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RCP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3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46期2019Vol.6No.4690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蒋丽媛(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并发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生存质量。
结果 研究组并发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
结论 给予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ERCP;预见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6.90.02胆总管结石具有病情复杂、发病率高等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
临床多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该病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感弱、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研究发现[1],给予胆总管结石患者ERCO术后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为此,笔者抽取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30~66岁,平均(47.2±2.9)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比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刘亚男初丽丽唐小平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比较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和仅采取常规整体护理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关键词:护理路径;胆总管结石;ERCP0 引言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有效术式,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需进行全麻、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临床优势。
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发达国家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医院医疗护理的水平[1]。
我院通过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实施CNP,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以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上,经常规检查确诊后实施ERCP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体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NP,即患者入院后即实施标准化治疗和护理[2]。
参照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10项标准[3]由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制定护理路径内容及具体实施时间。
(1)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入院介绍、卫生处置、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然后完善术前检查,让患者明确ERCP治疗方案、治疗目的及配合的注意事项。
(2)第二天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水、心理准备、术前给药等)[4],然后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与临床医师进行配配合,具体如下。
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60例胆管结石患者,依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两组均给予ERCP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差异。
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66。
7%(20、30),观察组患者为90。
0%(27、30);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68±5、98)分,观察组为(96。
74±3、10)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
7%(8、30),观察组为6。
7%(2、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9±10。
3)min,观察组为(52、1±7。
8)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管结石;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优质护理胆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且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管炎与胆囊炎。
目前,该病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ERCP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加上患者不配合治疗,导致患者预后不佳[1-3]。
为减少患者术后不适,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本次以本院收治的6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优质护理情况,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2、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基础护理及病房管理等,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护理过程中不做指定安排,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情况。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38例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效果观察生学云(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800)【摘要】目的 关于选择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分析。
方法 将2017年5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1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保证患者基础资料一致,治疗的时候均选择ERCP治疗。
围手术期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比较护理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17例,治疗依从性为89.47%,对照组依从12例,治疗依从性为63.16%,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出现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36.84%,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结论 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时候为患者应用ERCP手术方案能够发挥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治疗更加依从,还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ERCP手术;胆总管结石;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4.112.02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普外科病症,这种病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很多患者发病以后都存在有明显的上腹疼痛,并且伴随一定的全身症状,比如患者会存在发热等情况,病症会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等,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十分严重[1]。
针对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通过ERCP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效果,并且分析临床治疗所配合的护理方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到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例胆总管结石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1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
观察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14:5,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75岁,年龄最小值为45岁,年龄平均值为(61.5±10.4)岁;对照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13:6,患者年龄最大值为75岁,年龄最小值为45岁,年龄平均值为(60.8±12.4)岁。
优质护理应用于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效果探衬发表时间:2017-09-26T13:35:51.6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李凤英[导读] 探讨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效果。
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胆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在本院(以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近两年收治的进行ERCP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中选入7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达94.3%,高于对照组的68.6%,P<0.05,这些指标均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
结论:优质护理在行ERCP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对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胆管结石;ERCP治疗ERCP治疗即胰胆管造影治疗,在内镜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备了疼痛感少、微创和恢复快的优势,另外还能有效预防可能引发的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是当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手术,而配合良好的护理则能保障手术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ERCP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中选取70例,患者入院时经B超或影像学诊断均确诊为胆管结石患者。
