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同步练习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蜀道难》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咙言(lóng)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C.崔嵬(wéi)峥嵘(zhēng)参(shēn)万壑(hè)D.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zīj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D项,秦塞(sài)。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题中,冲波逆折,倚绝壁。
3.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③黄鹤之飞尚不得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题中①③主谓间助词,无意义;②④结构助词,的。
4.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人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的情感气质。
人教版语文必修34 蜀道难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鉴赏:此诗是李白初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的长江南岸。
江出荆门,江面突然开阔,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二句,写出了楚地的壮阔景色。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二句,则是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
末二句写出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含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横.绝(hénɡ)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吮.血(shǔn) 抚膺.(yīnɡ)C.崔嵬.(wéi) 峥.嵘(zhēnɡ) 扪参.(shēn) 万壑.(hè)D.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瀑.流(pù)解析:D项,塞sài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崖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赝坐长叹。
B.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联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A项,崖—岩,赝—膺;B项,催—摧,勾—钩;C项,雕—凋,联—连,依—倚。
《蜀道难》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咙言(lóng)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C.崔嵬(wéi)峥嵘(zhēng)参(shēn)万壑(hè)D.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zī j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
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蜀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B.蜀秦气势磅礴忧伤与无奈C.秦蜀气贯长虹忧虑与关切D.蜀秦气贯长虹忧伤与无奈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5.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①山从人面起②见说蚕丛路③云傍马头生④芳树笼秦栈⑤春流绕蜀城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6.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蜀道难——谪仙奔放沉郁的咏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shǔ) 蚕丛.(cōnɡ) 鱼凫.(fú) 钩.连(ɡōu ) B.峨.眉(é) 石栈.(zhàn) 黄鹤.(hè) 猿猱.(náo) C.攀.援(pān ) 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雄雌.(chí) D.凋.零(diāo ) 瀑.流(pù) 喧豗.(huī) 峥嵘.(yón 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湍.瀑流争喧豗 湍:急流 B.可以横绝..峨眉巅 横绝:飞越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D.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危.言危行 B.⎩⎪⎨⎪⎧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 剑阁峥嵘而.崔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从词的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B.雄飞雌从.绕林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5.下面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不然,籍何以至此C.但见悲鸟号古木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6.名句默写。
(1)噫吁嚱,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咨嗟(jiē)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血(shǔn)黄鹄(hú)C.崔嵬(wéi)峥嵘(zhēng)栈桥(zhàn)万壑(hè)D.猿猱(náo)秦塞(sè)扪胸(mén)抚膺(yīng)2.下列每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危险开国何茫然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青泥何盘盘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用作使动,使……凋谢不与秦塞通人烟塞:阻塞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着双腿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3.对下列句子中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雄飞雌从绕林间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B.所守或匪亲C.猿猱欲度愁攀援D.可以横绝峨眉巅6.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化用了古代有名的“五丁开山”的传说。
B.“百步九折萦岩峦”句中的“百”“九”都是实数,“百步九折”是说在极短的路程里,就要转许多弯。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与《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一样,都是古人对星宿的分野。
《蜀道难》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
1300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1300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
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
100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
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的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
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
李白诞辰1300周年同时也是马勒去世90周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
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跳出传统程式的异教徒,1000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
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不仅有诗的纪念。
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文诗的纪念。
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跨越1300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歌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4蜀道难同步训练(含解析)4蜀道难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蜀.道/数.典忘祖秦塞./敷衍塞.责地道/地崩山摧.B.折.本/冲波逆折.湛.蓝/天梯石栈.整齐../扪参.历井C.喧豗./无须置喙.巉.岩/明珠绚烂屏.息/砯.崖转石D.峥.嵘/铮.铮铁骨公允./磨牙吮.血咨.嗟/千姿.百态思绪解析A项,区分读shǔ/shǔ,sài/sè,cuì/cuī;B项,区分读shé/zhé,zhàn/zhàn,cēn/shēn;C项,区分读huī/h uì,chán/càn,bǐng/pīng;D项,区分读zhēng/zhēng,yǔn/shǔn,zī/zī。
答案C2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响。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
思绪解析C项,〝砯〞,本指水冲击石壁收回的响声,在这首诗中用作动词,是〝冲击〞的意思。
答案C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思绪解析A项,①疑问代词,什么;②副词,多么。
B项,都是副词,只。
C项,①介词,表比拟;②介词,引进举措的对象。
D项,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答案B4以下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思绪解析D项为对偶,其他三项均为夸张。
