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由人民创造 人民继承 人民共享——回顾2017年度河南省“十大武术活动”
- 格式:pdf
- 大小:34.07 MB
- 文档页数:18
优秀传统文化由人民创造
人民继承 人民共享
回顾2017年度河南省“十大武术活动”
8特别报道专题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文/本刊编辑部
9特别报道专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2017年春,应焦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焦作市“一赛一节”办成隆重热烈、规模宏大、融合共享、展示实力的盛会这一理念,温县作为太极拳圣地,为扩大地方拳种太极拳在世界的影响力,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启动承办了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一展太极魅力。温县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辖区赵堡镇陈家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县城东六公里的清风岭上,面积2万多平方米,人口3000余人,陈氏占总人口的70%。明末清初时,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道家导引吐纳术等,创编了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历经300余年传承,逐渐形成了陈、杨、武、吴、孙、和等太极拳流派。目前,太极拳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习练者达3亿人之多。虽然陈家沟仅有3000多人,但陈家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知名拳师却有数百人,他们和其弟子创建的拳馆遍布全球,有数千家之多,每年都有世界各地近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前来陈家沟朝拜学拳。太极拳是温县独有的文化资源,是温县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多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武术工作尤其是太极拳的发展,将其作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来抓,强化领导,保障投入,完善机构,成立太极拳武术文化管理中心,专门运作和开展太极拳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馆校、拳师管理,加强武术协会建设,配好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
成立了武协办公室,与县体育局合署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知名高校、人民群众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使得一场场武术活动有声有色地在各地顺利开展,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是人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各项武术活动的组织是成功的,人们喜闻乐见,愿意投身其中。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一场活动有落幕的时候,在广大参与者心中,参与武术的激情,将一直昂扬向上,无休无歇。办公,武协工作实现“四有四落实”,全县武术工作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为做大做强太极拳产业,温县提出了“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将发展武术产业定位于国际化,大力发展太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太极赛事产业,积极发展太极养生产业,不断发展太极教育培训产业,并大力发展太极拳武校、家庭武馆,筹建了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聘请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为客座教授,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培训。同时,推进“大师回归”工程,支持和鼓励在外发展的太极拳名家回归家乡开办学校、武院。目前,已建成武校、家庭武馆30余家,每年来陈家沟学拳的国内外学员达万余人,直接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2017年,温县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签订了河南太极拳学院筹建协议,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所太极拳专科院校,将极大提升和发展太极拳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为确保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有效果、有影响、有新意,
县“一赛一节”指挥部多次召开联席特别报道专题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郑州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温县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焦作站会议严密组织,成立筹备工作小组,定方案,定任务,定责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组织、高层次报道,活动规格之高、跨度之久、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史无前例,远超预期。9月1日,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温县开启圣火,1万余名太极人同练太极。从太极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广场、太极
拳祖祠到公园广场,从机关学校到乡特别报道专题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陈家沟站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其中一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陈家沟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以色列特拉维夫站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西安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以色列耶路撒冷站
12镇街道,全县近200个演练点5万人同练太极,演练点数量、参与人数、宣传规格创历史记录。从9月1日温县首站启动仪式开始,历时17天。活动中,12名县领导分6路分赴“一带一路”沿线50余个重要城市提前沟通协调;31名市、县领导分赴27个重点城市一线助阵;六大流派师徒同心,使得传递演练高潮迭起,原定165个国内城市、30个国外城市的演练规模,迅速扩展为国内500多个大中小城市,域外26个国家、50个城市,参加展演人数逾1000万人。演练活动已成为迄今为止太极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极文化盛会,跨流派、跨民族、跨地区、跨国界的太极文化交融,成为太极拳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为确保展演活动有影响、有效果,展演活动期间,温县开拓创新,圆满策划并承接了多项高规格活动,全国政协、中国法学会、中国书协等部门有关领导先后莅温考察指导工作;9月4日,开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送欢乐、特别报道专题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安微蚌埠站
13下基层”活动。9月16日,举办了陈王廷铜像揭幕仪式,各太极拳流派传承人寻根问祖,共同为始祖铜像揭幕,并同台献技,打造世界太极拳界最高规格的交流盛会;9月16日至19日,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采风团、加拿大桑德贝市友好访问团和全国播音主持界艺术家采风团陆续到陈家沟参观访问。为了让展演活动引发世界关注,温县强化与各部门、中外拳师、各大媒体的合作互动,除传统报纸、电视、网站等阵地之外,把各大媒体的手机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圈粉”和宣传报道主战场,演练活动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其中,新华社播发多篇通稿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同时新华社手机客户端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也播发了新闻,央视移动新闻网也来温现场直播。展演活动新闻报道频频刊播在国家级大报、大台、大刊的重要位置或重要时段。据不完全统计,省级媒体刊发稿件110
