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862.50 KB
- 文档页数:10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两极格局取代;②美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③美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贫弱遭欺凌”的本质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剧变自从二十世纪初以来,世界发生了一系列战争、革命、政治体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但是这一百年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期望却始终未曾改变。
而如今,随着各种因素的交织影响,我们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
一、全球政治格局剧变过去的一百年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显著的当属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全球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导致了冷战时期超级大国的分立。
随着国际形势的剧变,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逐渐下滑,俄罗斯、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国作为二战后的全球霸主,长期主导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制定和演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受到了质疑,国内政治局势不稳也加剧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的动摇。
美国在中东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质疑和不满,美国霸权主义的行为也导致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反思和质疑。
2.新兴国家崛起与此俄罗斯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外政策的自主性,重新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而中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了美国霸主地位的有力挑战者。
印度、巴西和南非等新兴国家也逐渐崛起,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新的影响力。
在全球政治格局剧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了全球经济秩序的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全球经济格局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1.全球化与信息化在二战结束之后,全球各国开始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复苏和重建,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大幅增加,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得以形成,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对一战后形成的新国际秩序的评价,符合下图漫画寓意的是A.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抚平了战败国的创伤C.暂时确立了战后的新秩序D.有利于永久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观察漫画中英、美、法、德四个国家的主张:德国所说“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反映了德国对战败后被严重制裁不满。
由此可知,漫画反映了英、美、法三个国家在争论一战后对德国的处理。
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英、美、法经过五个月的讨论,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和对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秩序,C项符合题意。
由图片中英、美、法三国代表所说的话可见,三国有矛盾,A项错误;德国扬言“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由此可知B、D两项错误。
故选C。
2.《凡尔赛条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条款是A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B军事数【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凡尔赛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军事问题、赔款问题、殖民地问题。
其中关于殖民地的条款“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由此可知,本题选D。
3.“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A.《权利法案》B.《九国公约》C.《凡尔赛条约》D.《雅尔塔协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机会均等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美苏冷战与多极化趋势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二十世纪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
其中,美苏冷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多极化趋势,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世界的主要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曾经的盟友美国和苏联,由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理念和利益分歧,迅速陷入了冷战的对峙状态。
冷战的表现形式多样。
在政治上,双方分别建立了以自己为首的政治集团。
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苏联则组织了华约,这两个军事集团在欧洲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在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同时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苏联则通过经互会,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实行计划经济的互助合作。
在意识形态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更加明显,双方通过宣传机器互相攻击,试图在思想领域占据上风。
美苏冷战的根源,在于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确保自己的经济和军事优势。
苏联则在二战后,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扩大社会主义阵营视为重要目标。
这种根本的利益冲突,导致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和对抗。
然而,美苏冷战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逐渐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首先,欧洲在战后逐渐复苏,并走向联合。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以及后来欧盟的发展,使得欧洲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欧洲不再甘心充当美苏冷战的配角,而是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日本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
在经济实力的支撑下,日本也开始谋求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更大影响力。
再者,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崛起,如巴西、印度等。
它们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加。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专题六国际格局的演变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形成)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萌芽)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初步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终于引发了一战。
二、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一战使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建立:①1919.1—6月,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
②1921—1922美日英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3.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维持工具:国际联盟5.作用:①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②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出现了1924-1929 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6.存在矛盾:①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尤其德国人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②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③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7.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历史作文
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时间的洪流,卷动着历史的波涛,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在惊涛骇浪中不断演变。
五感如同一块块拼图,拼接出这幅风云变幻的画卷。
视觉:烽火连天的世界。
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笼罩着大地。
炮火轰鸣,城市化为废墟,无数生命在惨烈中凋零。
听觉:激昂的时代强音。
呐喊声、欢呼声、抗议声交织成一曲交响乐。
民族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殖民体系瓦解,新的国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嗅觉:硝烟与和平的气味。
战火烧尽后,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焦土的气味。
随着冷战的到来,又多了几分不安和恐惧。
和平的芬芳来之不易,人们渴望在恐惧的阴影中寻找到希望。
触觉:战火中的人间百态。
饥饿的孩子伸出瘦弱的手,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母亲怀抱失去孩子的婴儿,泪水浸湿了衣襟。
人们的苦难,触动着每个人的心。
大脑:时代的思考与反思。
战争的教训,冷战的僵持,促使人们思考和平的价值。
联合国成立,国际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类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审视过去,展望未来。
通过五感的描绘,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在眼前徐徐展开。
硝烟弥漫的战场,时代激昂的强音,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渴望,都化作了历史的印记,警醒着后人珍惜和平,维护正义。
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重大变化
1、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这样通过这两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便形成了。
但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瓜分战败国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分赃性质,必然不可能解决原有的矛盾,且由于分赃的不匀而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因此该体系不能持久,到1939年二战的全面爆发,该体系被彻底打破。
2、二战后的美、苏两极化格局: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事务,形成以“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
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化格局终结。
3、当今多极化格局的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后,以“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终结,新的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向多极化的格局发展。
1949年~2013年的世界格局演变历程答案参考: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盛顿体系”。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力量对比。
帝国主义战胜因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变动是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爱护和平的国际力量,又从侧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资本主义独大的局面。
扩展: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变化之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使人眼花缭乱。
时下美国霸权日趋衰弱,多极化明显,呈现出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四极统治世界的格局。
但综观世界格局之变化,将出现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本世纪之内,基本是美、俄、中、欧四极左右世界局势。
其他国家只是依附于四大极,短期很难出现其它极。
但有一个前提,欧盟各国团结一致,不出现解体之变。
中俄美三国不出现根本变化。
第二阶段,二十二世纪前五十年内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统治世界。
欧盟会因内部争斗倾扎而解体。
俄罗斯逐渐衰弱而被淘汰。
第三阶段,二十二世纪末之前,中美两国左右世界格局。
在中美两国统治世界过程中,竞争导致中国越来越强,而美国会被淘汰出局。
第四阶段,二十三世纪,中国称霸世界。
中国并非追求独霸世界,只是时局将中国推向宝座而已。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变化过程,时间可能有所出入,但大概阶段不会变化。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