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 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9
微观经济学讲义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思维,掌握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概念:经济学,理性行为假定,稀缺性规律,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机会成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经济学是什么一、经济学的定位1.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2000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和出现了经济学的萌芽。
年轻:按照学术界公认的说法,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以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发表《国富论》为标志的。
2. 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A · Marshall)把经济学定义为“关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二、理性行为假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人假设”。
按照斯密的分析,理性的人,一般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稀缺性规律1. 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2. 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第一,维护人权。
第二,保护产权。
第三,理性政府。
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二、资源利用资源利用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社会的生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2.如何才能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3.谁来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按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什么是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者排斥一切的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
简单地说,实证分析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微观经济理论I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1微观经济理论•参考书:–G. A. Jehle & P. Reny•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A. Mas-Colell, M. D. Whinston & J. R. Green •Microeconomic TheoryA. Rubinstein–A Rubinstein•Microeconomics Lecture noteVarian H R Microeconomic Analysis–Varian, H. R., Microeconomic Analysis2第一讲第讲偏好与选择31. 偏好与选择问题界定:选择函数(choice function)•(choice function)•偏好关系(preference relation)•显示偏好弱公理(weak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理性选择与WA:选择函数的可合理化定理选择函数的可合理化定理41.1 选择函数择项•选择项:x–根据问题分析需要,设定个体可以选择的变量•比如–例1:利率或税收政策对消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选项:x=(c1, c2)–例2:要素投入决策•选项:x=(k, l)–例3: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激励•选项:x=(I i,C i )51.1 选择函数•选择项:x•选择集:X给定经济环境下,个体可以–想象自己可能选择的各种选择项的集合。
–根据经济环境设定每个变量可能的取值范围•例:•消费者选择集:={(0X {(c 1, c 2):c 1 0, c 2 0}•生产者选择集:X ={(k , l ):k 0, l 0}X 0•地方政府选择集:={(I i , C i ):I i 0, C i 0}61.1 选择函数•选择项:x•选择集:X•可行集:A X⊂–决策者可以选择的选项的集合–反映各种约束对选择的影响•例, c2):(1+r)c1+ c2≤(1+r)y1+ y2}消费者可行集{((1+)+(1+)+–消费者可行集:B={(c1–生产者可行集:B={(x1, x2):y≤f(k, l) }, C i):I i +C i ≤S+tF i }地方政府的可行集{(–地方政府的可行集:B={(Ii71.1 选择函数择项•选择项:x•选择集:X•可行集:A⊂X•D:可能的可行集的集合(X部分子集的集合)–例:–消费者可行集:B(r, y1,y2)–生产者可行集:B(ρ)–地方政府可行集: B(t, F,S)81.1 选择函数•例:大学的选择–可以申请的所有学校:X={x1,x2,..,x N}–A:接受申请的所有学校,可以从中选择一所接受申请的所有学校可以从中选择所–D:2N -1 种可能的选择情形(不考虑∅)•如果学校根据排名,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而且排名高的学校录取了该学生,排名较低的学校都会录取。