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画长方形
- 格式:ppt
- 大小:873.0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说课课件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单元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一、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P56-P57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平行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梯形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以及会画梯形,并能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梯形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梯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会画梯形,并能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以及会画梯形。
2.教学难点:梯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梯形的特征: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实物模型和学习卡片,观察、操作、思考梯形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梯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3.梯形的高的求法: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梯形高的求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梯形高的概念和求法。
4.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