余篇(条),市级以上特别报道专题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焦作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媒体刊发稿件500余篇。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河南省武术挖掘与整理活动河南省武术挖掘与整理活动是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委托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后吉灿忠教授牵头负责组成团队而完成的一项大型文化工作。自2015年7月迄今,历时两年半。本次挖掘与整理工作是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术挖掘与整理活动的又一次盛举,对构建河南省武术强省、武术大省,提升地域武术形象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研究团队由来自全省10余所高校24名武术博士后、博士和教授组成,分别对河南省29个地市、省直管县的地方拳种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挖掘和整理,对散落于民间的武术抄本、墓志铭、匾额、证书等照片或实物进行了全面系统拍摄、分类与整理。两年来,共挖掘整理出地方拳种144个,单一套路123个,共计套路2000余个,功法100余种。每个拳种是按照概述、源流、传承谱系、代表人物、分布、拳理、特点、功法和套路九部分进行编纂的。目前,已编纂完成90万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初稿)1部。对96名50-80岁的武术名家进行了技术拍摄,最后该书选取插图用了武术传承人拳架照片332张、视频68个。该书拟采用传统文字表述和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出版。现已交付人民体育出版社审稿,有望在2018年9月份出版发行。该团队在编纂《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工作之际,又先后调研武术传承人800余人,拍摄当代拳家照片数万张。诉诸数字化技术编辑了民国时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照片1000余张,拍摄墓志铭及武状元、武举人匾额和嘉庆、道光年间武事圣旨等照片200余
张。整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武特别报道专题
2016年9月《河南省武术拳械录》通稿会暨武术名家展演活动与各代表合影
2017年11
月《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审定会与会专家合影2016年9月《河南省武术拳械录》通稿会暨武术名家展演活动开幕式现场术视频56盘磁带200余小时,数百余名家拳照,为河南省存储了一批珍贵的武术财富。
历史还是百姓,东京依然梦华——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赶庙会则为华人过年的主要习俗。我国各地每逢春节都会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富有民间特色。把传统武术表演纳入庙会活动的“武术庙会”,是开封市武术协会在传承古都武术文化的创举。开封传统武术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武术的不解之缘,对当时的武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北宋在我国武术发展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期。伴随时代的变迁,民间武术活动有起有伏,有消沉也有发展。金元时期,开封盛行习武之风。明末清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现在开封流传的近30个拳种流派,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定型。清末民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社团组织又开始相继出现,这些社团较北宋时期更加完善。民间习武活动与娱乐表演相结合,早在北宋时期古都汴京就有之,《东京梦华录》中多有记载。八朝古都开封武术门派众多。在开封市武术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组建了开封撂石锁、少林功力武术、少林太祖门、子路八卦拳、梅花拳、培英武术、八式门、孙式拳、意拳、峨眉拳、杨式心意六合拳、振兴查拳、庆芳查拳、大洪拳、大成拳、奇士拳、苌家拳、王西安太极拳、回族七式拳等21个民间传统武术研究会,还有诸如东大寺武馆、东京武馆、春山武馆、杨栋武馆、猛龙武馆等26个武术馆,
仅喜爱习练太极拳的群众就有数万之特别报道专题
集体少儿武术表演
庙会太极站点集体表演
媒体采访查拳老拳师刘根生巨,一个城市拥有如此繁多的武术门派,除了历史因素,也和数百名民间武术师在开封市武术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坚持不解地传承传统武术,殚精竭虑弘场国粹文化紧密相关。开封市武术庙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13年来,参加武术表演的团队有330多个,涉及全省的著名武校、武馆、武术研究会、武术辅导站。参加表演人数累计多达5500人次,观众百万人。在春节期间进行武术展演活动,为全民健身、弘扬传统武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展示了武术运动的风采,扩大了武术的影响力,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武术的认知度。活动不仅满足了春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需求,同时进一步让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有力的宣传和推广。时下,开封市群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武术活动更是呈上升趋势。早晚期间在社区广场、城墙边、公园等地,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爱好者随处可见,全民习武健身已蔚然成风。正如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书记毛玉成所说,开封举办武术庙会活动,一可以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交流,推动我省传统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有效发展、有序发展。二是丰富了我省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体育文化生活,给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一次更高、更广泛的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为祥瑞的春节增添气氛,为百姓的生活增添色彩。三是以武会友,增进友谊,强身健体,使老百姓真正享受武术运动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开封市政府、开封市武术协会对这届武术庙会活动积极组织安排,十分重视,各民间武术社团组织也积极参与,官方和民间合力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活动期间,包含开封各个拳种在内的多种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让观众大饱眼福。古都开封还是中国摔跤发祥地,摔跤也称“相扑”“角力”,是一项观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本届武术庙会期间还进行为期3天的“2017年全国五省跤王大赛”,来自辽宁、陕西等全国各地的冠军选手进行激烈角逐,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中国式摔跤比赛。截至2017年正月十五,2017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圆满落幕。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第六届中原(开封)武术庙会起,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将此项活动提升为中原武术大舞台,以开封市武术庙会为主会场,组织号召其他市县设分会场参与活动。本届中原大舞台武术展演系列活动从正月初六开始,至正月二十四日结束,历时18天,在全省20个市县热闹上演,精彩呈现。展演活动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演内容丰富。所展演的武术项目涵盖目前全省流传的大部分拳种,特别是一些稀有地方拳种走入人们视线,对其发展与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参演区域覆盖广。20个市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正月十三有四个分会场同时开幕,活动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省市,如山西、陕西等武术社团的参与。三是群众参与热情高,此次活动参演人员达10835人,最小4岁,最长者已78岁高龄,并吸引了部分外籍中国传统武术爱好者参与活动。四是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展演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的积极参与,为活动开展增添了色彩。由此可见,开封市武术庙会有效地推动了我省传统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的持续发展。
百年学府,文武一脉——河南大学万人太极拳比赛河南大学,肇始于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凯与河南都督张镇芳支持下,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
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大前身),成特别报道专题
老拳师在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上表演“童子功”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上的精彩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