跨越东、中、西三个时区。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从东向西,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平原地带,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则是中国两大重要平原。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第三大高原,包括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主要的水源地。
西北地区则是中国的沙漠和戈壁地带。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从寒冷的北部到温暖的南部,从湿润的东部到干燥的西部,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总体上可以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几种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冬季较长;西南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尘暴较多。
四、水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中国的主要江河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素有“中华母亲”之称。
中国的湖泊众多,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面积约为4400多平方公里。
五、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铁矿石、锌矿石等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发电国家之一。
中国的基本地理知识点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三.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高考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常识知识点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二、疆域和邻国(1)概况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航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3)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两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形(1)地形概况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主要地形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概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理环境多样,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中国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第三阶梯则是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部地区多为盆地和丘陵,而西部地区则是高原和山脉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这些山脉不仅是地形的分界线,也是气候和水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西北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脉的影响,气候干旱,温差大;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全年气温低,降水少。
3. 水文特征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均属于外流河,流向东海或南海。
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主要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它们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特征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高于西部。
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西部高原和山区人口较为稀疏。
这种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紧密相关。
2.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3. 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
中国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现象;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注记等。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 植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 城市问题及其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类型与布局。
- 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布局与工业区。
-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发展。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
- 国际贸易与物流。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全球变化。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作用。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 中国区域地理概述:-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陆地东西纵深约5,000多公里,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东起黄海、东海,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2.8万余公里。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分为东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高原、西部高山巍峨。
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和河流等。
3. 气候中国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和高原性气候的影响。
东部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地区气候炎热潮湿。
华北地区的季风气候明显,北方地区的气候严寒。
4.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形成了中国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水运和灌溉的重要依托。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人口规模超过14亿。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经济发达。
2. 区域发展差异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问题。
3. 自然资源与经济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这些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4. 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旨在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
三、生态环境1.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巨大挑战。
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工作。
2. 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地震、洪涝、旱灾等灾害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国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四、区域经济与发展1. 经济带与经济区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经济带和经济区,如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经济区等,这些区域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疆域、临海、邻国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53°51′N)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N附近、3°51′N)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乌恰县西侧。
东五区——东九区,五个时区,除新疆以外,均用“北京时间”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海陆位置:气候受大陆大洋影响明显,季风气候显著,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陆界漫长,邻国众多。
不足:地处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灾害严重。
地处西北太平洋,受台风影响大。
2)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且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这就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气候温暖,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热源。
这种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的差异,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南北跨纬度广,为我国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由有利条件。