答案D5以下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开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绚烂,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蜀道难》同步训练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秦塞.(sè)星宿.(xiù)咨嗟.(jiē)B.石栈.(jiàn)猿猱.(náo)抚膺.(yīng)扪.参(mén)C.喧豗.(huī)砯.崖(pēng)巉.岩(chán)峥.嵘(zhēng)D.崔嵬.(wéi)吮.血(shǔn)飞湍.(tuān)噫吁.嚱(xū)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高B.开国何茫然..茫然:无边无际的样子C.可以横绝..蛾眉巅横绝:越过D.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朝.避猛虎,夕避长蛇A.使人听此凋.朱颜B.猿猱欲度愁.攀援C.问君西.游何时还D.砯.崖转石万壑雷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青泥何.盘盘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危乎.高哉胡为乎.来哉D.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悲不见九州同二、名句默写5.默写名篇名句。
(1)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阅读《蜀道难》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两句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1.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解析】D项,坐:徒,空。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06】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青泥何.盘盘③但.见悲鸟号古木④但.悲不见九州同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解析】①什么;②多么;③只;④只。
【答案】 C3.名句默写。
【导学号:39282007】(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4)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答案】(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枯松倒挂倚绝壁(3)扪参历井仰胁息(4)剑阁峥嵘而崔嵬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4~6题。
【导学号:39282008】4.诗歌重点写“青泥”有何作用?【答案】“上有”“下有”等四句是从“面”上即整体上写蜀道之难;“青泥”等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诗人着重描写青泥岭曲折盘桓、随山萦回的险道和险峻的山势,尤其是人们手扪星辰、紧张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惧惶悚,表现了蜀道之难。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诗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否重复?【答案】不重复。
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灵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3段写社会环境险恶过渡。
《蜀道难》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
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的“蚕丛”与《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意义相同。
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典故,含蓄蕴藉。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登快阁》)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3.《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
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但与《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想象奇特,境界奇美,形象地表现出入蜀道路之险,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C.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
高中语文蜀道难同步练习
一、作者介绍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
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
二、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预习要求
1、解词,为句中加点字注音
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崔嵬.()咨.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危.乎高哉()开国何茫然
..()
可以横绝
..之回川()
..峨嵋巅()下有冲波逆折
青泥何盘盘
..()
..()扪参历井仰胁息
使人听此凋朱颜
...( )
...()化为狼与豺
3、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段:叹山高开路之难
第二段:叹山险行路可畏
第三段:叹蜀地战祸之烈
4、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
叹。
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
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
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
(亦可提出自己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讨论
1、在第一节中,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借助神话传说,为蜀道之难点染神奇色彩。
3、在第二节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畏途巉岩,悲鸟古木,夜月空山,接天连峰,绝壁枯松,飞湍瀑流,砯崖转石,如雷壑鸣。
“但见”四句:悲凉凄清的气氛。
“连峰”四句:惊心动魄的惊险气氛。
4、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从地势的显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5、本诗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使语言节奏多变,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情之所至,脱口而出,不受束缚与限制,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炽烈奔放的情感。
五、课后巩固练习
1、选出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D )
A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
B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联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3、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D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4、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世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5、精彩语段阅读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⑴、“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答:指送别的友人。
也可能是虚拟的人物。
⑵、这一段中哪一句话起到了勾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承上“畏途”,接下“其险也如此”
⑶、这一段话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但见”四句运用衬托,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
“连峰”四句运用夸张,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惊险气氛。
六、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⑴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
“见说”一词显得委婉。
《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⑵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
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⑶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①春林茂盛繁密。
②峭崖高耸险峻。
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
2、阅读李白《长相思》,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①,微霜凄凄簟色②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①络纬。
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雕饰华丽的井栏。
②簟(diàn)竹席。
⑴“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角度,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
⑵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的“孤”字的艺术效果。
答:一个“孤”字,明写一盏昏暗的灯,暗含诗人内心的孤苦和无奈。
“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眼中“孤灯”总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