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趾)甲损伤240例诊治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47.96 KB
- 文档页数:2
手指(趾)开放性损伤87例治疗体会
袁振奋;汤进友;郑宝玉;代帮朝
【期刊名称】《蚌埠医药》
【年(卷),期】1990(008)002
【摘要】我院1984~1989年收治手指(趾)开放性损伤87例(163指)。
其中手指损伤75例,足趾损伤12例。
为总结经验,本文着重探讨基层医院在治疗手指开放性损伤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袁振奋;汤进友;郑宝玉;代帮朝
【作者单位】蚌埠市淮光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
【相关文献】
1.手指末节开放性骨折注射器针头内固定48例治疗体会 [J], 刘峰
2.高能量损伤致下肢严重开放性毁损伤保肢治疗体会 [J], 朱新红;黄飞;陶德刚
3.带足三叶皮瓣的第二趾移植修复手指毁损伤 [J], 王海文;侯瑞兴;陈焕伟;陈宏彬;杨智源
4.手指开放性骨折32例治疗体会 [J], 梅红
5.手指末节开放性骨折注射器针头内固定48例治疗体会 [J], 刘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50例诊治的体会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后效应。
方法: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0例。
结果:治疗结束时指甲真菌病临床有效率为50.0%,趾甲真菌病临床有效率为41.5%,用药第40周指甲真菌病有效率为90.2%,趾甲真菌病有效率为90.0%,用杨森制药厂生产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其临床诊治效果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
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甲真菌病诊治分析指、趾甲由于真菌感染,破坏甲板,使甲卞增厚,甲下为粉末状物,色泽污黄或白色,甲板失去光泽,造成缺损,外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用杨森制药厂生产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经临床与真菌学检查确诊为甲真菌病。
50例中女40例,男10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平均45.63岁。
病程不足5年3例,1-5年41例,6年以上6例。
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5年。
受累指甲71个,受累趾甲162个,每例病甲数1-19个不等。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伊曲康唑(商品名斯匹仁诺),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口服胶囊,每粒含伊曲康唑100mg。
1.2 方法1.2.1用药方法:(1)指甲真菌病:于第1周和第5周各连续7日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
单纯性指甲真菌病患者共12例采用此疗法。
(2)趾甲真菌病:于第1周、第5周和第9周各连续7日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
单纯性趾甲真菌病与指甲并趾甲真菌病患者共38例采用此疗法。
该药于餐时或餐后,且与富含油脂食物一起服用。
观察中均不使用其它任何抗真菌药物。
1.2.2临床和真菌学疗效评价:分别在治疗前4周、治疗前即刻、治疗后第9周(指甲)/第13周(趾甲)、停药3月、停药后6月、停药后9月时进行临床诊查并做记录,评价临床疗效。
手足外科实习心得体会(19篇)手足外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9篇)手足外科实习心得体会篇1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总的来说自己受益匪浅,主要学到了一些关于成人推拿的基本手法,如: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等手法操作;还有小二推拿基本手法,如:推法、揉法、拿法、摩法、捏法等手法要领。
因为推拿的手法和力度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磨练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改变和完善,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这实习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不能熟练的结合运用。
通过在推拿科的实习,虽然每次动手做完一个病人,老师都会重新做一遍,或者是让我们跟着带教老师一块儿做。
但是,正是这样一次次的练习让我学到了一些临床应用知识,同时也让我温习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在这动手的过程中,老师还会不断地提醒和纠正我的动作和要领,是我不断在练习中完善这门技术。
总之,对于接下来的实习,要继续保持积极的热情,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练习和实践,让自己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完善自己,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手足外科实习心得体会篇2在____年_月_日上午我们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来到了__医院的泌尿外科见习,我们到的时候医生、护士们刚刚结束了查房的工作并且将要开始这一天的治疗任务了,而我们也正式的开始了这一次泌尿外科的见习之旅。
我们刚走到护士站外的时候,一位穿着职业装的姐姐引起了我的注意,由于穿着的不同使她特别明显,和同学讨论之后我们得出结论:她应该就是楼秘。
这个职务在我老家的医院和见习的医院都没有看到过,但是在《护理管理学》中已经出现过一次,这次见习让我看到了真正工作在临床的楼层秘书。
走进治疗室里几名护士正在刷盐水的条形码,带教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新引进的机器,药袋上有条形码和患者腕带的条形码一致,进行操作前先要刷一下腕带,两者匹配后才能进一步操作,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率。
接下来老师又介绍了治疗室的一些必备品,如:急救车,冰箱,心电监护等,还有可以体现出优质护理实施的吹风机、指甲刀。
X线透视下整复治疗指(趾)骨骨折的体会
黄振文;岑雪云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3(019)012
【摘要】@@ 我们自 2001年 10月~ 2002年 12月在门诊手术室应用清创缝合配合 X线透视整复治疗指(趾)开放性骨折 45例共 51指,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592-1593)
【作者】黄振文;岑雪云
【作者单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00;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X线电视透视下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整复30例体会 [J], 彭炎明
2.记忆合金钢板治疗指(趾)骨骨折17例 [J], 赵志国;李根民
3.掌(跖)指(趾)骨骨折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对比 [J], 姜荣华;向进
4.指(趾)骨钻孔后自体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治疗甲床缺损的初步体会 [J], 徐鼎;李青松;梁伟;季亮;王祥;张博伟;罗其鑫
