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104.07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并会对实数进行分类.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3.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学思考1.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解决问题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2在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获取成功的体验.2.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3.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实数的分类教学难点:无理数意义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教学学生为主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一).数学故事——无理数的发现:通过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引入数学故事,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为数。
”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归为整数或整数的比。
问:整数的比是什么数?答:分数。
问:整数和分数统称为什么数?答:有理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无理数是怎么发现的,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从而对数学充满兴趣(二)、回顾旧知,检查预习:1.有理数怎样分类?有理数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或 ⎪⎪⎪⎩⎪⎪⎪⎨⎧⎩⎨⎧⎩⎨⎧负整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有理数,为本节课的迁移伏笔.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6《实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为后续的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的概念和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实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其理解和接受。
同时,实数的分类和性质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实数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实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实数的定义和分类,用实例解释实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实数的性质。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出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巩固(15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实数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进行讲解。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思考:实数和数轴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画数轴,分析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与实数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实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实数》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以后,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中像 、π等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从而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把数的概念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无理数的引入,数集的扩充的教学中充满着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让学生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意识,使学生养成用多角度思维的思考习惯。
2、教学目标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初步学会实数的大小比较,能对实数的分类进行初步的辩认。
能力目标——了解实数的分类,培养学生初步分类意识;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 等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需要比较复杂的几何作图,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22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实数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认识实数,对于实数的学习,除本章外,还要在“二次根式”一章中通过研究二次根式的运算,进一步认识实数的运算。
本节是是实数的第一节课,主要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进而将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并类比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得出实数的有关性质.
二、学情分析也使学生感受到无理数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平房根、立方根的知识,已经具有发现无理数的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的折纸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无理数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种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的扩充的必要性.2.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会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3.理解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4.通过对有关无理数的数学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的扩充的必要性.
2.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及无理数概念的建立
3. 能对实数进行分类,并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五、教学设计
0.81,
8
2、在数轴上的表示:。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实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实数系统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的概念和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地表示和运用实数。
2.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能够解决与实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问学生:“你们认为实数是什么?实数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
例如,通过数轴和坐标系,向学生展示实数的线性结构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运算规则,并进行讲解和引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实数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实数6.实数一、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运算规律;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二、教学任务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3).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5).了解数系扩展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性;2.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体验探索、交流与成功。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第三环节:实数相关概念;第四环节:实数的运算;第五环节:探究——实数与数轴上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第六环节:课堂练习;第七环节:归纳小结;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效果: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野味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内容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2,41,7,π,25-,2,320,5-,38-,94,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知识整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将实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会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实数分类的研究、增强学生的分类意识。
2.通过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对实数的分类练习、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
2、在探究数轴上表示点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实数,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理解数轴上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一 学生以前学过有理数,可以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分类。
活动二 大家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请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笔和计算器去计算,得出结果总结规律。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整数是否可以看成小数的形式?例如:3教师归纳总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如等。
引导学生反向探讨: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2553 427911119小结:任何一个有限小数和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限小数和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活动三 让学生计算下面几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发现结果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这些运算的结果是无限小数并且还不循环,这种数属于哪一类?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1)试着写出几个无理数。
(2)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上述问题后,要求学生思考:1、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一定是无理数吗?2、如何把实数分类?教师归纳总结:注意带根号的数,判断它是不是无理数的方法。
初中阶段还有一个特殊数,它也是无理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6《实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实数的定义,理解实数与数的区别,掌握实数的性质,如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等。
教材通过引入实数的概念,使得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入,为后续的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实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此外,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归纳,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
2.能够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实例解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实数的运算规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数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实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无理数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数的性质,如大小比较、加减乘除运算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实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实例,亲自进行实数的运算,巩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1.教学环境:多媒体录播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 课件,课本。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所得结论占用 时间媒体 来源 知识回 顾 感知 图片文字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B B 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2分钟自制探究新知 了解图片 将给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I C 感知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3分钟 自制学以致用 掌握PPT课件出示问题GF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3分钟自制再探新知 知道 PPT 课件 在数轴上表示π, A F 无理数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8分钟 下载应用新知 应用 PPT 课件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H I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握掌所学知识。
6分钟 自制归纳总结了解 PPT 归纳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
H J 知识梳理,进一步落实相关概念。
2分钟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 讨论_交流_总结;J 其他七、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请你把下列各数进行分类:二、探究新知问题1: 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使用计算器) 3 , 35-,478 ,911 ,119 ,5923300.11655--7,,, ,,,,27119104911-,,,.22-和0.81,111.29=,50.59=体会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整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注重主动参与与探索,同时注重有理数与实数的对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主动参与意识与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难点: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 用什么方法求2?其结果如何? 用计算器可求得2=1.414 213 562.
