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射孔技术在现河高压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指的是岩石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较小的油藏。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油水流动能力较差,常规开发采油方法难以实现高效的油藏开放和有效的产能增加。
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采用一系列挖潜增产技术和方法。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在油层顶部或者底部水平打井,可以增加有效垂向射孔长度,将更多的储层面积纳入到油藏开采范围内。
水平井在油藏中增加了油水流动通道,提高了油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油水流动能力和采收率。
二、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挖潜增产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高压液体,压裂岩石,形成裂缝网络,增加储层渗透率,提高油水流动能力。
压裂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压裂液和施工参数,以及准确控制压裂液的注入过程。
三、导流井技术导流井技术也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
导流井可以引导地层中的注水或注气向目标层段集中,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导流井通常布置在注水或注气井的附近,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和导流井的设计,可以实现增产效果。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低渗透油藏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低渗透油藏中的储层渗透率小,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充分开发储层中的油,因此采用增施聚合物驱油、聚焦驱油、微生物驱油、CO2驱油等技术,可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提高油水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五、智能油藏技术智能油藏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新兴技术。
通过在油藏中布置传感器、测井仪器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油藏的产能和油水流动状态,优化油藏开采方案,提高油水流动能力和采收率。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以上技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互相结合应用,以实现最佳的开发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研究的深入,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挖潜增产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油藏,其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量低、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的这些问题,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油田公司采用了一系列挖潜增产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在油层水平方向钻探,增大油井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水平井技术可分为精细定向井和侧钻井两种,前者是在一般方向钻探的油井上进行调整,将井眼转向水平方向,以增大油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后者是在井眼线以外打侧孔,进而延伸井眼,增大开采面积。
二、增油剂技术增油剂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入化学剂来改变原油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原油流动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常用的增油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油溶剂等,它们能够改变油藏孔隙的表面张力,减小孔隙压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增油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优化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人工压裂技术人工压裂技术是将深层岩石通过压裂将其切断,并在岩石空隙中注入高压水,使油藏中的原油通过空隙流动,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在低渗透油藏中,人工压裂技术可帮助原油穿过厚压力层和多层岩石,流到井口,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人工压裂方式包括穿过压力层压裂、均质压裂、局限性压裂等。
