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汽车的外形与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7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又是什么?答:前置前驱优点:前桥轴荷大,有明显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能力高,乘坐舒适性高,提高机动性,散热好,足够大行李箱空间,供暖效率高,操纵机构简单,整车m小,低制造难度后置后驱优点:隔离发动机气味热量,前部不受发动机噪声震动影响,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配合理,改善后部乘坐舒适性,大行李箱或低地板高度,传动轴长度短。
1-3:汽车的主要参数分几类?各类又含有哪些参数?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答:汽车的主要参数分三类: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1)尺寸参数: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寸。
2)质量参数: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质量系数、汽车总质量、轴荷分配。
3)性能参数:①动力性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上坡能力、比功率和比转距;②燃油经济性参数;③汽车最小转弯直径;④通过性几何参数;⑤操纵稳定性参数;⑥制动性参数;⑦舒适性1-4:简述在绘总布置图布置发动机及各总成的位置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或如何布置才是合理的?答:在绘总布置图时,按如下顺序:①整车布置基准线零线的确定②确定车轮中心(前、后)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③前轴落差的确定④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⑤车头、驾驶室的位置⑥悬架的位置⑦车架总成外型及横梁的布置⑧转向系的布置⑨制动系的布置⑩进、排气系统的布置⑪操纵系统的布置⑫车箱的布置1-5:总布置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运动校核,运动校核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答: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于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意义:由于汽车是由许多总成组装在一起,所以总体设计师应从整车角度出发考虑,根据总体布置和各总成结构特点完成运动正确性的检查;由于汽车是运动着的,这将造成零、部件之间有相对运动,并可能产生运动干涉而造成设计失误,所以,在原则上,有相对运动的地方都要进行运动干涉检查。
幼儿园小班教案《碰碰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宝贝》第四章《交通工具大世界》第二节《碰碰车》。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碰碰车的外形和玩法;培养幼儿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提高对交通工具的认知。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碰碰车的外形和玩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碰碰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碰碰车的外形和玩法。
教学重点:了解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碰碰车模型、图片、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碰碰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碰碰车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10分钟):向幼儿介绍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让幼儿对碰碰车有更深入的了解。
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碰碰车的外形和玩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碰碰车为例,讲解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外形和玩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交通工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外形和玩法。
六、板书设计1. 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
2. 描述碰碰车外形和玩法的简单语言。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描述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碰碰车的外形和玩法。
答案示例:碰碰车是一种游乐设施,它的形状像一个小汽车,有四个轮子,可以前后左右转动。
碰碰车可以让人坐在里面,通过碰撞来玩耍,非常有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幼儿了解了碰碰车的构造、功能及特点,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外形和玩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去游乐场实地观察碰碰车,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碰碰车的特点,提高认知。
《我喜欢的汽车》大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幼儿对汽车产生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汽车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向幼儿介绍各种汽车的外形、颜色和功能。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幼儿讨论、情景模拟。
1.4 教学步骤:(1)向幼儿展示各种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的外形、颜色和功能。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汽车,并描述其特征。
(3)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汽车司机,体验驾驶汽车的乐趣。
第二章:汽车的发明与发展2.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汽车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汽车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包括蒸汽汽车、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幼儿讨论。
2.4 教学步骤:(1)向幼儿展示汽车发明与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类型的汽车。
(2)讲述汽车发明与发展的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汽车发明与发展的看法,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第三章:汽车的结构与功能3.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如发动机、轮胎、方向盘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幼儿讨论、实地观察。
3.4 教学步骤:(1)向幼儿展示汽车结构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
(2)邀请幼儿讨论汽车各部分的功能,如发动机提供动力、轮胎支撑车身等。
(3)组织幼儿实地观察汽车,加深对汽车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第四章:交通安全知识4.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交通安全标志、交通信号灯、安全带等交通安全知识。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情景模拟、游戏互动。
4.4 教学步骤:(1)向幼儿展示交通安全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它们的意义。
(2)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了解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如等待绿灯、走斑马线等。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汽车概论》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6038(二)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Vehicle(三)开课对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及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汽车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汽车传动系、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打下理论基础。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汽车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汽车传动系、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打下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2学时分数: 2 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教学要点:掌握汽车的动力性及其指标,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的意义、算法、影响因素,汽车的行驶方程及转动质量换算系数,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和功率平衡图,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了解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一、汽车的驱动力二、汽车的行驶阻力三、汽车行驶方程式第三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一、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二、动力特性图第四节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一、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二、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三、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四、附着率第五节汽车的功率平衡第六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考核要求: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识记)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概念(识记)3、汽车行驶阻力包含的各阻力(领会)4、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领会)5、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识记)6、汽车的附着率(领会)7、汽车的功率平衡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教学要点:掌握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及评价指标,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优质教案《等汽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交通工具大集合》,详细内容为“等汽车”。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并解汽车特点,学会用简单语言描述汽车,提高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认识各种汽车,解它们外形和功能,学会用简单词语描述汽车。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交通工具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简单语言描述汽车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解它们外形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图片、卡片、挂图、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孩子们观察窗外经过汽车,引导他们说出汽车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汽车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汽车名字、外形、功能等,教他们用简单词语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汽车卡片,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用学到词语描述卡片上汽车。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汽车,讨论并描述这种汽车特点,然后向全班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等汽车》2. 内容:各种汽车图片、名称、特点及简单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汽车,并用简单词语描述。
2. 答案:孩子们画汽车及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孩子们用词语描述汽车时,部分孩子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多加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我是小司机”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进一步解汽车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让孩子们在家庭中继续学习和探索汽车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孩子们兴趣点和认知水平。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一、汽车外形(一)确定汽车外形有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
汽车外形的演变就是三者协调的发展。
1、机械工程学要求动力性好、操纵稳定性好。
2、人体工程学求驾乘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舒适性好。
3、空气动力学要求汽车行驶时空气阻力小。
(二)汽车诞生一百多年来,汽车外形经历了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船形、鱼形、楔形和子弹头形等演变。
二、马车形汽车汽车诞生时,人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动力的更换上,汽车的外形被忽视仍然沿用了马车造型,早期英国生产的一种汽车专门设计了一个相当于马车上挂马鞭的钩子。
(1893年的马车形奔驰汽车)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生产了著名的T型车,最初是一种带布篷的小客车成为马车形汽车的代表。
(1908年的马车形福特T型车)汽车的马形时代,由于汽车没有自己的造型风格,所以可以说是汽车造型的史前时代。
三、箱式汽车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汽车传动装置的改进,汽车的速度也逐渐提高。
风吹、日晒、雨淋给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带来许多不便。
1896年,法国人本哈特和拉瓦索生产了世界上首辆封闭式汽车(图3-2),是箱形汽车的开端。
(世界上首辆封闭式汽车)1915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一种新型T型车,人们将这种T型车作为箱形汽车的代表。
(1915年的箱形福特T型车)箱形汽车重视了人体工程学,内部空间大,乘坐舒适,有活动房屋的美称。
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空气阻力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箱形汽车的“大箱子”阻碍了汽车前进速度,为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甲壳虫形汽车箱形汽车时代的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空气阻力的重要性。
汽车的空气阻力除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有关外,还与汽车的纵剖面形状有关(如下图,越呈流线型汽车的正面阻力和后面涡流越小。
因此,使人们致力于流线型车身的设计。
1920年,德国科学家保尔.亚莱通过试验证明,一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迎风面积和前进速度有关。
最初,人们只是直观地想,通过减小汽车迎风面积来降低空气阻力,也就是减小汽车横断面的几何尺寸、即宽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