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世界格局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2
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
1. 多极化:随着世界各地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格局的转变,世界已经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 互联网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高速传递,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全球的主要方式之一,为全球各国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 环保可持续性:环保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他们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5. 地缘政治变化: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形势变化,例如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文化多样性的趋势。
7.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世界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加速了世界的发展。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世界格局古代世界格局主要以国家和地区为基本单位,受到地理环境和军事力量的制约。
在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型帝国的兴起和崩溃,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
1. 古埃及古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以其丰富的农业和发达的手工业而闻名,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宗教化的帝国。
其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国家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
2. 古巴比伦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国家之一,古巴比伦以其发达的商业和农业而闻名。
古巴比伦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各个城市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外交纷争。
3. 古波斯古波斯是古代伊朗高原的中心地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宗教文化而著称。
古波斯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以波斯王权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和扩张主义的外交政策。
4. 古希腊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尔干半岛。
古希腊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城邦制度和多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
古希腊以其发达的哲学、政治、艺术和科学而闻名。
5. 古罗马古罗马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曾经统治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古罗马的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古罗马以其发达的城市和道路建设而闻名。
二、中世纪世界格局中世纪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经济文化的繁荣。
在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地域性和种族性的政治体系,以及各种宗教的传播和文化交流。
1. 封建制度中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封建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展现出不同的形式,如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和东亚的封建农奴制。
封建制度以其土地所有制和世袭贵族等特点而闻名。
2. 宗教传播中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宗教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导致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而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专题复习导学案之近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一.专题解读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等。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及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等。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们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我国的外交对策。
二.点击考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两极格局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三.思路导引1.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四.知识梳理1.世界格局的演变★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世界格局随着历史的长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古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和当代世界格局三个部分。
一、古代世界格局在古代,世界格局主要以帝国和王国为基础。
古代埃及、巴比伦等东方文明的兴起,带动了中东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古希腊与古罗马帝国的兴起,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开端。
这一时期,帝国和王国在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征战与扩张,建立起龙潭虎穴般的地域势力。
二、近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从欧洲的扩张与殖民开始。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张,通过海上贸易以及殖民地的开发,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权势。
随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地理的重心逐渐从东方转移到西方,欧洲国家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同时,在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工业革命的兴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增长,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这一时期,经济实力与技术力量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大国之间开始通过经济角逐与竞争来扩大势力范围。
三、当代世界格局进入当代,全球化的浪潮使世界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不再仅仅由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所决定,也受到了全球性议题的影响。
国际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为国家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平台。
现代社会的快速信息传播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方便、迅捷。
此外,全球化还意味着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增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国际组织的合作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如环境问题、贸易和经济合作等。
另一方面,国家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
总结起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从古代的帝国和王国,到近代的殖民和争霸,再到当代的全球化与合作竞争,世界格局在不断调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