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1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34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2、供求规律: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Ed = (△Q/Q)/(△P/P)= (△Q/△P)·(P/Q)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点弹性的类型:1;1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②CB段,Ed<1,缺乏弹性③C点Ed=1,单位弹性④A点Ed→∞,完全有弹性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第一章绪论1.1当代的显学:经济学起源的探秘1.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哪一项属于经济学的起源:()A、古印度宗教学B、古希腊家政学C、古巴比伦建筑学D、古埃及种植学2.以亚当·斯密的学说为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
A、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关系的变化B、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力的变化C、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变化D、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产品的变化3.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不包括()。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原始经济学D、计量经济学4.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政治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的标志。
(√)1.2欲望与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
A、剩余价值B、资源掠夺C、资源配置D、基础价格2.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资源的种类不包括()。
A、直接消费的产品B、自然资源C、人力资源D、技术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哪一项是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A、无限性和用途不可选择性B、无限性和用途可选择性C、稀缺性和用途不可选择性D、稀缺性和用途可选择性4.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要是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求。
(×)1.3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上)1.与微观经济学相比,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充分就业B、经济增长C、经济掠夺D、宏观调控2.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的正确分类:()A、人文经济学和自然经济学B、灾害经济学和收益经济学C、社会经济学和科技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3.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
A、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变量B、国民经济个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变量C、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定量D、国民经济个体的运行及相应的经济定量4.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多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1.4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下)1.从变量的角度而言,以下哪一项属于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市场:()A、地区市场B、全球市场C、单个市场D、多个市场2.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人的特征:()A、自立和感性B、奴役和理性C、奴役和感性D、自立和理性3.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指的是以政府调控为主、以私有制和市场为辅的经济模式。
微观经济学(1——4章)习题汇总,含答案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第一章引论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考查重点1、经济学概念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3、经济学的发展简史4、经济学的三种错误推理5、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内容解析一、经济学的定义1、西方经济学的一般性定义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
一般来说,它至少应含有下列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市场分析、产品质量控制等。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的研究,如资源经济学、石油经常等。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上述三个方面不过是一种粗略的区分方式。
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顺序,纯技术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意识形态的成分越来越大。
通常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都是在第三种方式下来定义什么是经济学。
2、什么是经济学虽然不同的教材对经济学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可以将经济学定义为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
这个概念的实质在于承认资源稀缺性的存在,并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进行选择、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以期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
3、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要求而言总是有限的;同时,因满足不同的需求,资源又具有多种用途。
为此,我们就把数量有限而又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作相对稀缺资源,或者稀缺资源。
二、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实证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经济中是如何被配置和使用的,它试图通过对各种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并根据这些建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
简言之,是实证经济学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念。
2、规范经济学: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经济体系应该呈现的运行状态。
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就是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家个人价值观念。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往往相互联系。
第一章1在众多经济学理论的分支中最重要的有哪几种?•A、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灾害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文经济学•C、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经济学我的答案:C2经济学最早的萌芽是源自哪里?•A、中国的左传•B、古印度的梵经•C、古巴比伦的社会科学•D、古希腊的家政学我的答案:D3在经济学分类中最基础的是哪种经济学?•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灾害经济学•D、人文经济学我的答案:B4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哪位科学家?•A、保罗·萨缪尔森•B、爱因斯坦•C、奥巴马•D、罗杰斯特我的答案:A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分支:•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计量经济学•D、计算经济学我的答案:D6下列经济学分支中最基础的是:•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计量经济学•D、计算经济学我的答案:A7经济学最早源自于古希腊的:•A、理财学•B、管理学•C、家政学•D、财富学我的答案:C8经济学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C、国民收人的决定•D、资源利用我的答案:D9人类欲望的特点是()•A、有限、单一•B、无限、单一•C、无限、多样•D、有限、多样我的答案:C10经济学研究对象从经济学家()开始变为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萨缪尔森•D、科斯我的答案:B11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罗宾斯和萨缪尔森对于经济学的定义是完全相反的。
我的答案:×12在经济学家看来人的欲望的特点是无限性和多样性.我的答案:√13经济学作为一门广泛性学科,分类是很广泛的。
我的答案:√14微观经济学所指的经济学和高中政治中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其实研究的是同一个内容。
我的答案:×15“今生和来世"是属于经济学中跨时期选择问题.我的答案:√16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个分支.我的答案:×微观经济学绪论(二)已完成1资源的特点有哪些?•A、稀缺性和价值局限性•B、普遍性和价值局限性•C、稀缺性和用途的可选择性•D、稀缺性和社会公共性我的答案:C2需要和需求的分别是什么?•A、需求是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要•B、需要是包含在需求之内的•C、它们两者没有任何联系,是两个独立的概念•D、它们两者没有本质分别我的答案:A3资源的种类有哪些?•A、自然资源•B、人力资源•C、资本品和技术•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4从技术水平角度看生产可能性曲线如果平行向外移动原因是什么? •A、X产品的技术提高速度大于Y产品•B、Y产品的技术提高速度大于X产品•C、X和Y产品技术提高的速度是相同的•D、X和Y产品技术降低的速度是相同的我的答案:C5人的欲望的特点除了无限性,还有:•A、层次性•B、多样性•C、贪婪性•D、阶梯性我的答案:B6资源的特点除了用途的可选择性外还有:•A、多样性•B、贪婪性•C、阶梯性•D、稀缺性我的答案:D7资源数量的增加使得生产可能线曲线整体向()•A、平行内移•B、平行外移•C、内移•D、外移我的答案:D8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A、必须作出选择•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C、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D、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我的答案:A9相对人的欲望而言,资源的稀缺是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