根据患者护理方法选用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26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6.7)岁,单枚结石27例,2枚结石6例,3枚以上结石2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27岁~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6.5)岁,单枚结石25例,2枚结石7例,3枚结石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胆总管结石ERCP术的护理模式先知道!发表时间:2019-07-16T10:16:39.540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4期作者:周璐[导读] 就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护理内容探究如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前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可经导丝将造影剂注入胆总管,X线观察结石大小、部位及数量,实现器械取石,引流[1]。
该术式安全有效,预后良好,为近年临床常用疗法。
胆总管ERCP术护理配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机体愈合。
故本文就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护理内容探究如下。
一、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
ERCP术成功与否与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松弛度相关。
患者精神状态及施术者水平将影响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活动度。
故需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传播ERCP知识。
护理人员需借助心理测评量表了解患者情绪。
若有恐惧焦虑者可行催眠、做游戏消减。
若有抑郁无法排解者可嘱参加病友会增加病友沟通。
二、病情评估。
术前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测量凝血时间、尿淀粉酶、血常规、胰腺基础病变者。
三、术前准备。
术前指导患者了解术中不适感,穴位体位配合,安排手术日期,做碘过敏试验,留置静脉留置针,嘱术前晚清淡饮食[2]。
对比剂选取稀释1倍的碘海醇液,选OlympisJF260电子十二指肠镜,附件备切开刀,导丝,柱状气囊,压力注射器,取石网篮、碎石器、取石球囊、鼻胆管等。
内镜及器械生理盐水严格冲洗,铺无菌台、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检查器械光滑完整。
二、术中护理一、术前配合。
患者松腰带头偏向右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右肩下垫以长方形软枕。
术前30min予达克罗宁胶浆10mL含服咽部,肌内注射杜冷丁、安定、山莨菪碱。
二、术中配合。
取一次性灭菌切开刀、导丝行乳头插管。
进镜成功后需根据乳头形态及胆管走向调节切开刀张力,改变插管方向后于透视下沿胆总管上行,后将切开刀顺导丝插入胆总管,拔除导丝抽取胆汁,注入对比剂观察结石后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然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后,残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和5.7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和22.86%,其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5±1.0)d和94.29%,明显短于和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肝胆结石手术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残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护理效果肝胆管结石不但具有高发性特点,还具有病情复杂、病变广泛、病发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治疗难度很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不但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还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理应引起重视。
肝胆结石手术治疗前患者会出现肝脓肿、化脓性胆管炎等不良症状,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对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1]。
对此,本文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进行了临床检查,并被确诊为肝胆结石患者,确诊后均进行了肝胆管手术治疗。
观察组45例患者中25例为男性,有10例为女性;年龄为33~60岁,平均年龄为(45.3±7.8)岁;肝胆管手术类型:胆囊切除取石加T管引流患者有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10例、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加取石术患者11例。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于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肺炎、切口感染、炎性肠阻塞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胆管结石;手术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病情比较复杂,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很多患者在刚发现发病时就伴随着肝脓肿、胆囊炎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也比较复杂,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灶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护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我院以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于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50例,其中女性有20例,男性有30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5.6±1.8)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3.6±0.5)。
观察组50例,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2±1.9)岁;病程8个月-9.5年,平均病程(3.8±0.6)。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肝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100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的肝胆结石患者随机进行分为两组,对照组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完成护理,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P<0.05。
观察组情况较好P<0.05。
观察组术后存在不良反应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肝胆结石;术后恢复;临床护理路径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肝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这种疾病病情一般比较复杂,发病范围相对比较大,一旦患病就极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即使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复发概率。
由于肝胆结石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影响,为了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甚至病情的复发,采取适当的术后护理手段非常重要,现本文通过对传统护理方式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的对比来研究这一问题,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00例已经确诊的肝胆结石患者,这些患者均自愿在本科室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完成之后,将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共有女性患者27人,男性患者23人,对照组共有女性患者28人,男性患者22人,年龄均处于30-60岁之间。
经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组成以及具体的手术方式发现这两组患者在数据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观察对比。
1.2方法对于对照组中的50位病患医护人员主要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各项体征数据定期进行测量、输液防止术后感染、关注患者饮食习惯等。
对于观察组的50位病患应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整体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在病人进入医院确诊之后,要保证对病人的基本状况及各项具体数据的仔细检查和记录;在进行肝胆结石手术之前需要详细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项注意事项,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其紧张心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各项身体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完成术后恢复;患者预备出院时,应及时嘱咐患者及家人,保证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内镜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60例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经内镜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6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
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6例ERCP成功,成功率93.3%。
3例因十二指肠憩室、1例因插管失败终止操作,转外科手术或上级医院治疗。
结论: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总管结石首要方法,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ERCP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ERCP;胆总管结石;护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导管从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通过造影剂的填充,X线下显示胰胆管系统,在此基础上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等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疗效肯定等优点[1],在临床备受推崇。
同时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全面的术后观察,有助于检查及治疗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的避免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2]。
