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9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4分)本卷共2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
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
汉和帝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公正性2.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与此背离的是()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4.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5.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6.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许京花校对人:吴小健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代传说,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王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 下列对商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实行内外服制度B.是一个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C.商王对参加联盟的各方国的控制严密而有效D.商王朝弥漫着神权色彩3.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一士B.周王—大夫一士—诸侯C.周王—卿—诸侯一士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4. 中国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来命名的,如金家村、赵家堡等。
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种命名方式是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5.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的瓦解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大起恐慌,……”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A.西周B.春秋C.秦朝D.汉朝7.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的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D.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8.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9.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答题时间: 75 分钟总分数: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
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A.绥中三道岗沉船与《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考古挖掘报告》B.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内经》C.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D.元谋人牙齿化石与元谋人陈列馆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3.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时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①民族矛盾尖锐②阶级矛盾尖锐③农民起义不断④孝文帝倾慕汉族文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
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A.唐蕃和亲 B.迁都洛阳 C.册封大祚荣D.成立西域都护府5.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6.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
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
这反映了宋代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B.集体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7.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
葫芦岛市八高中2015 –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考试试题(科目:历史 命题人: ) 答题时间:90 分钟 总分数: 100 分第I 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 分别是:( ) 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2、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
”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3、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 A .儒、法、道 B .儒、佛、道 C .儒、墨、法 D .墨、佛、道4、下图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图中情境所体现的精神是()A .“仁政”B .“天人感应”C .“忠孝节义” D.“致良知”5、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 .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装订线内禁止答题班级 姓名 学号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6、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7、有一次,我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朋友问:山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没有什么关系吧?哲学家回答: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
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B.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C.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D.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唐太宗说: “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执论.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这说明唐太宗设立中书、门下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皇权专制B.减少决策失误C.削弱丞相权力D.提高行政效率3.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5.《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6.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总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70分。
1.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其中宗法制的核心是A. 礼乐制度B. 大宗与小宗体系C. 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度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西汉的中枢决策机构是A.三公九卿 B.枢密院 C.中朝 D.尚书令5.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这是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7.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8.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这里的“我朝”是指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9.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
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
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
葫芦岛市八高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科目:语文命题人:)答题时间:150分钟总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文化产品有认识、审美、教育等功能。
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属于教育功能的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涵。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类。
当今,文化及其产品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因素。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并将继续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撑。
在这中间,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形成的影响力,也会日益凸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化产品是文化的物质或精神载体,文化产品熔铸和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品格、历史、灵魂和生命力。
文化包含着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等多个层面,所以,它的产品对于社会和人们的影响也是或强或弱、无孔不入的。
早在《易经》里,我们的先民就知道这个道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知道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以文教化,就可以使天下达到相对文明的状态。
文化产品具有“教化”的功能,也是势所必至、理所当然的。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已经给出了可靠的证明。
文化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它不是天然给定的,它体现着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系统;文化产品具有群体性和变迁性,它呈现着民族和人类的思想精华,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元素。
这些特点,决定了文化产品对其接受者的道德、思想、观念,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为自觉的文化形态,文化产品大多折射着社会的心理和意识,渗透着浓郁的道德情怀。
人们常说的情感、情绪、性格、动机、愿望、好恶,乃是人们对涉及自身利益等问题的直接感受,一旦它诉诸作品,就会有相当的弥散性,就会对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道德理念产生影响。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赫丽丽校对人:唐贵田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体现其核心思想是A 以德服人B “仁”C 克己复礼D 仁政2.“塞翁失马”的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
此结论及下列谁的观点最接近A 庄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3.《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A 墨家B 儒家C 道家D 法家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
“郑人买履”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A 道家B 墨家C 法家D 儒家5.《春秋繁露》记载:“及天同者大治,及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及天同者而用之。
”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C “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D “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6.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A 道家、法家 B 法家、儒家 C 儒家、道家 D 墨家、道家7.北宋著名学者李覯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
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
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C.该材料支持儒学的伦理说教D.该材料显示该学者接受了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8.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
