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文档: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含解析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说明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说明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3.在探究实验中,学会控制自变量以及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1。
通过探究酶化学本质和特性的实验,养成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思维方式.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酸碱度对酶促反应的速率的影响,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细胞代谢的条件:需酶的催化.(3)意义: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1)实验原理2H2O2错误!2H2O+O2(2)实验过程和现象酶具有催化作用,效率更高。
(4)实验中变量的控制①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
如本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等。
②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如本实验中H2O2分解速率。
③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如肝脏的新鲜程度等。
(5)对照实验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始终保持相同。
3.酶的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原理: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及特性1.酶的本质错误!2.酶的特性[连线]错误!错误!①高效性a。
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使酶失活②专一性b。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③作用条件较温和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提示:①-b②-c③-a3.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1)低温时,酶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2)最适温度或pH,酶的活性最高。
(3)高温、过酸或过碱时,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永久失活。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三、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四、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五、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高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
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没
有破坏,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
六、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⑴温度
⑵ PH
⑶反应物浓度
⑷酶浓度
5)激活剂、抑制剂
七、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的高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必修1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知识点一酶的化学本质【例1】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①②⑤B.①⑤⑧C.③⑤⑧D.①③⑤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也有极少数的酶,其化学本质为RNA,酶在代谢中惟一的作用是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在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与量均不发生变化。
酶既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DNA聚合酶,也可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故只有③⑤⑧所述正确,其余各项均不正确。
答案:C。
酶的作用特性及相关实验验证【例2】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
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
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________图中的虚线。
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其结果可用______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_______。
解析:(1)当气体量不再增加时,说明试管中的反应已经停止,土豆片存在说明酶还存在,反应停止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量有限。
(2)增加土豆片会导致酶的浓度增大,使反应速度加快,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反应平衡,所以用c图表示。
要得到更多的反应产物,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反应物——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曲线用a表示。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应严格控制该实验中温度、光照等无关变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选择题
1.(2010·威海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酶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RNA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细胞代谢、生殖和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B.②③⑦
C.③④⑧D.③④⑤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活细胞几乎都能产生酶,且酶只有催化作用。
2.
(2011·新课标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分析得知,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后,甲酶活性不变,乙酶活性下降,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用蛋白酶处理后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活。
3.(2011·扬州中学期末考试)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蛋白酶能够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
答案:B
4.(2011·无锡一中期末考试)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D.①④⑥
答案:D
5.(2011·无锡一中期末考试)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置于0℃至80℃环境中,有机物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催化剂)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答案:B
6.下图为4种不同的酶(分别以a、b、c、d表示)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变化的曲线。
在37℃时酶活性最高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到达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若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
本题所示酶活性变化曲线显示在37℃,唯有曲线d酶活性最高。
7.(2011·石家庄市高一期末考试)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
B. 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C.酶在催化过程中要消耗自身
D.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答案:C
8.(2011·石家庄市高一期末考试)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答案:C
9.(2010·广州模拟)多酶片中含有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酶片中的酶都是蛋白质
B.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
C.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活化能
D.食物消化过程需要酶的作用,而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酶为RNA。
多酶片中的酶全为消化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反应开始时所需的活化能。
另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不管是食物消化,还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均需酶的催化。
10.(2011·襄阳市高一统测)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是() A.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
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
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
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
答案:A
11.(2011·襄阳市高一统测)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答案:D
12.(2011·襄阳市高一统测)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具有催化功能的原因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速率
C.低温处理胰蛋白酶不影响它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
D.脂肪酶在细胞内具有专一性,在细胞外没有专一性
答案:A
13.(2010·海淀区期末)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
B.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C.酸碱或温度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D.酶不会随催化反应而减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功能及影响因素。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反应前后酶本身不变。
酶的作用机理应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过酸、过碱或高温能使酶变性失活。
14.(2010·崇文区期末)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活性可以用酶促反应速率表示
B.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C.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C
解析: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比如消化酶等。
15.(2011·襄阳市高一统测)下列叙述与右图实验不相符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C.该实验能证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D.加入肝脏研磨液和Fe3+,前者的反应速率总是较快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2011·扬州中学期末考试)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据表回答:
(1)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比较4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5号、6号、7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号试管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以用我们口腔中的__________酶,对实验结果的检验可直接滴入1~2滴__________。
答案:(1)高效性高温使酶失活(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蒸馏水(3)唾液淀粉碘液
17.(2011·全国卷)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答案:(1)脂肪缓冲(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
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解析:(1)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为反应底物;酶的活性要求pH适宜,为维持pH的相对稳定需加入缓冲物质。
(2)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是蛋白质的特性,所以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在55~65℃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观察不同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最高的对应温度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