为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60例行ERCP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组入选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2-75岁,平均(63.5±12.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发热等,经肝功、腹部彩超、胆道贺词水成像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直径0.6cm-2.0cm,符合ERCP手术适应症。
2 护理方法2.1术前护理(1)术前器械准备:备好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亲水导丝、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网篮,气囊导管,扩张球囊,取石球囊,支架推送器,胆道金属及塑料支架,鼻胆管,鼻胰管,胰管塑料支架,心电监护仪,输氧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2)术前完成血淀粉酶、凝血功能、白细胞计数、梅毒、人免疫缺陷性抗体、乙肝、丙肝检查。
优质护理在 ERCP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ERCP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初至2020年末接受ERCP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和康复效果。
结果:106例患者手术成功100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没有死亡病例。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对比组。
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提高ERCP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能力。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优质护理;目前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治疗中同时应用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气囊导管,取石网蓝等技术。
使用ERCP对于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手术风险较低,且治疗效果和中青年患者大致相同。
老年患者是较为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手术耐受能力较差,心理状态不够好,所以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对10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实现ERCP治疗做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初至2020年末接受ERCP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06例,术前通过影响检查(CT\MRCP)确诊,将患者分为观察和对比组各53例,年龄均为60周岁及以上,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73.2±7.1岁,男26例,女27例。
对比组平均年龄74.2±7.2岁,两组资料对比P=0.369,P=0.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优质护理的具体方法术前护理: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如年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皮肤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压力、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术前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教育,包含治疗的注意要点、术后恢复指导方案、心理安抚等。
专科护理临床路径在ERCP患者中的应用秦相清;陈吾霞【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临床路径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行ERCP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心理状态、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ERCP治疗患者给予专科护理临床路径,能有效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7(023)019【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专科护理临床路径;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护理质量【作者】秦相清;陈吾霞【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0;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胰腺疾病及肝胆疾病的患者呈直线上升趋势。
在临床治疗胰腺疾病及肝胆疾病中,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成为主要治疗方法[1]。
ERCP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虽疗效显著,但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地应激反应[2]。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地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经验表明,给予ERCP治疗患者专科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对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
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们对60例行ERCP 患者采用专科护理临床路径,取得满意效果。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中配合以及临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胆道造影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配合与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治疗的病人的手术配合和术后的护理。
结果:57例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98.3%.42例行鼻内胆管引流术,包括2例行急性胰腺炎、5例行大出血、18例行乳头切开、7例行高淀粉酶血症。
未出现心血管意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胆道结石进行ERCP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配合和术后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胆道结石的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ERCP;胆总管结石;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胆道结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胆道阻塞一般是由于胆道结石所致。
胆道结石的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上腹部绞痛,黄疸;同时,还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皮肤瘙痒、肝脓疡等并发症。
本文选取58名经ERCP治疗的病人,在术中进行护理与术后护理,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拟行ERCP取石患者58例;均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44~82岁,平均(57.0±6.2)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右上腹疼、发热等情况;MRCP或B超检查发现患者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见结石,结石数目1~12个,大小0.5cm×0.2cm×0.8cm~0.5cm×0.6cm×0.5cm;其中伴有糖尿病8例,心律失常9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病16例,其他5例;既往行胆囊切除术18例,伴有胆囊结石9例。
2 方法首先,病人进行ERCP检查,以确定结石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施行内窥镜手术。
当乳头括约肌切开受到限制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首先将其切开,然后将其扩大。
进而经扩张或切开后的乳头开处伸入碎石器,行机械碎石最终用取石球囊或网篮将碎石一一取出;取出结石后,应视病人病情而定。
•3076 •CHINESE GENERALPRACTICE NURSING C)ctobcr,2016 Vol.4No.29为目前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和3H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确切,各种治疗方案可能无法避免病人因血管痉挛发生的结果[]。
因此,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是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应对措施之一。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科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对动脉瘤术后病人进行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思路,主要在于对脑血管痉挛的高危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早期 发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及时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和3H治疗,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在抗血管痉挛药物应用方面,主要是在病人人院时即早期开始给予静脉栗人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预防治疗[9],术后静脉和口服该药联合应用。
考虑到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以及用药安全性问题,微量注射栗使用时需进行床边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并定期检验肝肾功能。
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对病人脑部功能的恢复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主 要对病人感觉、运动、语言、定向力等功能的观察与评估,尽快发现脑血管痉挛[10]。