四、地下水驱技术地下水驱技术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地下水或添加水驱剂,使原油温度、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高粘度、低渗透或深埋油藏中,能够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地下水驱技术可分为天然水驱和人工水驱两种,前者指原油层天然地含有足够的水,可利用其水驱作用提高采收率,后者是通过注入非天然地下水或添加水驱剂来实现采收率的提高。
总之,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依托高新技术、创新开发方式和完善管理体系等,油田公司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证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努力。
负压射孔技术在史深100开发中的应用摘要:低渗透油藏储层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储层渗透性差,普遍存在水敏、速敏等敏感性,对外来液体配伍性要求较高。
常规射孔方式易造成储层污染,已逐渐不适宜于该类油藏的开发需要。
而负压射孔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避免有害流体侵入地层,也可使射孔后地层流体在负压差作用下瞬间流出,冲洗孔道解除一部分破碎低渗透带,使射孔压实带影响减小,有效保护了油气层,提高储层产能。
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史深100低渗油藏开发中的一种常规投产方式,为该区块高效开发提供助力。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负压射孔现场应用1引言史深100地区构造相对简单,为大型鼻状构造。
地层倾角约为5-80。
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深水滑塌浊积砂体,主要含油层系为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中1、中2砂体,岩性一般为石英质粉细砂岩。
史深100沙三中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8.5%;平均渗透率为13.3×10-3μm2,储层具有弱酸敏、非碱敏、非-弱盐敏、弱-中水敏、非速敏。
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为1.38—1.51,地温梯度为3.22℃/100m,为一埋藏深、高压、低渗透的岩性油藏。
史深100区块目前水驱开发难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平面上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难以实现均衡驱替;二是纵向上层间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三是受储层物性影响,钻井、作业入井液易造成近井带地层污染,影响产能。
因此,为有效解除污染,提高单井产能,在采油、注水等投产过程中加强油层保护,主要是引进了负压射孔技术,与常规气举掏空射孔相比,能实现20MPa以上的负压值,射孔测压同时完成,完井周期短,作业效率高,同时可预计产能,推荐为投产方式。
2负压射孔原理及技术优势负压射孔基本原理,下井过程中,油管与套管压力隔离,管串定位后,封隔器座封,从地面环空加压,压力通过旁通接头及传压管作用在负压开孔装置滑套上,加压至预定压力,剪切销被剪断,滑套推动销钉套上行,到位后滑套被锁死。
此时,回流通道打开,封隔器以下环空压力与该装置以上油管连通,形成负压。
浅析负压射孔技术的应用【摘要】负压射孔是用来消除射孔伤害、提高产能的射孔新技术,负压射孔的关键在于利用射孔瞬间负压产生的高速回流冲洗孔眼,运移由于射孔压实造成的孔眼堵塞物,以期获得清洁无伤害的孔眼。
【关键词】负压射孔油管流量阀负压开孔装置1 负压射孔工艺技术简介负压射孔即射孔枪点火发射时,井筒内的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压力差的存在有助于清洁射孔孔眼,地层流体向射孔孔眼中流动将会带走足够多的金属碎屑,从而打开地层流体向井筒内流动的通道。
2 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的应用该工艺是利用油管连接射孔枪下到油层部位射孔。
油管下部联有延时起爆装置,油管内只有部分液柱,校深,调整管柱,安装井口,投棒起爆、或压力起爆、或压差起爆等各种方式使射孔弹引爆一次射开油气层,形成射孔负压。
tcp负压射孔优点:(1)能按目的层的压力和岩性特点设计合理的负压,实现对射孔孔眼的回流冲洗从而提高产能;(2)施工安全可靠。
可以在起爆前,装好井口,特别适用于高压油气井;(3)在高温高压超深井中,采用负压射孔方式能够保护射孔管柱,确保施工成功率;(4)便于与测试、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联合作业,减少压井和起下管柱。
tcp负压射孔方式可采用投棒起爆和压力起爆两种方式实现负压射孔。
2.1 投棒起爆负压射孔方式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
施工井满足投棒作业要求,根据设定值在油管内掏空一定高度即可完成负压射孔。
2.1.1施工要求(1)井斜小于45度;(2)井深一般小于3000米;(3)管柱内没有台阶,最小通径不小于¢48mm;(4)井内保持清洁,投棒前井液替换成清水为宜。
(5)施工前根据要求掏空一定的液面高度。
2.1.2工艺原理及施工设计方法:油管流量阀用于tcp射孔中,控制油管内液柱高度。
管柱下井过程中,由于油管流量阀处于打开状态,油管和环空连通,当管柱下到油管内液柱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油管流量阀滑套固定剪切销剪断,滑套上行关闭流通孔,油管和环空不再连通,由于开孔器玻璃盘的间隔油管内处于封闭空间。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油藏的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是开发难度较大的油藏之一。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油井产量低,开采难度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挖潜增产。
