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2017年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90.95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3,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无机化学2.化学生物学3.分析化学4.有机化学5.物理化学6.高分子化学7.材料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无机化学(86)
排名学校名称
等
级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1南京大学A+7山东大学A13郑州大学A
2吉林大学A+8东北师范大学A14清华大学A
3南开大学A+9兰州大学A15武汉大学A
4北京大学A+10复旦大学A16同济大学A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1厦门大学A17苏州大学A
6中山大学A12浙江大学A
B+等(26个):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B等(25个):广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南昌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北大学、中北大学、沈阳化工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江苏大学、西南大学
在报考研究生考试前要全方位的了解你所要报考的专业还有最重要的择校问题,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报考学校的信息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找专业的辅导机构来帮助你完成考前的信息搜集,备考的复习计划,以及考后的复试准备等,如果需要调剂这些机构也可以帮你了解到最全的信息,像北京的爱!考等!!。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附件1山东大学关于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工作的规定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吸引优秀博士生生源,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硕博连续培养(以下简称硕博连读)研究生工作做以下规定。
一、开展硕博连读学科、专业的基本条件及审批(一)申请开展硕博连读工作的学科、专业,应是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二)开展硕博连读工作的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应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有较好的可供研究生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条件,已建立起从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完整课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拟开展硕博连读工作的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由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人选确定(一)人选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全日制本科毕业且获学士学位;2、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且成绩优秀、或推荐免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3、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新计分方法不低于425分)或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考试成绩不低于70分;4、定向、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需有定向、委培单位人事部门同意硕博连读的书面意见。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人选可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时确定,复试前由申请人向培养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培养单位按学校下达的当年度硕博连读计划数,考核确定硕博连读名单。
确定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应签署相应的协议。
硕博连读研究生人选也可在硕士生入学一年后的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考试时确定。
三、硕博连读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计划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工作的学科、专业应该根据学校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规定,制订本专业或本一级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资格考试、综合能力培养、学位论文及成果要求等。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报研究生院审批。
山东大学2017年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3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深入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及时了解无机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科技协作管理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无机材料化学
2、配位化学
3、能源与环境材料
4、无机材料制备
5、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为5-7年。
四、培养方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其中硕士研究生阶段应修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分(含前沿讲座2学分与社会实践2学分)。
博士阶段应修学分不少于10学分(包括博士阶段前沿讲座4学分)。
六、课程设置
硕博连读培养研究生在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除外国语以外的课程。
(一)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硕士阶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博士阶段)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社会实践2学分
社会实践:硕士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量的教学实践工作,可辅导本科生课程、参加实验室建设、承接横向课题、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
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导师根据报告评定成绩,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2学分。
前沿讲座6学分。
前沿讲座贯穿硕博连读培养的全过程。
(1)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方面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2)前沿讲座的形式:“研究生前沿专题讲座”形式有两种: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参加的、指导教师主持
的学术讨论班;校内外专家主讲的学术讲座。
学术讨论班内容可包括研究生本人做专题综述和工作进展报告,课题组教师或其他研究生做专题综述和工作进展报告,特邀请的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专家做前沿学术报告等。
(3)前沿讲座的次数:博士生参加校外专家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15次。
博士生参加本课题组的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25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6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进展的新动态。
(4)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由参加讲座的导师指导小组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考察合格以上记6学分。
(二)选修课:
1、硕士阶段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学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包括:
1)硕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计2学分;
2)体育课,计1学分;
3)心理学课程,计1学分。
2、博士阶段选修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
学校开设的博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包括: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
2、第二外国语(2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三)补修课:
1、无机化学
2、物理化学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1-2门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七、转博资格考试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实行转博资格考试,具体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