本研究对观察组病人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不管是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还是治疗效果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病人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由37.5%降至21.5%,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脑血管痉挛的早期发现、预防及处理是降低术后伤残率、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郏锦亮,高振文,官测林,等.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并发症与预 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5):328 332.[]冯家丰,杨成,崔伟,等.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14,43 (8): 952954.[]蔡艳玲,秦素萍.浅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70例的临 床观察与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 118 119.[]陈谦.55例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1) :942.[]郝迎春.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便秘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 25 67 25 68.[]杨秀娟,许宏伟,李罗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分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2):128 130.[7]张海英,沈梅芬.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 :322 324.[8]常玲,凌莉.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7) :1551 1552.[]霍小川,罗俊生,孙霄云,等.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 血后脑血管痉挛[J].中国药房,2010,21 (20): 1852 1852.[0]陈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 (8): 197 198.(收稿日期:20丄6 06 15)(本文编辑卫竹翠)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 R C P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郑明先摘要:[目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逆行胰胆总管造影术(ERCP)中的效果。
[方法]将84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对两组治疗依从性、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病人满意率、鼻胆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病人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 5 )观察组鼻胆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 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发生率、胆道继发性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胆道病人ERCP治疗依从性,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总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护理路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〇l:10.3969,'/.issn.1674-4748.2016.29.02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6)29-3076-03胆总管结石是普外科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 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胆固醇代谢失调、胆汁淤积及感染有关[1]。
内镜逆行胰胆总管造影术(ERCP)是目 前治疗胆总管结石常用的治疗措施,其具有痛苦小、无作者简介郑明先,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102401,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引用信息郑明先.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RCP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16,14(29) :3076 3078.创伤性等优点,但E R C P操作较复杂,对病人治疗依从性较高,如操作不当可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 响治疗效果[23]。
为更好地对胆总管结石病人开展E R C P手术,本研究在胆总管结石病人行E R C P治疗 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旨在提高病人治疗配合度、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一2014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行E R C P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全科护理2016年10月第14卷第29期3077 •对象,纳人标准:①术前均经核磁共振成像(M RI)或 C T明确诊断;②术前无合并急腹症;③无手术禁忌证;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精神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者;③不配合完成相关项目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8 岁〜74岁(62.62岁±2.85岁)病程1个月〜8个月 (4.87个月±1.62个月)结石直径0.32 cm〜2.54 cm (0.85 cm±0.21 cm)。
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 龄48岁〜75岁(61.82岁±2.93岁)病程1个月〜8 个月(4.75个月±1.42个月)结石直径0.36 cm〜2.58 cm(0.92 cm±0.36 cm)。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及 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干预方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病人人院后由当班护士制订护理计划,责任护士完成护理计划,护士长检查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
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以分工和合作相结合的模式,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对病人展开护理。
具体措施:①人院当天至术前1d做好病情宣教,增强病人手术治疗信心。
对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给予心理干预,讲解手术方案等。
②手术日做好准备工作,再次向病人强调围术期的注意事项;术中护 理人员应掌握好斑马导丝的使用及造影剂推注。
插镜 时嘱病人放松身体,保持呼吸平稳,同时让病人避免憋气,正确掌握造影剂推注速度,避免胰胆管过度充盈。
胰胆管造影后可停止推注。
导丝进人应与术者配合步调一致,不仅需要防止导丝过度深人,同时应防止导丝滑脱。
操作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减少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
③术毕回病房嘱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在术后3h、24h抽检血尿淀粉酶水平,如有异常,立即针对性处理。
妥善固定好鼻导管。
观察引流情况,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如引流量出现减少、中断或增多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处理。
④ 术后第1天至出院前1d做好病人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并记录病人恢复情况。
重点观察病人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胆道继发性感染及术后出血等发生情况,并予以处理,比如胆道继发性感染视情况予以抗感染等处理。
⑤出院当天结合病人恢复情况、个人特点等向病人讲解出院注意事项,并定期随访病人。
1.2.2观察指标记录病人依从性、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病人满意率、鼻胆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感、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依从性是指病人始终遵医嘱完成相关治疗。
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评,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
术后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N R S)对病人进行评价,总分为0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疼痛感越重。
2 结果表1两组病人依从性、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满意率比较例(%)组别例数依从性一次性插管成功满意观察组4240(95.24)38(90.48) 42(100.00)对照组4232(76.19)28(66.67) 28(66.67)r值 6.2227.07116.800P0.0130.0080.000表 2 两组病人鼻胆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感及住院时间比较(1士5)组别例数鼻胆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感评分h分住院时间d观察组423212士4.8 3.56士0.85 5.36士1.4对照组4248.36士5.65.8士136739士202^值—6.325— 5.485—5.231P0.0000.0000.002表3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组别例数急性胰腺炎胆道消化道穿孔继发性感染术后出血观察组420(0.00)1(238)1(2.38)2(4.76)对照组426(14.29)7(16.67) 7(16.67)10(3.81)r2值6.4614.974 4.974 6.222P0.0110.026 0.0260.0133讨论E R C P主要是通过十二指肠向胰胆管插人造影导管,并推注造影剂的一种集诊断及治疗于一体的治疗手段[4]。
本研究老年人群居多,由于病人生理年龄较大,各脏器功能衰退较明显,加之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糖尿病等,从而给手术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
E R C 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术后创伤少等特点,但由于高龄病人对手术耐受性差,病人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 要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病人做好护理工作,全面配合好医生进行治疗,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做好护理工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6]。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医疗护理模式,其从 整体出发,分别从疾病、心理、社会等方面做出护理诊断及计划,根据计划对病人进行医疗、护理、科学性整合,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7]。
临床护 理路径明确规定了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使护理人员能按计划进行操作,避免由于能力不同、个人水平而导致护理缺陷[]。
此外,根据护理路径能清楚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对其预后情况,并立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