本文将介绍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油藏有效渗透率、加强
油井阻力控制、改善采油系统效果和提高采油效率。
提高油藏有效渗透率是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包括油藏酸化、
压裂增渗、注水增渗等。
油藏酸化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酸液,溶解沉积在油藏孔隙中的胶
体和油垢,从而提高孔隙中的渗透率。
压裂增渗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高压液体,使该层地
层破裂,从而增加油井与油藏的连通性,提高油井的产油能力。
注水增渗是通过在油藏中
注入一定压力的水,增加地层压力,提高渗透率。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有效渗
透率,提高油井的产量。
提高采油效率是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的最终目标。
采油效率的提高需要综合考虑油藏
特点、开采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挖潜增产过程中,应根据油藏特点和开采条件选择
合适的技术方法,并加强油藏管理和技术研发,不断改进挖潜增产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
的有效渗透率的提高,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加强油井阻力控制,可以减小油井的
阻力,提高油井的产量。
改善采油系统效果,可以提高采油系统的效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提高采油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潜增产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低渗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的情况,开展了表面活性降低注入压力实验研究,室内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能研究,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驱替压力物理模拟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
在史深100油田进行了3口井现场试验,都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低渗透油田界面张力注入压力日注入量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储层以泥质胶结为主,粘土矿物含量高。
储层易受污染,且污染后难以恢复。
存在地层渗透率低、注水启动压力高、欠注严重等问题。
其中因物性差因素导致的欠注井实施酸化措施后效果较差,如何实现该类欠注井的有效注水,是水井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针对物性差欠注井增注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低渗储层渗流特征调研,研究开发出适应于史深100沙三段储层的活性降压增效剂,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一、低渗储层渗流特征渗流流体由体相流体和边界流体两部分组成。
边界流体是指其性质受界面现象影响的流体。
研究表明,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则岩石孔隙系统的平均孔道半径越小,非均质程度更严重,孔隙系统中边界流体占的比例越大。
这些特点明显地影响液体与固体界面的相互作用。
渗透率越低,这种液固界面的相互作用越强烈。
它将引起渗流流体性质的变化,使低渗透油层中的渗流过程复杂化。
在特低渗透储层中,由于固体与液体的界面作用,在油层岩石孔隙的内表面,存在一个原油的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原油的组成和性质都与体相原油的差别很大,存在组份的有序变化,存在结构粘度特征。
这个边界层的厚度,除了原油本身性质以外,它还与孔道大小有关,与驱动压力梯度有关。
一般来说,原油在特低渗透油层中渗流时呈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具有启动压力梯度。
二、表面活性降压增效剂的研究1. 表面活性降压增效剂作用机理注水压力与地层对注入水的有效渗透率有关。
因此,若能提高地层对注入水的有效渗透率,就能降低注入压差。
负压射孔技术在现河高压低渗油藏中的应用摘要:高压低渗透油藏存在着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天然能量弱,储层敏感性强,易被外来流体污染的特点,射孔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气井的产能。
而常规射孔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高压低渗油藏对油气层保护的要求,负压射孔是保护油气层的一种重要方式。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厂成功实施35井次,平均单井日油8.1 吨/天,超过同区块同类型油藏常规射孔投产初期产量,达到了保护油气层提高产能的目的。
关键词:负压射孔低渗透油气层保护
1 前言
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一般为15-22%,渗透率一般为10-50毫达西,且滑塌浊积砂岩,应力集中,微裂缝发育,具有双重孔隙特征。
孔喉半径小,一般为1.4-3.5um;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砂体核部物性明显好于砂体边部,渗透率级差105,储层内部夹隔层发育。