【必答部分】26.(20分)(1)相同点:①都关注知识与教育,都主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2分)②都关注人及人类社会,重视人文精神的发展。
(2分)③都关注道德品质修养,重视伦理道德的培养。
(2分)(2)作者:黄宗羲、卢梭(2分)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2分)不同影响:①对中国: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引发社会革命。
(2分)②对法国:法国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2分)原因: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束缚。
(3分)②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人文主义的传播。
(3分)【选答部分】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内容:①制定法律,以法治国,不随意更改法律。
(3分)②重视土地问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广泛种植粮食。
(3分)③整顿官吏队伍,依据功劳、才能授官。
(3分)(2)影响:加强君主专制,稳定国内政局,增强军队战斗力。
(每点2分,共计6分)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主要问题:扩大公民权的范围。
(2分)影响:①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建设,并为进一步改革扫清障碍;(3分)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③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
(2分)(2)弊端:仍然保留了财产资格的限制;未实现全面普选,妇女等仍被排斥在外。
(每点3分,共计6分)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政治】(1)思想家:孟德斯鸠(2分)同时期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康德(每点2分,答出一点即可,共计2分)目的:防止出现专制政治,维护人的生命、自由等权利。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1. 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
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A. 仁B. 礼C. 中庸D. 德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孔子出门必坐车”是为了彰显孔子的贵族地位,而一般平民则只能步行,坐车与步行体现的是社会等级地位不可僭越,即“礼”的要求,它是维护西周时期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故『答案』选B,A C D三项含义与题意特征不符。
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A.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B. 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C.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这个学派十分关注民生,正是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不吻合,所以不选。
3.“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
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 《论语》B. 《道德经》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说的是顺其自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符;《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故B项正确;《论语》是儒家思想经典之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韩非子》是法家著作,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紫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A. 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B.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C. 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 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无为”的思想,故选B。
葫芦岛市八高中2015 –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考试试题(科目:历史 命题人: ) 答题时间:90 分钟 总分数: 100 分第I 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 分别是:( )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2、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
”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3、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 A .儒、法、道 B .儒、佛、道 C .儒、墨、法 D .墨、佛、道4、下图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图中情境所体现的精神是()A .―仁政‖B .―天人感应‖C .“忠孝节义‖D .―致良知‖5、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装订线内禁止答题班级 姓名 学号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6、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7、有一次,我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朋友问:山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没有什么关系吧?哲学家回答: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这位哲学家应是()A.庄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8、朱熹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认为贯通明理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致良知‖ D.―存天理,灭人欲‖9、、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裁小说蓬勃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1、集前代书法之大成,并从而变化,其书成而汉魏之风尽;他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是()A.张旭B.王羲之C.苏轼D.唐寅1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 A.《诗经》B.《离骚》C.《唐诗三百首》D.《宋词三百首》13、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因为()A.他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驰名于世B.他多才多艺,在艺术、科学、军事等领域均有贡献C.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D.他奠定了近代绘画的基石14、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集体舞蹈图B.《人物龙凤图》C.《女史箴图》D.马王堆汉墓帛画15、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A.探究人的问题B.强调人的价值C.树立人的尊严D.注重人的道德17、下列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其字体属于隶书的是()18、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19、哲学家罗素认为:―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B.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C.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20、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下,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到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的激进之处突出表现为()A.追求个性解放B.重视现世生活C.提倡生而平等D.构建理性王国2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22、近代某位科学家说:―人自负地以为自己是神干预下的杰作,我宁可谦卑地相信人是由动物创造。
‖这位科学家最有可能是()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达尔文23、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A.薄伽丘与意大利贵族B.但丁与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24、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拉斐尔()。
A.以画圣母像闻名B.所画的圣母像神情严肃,高不可攀C.拿着圣母像与基督教的修道院战斗D.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25、有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主要因为伏尔泰()。
A.提倡三权分立学说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C.强调人非工具D.强烈反对天主教会[来26、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
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这说明了()。
A.伽利略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B.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C.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D.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7、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8、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9、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A.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B.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C.反天主教的斗争D.反对奴隶主的斗争30、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贝克特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开山之作是()。
A.《西风颂》B.《等待戈多》C.《战争与和平》D.《母亲》32.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A.写意画派B.印象画派C.现代画派D.风俗画派33.这是一门由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年轻化、大众化的综合性视听艺术。
它已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种类及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
这门艺术指的是()。
A.戏剧艺术B.影视艺术C.建筑艺术D.音乐艺术34.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经历了()。
①印象派②新印象派③后印象派④表现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5.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①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②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③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17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截至2010年,中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派出教师3000余名,注册学员人数达30万。
英国在2012年增长到20所孔子学院和63间孔子课堂,此外,还有20多所大学在“排队”申请希望能早日开设孔子学院。
——摘自新华社报道(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6分)A B C DE F(2)依据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汉代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分)(4)从儒学不断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37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在孔子有生之年以及在公元前5世纪初孔子去世之后,孔子有很多学生宣扬他的演说或者就其演说理解的分歧进行争论。
最主要的分歧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期间的孟子和荀子学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