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5.1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偶然的表现。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的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指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5.1 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故事: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

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她,但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的索价又十倍于它的成本。海因茨尽全力才借到买到所需的一半的钱。无奈,他只得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了海因茨,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得在夜间闯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听完故事后围绕"海因茨该不该都要?为什么?” "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罪?为什

5.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改变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既有态度背景下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

(一)依从

有从众和服从两种类型

从众是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被迫服从称为顺从,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

依从阶段行为的特点: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求。

(二)认同

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行为的特点: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不受外界压力控制。

(三)内化

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

行为特点: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5.4 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注意的问题:

1、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的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说服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研究: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模仿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指学习者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及结果的观察来进行的学习。

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与学生相似。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

1、儿童最喜欢模仿心中最重要的人;

2 、儿童最喜欢模仿与他同性别的人;

3、儿童最喜欢模仿曾获得荣誉的人、出身高层社会及富有家庭儿童的行为;

4 、同辈团体内有独特行为甚至曾受到惩罚的人,并不是一般儿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5、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间较喜欢相互模仿。

(三)利用群体约定态度改变与团体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对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忠诚心时,要让他采取与团体规范不一致的态度不容易。

(四)价值辨析个体的价值观在开始时不能被个体清晰地意识到,只有经过一步步地辨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一般要经过三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

(1)自由选择

(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

(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选择

2、赞赏阶段

(1)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2)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行动

(1)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2)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注意:诱导性的,不是灌输性、说教性的,教师只能启发诱导而不能强加自己的观念。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奖励:

(1)选择、确实可奖励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讲,应奖励爱护公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2)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注意考虑个体所需,因人而异。

(3)以内部奖励为主。外部奖励知识权宜之计,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

2、惩罚:

(1 )给予某种厌恶刺激或厌恶活动:批评、处分、舆论谴责

(2 )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3)严格避免体罚和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要注意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此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态度和品德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附录1:皮亚杰道德发展二水平说:研究工具-对偶故事法;二水平:他律到自律

附录2:例题: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 ?依从B.接受C ?认同D ?内化

2、品德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3、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柯尔伯格

B .皮亚杰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 .模仿

B .从众

C .服从

D .感染

5、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 .模仿

B .从众C.认同D .内化

6、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坚定

7、个体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

主义情感,称为__伦理的道德情感_____ 。

8、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__想象的___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

道德情感三种。

简答题: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水平(也可给定材料请判断儿童发展阶

段)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教师招考教材重点(山香版)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编招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测试题

教师编招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 分/1 题) 1、()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3、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A 、皮亚杰 B 、加德纳 C 、斯腾伯格 D 、戴斯 5、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 6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 与推测的过程是() A 归因 B 印象 C 自我认知 D 态度 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 D 运气 9、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 A《教学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C《教育实验心理学》D《教育实用心理学》 10、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11、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成熟带来的行为的持久变化 B ?由于疲劳造成的活动效率的降低 C.-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肌肉受到伤害引起的行为变化 13、心理学家()提出把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A.加涅 B ?奥苏贝尔C ?伊利 D ?布鲁纳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学习是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 B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 C人类所有的学习都是高级的学习D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高等院校教师招聘____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个性一旦形成,又调节和支配心理过程的进行。二者是构成统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 理意志过程(意) 现 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6、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探索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和指导实践使用。 8、影响心理的因素: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 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0、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美)代表人物:杜威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代表人物: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 11、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奈塞尔(美) 人本主义心理学发起人:马斯洛,罗杰斯 12、心理的实质(大题) 所谓心理的实质问题,主要就是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心理,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心里和客观事物是什么关系等问题。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但是脑本身并不能单独产生心理,心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是指人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体自身结构及其内部生理状态。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机械被动的客观现实,而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只有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人脑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产生心理,并使人的心理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1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使用科学。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3、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和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1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和德育心理规律的科学。 1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列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1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及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从观察者的参和程度划分,参和性观察和非参和性观察 依据观察的组织程度划分,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根据观察的系统性划分,系统性观察和非系统性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作出概括化的结论。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作者:————————————————————————————————日期: 2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来源:山东教师招考网www.sdjszk.c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 C. 抽象与概括 D. 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 A. 变式 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3. 思维定势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 (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5.1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偶然的表现。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的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指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5.1 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故事: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 一、选择题 1.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A. 1869 年 B. 1879 年 C. 1889 年 D. 1899 年 2.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 _________ 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4.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 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___ 。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5.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 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 6.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 。A. 变式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参考答案:BDBCDA 二、填空题 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____ 。 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__ 。 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 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 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选择性2. 表象 3. 思维定势 4. 自知智力 三、简答题 1.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四、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 (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小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 一、选择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2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 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3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__ 。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 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观察法―在自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活动状态转向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是指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而是身周围神经细胞传布开来。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动物和人的大脑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和集中。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一种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 感觉阈限-就是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的刺激量 适应-就是由于刺激物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变性变化。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就是被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来。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遗忘-就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的干扰作用。。。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 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