储层以泥质胶结为主,粘土矿物含量高。
主要为非速敏,中-强水敏,中-弱酸敏,弱盐敏。
储层易受污染,且污染后难以恢复。
常规射孔方式普遍采用过压射孔,即井筒压力大于储层压力射孔,过压射孔可使井筒内的流体在正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储层,一旦流体是损害型的,将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
同时射开的孔眼得不到清洗,一些固相物质堵塞在孔道内,使孔眼导流能力下降。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常规射孔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高压低渗油藏
对油气层保护的要求,负压射孔是保护油气层的一种重要方式。
2 负压射孔技术的基本原理
负压射孔是指射孔时,井底液柱压力低于储层压力条件下的射孔,在负压射孔的瞬间,由于负压差的存在,可使地层流体产生一个反向回流,冲洗射孔孔眼,避免孔眼堵塞和射孔液对储层的损害,同时还有可能减轻压实作业程度。
因此负压射孔是一种保护储层、提高产能、降低成本的射孔方法。
负压射孔是用来得到清洁的射孔孔道,消除射孔伤害、提高产能的射孔技术。
所需的负压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性质,如渗透率和强度。
而传统意义上的负压射孔,在射孔器点火前即使井眼压力低于储层压力。
一般情况下实现负压条件采用掏空的方法,这种方法局限性很大。
另一种是注液态氮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太高。
使用油管传输隔离负压,方法简便,成本低廉。
负压开孔装置适用于油气井负压射孔工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特点:
能够产生动态负压井筒环境,产生强力诱喷作用;
射孔后可有效清理射孔孔道,降低钻井过程中对储层污染及射孔伤害,提高产能;
根据储层特性,准确实现任意负压值;
射孔后可直接生产,并可实现与泵抽联合作业,节约作业成本;
大斜度及水平井中实现负压射孔,适用于超高压油气井的射孔;
管串操作简便,便于后期作业。
3 负压射孔技术的创新应用情况
3.1 单井初步应用情况
在应用初期,我们优选高压低渗透区块新井,开展该项技术的现场工艺试验,观察实施效果。
典型井如史3-5-斜101井,该井位于史南油田史100区块南部井区,待射储层为沙三中2,平均渗透率468.9 ×10-3um2,平均孔隙度20.5%,平均泥质含量16.5%,属于中孔中渗储层。
优化设计施工参数:射孔器参数采用102型射孔枪,127王深穿透弹,孔密16孔/m,相位90°,螺旋式布弹方式;射孔工艺采用自控式负压射孔工艺,设计负压值20mpa,油管传输,采用gr校深,投棒引爆。
根据求产测试结果反映出负压射孔后,能够使流体较快的流动到井底,可以不采取压裂措施,直接下泵生产。
该井直接下泵生产后,取得了初期日油11.9吨/天的高产,避免了二次投入,节省了压裂费用。
3.2 大规模推广应用情况
在工艺试验井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加大应用规模,在低渗油藏史南油田史100东井网加密调整区,整体采用负压射孔工艺技术。
史100区块原始地层压力45.75-49.19mpa,压力系数
1.38-1.51,储层平均孔隙度18.5%,空气渗透率13.3×10-3?m2,为埋藏深、高压、低渗、边水不活跃的岩性油藏。
史100东井网加
密调整区动用含油面积1.5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55万吨,方案整体设计油水井工作量共计20口,新增产能3.75万吨,增加可采储量30.8万吨。
目前方案区已投产新油井11口,全部采用负压射孔方式,负压值在20兆帕以上。
从新井投产情况来看,新井主要采用常规投产(采用102枪102增效弹负压射孔),油井初期产能可达到方案设计目标。
投产油井初期日油77.2吨/天,平均单井日油8.6吨/天,目前开井8口,日油46.7吨/天,平均单井日油5.8吨/天,已累积产油7117吨,方案实施后区块采油速度提高0.03%,采收率提高6%,取得了较好效果。
通过加强油层保护,有效解放了油层潜力,新井常规投产即可获得8吨以上的产能,平均产量高于单元投产初期产量,是同一区块内不同加密区(史103加密区)常规投产的3-4倍。
3.3 创新应用情况
为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我们在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与测井公司多次结合,创新实施负压射孔-压力(恢复)测试联作,下一趟管柱,同时完成负压射孔和压力(恢复)测试作业,既减少下管柱次数,又缩短试油周期,并可避免对油气层的伤害。
目前负压射孔技术已在我厂成功实施35井次,初增能力282.2吨,平均单井日油8.1 吨/天,超过同区块同类型油藏常规射孔投产初期产量,达到了保护油气层提高产能的目的。
4 认识与体会
(1)低渗透油藏储层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储层渗透性差,普遍存在水敏、速敏等敏感性,对外来液体配伍性要求较高。
(2)负压射孔不仅可以避免有害流体侵入地层,也可使射孔后地层流体在负压差作用下瞬间流出,冲洗孔道解除一部分破碎低渗透带,使射孔压实带影响减小,提高了射孔的效率,有效保护了油气层,提高储层产能。
(3)负压射孔的作用已被现场实践和室内试验所证实,但负压值过大会引起地层出砂并损害套管,负压值过低又不能确保孔眼的清洁,必须利用相关公式进行严格的测算,选定合理的负压值。
(4)负压射孔测试联作,可在负压射孔后进行求产压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可计算出不同泵深下的日产液量,为下步部署提供指导性意见,若地层能量充足,可以不采取压裂措施,直接下泵生产,避免了二次投入,节省了压裂费用。
参考文献
[1]李克向.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p.m.halleck.george jacob.平衡射孔与负压射孔的对比[j].陈福明,译.海外油田工程,2000
[3]刘玉坤,韩秋,孙国军.优化射孔完井工艺提高油井产能[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