比如:从粮食作物来看,北方适宜种植小麦,南方适宜种植水稻;从经济作物的生产来看,北方产甜菜,南方产甘蔗,北方盛产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气候的多样性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320万平方千米的海上领土,包括内海、港口、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内海:渤海、琼州海峡边缘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18000多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小岛屿5000多个,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十四邻国路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2.中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23个省(包括台湾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还有港澳好河山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逆时针方向)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陕西(内蒙古、宁、甘、四、渝、湘、豫、晋)跨经度、纬度最广:内蒙古、海南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新疆、海南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既位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中东部或中部地区,又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省区是——广西、内蒙古3.中国的人口和民族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公民出生(不包括港、澳、台)约占世界21%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千米130人,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三倍(江苏——西藏)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9个)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苏、河北、湖南、安徽、湖北最少:澳门(2)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南多;西北少(黑河市——云南腾冲)(3)城乡分布的特点:东村人口比重大,74% ,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城镇人口比重小,26%。
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4)侨乡:广东、福建(5)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6)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土家、彝、满九个,人口最少的是赫哲族和珞巴族。
(壮族——赫哲族和珞巴族;汉族92%——8%)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民族众多,由56个民族组成,其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云南最多、江苏最少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三大高峰”:总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五大难题”:人口总体素质不高——人均受教育年限7.85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水平,25-64岁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仅为4.63% ,不到1999年欧盟的1/4流动人口规模庞大——2000年我国由乡村流入城镇1.1亿人,2020年前,人口城市化速度将每年增快1%,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17:110,少数省份高达130:100,出生性别比失调造成新的社会问题艾滋病呈蔓延之势——2003年,中国病毒感染者约84万,正处于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临界点。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2010年全国感染者人数将达100万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我国现有3000万贫困人口,由于生存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脱贫任务艰巨,再加上因病、灾返贫人口,贫困人口总数有回升之势。
中国的地形我国地势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吐鲁番盆地—155米一、地形概况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我国地形的第一个基本特点(1)地势的概念: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三级阶梯的划分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海拔1000—2000米,高原、盆地第三级阶梯——我国东部,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平原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3)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气候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季风区广;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和滚滚东流,如长江、黄河等,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此外,由于阶梯分布,在阶梯处河流落差很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以通过修电站来开发利用。
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第二个基本特点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2/3山区: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有优势二、主要山脉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省区分界线:武夷山——江西、福建;巫山——重庆、湖北;太行山——山西、河北;祁连山——甘肃、青海水系分水岭:怒山——澜沧江、怒江(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农业区的分界线:阴山——旱作农业区、畜牧区地形区分界线: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横断山——东西不同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巴山地、南岭——南北不同兰州—昆明一线以西,多为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和超过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
青藏高原及其周围的山脉,很多山峰的高度都超过6000米,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全部坐落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
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一)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为“世界屋脊”,突出一个“高”字2.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突出一个“平”字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南到秦岭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峰岭众多岩溶广布,崎岖不平(二)四大盆地1。
准噶尔盆地(形似三角)、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周围被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塔里木盆地的环状地理带:由盆地边缘向中心,环状地理带变化规律是:盆地四周边缘高山带,依次往中心,呈现戈壁滩(山麓砾石带)、绿洲带、沙漠和盐湖。
戈壁滩:四周高山上的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碎石粗沙,随山洪滚落下来沿山麓堆积,于是形成了一条带状的戈壁滩。
建国以来,在这一带修筑了环形公路和兰新铁路。
绿洲带:地势低平的地方,这一带砾石少了,沙子泥土多了,原先在戈壁滩渗到地下的水流又冒了出来,形成水草丰茂,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大大小小的绿洲相连,像一串串明珠,人口集中、农业发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沙漠带:进入盆地中央,是一片茫茫沙海,“无风一片白,风吹白满天”。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西方探险家认为这里是“连只蚊子也没有的沉寂世界”。
现在在塔里木河、孔雀河畔可以看到渠道成网、条田成行的绿色世界——绿洲、胡杨林。
2.柴达木盆地(用盐铺路):3000米,内陆高原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3.四川盆地:山清水秀,有“天府之国”之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内部500米,成都平原、丘陵四、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12% 分布在我国东部,是我国人口、城镇最集中的地方,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一)三大平原河流从高而下,到平原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成都平原、珠三角、台西平原)1.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周围山环水绕,地势坦荡,沃野千里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地小麦、大豆、甜菜35万平方千米(三江、松嫩、辽河)黑土养分是褐土的3~5倍2.华北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黄海小麦30万平方千米华北平原地面坡度1:4000,如果坐在行驶在平原的火车上看日出,就会发现一轮红日从一望无际的麦田尽头升出了地平线。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有“水乡”的美誉水稻20万平方千米长江、汉江、赣江、湘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二)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风景旅游区: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桂林山水五、地震、火山和泥石流1.我国地震分布规律:西北、西南、东南和太行山以及京津唐地区在世界各国中,我国是有文字记载地震最早的国家,《竹书纪年》一书中所记载的夏朝发生的地震,距今已3800多年。
2.火山分布四大块: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山西大同附近的死火山群;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休眠火山台湾大屯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上中的火山——活火山3.泥石流成因:地形——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物资多降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分布: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云、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和平原交替处,北京平谷县山区中国的气候1.卫星云图分析卫星云图的一般方法: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