问题2 你能利用平方关系验算所得的结果吗?
用计算器计算1.412 135 62的平方,结果是1.999 999 99.
问题3 验证的结果并不是2,而是接近于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所求得的2的值只是一个近似值.
问题4 那么2到底是怎样的数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探究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53-,847,119,911,95.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
3=3.0,53- =-0.6,847=5.875,119=18
.0 ,911=2.1 ,9 =5.0 . 归纳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观察 通过前面的探讨和学习,我们知道,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π=3.141 592 65…也是无理数.
结论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试一试 把实数试着来分类.
⎪⎩⎪⎨⎧→⎭⎬⎫⎩⎨⎧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分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例如2,33,π是正无理数,2-,
33-,-π是负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
⎪⎪⎪⎨⎧⎩⎨
⎧⎩⎨⎧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正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实数0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
探究 如图10—3—1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 ′,点O ′的坐标是多少?
观察思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OO ′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π,所以O ′的坐标是π.
这样,无理数π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又如,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如图10—3—2所示),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表示-2.(为什么?)
总结 1.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2.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讨论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吗?
思考 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π的相反数是______.
3.0的相反数是______.
4.2=____,|-π|=______,|0|=________
总结 数a 的相反数是-a ,这里a 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38,3,-3,141,3 ,722,87-,32-,0.101 001 000 1...,1.414,-0.020 202 (7)
{正有理数: }
{负有理数: }
{正无理数: }
{负无理数: }
【评析】 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解题思路是按无理数的定义判断,本题的易错点是将38,1.414当成无理数,解题关键是透彻理解无理数的定义.
解:{正有理数:38,722
,1.414}
{负有理数:-3.141,87-,-0.202 020…}
{正无理数:3,3π
,0.101 001 000 1…}
{负无理数:32-,7-}
例2 试估计3+2与π的大小关系,在此基础上比较-(3+2)与-π的大小,并化简|3+2-π|的值.
【评析】 正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通常可取它们的近似值来进行,在比较两个负数大小时,可根据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来比较
解:用计算器求得:3+2≈3.146 264 37
而π≈3.141 592 654 这样可判断:3+2>π 同样有:-(3+2)<-π |3+2-π|=3+2-π
【备选例题】 (学案点击中考)(2005年·上海)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C )
A .0
B .-3.5
C .2
D .9
【评析】 这是一道基本概念题,关键在于对无理数的理解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不是指带有根号的数,如9=3;应是2.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小结 1.什么叫做无理数?
2.什么叫做有理数?
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4.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5.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拓展 已知m 是30的整数部分,n 是30的小数部分,试计算m -n 的值.
【点拨】 (1)认定25<30<36故m =5
(2)30是由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即30=m +n
所以n =30-5.
【答案】 m -n =6-13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C )
A .-1.732
B .1.414
C .3
D .3.14
2.已知四个命题,正确的有(A )
(1)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 (2)有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3)无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 (4)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若实数a 满足a a |
|=-1,则(B )
A .a >0
B .a <0
C .a ≥0
D .a ≤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
(1)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无理数
(2)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3)不存在与本身的算术平方根相等的数
(4)比正实数小的数都是负实数
(5)非负实数中最小的数是0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若|a |=4,2b =3,且|a +b |=-a -b ,则a -b 的值是(B )
A .1或7
B .-1或-7
C .-1或7
D .1或-7
6.(1)3-2的相反数是32-,绝对值是32-;
(2)|-|1310=1013-
(3)2π4π3)-(|+-|=1;
(4)若x 2=(-3)2,则x =3 .
提升能力
7.x x 2442-+-是实数,则x =2.
8.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c -a |+|c -b |-|a +b |-|a -c -b |
【答案】 a -b -4c
开放探究 9.已知a 、b 均为有理数,并且满足等式5-2a =2b +232-a ,求a 、b
的值.
解:∵ 5-2a =2b +232-a
∴ (5+a -2b )+(-a -32)2=0
又∵ a 、b 均为有理数
∴ 5+a -2b ,-a -32
都是有理数
∴ ⎪⎩⎪⎨⎧,=--,=-+032025a b a 解得⎪⎪⎩⎪⎪⎨⎧1.=,=-6332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