5.透视下整复穿针治疗Pillon骨折68例的体会 [J], 杨吉恒;梁坚;彭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键词】指端损伤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交通伤、切割伤等外伤越来越多,而且指端是最易被损伤的部位。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人们对手外伤术后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手部本身组织结构的特殊特点,在临床上对指端损伤的处理比较棘手,而且术后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传统的指端损伤处理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针对于此,我院对1996~2005年间收治指端损伤56例的处理中,以追求术后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及处理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71指),年龄18个月~71岁,男36例,女20例,拇指13例,示指31例,中指19例,环指4例,小指4例;左手32例,右手24例;损伤原因:切割伤21例,挤压伤16例,绞轧伤11例,爆炸伤5例,撕脱伤3例。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急诊常规手外伤清创处理。
56例71指中,26指做残端修整原位皮瓣松解包埋术,14例做残端碎骨摘除术,13例做指腹或甲下钻孔、抽吸淤血,11指行末节肌腱固定及腱皮缝合术,4例做邻近或远位皮瓣修补,3例做切断吻合术。
1.3 结果本组56例中,53例67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全部恢复日常工作,手指外形满意,功能正常,治疗优良率96%;另3例4指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肿痛等情况。
2 讨论2.1 指端的应用解剖与生理指端有着丰富的血运及增殖、再生能力,它包括指腹、指甲、甲床、末节指关节及指骨,指腹的外形丰满,指腹软组织中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及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具有精细的感觉功能,除痛、温觉外,还具有特殊的压力感受器,能感觉物体的形状和质地。
指腹的皮肤厚韧并以纤维条索与指骨相连,可避免皮肤滑动,增强捏持物体的稳定性。
指甲起着支持和依托指腹、稳定并加强捏持的作用,指尖部皮肤耐磨、软组织丰满,其内有大量纤维及脂肪球填充,手指的精细动作如对捏、点按、钩抓主要靠指端(尖)来完成。
工伤踇趾骨折愈合工伤踇趾骨折愈合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身体的一部分受伤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和痛苦。
而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段痛苦的日子,我在工作中不慎踢到了一块石头,导致手足踇骨骨折。
工伤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确诊为手足踇骨骨折,需要进行治疗。
医生告诉我,手足踇骨骨折不容忽视,治疗过程较长且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有任何疏忽。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住进了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恢复期间是一段比较痛苦和煎熬的过程。
起初,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手术后的伤口也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所以每天都需要进行消毒和包扎。
我会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物,保持良好的休息和饮食习惯,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在医院期间,我通过和医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手足踇骨骨折的知识。
医生告诉我,骨折后期的康复是非常关键的,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再次受伤。
医生还为我制定了一套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和锻炼,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出院后,我依然坚持按时进行康复训练。
每天早上,我都会进行简单的手足运动,如屈伸、握拳等,以增强手足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我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寻求帮助和鼓励。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更加坚定了康复的信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骨折的愈合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不易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经过数月的努力,我的手足踇骨骨折终于愈合了。
现在,我已经能够正常行走和工作了,身体的功能也基本恢复到了受伤前的状态。
通过这次骨折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并明白了康复的艰辛与意义。
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工伤防护的知识,我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和健康,避免再次受伤。
总之,工伤踇趾骨折虽然带给我了痛苦和困扰,但是通过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努力,最终骨折得到了愈合。
我将以这次经历为鉴,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实现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指(趾)端损伤病例修复方法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指(趾)端损伤合理的修复方法。
方法:对65例81指(趾)指(趾)端损伤分别行原位回植、转移皮瓣、再植手术处理。
结果:术后79指(趾)成活,2例2指行原位回植术后坏死。
术后随访1~3月,成活病例患指(趾)外形功能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优70指(趾),良9指(趾),优良率达97.5%。
结论:指(趾)端损伤病例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处理方式。
【关键词】指端损伤;原位回植;转移皮瓣;再植【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065-02日常生活中指(趾)端损伤较为常见。
指端(亦称指尖)一般是指甲弧以远的部分[2],损伤伴或不伴远节指骨的骨外露(本文足趾趾端借用以上定义)。
不伴骨外露的指端软组织缺损经换药治疗或植皮手术后多恢复良好。
此次讨论病例全部为伴骨外露不伴骨折的指端损伤。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81指(趾),男41例50指(趾),女24例31指;年龄19岁~48岁,平均36岁;缺损面积:0.8cm×0.6m~2.5cm×2.4cm;损伤机制:压砸30例,切割42指,撕脱伤9指。
损伤指别:拇指13指,示指21指,中指23指,环指12指,小指8指,第1足趾4趾;手术方法的选择:原位回植15例,转移皮瓣56例,再植手术10例。
1.2 手术方法1.2.1原位回植:常规清创,充分清除创面异物,仔细辨认离断或撕脱软组织活性及血运状况,如挫灭严重,不能强行回植。
在指端,原位回植仅限于甲中部以远的损伤[3]。
缝合时需注意,针距不能过小,缝合不能过紧,松松缝合即可,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防止瘀滞性坏死。
1.2.2转移皮瓣:充分清创,减除坏死组织及挫灭皮缘,可根据指端损伤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患者个人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转移皮瓣,如“V-Y”皮瓣、邻指皮瓣、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